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土流失是最主要的、最直接的污染源,而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结合思茅河盆地流域建设的实际,从生态用地与生产用地划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构筑、流域"五大"生态系统建设、流域社会主义生态新农村建设以及生态清洁型流域监测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云南思茅河盆地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的技术措施体系,以期指导思茅河盆地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  相似文献   

2.
【目的】统计分析纸坊沟流域3种景观功能类型的动态变化过程,为流域治理效果评价和进一步的景观格局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以纸坊沟流域1982,1990,2005和2009年的景观斑块图为基础,应用GIS技术对其进行数字化,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纸坊沟流域景观分类系统,对流域景观进行分类并统计各类型景观指数,分析流域景观功能类型在不同治理时期的动态变化。【结果】(1)利用建立的景观分类系统,可将纸坊沟流域景观划分为生态防护型、经济生产型和生活服务型3种功能类型;根据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又可将其划分为人类主导景观和自然景观。(2)各个治理时期,生态防护型景观斑块的数量、面积及周长均最大,是流域的主导景观;生态防护型景观形状最复杂,表明其受到的人类干扰最小;生活服务型景观的斑块密度和边缘密度最大,其景观破碎化程度高;人类主导景观的数量、面积占流域景观的半数以上。(3)不同治理时期生态防护型景观斑块面积持续增加,经济生产型景观面积相对减少,各景观功能类型的景观形状指数和分维数增加;自然景观与人类主导景观斑块数量与面积比例随时间推移而减小。【结论】国家各项政策措施使人类对脆弱生态系统的干扰减弱,生态系统得以休养生息,其内因演替逐渐得以增强。  相似文献   

3.
叶军红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852-7855
建立白洋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该流域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补水不能持续、淀内农村污染加剧以及生态移民的重要途径之一。运用主体功能区、公共物品、福利经济学、财政转移支付、流域治理等理论,提出白洋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补偿主体主要是流域内各级政府和受益者,补偿客体主要是流域内各级政府、生态建设者和受害者,补偿途径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博弈协商型,补偿标准有转移支付、流域上下游补偿、农村环保"征补共治"、生态移民以及跨界断面类型。白洋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保障措施:确立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和地位、生态补偿基金要专款专用、实施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生态补偿社会治理体系和推动流域治理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4.
针对石羊河流域治理的现状,分析石羊河流域治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使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顺利实施,确保流域重点治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在"水十条"对城市黑臭河道提出治理目标的大背景下,以巢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十五里河为例,提出了巢湖流域典型城市型重污染入湖河流综合治理措施.在对流域概况、水质现状和污染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流域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识别,结合河道现状治理情况,提出了以源头截污为核心,以过程拦截为辅助,以河道自净为补充,辅以补充生态基流的治理策略.以期为当前正在开展的十五里河综合治理提供对策措施,也为其他类似受污染的城市河流治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登瑞 《甘肃农业》2014,(17):55-55
彭阳县南山流域是2010年立项的生态经济型示范流域,该流域治理及建设重点是由生态型流域治理向生态经济型流域治理转变,让生态建设的效益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的景观构成及功能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统计分析燕沟流域不同生态功能景观的斑块构成,为流域治理效果评价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野外现地勾绘景观斑块类型图,内业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燕沟流域的景观类型分类系统和数据库,统计相关景观指数,分析流域景观构成。【结果】(1)燕沟流域景观类型中,杂灌丛(浓杂灌丛和稀杂灌丛)面积最大,农田、刺槐林、成熟果园和草地面积次之;以上6种景观类型占流域面积的91.03%、占流域斑块数的81.68%,构成流域景观的主体;流域整体景观属于细粒结构。(2)三大景观功能类型中,生态防护型景观的斑块数、斑块面积、斑块周长均最高,占流域景观的近2/3,经济生产型景观次之;生态防护型、经济生产型、生活服务型三类景观的面积比约为2.08∶1∶0.12。(3)流域内自然景观与人类主导景观斑块面积的比例相当,经济生产型景观是人类主导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结论】目前燕沟流域景观构成的特点为:景观类型多样,斑块数量丰富,景观整体粒级微小,景观破碎,人类活动对流域景观的构成影响大;三大景观功能类型的构成,为燕沟流域治理效果评价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了依据,可作为同类地区小流域治理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小流域治理规划过程中引入景观理念,探索并总结流域景观生态规划中可操作性的实用方法和原理,科学合理且简化快捷地设计流域景观模型,同时对流域景观的基本类型划分做了一些阐述,分析了景观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趋势,从而体现流域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意义及其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黑河近期治理规划后评估任务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河流域属资源型缺水地区,针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系统和突出的水事矛盾,自2001年国务院批复实施《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以来,通过项目实施区和工程主要收益区的艰苦努力,已基本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黑河流域近期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为全面了解和评价近期治理实际效果,本文分别从近期治理后评估任务、评估范围和评估期、评估的主要内容及项目总体评价的五个方面对后评估任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龙珠  王军  张国锋  要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553-8556
随着农村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生态脆弱的流域农村环境治理更应重视,针对农村污染特点的农村环境政策手段比其他治理手段更强有力。首先提出面向流域治理的农村环境政策制定的必要性,并分析了白洋淀流域农村环境污染的特点;然后提出了由政府、农民和第三方合作的"费补共治"型政策的制定思路,对收费要适度、奖补要充分的原则进行了经济分析;在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流域农村环境政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对不同类型村庄进行了政策对比分析;最后提出实施面向流域的"费补共治"型农村环境政策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治理水环境污染问题,必须要通过第三方治理模式将环境服务外包,保证流域治理实现市场化、社会化,这样才能够提高流域水环境治理的效果。第三方治理的核心就是通过流域水环境合作共治制度,积极将政府部门与第三方部门之间的责任和义务进行合理划分,通过完善的制度管理标准,保证政府与第三方的有机结合,为整个流域水环境的治理提供更加便利的方案。本文通过对流域水环境合作共治制度进行创新,明确第三方治理的重要作用,提出具体的合作模式,确保流域水环境合作治理的水平全面增强。#$NL关键词:第三方治理;流域水环境;合作共治;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吴菊安 《农业展望》2013,(10):41-44
目前,水土流失及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小流域综合治理成为地方政府未来工作重点。中国流域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流域经济。同时,依托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参照2002年农业部出台的中国十大农业生态模式,结合目前流域经济和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基于小流域治理型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沱江流域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污染较严重的流域之一,对长江流域水环境有重要影响。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已然失衡的利益格局。不同的利益主体都有其自身的利益诉求和多重利益目标,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突与博弈,从而影响水污染治理的效率与效益。界定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利益相关者,厘清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中各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关系,研判和调整利益格局,是构建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协调机制的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地貌与气候2个方面阐述了青海湖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介绍了其保护和治理的背景,并提出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意义及必要性,以期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为了有效治理水环境污染问题,必须要通过第三方治理模式将环境服务外包,保证流域治理实现市场化、社会化,从而提高流域水环境治理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流域水环境合作共治制度进行创新,明确第三方治理的重要作用,阐述了第三方治理的核心就是通过流域水环境合作共治制度,提出了具体实施策略。合理划分政府部门与第三方部门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完善的制度管理标准,保证政府与第三方有机结合,为整个流域水环境的治理提供更加便利的方案,合理提高流域水环境合作治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流域治理效益分析,经分析年输沙量的减少是流域治理结果,并且该流域治理效益比较明显;另一部分是年输沙量计算模型的推求,用这个模型可以计算出无资料地区的年输沙量,也可以计算无资料年份的流域年输沙量。  相似文献   

17.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源头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基础环节,是石羊流域治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祝县在石羊河流域治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经过多年来的有效治理,源头区的生态环境和祁连山水源涵养资源得到了切实有效地保护,也为今后的生态环境治理探索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在陕南土石山区选取有一定代表意义的柞水县作为小流域治理单元,结合水土保持学、系统工程学、生态经济学,以三道防线为主,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模式的综合治理,通过治理,以提高当地的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小流域水土保持为核心,从小流域治理规划、治理方法、循环机制以及流域产品流通等方面入手,制定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湘江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湘江流域是湖南省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区域,同时也是湖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流域内用水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针对湘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文章分析了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从底泥污染治理、排污超标治理,水生态破坏治理、地下水超采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五个方面提出了湘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建议和对策,为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