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6月—11月,从湖南省安化县刘文义马口鱼养殖场分3次共采集样本314尾,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口鱼的鳍式为D.3,7~8;V.1,8;A.3,9~10;P.1,12~13;鳃耙在10~12之间,鳞式:9/(40~47)/4-V,咽齿两行,极少数有三行齿。二行齿式为:4·4-3·4;4·5-3·4;三行齿式为:1·4·5-4·3·1。安化县马口鱼体重与体长的关系式为:W=0.016 4L2.962 6,其雄鱼成熟系数为1.37%~15.90%、雌鱼的成熟系数为14.16%~19.97%;一龄雌鱼怀卵量为1 101.5~3 298粒,体长相对繁殖力为106.0~203.2粒/cm、体重相对繁殖力为12.6~168.6粒/g,卵径为1.12~1.38mm,绝对繁殖力与体长的关系式为F=9.404 0L2.018 2。该研究为安化马口鱼的养殖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优化南方马口鱼人工繁育技术,以雌鱼重30±3 g、雄鱼重50±3 g规格的南方马口鱼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催产激素组合对亲鱼催产及孵化效果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产后护理对降低人工繁殖操作影响的效果。结果表明:南方马口鱼的最佳催产激素配伍为5μg/kg LRH-A2+1 000 IU/kg HCG,催产率达到100%,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93.47%和91.17%;与2020年采用DOM+LRH-A2的催产药物组合进行人工繁育的记录相比,2021年采用最佳催产激素配伍的雌鱼生产效率提升了53.2%,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提升了10、7.0和4.3个百分点;与传统的产后护理相比,优化的产后护理有效降低了亲鱼的损耗,存活率提高了15.4个百分点,说明科学有效的产后护理措施将有助于促进亲鱼快速恢复体质,降低繁殖生产带来的应激损失。  相似文献   

3.
大鳞鲃生长、血清性激素水平和性腺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大鳞鲃Luciobarbus capito F1代生长、血清性激素变化、性腺发育规律和后备亲鱼的初次性成熟时间,采用形态学、组织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对养殖条件下1~5龄大鳞鲃的生长特点、血清性激素含量和性腺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鳞鲃体质量和体长显著增加(P0.05),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式为W=0.012L2.99(R2=0.99),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107.43[1-e-0.15(t+0.067)]、Wt=12939[1-e-0.15(t+0.067)]2.99;1~5龄雄鱼血清中雌二醇(17β-estradiol,17β-E2)含量均低于雌鱼,1~4龄雌鱼血清中17β-E2含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在4龄时达到最高值,为(713.00±424.89)pg/m L;5龄雄鱼血清中的睾丸酮(Testosterone,T)含量最高,为(1.12±0.81)ng/m L,其余各龄组血清中T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鳞鲃精巢为典型的小叶型结构,精小叶间有间质细胞,小叶内有支持细胞及精小囊结构,精子发育可分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成熟精子5个时相,5龄雄鱼成熟系数(GSI)达到最大值(0.83%);大鳞鲃卵巢中卵母细胞发育可分5个时相,GSI为0.51%~8.90%,5龄雌鱼成熟系数最大(8.90%)。研究表明,大鳞鲃雌鱼性腺4龄时部分成熟,5龄时完全成熟,雄鱼性腺比雌鱼早成熟一年,在人工繁殖过程中,大鳞鲃后备亲鱼在雄鱼4龄、雌鱼5龄时适合人工药物催产。  相似文献   

4.
运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黑龙江泥鳅MIsgurnus mohoity、北方泥鳅Misgurnus bipartitus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11个形态参数进行了综合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北方泥鳅和泥鳅聚类,亲缘关系较近,与黑龙江泥鳅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1的总方差贡献率为50.430%,主成分2的为20.880%,主成分3的为10.381%,累积贡献率为81.691%。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3种泥鳅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71.4%~100%,判别准确率P2为71.4%~100%,综合判别率为80.8%。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长江口降海洄游的鳗鲡雌、雄鱼血清中的14项生化指标及卵黄蛋白原含量的差异,并利用血清生化指标建立了相应的性别判定函数。结果发现,鳗鲡雌鱼血清中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钙离子含量显著低于鳗鲡雄鱼(P0.05),白蛋白、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鳗鲡雄鱼(P0.05),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总蛋白、肌酐、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磷酸根离子的含量在鳗鲡雌、雄鱼间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鳗鲡雌鱼的卵黄蛋白原含量显著高于鳗鲡雄鱼(P0.05)。根据不同生化指标,采用逐步选择法和全模型法分别建立了两个鳗鲡性别判定函数。  相似文献   

6.
矛尾复虾虎鱼繁殖前营养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三角洲附近海叉设拦网捕繁殖亲鱼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对繁殖前该鱼的怀卵量、形态学指标及各组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产卵前矛尾复虾虎鱼的卵径为(1150.41±186.64)μm,个体绝对怀卵量与体重、体长均呈直线相关关系.(2)雌性矛尾复虾虎鱼在性腺从Ⅲ期发育至Ⅳ期的过程中,鱼体的肥满度略有上升,肝体比、脏体比显著下降(P<0.05),成熟系数显著增加(P<0.05);鱼体蛋白质和脂类的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背部肌肉和性腺中蛋白质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脂类含量增加不显著(P>0.05);肝脏中蛋白质和脂类的变化不显著(P>0.05).(3)矛尾复虾虎鱼在性腺发育至Ⅳ期时,雌鱼的肥满度和成熟系数均显著高于雄鱼(P<0.05),而雌鱼和雄鱼的脏体比和肝体比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雌鱼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雄鱼(P<0.05),而雌鱼体内水分的含量却显著低于雄鱼(P<0.05);雌鱼和雄鱼肌肉和肝脏内的蛋白质、脂肪和水分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为了选出生长性能优秀的罗非鱼品系,以3个品系(广东、美国、埃及)奥利亚罗非鱼为试验对象,对其网箱生长性能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雄鱼之间、雌鱼之间的绝对增重率(AGR)和特定增重率(SGR)差异极显著(P<0.01);末重变异系数以广东奥利亚罗非鱼最大,广东雄鱼和埃及雄鱼差异显著(P<0.05),美国雌鱼和广东、埃及雌鱼差异显著(P<0.05);雄鱼之间、雌鱼之间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形态上埃及奥利亚雄鱼头小、背高、体厚,埃及奥利亚雌鱼体型狭长。埃及奥利亚罗非鱼雄鱼在绝对增重率、特定增重率、形态性状等方面表现较好,生长性能优越,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我国南海区4个真曲巴非蛤种群的8个形态性状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湛江、海南海口和广东阳江种群的形态最接近,广西北海种群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主成分,贡献率:第1主成分为32.840%,第2主成分为26.106%,累积贡献率为58.945%。判别分析结果表明,4个种群间形态差异显著(P0.01)。建立了4个种群的真曲巴非蛤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46.7%~100%,P2为40.5%~96.7%,而综合判别率为64.7%。Mantel检验结果表明,欧氏距离与地理直线距离无明显相关性(r=0.0974,P=0.5770)。  相似文献   

9.
北部湾4个自然群体双线紫蛤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北部湾4个海区双线紫蛤的7个形态性状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钦州和广西北海群体形态最为接近,广西湛江与广东廉江群体形态比较接近,广西北海和广东廉江群体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表明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主成分1为38.395%,主成分2为27.653%,主成分3为20.224%,累积贡献率为86.272%。判别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间形态差异显著(P<0.01),建立的判别函数的判别准确率P1和P2均为73.30%~90.00%,综合判别率为79.18%。相关分析发现,双线紫蛤群体间的欧氏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有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r=0.669 9。  相似文献   

10.
以金钱鱼为对象,测定1龄雌、雄个体日摄食量(IDF)、特定生长率(SGR)、食物转化率(FC)、性腺成熟指数(GSI),及不同年龄阶段(1龄以下、1~2龄和2龄以上)金钱鱼胃、肝胰脏和肠等组织中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结果显示:雌性金钱鱼日摄食量、特定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均显著高于雄鱼(P<0.05);3-5月期间雌、雄金钱鱼GSI均上升,且实验结束时(5月底)雌鱼GSI显著大于雄鱼(P<0.05)。对不同年龄阶段雌、雄金钱鱼消化酶比活力的研究发现,1龄以下和1-2龄组金钱鱼,雌鱼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后肠除外)、肝胰脏和前肠淀粉酶比活力均显著高于雄鱼(P<0.05),而2龄以上金钱鱼雌鱼上述消化酶及各年龄阶段脂肪酶比活力与雄鱼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雌、雄金钱鱼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比活力均表现为1龄以下组>1-2龄组>2龄以上组,而脂肪酶表现为2龄以上组>1-2龄组>1龄以下组,且1龄以下与2龄以上组(除个别组织外)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2龄以下雌性金钱鱼生长快于雄鱼与其具有较高的摄食量、食物转化率及较高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有关,而2龄以上金钱鱼雌、雄间生长速度出现差异与消化酶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