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8 年7 月11 日,满洲里地区出现暴雨天气过程,本文对该次暴雨的产生的环流背景、 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不稳定能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天气系统的调整为本次暴雨 产生提供有利的环流背景,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为本次暴雨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同时低空 急流带来渤海附近的水汽为本次暴雨的持续和短时强降水的产生提供可能,不稳定能量的贮存 与释放加剧了暴雨的产生。最后本文得出此次暴雨产生的机理模型,对本次暴雨进行较为明了 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一次黄淮气旋爆发性降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16年5月2—4日的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发生在辽宁地区的一次黄淮气旋爆发性降雨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表明:此次降水过程黄淮气旋在东移过程中与高空冷涡相配合,形成深厚的辐合系统,继而产生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西南暖湿低空急流不仅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水汽输送条件,而且为暴雨、大风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此次黄淮气旋暴雨期间能量的水平输送及垂直交换有利于对流的发展,有利于降雨及大风的维持和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鲁西南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形成机制。[方法]利用环流形式资料、物理量场资料、雷达回波演变数据以及数值预报检验,对2010年7月16~17日鲁西南一次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探讨此次天气过程的形成机制。[结果]在我国东部环流径向度较大的情况下,蒙古地区高空冷涡分裂冷空气南下,从西侧冲击副高边缘西南气流。冷涡、副热带高压边缘切变线是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西南急流对暖湿气流的输送为较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和低空切变线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抬升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强降水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翠华  李阳斌  王婷  王天龙  罗律  胡小妮  蒲利荣  孙晓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15-15117,15120
运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9年6月17~18日广东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天气形势和卫星云图对此次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hPa南支槽、850hPa切变线是造成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两大系统,他们的有利配置是这次强降水预报的着眼点。高层西风急流在此次暴雨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hPa高空急流强辐散"抽吸作用",中低层切变线南压,使得低层暖湿气流沿切变线向上爬升,从而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为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的背景条件。850hPa水平螺旋度中心与影响系统的发展、移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水平螺旋度的分布与强降水落区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以及FY-2E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7年8月19—20日发生在陕西省商南县青山镇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东路冷空气和副高是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副高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西南涡东北侧切变后西北干冷气流和山东半岛低涡后东路回流湿冷气流这3股气流在商洛上空的交汇,为此次大暴雨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暴雨区上空垂直运动发展旺盛且深厚,为大暴雨提供了抬升条件;高空急流右侧的强辐散为大暴雨上升运动和深对流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双重辐合-辐散产生的强烈上升运动,抽吸作用明显,为深对流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促进了大暴雨区附近小尺度系统的产生和维持。喇叭口地形触发了γ尺度对流云团的生成和发展,3个γ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造成2次强降水叠加形成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6.
导读:文章利用MICAPS全国常规观测、数值预报、卫星雷达、加密自动站等,对盘锦2010年8月19日至22日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发现此次降水过程是受副热带高压后部暖湿空气和高空冷涡低槽的共同影响而形成。此次降水具有的特点为:588线稳定维持在辽宁地区,促使低空急流加强,为强降水带来丰沛的水汽;乌山高脊前冷空气与西南急流在暖切变线上汇合,使高空冷涡加强,发展造成盘锦市大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7.
宋堃 《北京农业》2014,(24):187-18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等对2013年6月26-29日江西省高安市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高层辐散、中低层切变线和西南急流是此次过程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天气系统;低空西南急流源源不断输送水汽为暴雨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超低空偏南急流的建立、发展并维持是出现强降水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且θse高值区位置与暴雨区对应。  相似文献   

8.
2016年4月17—18日受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安远县出现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安远县普降暴雨,局地大暴雨。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低空西南急流的建立,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空辐散与低层辐合的垂直环流结构促进了水汽的抬升形成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井冈山市2015年7月1-2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志刚 《北京农业》2016,(4):141-14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高空观测资料等,对2015年7月1-2日江西省井冈山市出现的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00 h Pa低压槽和700 h Pa和850 h Pa切变线和西南急流的共同作用下,西南暖湿气流与东北冷涡后南下的冷空气在江西省境内汇合造成了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水汽条件、热力条件等都与这次暴雨天气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2015年7月3日瑞金市出现暴雨,北部乡镇大暴雨,强降雨落区与"5·18"特大暴雨区域存在重叠,也是2015年来瑞金市出现的第3场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要素、物理量场、卫星云图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这次强降水天气的影响系统等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此次强降水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中小尺度特征,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低槽、低层切变线和西南急流。西南急流提供的良好水汽条件是产生短时强降水过程的重要条件;卫星云图上能清晰地分析出MCS云团影响区域,多普勒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的形态、强度、移动方向等特征是强降水预报预警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结果和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09年8月17~18日鲁南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背景、成因及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受副热带高压、高空西风槽和地面倒槽共同影响产生的;超低空东南急流和中层西南气流建立起水汽通道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充沛的水调条件;强降水产生时,暴雨区上空存在较强的中β尺度系统,该系统具有强垂直风切变、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垂直结构和强烈的对流不稳定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利用福建省三明市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等对2014年5月22日出现的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此次天气过程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产生的,东亚大槽、低层切变、西南急流是主要天气系统,水汽通量散度、涡度等物理量条件对强降水的产生均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苏俊辉  徐钰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36-15337,15447
利用常规高空和地面资料、数值预报等资料,对2007年7月4~5日出现在汉江上游的区域性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研究暴雨发生时汉中市物理量场的特征和天气形势演变。结果表明,此次区域性大暴雨主要发生在夜间,日雨强分布为单峰型;西风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低层切变和西南暖湿急流共同作用产生了此次大暴雨,而高空"东高西低"形势是暴雨产生的有利环流配置;暴雨区上空具有高温高湿、强烈位势不稳定和水汽辐合;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有利于暴雨区上升运动发展和维持;低空急流把孟加拉湾水汽源源不断输送到汉江上游地区;"喇叭口"地形所产生强迫抬升作用对暴雨中心的强度及位置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10年5月5-7日,黑龙江省南部出现了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此次降水过程受高空冷涡和地面低压的共同影响,东北冷涡移动缓慢,且伴有高低空急流的输送.通过分析表明,水汽大量输送输送和高低空急流的位置是产生此次降水的关键. 1、前言 2010年5月5-7日受高空冷涡和地面低压的共同影响黑龙江省南部出现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本文从环流形势、高低空急流、卫星云图、各种物理量相互作用等角度入手分析了此次降水天气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盘锦市“6·7”局部大暴雨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Micaps数据资料和盘锦常规观测站和加密自动站资料等对2014年6月7日盘锦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从04时开始持续到21时,全市平均降雨量66.7 mm,其中大洼站出现100.2 mm大暴雨天气,雨强最大值达到28.9 mm。高空冷涡和地面低压倒槽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在盘锦东侧堆积形成地形冷池,地形冷池对午后对流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是此次强降水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资料和swan雷达资料等,对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数值预报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受台风“达维”、副热带高压、高空槽3种天气系统共同影响。良好的水汽条件是此次台风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低空急流作为纽带,输送大量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锦州暴雨产生提供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资料和swan雷达资料等,对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数值预报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受台风"达维"、副热带高压、高空槽3种天气系统共同影响。良好的水汽条件是此次台风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低空急流作为纽带,输送大量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锦州暴雨产生提供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空、地面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2016年5月2—4日本溪地区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受高空槽低涡和黄淮气旋的共同影响,具有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分布不均等特点。高空强辐散的抽吸作用促进低层辐合上升运动的维持和加强,稳定的水汽源地和强低空急流的引导作用为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大气的不稳定能量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触发条件。  相似文献   

19.
运用MICAPS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等对2013年8月16日沈阳地区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降水强度大,城区出现20年一遇强降水;此次暴雨过程以对流性降水为主;冷涡、低空切变、充足水汽、地面倒槽,高低空和地面的系统配合为沈阳地区的暴雨天气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此次过程动力李崇条件、热力条件、水汽条件均有利于暴雨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在2013年5月14-16日湖南省长沙市出现了一次持续性的暴雨天气过程,此次大暴雨天气具有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雨量多且集中、损失严重等特点,本研究利用常规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低层切变线、高空低槽与西南急流是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西风急流的不断加强与高空低槽的持续南压对输送暴雨区的水汽非常有利;2)西风带的剧烈活动与中低层的不稳定触发了此次暴雨天气过程;3)水汽条件充足、低层的辐合上升运动加强等为暴雨天气过程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雷达回波图与卫星云图之间也较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