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发病情况2009年1月中旬,佛山大沥镇一个私人养鹅场鹅出现发病死亡情况,该场养有60日龄的鹅500多只,已经出现症状的发病鹅约有50多只,死亡12只,发病约有1星期时间,共送来12只死亡鹅和2只病鹅就诊,根据这些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等情况确诊为鹅副粘病毒病。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滨州邹平某养鹅专业户放养45日龄鹅200只,30日龄和15日龄“草鸡”各20余只,未防疫。于40日龄左右有少数鹅发病,精神萎顿、不食、拉黄白色稀粪;在鹅发病后,鸡也有类似症状而先后发病死亡。发病后1周内,第1批鸡已全部死亡,发病10天后,第2批鸡也开始出现同样症状,并死亡2只。鹅、鸡曾服用土霉素等抗菌素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3.
规模养殖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96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为什么雏鹅容易死亡?这与雏鹅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容易患病,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认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满足雏鹅对环境的需要,促其正常生长发育。导致雏鹅死亡的主要环境因素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县淤上乡某村民从福建莆田引进雏鹅80余羽,已饲养16d,雏鹅网架舍饲,栏舍内通风良好,饮水清洁,因本地没有雏鹅用专用料,一直以小鸡料代用,近来时有雏鹅发生死亡,每日1~2羽不等,已连续死亡13羽,病鹅表现饮水量激增,口鼻流涎,并频频伸颈摇头,精神萎顿,两肢无力,不愿行走,出现水样腹泻,体温无高温表现,病程较长,经过2~3d后倒地死亡。  相似文献   

5.
1 发病情况 2007年4月份某镇几个农户所饲养的10000多只20日龄左右的鹅出现采食量减少、生长缓慢现象,渐渐发现这些鹅的喙和腿发白,一些鹅出现走路摇摆不稳,个别稍有腹泻现象,排出绿色粪便,接着出现死亡。开始以为是细菌感染,对鹅群使用恩诺沙星进行治疗,病情未见好转,死亡有所增加,一周内这几个农户共死亡200多只雏鹅。  相似文献   

6.
2005年6月20日,泰来县胜利乡养鹅户李某饲养的1800只幼鹅,于30日龄发病。该鹅群1日龄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7日龄注射小鹅瘟疫苗。按常规饲养,鹅群于20日龄开始放牧。到6月20日发现鹅群不正常,并死亡16只。病鹅精神沉郁、拉白痢及血便,当时按鹅痢疾治疗,饲料中投入诺氟沙星、土霉素等。第2天早晨发病鹅达921只,发病率为51%;死亡216只,死亡率为12%。由于发病鹅及死亡鹅不断增加,前来我处求诊。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雏鹅恩诺沙星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文化 《中国家禽》2001,23(7):45-45
1发病情况  蓬莱市潮水镇鹅专业户刘某饲养雏鹅 410只, 6日龄时发生白痢, 1999年 4月 26日用 2%恩诺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每只注射 2 mL,注射后 25分钟即发现雏鹅有死亡现象,当时误认为应激所致,未予以重视,再过 10分钟则大批死亡,即停止注射, 1个小时后注射的 192只雏鹅死亡 189只,死亡率 98.4%,没有注射的 218只雏鹅改为庆大霉素,每只注射 0.2万单位,注射后只死亡 2只。2症状  初期精神沉郁,过几分钟后则兴奋,全身震颤,颈部时而伸直,时而弯曲,腹部着地,后肢向后伸直,翅时而拍打,口中流白沫,并不时发出沙哑的…  相似文献   

8.
扬州市某养鹅专业户放养45日龄鹅200只,30日龄和15日龄草鸡各20余只,未防疫。鹅于40日龄左右有少部分发病,精神萎顿、不食、拉黄白色稀粪;在鹅发病后,鸡也有类似症状而先后发病死亡。发病后1周内,第1批鸡已全部死亡,发病后10d,第2批鸡也开始出现同样症状,并死亡2只。鹅、鸡曾服用土霉素等抗菌素治疗无效。1病理变化  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皮下出血,胸骨出血;肝脏肿大,有白色坏死点;脾脏肿大,表面呈白色花斑状坏死,大小不等;心冠脂肪出血;嗉囊与腺胃连接处有严重出血斑块,腺胃呈条纹状出血;胰腺出血或有坏死灶;整个…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鹅好养,雏难育”,而雏鹅养育是养鹅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从我们大量的咨询,现场观察和死鹅剖检中发现: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阶段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为什么雏鹅容易死亡?这与雏鸡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  相似文献   

10.
在1999年和2000两年问,意大利共发生了413次H7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暴发:其中一次是在散养家禽中暴发的,经过诊断,其特征是引起鸭和鹅的死亡以及神经症状,将死亡的鹅和番鸭送到实验室进行了细菌学,病毒学,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常规细菌学试验结果为阴性,但从鹅体内分离到了H7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发现鹅和鸭的胰管都有损伤.对鹅的胰腺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结  相似文献   

11.
2004年6月16日,黑龙江省铁力市王杨乡养鹅户刘某饲养的1200只幼鹅,于36日龄发病。鹅群于1日龄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7日龄注射小鹅瘟与腺病毒二联弱毒苗,20日龄注射副粘病毒灭活苗。按常规饲养,于20日龄开始放牧。到6月16日发现鹅群不正常,并死亡18只。病鹅精神沉郁,拉白痢及血便。请当地兽医诊治,按鹅痢疾投给土霉素、诺氟沙星等。第二天早晨发病鹅达612只,发病率51%,死亡165只,死亡率13.8%,发病鹅及死亡鹅还在增加。  相似文献   

12.
1 发病情况 本溪市平山区桥头村一养殖户,2013年7月份饲养一批雏鹅2000只,采用鹅群圈地放养。干粉料桶给料,供水为人工地下井取水放人饮水器中饮用。当鹅20日龄时,为了消毒饮水,饮水中加入高锰酸钾,溶解后的饮水呈深粉红色,鹅群饮水1h后,出现打蔫、死亡、先后死亡400余只,死亡率达20%。  相似文献   

13.
赵艳 《水禽世界》2008,(1):19-20
“鹅好养,雏难育”,雏鹅饲养是养鹅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笔者通过大量的咨询、现场观察和死鹅剖检中发现: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阶段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饲养户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满足雏鹅对环境的需要,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对湖北省某县发生的一种以成年鹅皮下血包囊及内脏广泛性肿块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的病原进行了初步分离、鉴定。用成年病死鹅和病鹅肝组织悬液接种12日龄鹅胚,48~72h鹅胚死亡,再用第一代鹅胚尿囊液连传6代,鹅胚均死亡(GVF1~6)。用GVF2接种鸡胚,48~96h死亡,连传4代,鸡胚均死亡(EVF1~4);用GVR回归成年母鹅,出现与自然感染病例类似的病变;对EVF4进行毒力测定,其ELD50为10^-5.3;鸡胚平均死亡时间为96h;将EVF4鸡胚尿囊液进行纯化和浓缩,电镜观察,可见大小120~220nm有囊膜的近似球形的病毒颗粒;该病毒能凝集鹅、豚鼠、牛、羊、人等多种红细胞,能被相应的血清和鸡新城疫血清所抑制,经核酸型测定,为RNA。初步确定本病毒是未曾报道过的一新型鹅副黏病毒。  相似文献   

15.
相锋  梁兆虎 《中国家禽》2006,28(15):54-54
1发病情况 2005年4月20日,宝应县某养鹅户从本地购进1日龄太湖鹅600只。5日龄时,部分雏鹅开始出现流鼻液和张口呼吸症状,并陆续发生死亡。起初使用禽菌灵等抗菌药物治疗,后又改用抗小鹅瘟血清治疗,均无效。至4月30日来我站求治时,已死亡170只,死亡率达28%。  相似文献   

16.
1流行情况 我县官渡镇一养殖户引进朗德鹅750只,育雏温度27-28℃,以花生壳作垫料,饲喂用本地产玉米和肉鸡浓缩料配合成的配合饲料,每天喂一定量的青饲料,7日龄时,出现少数鹅精神沉郁,独居呆立、少食、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病后第一天死亡1只,第二天死亡2只,并且发病鹅数逐日增加,遂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7.
我市洪河乡某养鹅大户饲养的10000只雏鹅于4日龄突然发病,3日内共死亡雏鹅1098只,死亡率为11%。经检查,由于饲喂劣质饲料,使雏鹅发生肌胃糜烂和肾病,导致雏鹅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8.
雏鹅养育是养鹅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笔者在近几年的饲养中发现: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阶段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应激、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5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很差,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容易患病等,而本地区气候多变,干旱多风(如春季几乎每日下半夜必刮4~5级风),昼夜温差大,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认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才能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引起雏鹅阶段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01年5~6月,我县郭河、冶父山等养鹅业重点乡镇专业养鹅户的种鹅、商品鹅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导致鹅体质虚弱、消瘦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经现场调查及诊断,确诊是鹅绦虫病,现报道如下。发病基本情况及症状多以专业养鹅户的鹅发病为主,群发性。病鹅精神委靡,行动迟缓,身体逐渐消瘦,体重减轻;发病后期,病鹅长时间伏卧不动、拉稀、消瘦、死亡。死亡时叫声嘶哑,死亡率少则10%,多者高达40%~50%。许多专业户损失严重。剖检病变剖检刚死亡的病鹅或病中活鹅数只,发现病鹅肠道内有大量绦虫。虫体乳白色、扁形、竹节状,虫体…  相似文献   

20.
1小鹅瘟 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雏鹅易感,其中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该病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高达70%左右。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排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呈滑冰样运动,一般5~8h死亡。慢性病鹅可见蜡肠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