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家致富》2008,(6):26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此时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民间更是有踏青、寒食、扫墓的习俗和“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农时谚语。  相似文献   

2.
清明     
正2017年4月4日/星期二农历2017年三月初八二十四节气农时歌清明清明明朗春草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万物生,水稻育秧选好种。清明是三月节。清明因其风,温风如酒,清香而明洁。清明风为巽,巽为绳直,故万物至此齐整清明。清明往往在寒食之后,"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清明节后,"墙头风急数枝空,满溪红片向东流",该是惜春时节了。  相似文献   

3.
清明 谷雨     
《农家参谋》2016,(4):2-3
正【农历】二○一六年二月廿七/星期一清明时节,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清明含有明洁之意。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的由来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候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相似文献   

4.
清明节     
《新农业》2008,(12)
清明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4月5日前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当天为清明节。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  相似文献   

5.
正太阳到达黄经15°时为清明节气。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  相似文献   

6.
清明话春游     
三月清明,春光明媚,桃红柳绿,草木萌动,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春游的传统习惯。  相似文献   

7.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香椿树的枝头长出葱绿色的嫩芽———香椿头。香椿芽经油炒或盐渍后,颜色碧绿,香味浓郁,鲜嫩清脆,深受人们青睐。因每年从清明至立夏,可多次采摘食用,故民间素有“门前一树椿,春菜不耽心”的说法。香椿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据测定,每...  相似文献   

8.
清明过后,青草芳菲,万物争荣,一派生机勃勃景象,可老天爷却一直在和人们作对,似有什么怨气未消,连日绷着脸,潇潇雨下个不歇,无情地,剥夺了我们几个老人,去野外踏青的权利。厌倦到四月十五日,离谷雨还有四天,也许,天老子认为对人施虐太过,突然恻隐开恩,开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相似文献   

10.
清明节气,气候温暖,春光明媚,草木萌茂,天空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一扫冬季萧瑟枯黄的景色,所以叫“清明”。清明节气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季节。农谚说:  相似文献   

11.
清明(4月5日)节气的含义是景象清澈明洁,天晴气爽,气候温暖,万物欣欣向荣.黄河中下游地区毛桃盛开,垂柳展叶,到处是一派桃红柳绿的春天气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长江下游的典型气候特征,而对于广大的北方地区,这时的雨水量有所增加,但仍是"春雨贵如油".从温度而言,黄河中下游是"清明断雪".可在东北北部以及青藏高原,则不仅不断雪,而且还处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期.相反,在岭南一带则正是"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不过,总的来说,清明时节我国从南到北的大部地区都已进入温暖的春季,雨量也继续自南向北增多.  相似文献   

12.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但是,伴随着春风而来的花粉以及渐渐强烈的日光照射让过敏的人陷入了苦恼。  相似文献   

13.
立春已过清明将至,天气却是立春寒未尽,待到清明春意生.立春处在二月上旬,龙江大地并未因为立春春天就到来了.根据我们统计的气象资料分析:此时历年最低温度平均-25.3℃,极端最低温度-36.0℃,仍是冰天雪地寒气逼人,一派寒冬景象,尤其是今年至今仍频繁降雪.难怪黑龙江省农业气候区划将二月划在冬季之列,立春仍然处在其中.只有清明伴随着和暖春风翩翩而至时,龙江大地才会感受到春天的温暖.清明给我们带来春意的同时,还指示着重要农事活动,即清明忙种麦.播种希望的季节从此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清明节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使清明成为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  相似文献   

15.
那一首歌     
当酷暑渐退、天淡云闲,当第一片微黄的树叶不经意间横扫额头时,记忆喃喃地提醒你秋的讯息。季节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变换着,装饰着世间万物。记忆,在秋季渐趋渐近一往无前的执著里,颤微着身躯,  相似文献   

16.
清明深处     
正清明,紧挨着四月的足尖,又一次向我们走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脑海中总会滑过一些熟悉的身影。那些记忆中的留存,在这一刻更加清晰生动,只是未等我伸手牵留,心底翻腾的触痛早已顺着眼角溢出。千百年来,清明总与思念息息相关。在春回大地的清明时节,人们会很自然地怀想故去的亲人。缕缕青烟在湿漉漉的空气中弥漫着晕染开来,暖暖的春意和淡淡的惆怅在心中缓缓升起,这似乎是每年都要经历的清明情结。清  相似文献   

17.
杨简通过"扇讼"之问接受了陆九渊的"本心"思想,强调了"本心"澄然清明、自然静定、自善自明、知是知非、圆融自足的特点.并通过"鉴中象"之喻,回答了"心"与万物的关系,指出"心"作为"镜"乃"虚明不动",而世间万物虽然纵横交错,变化万状,但都不过是自然而然地映现的镜中象.在此基础上,杨简进一步提出了"举天地万物万化万理皆一"的观点,说明了万物、万化、万理的同一性,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一"、"我"、"己"诸范畴与"心"之间的同质异称关系.最后作者辨明杨简之学并不是所谓的"唯我论",而是"心本论".在论述中,作  相似文献   

18.
清明当节过     
严旗  程立铭 《百姓》2008,(4):6-9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相似文献   

19.
正盎然四月,万物生发,草长莺飞,春意阑珊。希望的种子业已生根发芽,沐浴着太阳的恩泽,汲取着雨露的滋润。此时是希望萌发之际,此时是万物生发之时,此时更是我们种业同仁励精图治,勤恳劳作,挥洒汗水之季。  相似文献   

20.
4月农事     
4月有"清明"、"谷雨"两个节气。农谚"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气候温暖,春意正浓,气温继续回升。时至谷雨,雨量充足而及时,作物能够茁壮生长。但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