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稻作技术转型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稻作技术创新及其对水稻生产发展的贡献,当前水稻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情况及其对稻作技术创新的需求。我国水稻品种更新换代及稻作技术进步推进了水稻生产能力的提升和产量的提高。当前,水稻生产受到了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成本、稻谷价格、生产效益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需求优质安全稻米,社会各界要求水稻绿色生产。为实现水稻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需加强优质高产、肥水高效利用、机械化与信息化、气候变化影响与灾害防控、新型稻作制度等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广东水稻生产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004-2014年广东水稻成本收益数据为基础,采用成本收益比较法分析了年际间、品种间、区域间水稻成本收益,以及水稻与经济作物的成本收益情况。分析结果显示,近10年来广东水稻生产成本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稻谷价格上涨幅度远低于生产成本涨幅,导致水稻种植效益持续走低、甚至亏损,尤其是单位面积净利润和成本利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大大低于蔬菜、水果、花生等经济作物。笔者认为,广东水稻生产收益偏低的主要原因是规模经营程度低、成本高,因而,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根本途径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川南冬水田水稻增产节支新模式,从利用冬水田季节性休耕自养特性出发,结合当前适用先进技术、生产利用情况和年度循环特点,以轻简高效为目标,研究出水稻开厢免耕节水强化栽培技术体系,取得了每667m2增收稻谷100 kg、节约生产成本100元的良好效果,为川南地区水稻高效种植提供了实践示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中美稻谷业投入产出现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和美国稻谷行业的投入产出现状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其差异产生的原因.研究表明,中国稻谷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美国稻谷种植业属于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尽管我国稻谷生产账面成本低于美国,但由于劳动力投入远高于美国,稻谷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低于美国,长此以往,不利于培育我国稻谷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调研了2013—2017年海南省水稻的生产成本、收入和效益,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海南农业结构和相关政策调整提供参考。种子、肥料和机械所需费用是海南水稻生产主要成本,稻谷销售收入和种粮补贴是稻农主要收入来源。稻谷出售价格偏低,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稻农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以及科技推广普及率较低等因素是影响海南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海南水稻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济南市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生产现状、产业经济分析等方面介绍了济南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济南水稻生产现面临的缺乏早熟优质抗病品种、稻田面积下降、农田基础设施较差、栽培管理技术落后、全程机械化推广较慢、稻谷加工企业规模小、缺乏知名品牌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中美玉米生产贸易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按照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研究中国和美国玉米生产的相对比较优势。结果表明,美国玉米生产资金和技术密集决定了美国玉米生产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与美国相比,中国在玉米生产的土地生产率、技术效率等方面偏低。在相对比较优势方面,中国玉米生产比大豆生产稍具优势,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均不具备比较优势。提高中国玉米生产效益、降低玉米生产成本,需要规范农资市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玉米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改造中低产田,实施“沃土工程”。  相似文献   

8.
中美棉花生产成本及收益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着重分析 2 0 0 1年中国与美国棉花生产成本的差异 ,并对两国棉花生产的效益进行了对比 ,主要结论是 :中国棉花生产总成本低于美国 ,但成本构成方面两国存在较大差异 ;而且中国棉花生产效益高于美国 ,存在一定的经济效益和成本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降低成本、提升棉花国际竞争力的若干建议 ,如加大科技投入 ,调整投入结构 ,提高机械化水平 ,加快税费改革 ,建立棉花质量保障体系 ,加快棉花生产经营组织的发育和完善 ,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 ,实施棉花产业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9.
创新发展湖南优质稻米产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南是全国水稻的重要生产区 ,水稻种植面积387万hm2、稻谷总量2560万t,面积、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3.3 %和14.4% ,相当于北方14省水稻生产总和 ,相当于泰国的水稻生产总量 ,水稻种植面积和稻谷生产总量一直稳居全国首位。水稻是湖南农业的优势产业 ,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稻谷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5% ,占人平纯收入的35.3% ,为农业经济总量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石支撑 ,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安全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湖南始终抓住水稻这一优势产业 ,坚持不懈地按照市场化、企业化的产业思路开发优质稻米 ,全面提高稻…  相似文献   

10.
湛江市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湛江是广东省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素有"粤西粮仓"之称。通过查阅广东统计年鉴、湛江统计年鉴等资料,结合实地水稻生产调研,从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农业机械化程度以及稻谷深加工等方面较系统地阐述了湛江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并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矫江  姜莹  刘艳霞  黄峰华 《中国稻米》2021,27(4):117-121
随着肉、蛋、鱼等副食消费量的增加,我国人均大米消费量呈减少趋势。差异显著的高中低消费市场,使大米与烟、酒、茶一样,成为销售价格存在较大差异的特殊商品。本文研究介绍了我国食物消费变化和大米品牌发展历程,以及好大米的影响因素和大米品牌打造要点。要提升大米销售价格和经营效益,一是加工企业应重视产地环境,与当地政府一起共同打造产地品牌;二是针对“基地到餐桌”各环节采取综合措施,重视消费者可鉴别的市场标准及内在质量生产好大米,并注册商标打造企业品牌;三是各类安全大米、营养大米和功能大米等,应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在市场标准基础上打造特色品牌。提出了我国稻米产业发展建议:国家层面计划生产稻谷、建设“水旱转换田”和扩大优质粳稻米出口,对减少陈米损失和促进稻米产业发展都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机收再生稻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保粮食安全和资源环境安全是当前中国作物生产面临的两大挑战,劳动力短缺和气候变化进一步增加了这些挑战的严峻性。构建机械化和轻简化的新型水稻集约化栽培技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目标是转型期水稻栽培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再生稻模式作为一种古老的种植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种、品质优和增产增效等优点。本文介绍了机收再生稻模式的优势与发展历程,总结了机收再生稻技术在品种选育、肥水管理、留桩高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机收再生稻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稻育种百年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对水稻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现代水稻育种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已有百年历程,期间纯系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等技术成为技术主体,成就了矮化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级稻育种三次突破,推进了全国水稻平均单产从20世纪50年代的200 kg/667 m2平台跃上了当前的470 kg/667 m2平台。展望未来百年的水稻产业需求,培育C4水稻、固氮水稻、耐盐碱水稻、耐旱水稻和一系杂交稻是水稻育种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稻生产、市场与进出口贸易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稻科技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单产连创新高,年人均稻谷占有量突破150 kg,稻米供求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有余的历史性跨越,优质稻占比持续提高;市场从统购统销到合同定购,从保护价收购到托市收购,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稻米市场价格稳步上涨;国家持续加强对大米贸易的宏观调控,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多数年份里我国都是大米净出口国,是国际市场重要的大米供应商,但2011年以来进口大米数量快速增加,大米逐步呈现净进口。长期看,我国水稻生产、市场、贸易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加快培育推广优质高产专用水稻品种,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促进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叶深加工产业发展历程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仲华 《茶叶科学》2019,39(2):115-122
我国茶叶资源十分丰富,在传统茶叶出现产大于销的背景下,中低档茶和夏秋茶资源的利用率偏低,影响茶叶行业效益水平。茶叶深加工是提高茶资源利用率、茶产业规模与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系统阐述了国际茶叶深加工产业概况,以及中国茶叶深加工产业与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了中国茶叶深加工技术与产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日本水稻生产发展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稻米生产流通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日本农林水产省的统计数据,分析了60年来日本水稻生产方式、劳动时间、消费流通渠道的变化,并结合目前我国稻米产业所处现状,探讨日本稻米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60年来,随着GDP的增长,日本水稻种植面积和水稻总产不断下降,得益于稻作技术的发展,水稻生产劳动时间显著缩短,且单产不断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消费量不断下降,而民众对稻米品质的要求提高,日本优异的水稻品种资源奠定了其优良品质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减少稻米统购统销数量,逐渐形成了以农协为主、直销为辅的稻米流通方式,极大提高了流通效率,新兴销售方式-电商等的出现又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的种稻效益。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稻米市场进一步开放,稻米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少数已经达到比较好的水平,但大多数跟日本20世纪70-90年代时的稻米产业状况较相似。借鉴日本的稻米生产及流通方式的变化,我国应积极调整水稻生产方式,扩大水稻生产个体规模,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增加水稻生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引导优质稻发展,加强稻米品牌建设,实现产销对接。  相似文献   

17.
杨雨菲 《中国稻米》2022,28(4):112-114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时代里,稻田是随处可见的人类生活记忆,稻作文化作为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诗词歌赋都赞美过种稻和稻田。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稻作文化历史悠久,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实证了1万多年来水稻起源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的不断发展推动我国农业社会由上山文化“最早的村落”走向良渚文化“最早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稻田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CH4)的最大排放源之一,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领域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不同水稻品种和稻作技术的产量与碳排放差异显著,因此,掌握品种更新与技术改进的特征及发展趋势,可以为高产低碳稻作技术创新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本文系统分析了1960s—2010s,我国水稻品种和稻作技术的演变特征及其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影响。总体而言,我国近50年来在品种不断更新和稻作技术显著改进及农用化学品大量投入下,水稻单产提高了37.0%,尽管单位面积碳排放增加12.2%,但是单位产量碳排放下降了18.1%,是一个增产减排的协同发展历程。基于情景分析,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条件下,综合水稻品种、灌溉方式、化肥减量以及稻作系统调整,以2010s为基线,我国2030s稻田温室气体总排放将下降17.0%以上,其中稻作技术改进和化学品增效减量的减排潜力最大。本研究可以为我国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及农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9年我国停止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2020、2021年连续2年上调稻谷最低收购价并实行限量收购,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进入深化阶段。通过对江西省万年县12个乡镇600户粮农展开问卷调查,系统掌握不同粮食主体对粮食最低收购价上调的反应,认为地方政府仍应不断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加强对中储粮系统引导、监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引导粮食经营主体主动适应市场,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肥水利用效率、保持耕地持久丰产能力成为水稻生产的迫切要求。本研究以辽宁省3个水稻生产区为划分依据,于2020年水稻生长季调查了14个种植面积相对较大县(市)的水稻生产情况,走访了254家水稻生产主体,对比了传统模式和优化栽培模式的应用效应,最后依据不同经营者的生产特点提出了技术优化途径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