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针对母猪哺乳行为及哺乳时长的自动化监测水平低、人工观测费时费力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5结合db4小波的方法,实现非接触式母猪哺乳行为的判定和哺乳时长的监测.[方法]利用YOLOv5对目标母猪和仔猪进行识别并输出母猪姿态,选择姿态为侧卧的母猪获取其预测框面积,根据哺乳特征的预测框面积变化与哺乳行为建立对应...  相似文献   

2.
笼养川金丝猴哺乳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全事件抽样法对笼养的5只成年雌猴和3只幼猴进行了连续13个月计183d的行为观察。结果表明,川金丝猴的初次哺乳是在胎儿娩出后3.1h以后;根据哺乳的行为特征,哺乳期可分为初期、中期、晚期和后期;哺乳分为3种类型,即生理性哺乳、过渡性哺乳和心理性哺乳;哺乳时同笼母猴对幼猴有阿姨行为。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民猪和大白猪仔猪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品种采食行为差异,分析哺乳仔猪采食行为与其生产性能关系及母猪泌乳量对仔猪采食行为的影响,以期为改进哺乳仔猪饲喂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大白猪仔猪相比,民猪仔猪平均每次摄食和探索时间更长,每日饮水和探索次数较低;民猪仔猪哺乳期日增重、相对生长速率与饮水和探索次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断奶重与摄食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大白猪仔猪哺乳期日增重、相对生长速率与摄食时间、饮水次数和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初生重与摄食次数和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民猪仔猪保育期末重与哺乳前期摄食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保育期末重、日增重及相对生长速率与哺乳后期摄食次数和时间、探索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大白猪仔猪保育期日增重、相对生长速率与哺乳后期摄食次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保育期末重与探索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低泌乳量组哺乳仔猪摄食次数和时间极显著高于高泌乳量组(P<0.01).由此可见,民猪与大白猪哺乳仔猪在摄食、饮水、探索行为发生频次和时长上存在较大差异,且仔猪采食行为对其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但影响方式不同;母猪泌乳量对哺乳仔猪摄食行为表现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乔征磊  张洪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470-8471
2006年5-8月,采用行为取样法对济南动物园1只雌性圈养东北虎育幼期的行为进行了观察,旨在了解东北虎育幼期各种主要行为的活动节律和母性强弱的变化。结果显示:东北虎育幼期的主要行为包括休息、哺乳和运动3类,所占时间百分率分别为38%-51%、10%-39%、12%-25%,其他行为较少,仅占4%-15%。休息时间在1 d中几乎不间断;运动发生较少,主要集中在9:00-11:00和16:00-16:30;由于哺乳与休息具有同步性,哺乳发生次数也较多,没有明显的高峰期,一般每隔30 min就发生1次,1-1.5 h次/。在整个育幼期,母性行为哺乳所占时间比例呈下降趋势;亲仔时间变化不大;离开时间呈上升趋势,说明东北虎在育幼期内母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自1983年梁凤锡等人在《畜牧与兽医》杂志发表一篇《仔鹿人工哺乳》文章以来,先后有近10篇关于仔鹿人工哺乳的文章面世,全方位介绍了仔鹿人工哺乳技术与技巧,哺乳成活率在95%以上,这说明我国仔鹿人工哺乳技术基本成熟。但从总体上看,人工哺乳仔鹿在哺乳期内体高、体重、膘情逊于自然哺乳仔鹿。人工哺乳仔鹿是否会影响断乳后的生长发育及成年后的生产能力,尚无人观察、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现代集约化饲养对于仔猪学习如何正常表达行为产生了诸多限制因素,并导致采食量过低、健康、福利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综述了环境富集在哺乳阶段对母猪和仔猪行为的影响,包括仔猪斗争行为、母性行为和断奶后行为等。环境富集包括增加饲养空间,提供秸秆、木屑、泥煤等一系列措施,为猪带来更多福利,但与实际情况仍有差距,并存在其他潜在的风险。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环境富集对仔猪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保温设备如何满足仔猪行为要求 ,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课题。在北方寒冷气候条件下 ,跟踪并观测了哺乳仔猪在自行设计的行为型新型保温箱内的躺卧行为 ,通过研究 ,提出了行为工程学评价指数及临界温度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8.
林麝是珍贵的药用动物和经济动物,经过50多年的人工驯养,其仔麝存活率与家畜相比仍偏低。本文根据多年实践观察,分别从雌麝哺乳行为、幼麝摄食行为、母幼冲突行为和人工育幼行为等4个方面对林麝的育幼行为统计分析,对比历年圈养林麝育幼行为相关成果,探寻圈养林麝育幼行为及其对仔麝成活率的影响,以期为建立最佳圈舍生态模型、最佳育幼模式以及探索规范圈养配套饲养管理技术、行为补偿提供理论支持,并对近年来有关林麝育幼行为报道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岩羊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岩羊的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报道了岩羊在野生环境下的采食,饮水,嗜盐,哺乳和繁殖等行为,同时对人工驯养后的岩羊行为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岩羊和不扭角山羊的行为进行了比较。为岩羊的基础研究和人工驯化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北方冬春季节气温变化异常,昼夜温差大,、冬春季节哺乳仔猪死亡是养猪生产中的一大损失。对一些小规模养殖户和散养户来讲,哺乳仔猪死亡率的高低与饲养方式关系密切。因此要做好哺乳仔猪的管理工作,加强疫病防治。  相似文献   

11.
哺乳仔猪从出生到断奶这一阶段主要依靠母猪生活,哺乳期为45—60天,甚至有人提出3-4周早期断奶,人工哺乳的方法。哺乳阶段是仔猪生长强度最大、饲料利用率最高的阶段。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原则应是有利于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与断奶重,为后备种  相似文献   

12.
添加高能饲料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哺乳母猪的日粮中分别加入豆油、膨化全脂大豆粉两种高能饲料与普通饲料,观察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炎热季节在哺乳母猪日粮中加入高能饲料有利于其生产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哺乳方式对崂山奶山羊羔羊日增重和腹泻的影响,提高羔羊成活率。[方法]选择青岛奥特种羊场20只同质性好的奶山羊羔羊,将其随机分为2组,通过对2组羔羊进行人工哺乳和自然哺乳的饲养试验,研究2种哺乳方式对羔羊生长和腹泻的影响。[结果]1月龄体重、3月龄体重以及1月龄内日增重在不同哺乳方式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人工哺乳组3月龄内日增重显著高于自然哺乳组(P〈0.05);1月龄内自然哺乳腹泻率1.33%,低于人工哺乳(2%);0~3月龄的自然哺乳腹泻率1.67%,高于同期的人工哺乳组1.44%。[结论]从日增重和腹泻率来看,羔羊1月龄以前自然哺乳的效果优于人工哺乳,但是0~3月龄内人工哺乳的整体效果明显好于自然哺乳。  相似文献   

14.
影响哺乳仔猪断奶窝重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初生环境改变、仔猪自身生理特点、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文中对初生仔猪的应激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哺乳仔猪死亡率;加强哺乳仔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提高哺乳仔猪断奶窝重:严格控制仔猪腹泻及科学免疫接种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哺乳仔猪断奶窝重的综合技术措施,对提高哺乳仔猪断窝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哺乳仔猪从出生到断奶这一阶段主要依靠母猪生活,哺乳期为60天或45天,甚至有人提出3~4周早期断奶、人工哺乳的方法。哺乳阶段是仔猪生长强度最大、饲料利用率最高的阶段。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原则应是有利于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与断奶重,为后备种猪和肥育猪提供体质健壮的仔猪。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掌握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有利于提高对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水平。1.生长发育极为迅速猪的胚胎期很短,平均为114天。而牛、马、羊则很长,羊为148天,牛为280天,马为330~350天。因此猪出生时体重相对最小,但出生后头两个月生长速度特别快,远远高于…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实用技术》2007,(8):58-58
母兔在哺乳期间,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母兔的健康和仔兔的生长、发育、成活率,也关系到兔场的经济效益与发展,因此对哺乳母兔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杨思林  刘宁  李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58-19859,19866
[目的]为成功饲养孟加拉虎积累经验。[方法]2005年12月至2006年8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云南省野生动物园内繁殖期4号雌虎行为的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繁殖期不同阶段雌虎白昼行为时间分配存在明显差异。发情交配期孟加拉虎的卧息、走动和其他行为多于妊娠期,发情交配期孟加拉虎的睡眠少于妊娠期;哺乳期母虎哺乳所占时间最多,其次是走动和卧息,而睡眠、摄食及其他行为(包括饮水、排尿、排粪、修饰、嗅闻、站立等)最少。[结论]繁殖期不同阶段孟加拉虎的各种行为均有所变化,而行为的变化与雌虎在繁殖期各阶段的特殊生理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仔猪从出生到断奶为哺乳阶段,哺乳仔猪养育的最根本任务是获得最高成活率与最大断奶窝重。因此必须以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为依据,做到四严格。  相似文献   

19.
1 断乳时间和断乳方式 仔兽哺乳到6—7周断乳.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主要依母兽奶水的多少和母兽哺乳行为而定。如果母兽瘦弱、奶少、仔兽吮乳时母兽有烦感或拒哺时,可提前断乳,但最少不能少于25天断乳;反之,如果母体质健壮、奶水充足。可晚些断乳.但不能超过50天.主要是为了尽早恢复母兽的体力,进行下一批繁殖(1年2胎)。  相似文献   

20.
探寻最佳哺乳时间,为提高母麝的繁殖性能提供参考。测定哺乳50d、60d、70d、80d和90d 5个观测组母麝的体重变化、产仔数、仔麝初生重、繁殖率、双胎率。哺乳50d和60d母麝的产仔数、双胎率显著高于哺乳90d母麝(P0.05),繁殖率比哺乳90d母麝高66.7%;而哺乳70d和80d的母麝的繁殖率略高于哺乳90d母麝,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各试验母麝所产仔麝初生重差异不显著(P0.05)。适当缩短母麝哺乳时间能显著提高母麝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