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段继业 《茶叶科学》2011,31(2):143-151
归纳了砖茶的主要生产地和五条行销路线,第一次把茶马古道和茶叶之路整合到“砖茶之路”的概念之中;研究认为,砖茶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地位,是由砖茶本身的生物特性、经济特性和文化特性等因素综合塑造的;论文重点指出:砖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围绕砖茶的生产、长途运输和营销,形成了内地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之间长达上千年的民族交往历史,产生了著名的“茶马互市”经济和“以茶治边”政治,造就了享誉海外的“茶马古道”和“茶叶之路”文化,砖茶参与缔造了西北民族关系、城镇形成、政治治理和砖茶文化。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全国有60%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西南稻区是我国六大稻区之一,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针对西南稻区“寡日照、高湿度、小温差”的生态条件,周开达院士等经历了艰苦的探索和反复实践,提出发展“重穗型”杂交稻是西南稻区实现水稻超高产的重要途径。本文总结了西南稻区重穗型杂交稻发展现状,列举了可用于重穗型杂交稻分子设计育种的基因资源,提出了重穗型杂交稻的分子设计育种策略,以期为培育新的高产优质“重穗协调型”品种提供参考,致力于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相似文献   

3.
杨雨菲 《中国稻米》2022,28(4):112-114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时代里,稻田是随处可见的人类生活记忆,稻作文化作为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诗词歌赋都赞美过种稻和稻田。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稻作文化历史悠久,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实证了1万多年来水稻起源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的不断发展推动我国农业社会由上山文化“最早的村落”走向良渚文化“最早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一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加上牡丹确也色泽艳丽、繁华似锦,清末慈禧还曾钦定其为国花,以至于现在还被好多人误认为是国花。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一直没有确定过国花。一些行业协会、学者、地方仍是想把牡丹作为国花。但我们认为,最能代表(中国)国色的花不是牡丹,而是稻花。文章论说了“唯有稻花最国色,谷熟时节香全球”。中国色乃“和”,稻花果色最抚国人心,我国祖先早在一万多年前开始驯化水稻,水稻与粟麦一起孕育繁荣中华文明,现在则是奠定中华文明基石,中国水稻现在大江南北年种植3 000多万hm2,总产2亿多t,是世界水稻绿色革命源头,杂交水稻发明地,超级稻最先实际应用地,精耕细作,在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中有着重要地位,今后还将起着基石作用。国花表征的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反映该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浓郁的民族感情,并可增强民族凝聚力。我国国花也最该为稻花,稻花代表着中国人的性格和追求,代表着中国精神,代表着自立自强与开放融合。  相似文献   

5.
近年,直播稻面积在我国迅速扩大。本文结合国内外直播稻生产概况,指出了直播稻在抗倒伏、出苗率、耐冷性、防治杂草以及生育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育“生育期适中、抗倒伏、耐低温、耐低氧萌发”的适合直播的水稻新品种选育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农业科技和促粮政策双向推动下,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产量实现多年连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早稻作为南方稻区第一季粮食,“低质低效”长期困扰着生产。近年来,江西创新和大力示范推行“优质晚稻早种”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推行中仍存在困难与挑战,需从良种选育、示范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龙头企业引领带动等角度进行推动,促进南方稻区早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潘国君  郭俊祥 《中国稻米》2022,28(5):124-128
黑龙江是我国粳稻生产大省,总产量、商品量、商品率、商品调出量和人均生产稻谷量全国第一,这主要源自水稻新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近年来,黑龙江省粳稻育种取得了长足发展,创建了寒地早粳稻“一早三抗”半直立穗新株型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培育出以龙粳31为代表的一批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结束了日本品种空育131独霸我国寒地早粳稻生产10多年的历史,2020年以龙粳31为代表的“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龙粳新品种”被评为国家“十三五”十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标志着我国寒地早粳稻育种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产量、抗性、适应性、应用面积等均超过国内外同类稻区的著名品种,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本文针对黑龙江粳稻育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稻作文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拥有上万年稻作文化历史,稻作遗址数量众多,具备遗址年代最早、遗址数量最多、遗址脉络最全的显著特征。当前,保护和利用浙江省稻作文化遗址面临水稻面积大幅减少、价值挖掘不够充分、资源整合利用不足、保护利用程度不够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建设浙江省水稻博物馆、加快稻作科技和文化研究基地建设、加强水稻种质资源的发掘与保护利用、加快打造稻文化产业品牌,深入挖掘与利用浙江省以“上山”为源头的稻作文化资源,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天津“小站稻”的今昔对比,肯定了“小站稻”历史上的领先地位,对其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剖析,并赋予了新的定义和诠释。明确了“小站稻”振兴的机遇和所面临的挑战,为全面振兴天津“小站稻”乃至我国今后水稻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江苏“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稻田杂草群落结构和农户杂草防控措施现状,对灌南、盐都、盱眙、高邮、广陵、溧阳、常熟等7个地方12个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开展田间调查和农户访谈。结果表明,在120块稻虾田内共记录到25种杂草;稻虾轮作田禾本科杂草和千金子的优势度显著高于稻虾共生田。稻虾轮作稻田杂草以稗属杂草、杂草稻、千金子、李氏禾、异型莎草、水苋菜属杂草、鸭舌草为主;稻虾共生稻田杂草以杂草稻、稗属杂草、千金子、异型莎草为主。除有机栽培模式外,稻虾轮作稻田控草方式为“土壤处理+茎叶处理+人工拔除”,稻田杂草防控总用药和人工成本平均1 863.75元/hm2。稻虾共生稻田控草技术主要为“水层控草+龙虾控草+人工拔除”,部分稻田使用丙草胺、苄嘧磺隆等土壤处理除草剂,稻田杂草防控总成本平均907.50元/hm2。  相似文献   

11.
周智修  薛晨  阮浩耕 《茶叶科学》2021,41(2):272-284
茶礼、茶俗、茶艺、茶事艺文等互为影响,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华茶文化体系的主体,成为其精神内核的重要载体。尝试以茶礼、茶俗、茶艺、茶事艺文为例,剖析其历史形成及形态;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凝练出其精神内核为“和、敬、清、美、真”,实现从物质层面至精神层面的升华。旨在传承中华茶文化,弘扬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内核,对引导人们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研究苏南城市居民对稻米知识和品牌大米的消费认知和购买行为,对于反映经济发达地区品牌大米市场需求,引领稻米产业提质增效并提高有效供给,促进我国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苏南5地市692份调研数据,分析获得如下4个结果:一是样本居民对稻米了解不足、知识匮乏;二是样本居民对高端稻米消费需求旺且有良好的溢价支付能力;三是样本居民更加关注品牌大米的安全性、可信度和性价比,知名产区、优良产地、合格检测报告和质量认证证书被视为有效的品质保障;四是性价比高的“质量认证+企业品牌”大米最受欢迎,最有效推广宣传渠道是“移动端/短视频”,结合超市货架展示和试吃体验可取得较好效果。提出了加大宣传普及稻米知识、打造品牌合力谋划发展、拓展功能不断提高品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稻米产业由稻米生产、加工、物流、贸易等环节构成,是保证国民营养安全健康的民生产业.新时代,稻米生产要适应消费者由"吃饱"到"吃好"的转变,要适应供给侧改革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面向消费市场生产优质大米.稻米产业作为南通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南通稻米产...  相似文献   

14.
在温光资源适宜地区,因地制宜开展“早晚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栽培技术研究,旨在探究在保证粮食生产条件下提高稻田周年生产效益的途径。试验对比了“双季稻+冬闲”“双季稻+西兰花”两种模式水稻产量、水稻季氮肥偏生产力以及稻田周年生产效益。结果表明,“双季稻+西兰花”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连作早稻产量、早稻季氮肥偏生产力,降低早稻季肥料投入成本,大幅度提高稻田周年生产效益。“双季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是实现双季稻绿色节本增效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王守聪 《中国稻米》2021,27(4):101-103
黑龙江垦区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水稻主产区,在黑龙江省乃至国家水稻生产中作用和地位显著,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压舱石”。本文综述了垦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性提出相关产业发展对策,为“中国粮食 中国饭碗”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