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笔者收治仔猪副伤寒病例86例,治愈率97%.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病原仔猪副伤寒是由猪沙门氏杆菌引起. 2流行特点经消化道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环境污染,潮湿,栏舍拥紧,饲料和饮水供应不良,寄生虫病等,均可促进本病发生.主要侵害对象为1-4月龄仔猪.  相似文献   

2.
仔猪副伤寒,是由猪霍乱杆菌和猪伤寒杆菌引起的仔猪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病原属于肠杆菌科埃希氏杆菌族沙门氏菌属。该病菌多是通过支气管粘液和尿液传播,较少通过粪便传播。本病每年各季呈散发,潜伏期一般为3~30天。仔猪副伤寒沙门氏杆菌主要侵害20日龄至4月龄的仔猪。  相似文献   

3.
1流行病学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于出生后数小时至7日龄内的仔猪,以1~3日龄内的最常见,1周龄以上很少发病.本病尤以头胎青年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率为最高,发病急,死亡率也高.据调查发病率高达50%以上,死亡率高达30%.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一般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尤以10~20日龄的仔猪发病最多,也最为严重,1月龄以上则很少发生.本病发病率较高,而死亡率相对较低,但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发病率为30%以上,死亡率一般在5%以上.  相似文献   

4.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本病多发生在1~3月龄的仔猪。3月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生此病。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还是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流行。饲养管理不当、圈舍潮湿、拥挤、饲料或饮水供给不良、断奶过早、突然更换饲料、气候突变等因素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  相似文献   

5.
仔猪副伤寒是一种严重危害仔猪生产的传染性疾病,该病一般发生于6月龄以下的仔猪,以1~4月龄的仔猪发生较多,而且致死率甚至高达20%,严重影响了仔猪正常的生长发育,对养猪业构成了相当大的冲击。本文根据前人的治疗经验。总结出一些关于仔猪副伤寒的诊治方法,希望能够为仔猪副伤寒的预防及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常见的仔猪传染病,主要侵害2-4月龄的仔猪,6月龄以上的猪则少见。断乳前后的仔猪常呈急性经过,架子猪一般表现为慢性肠炎和副伤寒肺炎。本人从1998~2008年采用中西医药方治疗仔猪副伤寒1237例,治愈率95%,效果明显,下面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仔猪副伤寒病的发病特点和诊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副伤寒也叫仔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所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败血症,坏死性肠炎,肺炎。1流行病学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季和早春多发。本病主要感染6月龄以内的仔猪,但1~4月龄的仔猪。10~15kg的仔猪为重点。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通过粪尿的  相似文献   

8.
四、仔猪副伤寒病的防治。仔猪副伤寒病又称猪沙门氏杆菌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本病易感于6月龄以下的仔猪,2~4月龄仔猪多发,所以称为仔猪副伤寒病。 1.流行特点:仔猪副伤寒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很多动物和健康猪的肠道及粪便中,都有本菌存在。当小猪母乳不足,营养不良,消瘦,饲料中缺乏维生素、矿物质或因管理不当,如饲料突变、猪舍潮湿、受凉、长途运送猪苗等不利因素时,猪体的抗病力减低,存在于体内的沙门氏杆菌大量繁殖,进入血液,使猪只发病。病猪再排出毒  相似文献   

9.
1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是由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仔猪以体温升高、顽固性下痢、败血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多发生于2~4月龄仔猪,以冬季多见。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善,饲养及饲料的好转而减少发病,但某些饲养管理条件不良的猪场仍有发生。本病病原存在于病猪和健康猪的肠道中,通过粪便污染环境、饲料及饮水,造成消化道感染。  相似文献   

10.
仔猪副伤寒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为主,严重危害仔猪生长的传染病。该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内的猪,特别是1~4月龄仔猪多发。病程一般在2~23天,有的长达1个月以上。仔猪副伤寒致死率达20%,对养猪业构成严重威胁。现就本人近期参与的两例仔猪副伤寒的诊治与预防总结如下,为仔猪副伤寒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同猪群各窝仔猪的发病率不同,病死率一般为20%~ 70%,最高可达100%.本菌常随母猪粪便排出,污染哺乳母猪的乳头及垫料,当初生仔猪吮吸或吞入污染物时而感染发病. 2 临床症状 本病的病程差别很大,症状不尽相同,一般根据病程经过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  相似文献   

12.
猪副伤寒是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及猪副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也称猪沙门氏杆菌病.本病主要发生于6月龄以下的仔猪,特别是1-4月龄的断奶仔猪易发.初生仔猪由于体内有母源抗体,一般较少发病.6月龄以内的猪很少出现原发性副伤寒.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多雨的潮湿季节多发. 1 发病原因 导致猪副伤寒的病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健康猪的肠道内及其粪便中常含有这些病原菌.当猪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病菌就在体内大量繁殖并引起发病.猪营养不良、管理不善、受凉、患其他传染病(如猪瘟等)时都可诱发本病.带菌者的普遍存在,成为本病在猪群中流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仔猪副伤寒也称仔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仔猪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败血症、坏死性肠炎和肺炎。主要发生于1-4月龄仔猪,以10—15kg仔猪为重点发病猪群。由于猪体内带有病原菌,寒冷潮湿、气候突变、饲养密度过大、拥挤、饲料营养不全、突然更换饲料、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均可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14.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的仔猪,以1~4月龄者发生较多;主要特征是大肠发生坏死性炎症.近年来,本病在大、中型猪场较少发生,但在小型猪场和农村养猪户中由于饲养管理欠佳,时有发生.笔者于2006年11月诊治了一起仔猪副伤寒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病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仔猪生产的传染病.该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内的猪,特别是1~4月龄者多发,病程一般在2天~21天,有的长达1个月以上.仔猪副伤寒致死率达18.3%,对养猪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地防止仔猪副伤寒的发生,提高仔猪出栏率,有必要探讨仔猪副伤寒的诊治与预防等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仔猪白痢是每个猪场的常发病,个别猪场发病率达60%~80%,部分仔猪生长停滞,严重的成为僵猪,死亡率达10%-20%。仔猪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其中以10~20日龄的仔猪多发,且症状明显,个别死亡。20日龄以后发病,症状轻,基本无死亡。本病诱因很多,如大风雪、阴雨连绵、气温突变、突然更换饲料、饲料变质腐败、猪栏阴暗潮湿污秽;饲养环境脏;母猪泌乳不足,乳汁过浓或母猪过肥或患有乳房炎等等都可使仔猪抵抗力下降,促进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仔猪条件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1-4月龄仔猪,特别是10-25 kg断奶前后的仔猪,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冬春两季寒冷潮湿和气候骤变时多发,急性主要为败血症状,慢性表现为坏死性肠炎。沙门氏菌为体内常在菌,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营养不全、  相似文献   

18.
猪沙门氏杆菌病又称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由于病猪体重增长缓慢,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给公共卫生也带来较大的危害. 1 流行情况 本病主要侵害1~4月龄的仔猪,尤其多见于刚断奶的仔猪,一般散发,流行缓慢.如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或初乳中无母源抗体时,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饲养管理不当、气候突变或长途运输等,尤其是在患猪瘟时,往往并发和继发本病.  相似文献   

19.
仔猪白痢是哺乳仔猪常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由大肠杆菌引起,患病仔猪以排泄乳白色或灰白色糊状腥臭粪便为主要特征,多发于10日龄至20日龄的哺乳仔猪,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节发病最多,一般认为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是气候骤变,阴雨潮湿,冷热不定,圈舍场地不洁,乱食污泥浊水,补饲过迟,饲料品质不良,饲料配合不当或突然改变,母猪乳汁太浓或不足等多种因素,本病发病率约为50%左右,如不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常可导致死亡,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20.
仔猪副伤寒主要是由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多发生于1~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见到。本病在我国各地的猪场都有发生,特别是在饲养卫生条件不好的猪场,经常有本病发生,给养殖业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