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农药减量增效,进行了"激健+农药"减量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3%激健农药减量增效助剂可减少农药用量30%,在同等条件下,48%氰烯·戊唑醇35 g+63%激健15 mL对小麦白粉病、叶锈病都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对小麦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2.
以葡萄霜霉病为靶标,研究了农药增效助剂63%激健乳油和3%安融乐悬浮剂对常规农药40%烯酰吗啉悬浮剂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减量30%后配合使用减量降残增效农药助剂激健处理的防效为78.6%,与40%烯酰吗啉悬浮剂常规用量防效79.0%相当;减量40%、50%后配合使用激健的防效分别为69.9%和61.1%,建议生产上以40%烯酰吗啉悬浮剂减量30%~40%配合使用激健来防治葡萄霜霉病。杀菌剂40%烯酰吗啉悬浮剂与生物农药助剂安融乐配合使用可明显提高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3%安融乐悬乳剂用量分别为75、150、225 mL/hm2时,较40%烯酰吗啉悬浮剂常规用量的防效分别提高了3.0%、11.1%、13.2%。综合考虑认为,40%烯酰吗啉悬浮剂750.0 g/hm2+3.0%安融乐悬乳剂150.0 mL/hm2兑水750 kg处理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效果好,且较为经济有效。3%安融乐悬乳剂用量以150 mL/hm2最佳。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农药桶混助剂在小麦赤霉病农药减量防控中的应用效果,开展了2种桶混助剂分别与多菌灵和氰烯菌酯组合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激健的应用可实现40%多菌灵悬浮剂减量20%~30%,也可显著增加生物药剂0.3%四霉素水剂的防治效果;新高脂膜的应用可实现40%多菌灵悬浮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减量20%~3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激健、GY-T1602、GY-Tmax、AS-100、青皮桔油和高捷仕6种农药助剂对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在玉米叶片上湿润性能及药效的影响,筛选防治玉米大斑病的高效助剂。【方法】采用表面张力仪,测定加入激健、GY-T1602、GY-Tmax、AS-100、青皮桔油和高捷仕6种助剂后,被稀释为体积分数0.2%,0.1%和0.05%的40%丁香·戊唑醇药液的表面张力值;再使用接触角测量仪测定加入各助剂的体积分数0.2%的40%丁香·戊唑醇药液在玉米叶片上0~60 s的动态接触角和30 s静态接触角,筛选出适宜玉米田杀菌剂使用的喷雾助剂;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探究各助剂对丁香·戊唑醇药液防治玉米大斑病效果的影响。【结果】体积分数为0.2%,0.1%和0.05%的40%丁香·戊唑醇未加入助剂时表面张力为34.61~40.13 mN/m,分别加入体积分数为0.2%激健、0.1%GY-T1602、0.3%GY-Tmax、0.2 AS-100、0.06%青皮桔油和0.5%高捷仕后,药液表面张力分别降低为24.48~26.85,24.91~27.13,27.37~30.33,29.62~31.37,29.15~32.33和29.41~33.18 mN/m,各处理药液表面张力均随着40%丁香·戊唑醇体积分数的降低而增大,其中加入0.2%激健和0.1%GY-T1602后药液的表面张力小于玉米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说明二者对提高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在玉米叶片上湿润性能的效果最好。与未加入助剂相比,加入6种助剂后40%丁香·戊唑醇溶液接触到玉米叶片30 s时的静态接触角均减小,其中加入0.2%激健和0.1%GY-T1602后药液在接触到玉米叶片30 s时的静态接触角分别为25.82°和30.85°,下降幅度最明显,效果最佳;各处理药液的动态接触角均随着与玉米叶片接触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0~30 s时降幅较大,30~60 s时降幅趋缓,加入各助剂后药液的初始接触角即较未加入助剂药液明显下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6种助剂的加入均对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防治玉米大斑病起到了增效作用,其中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用量为300 g/hm~2时,加入0.2%激健和0.1%GY-T1602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效分别提升了17.72%和14.86%,增效作用明显。【结论】6种助剂中激健和GY-T1602对增强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在玉米叶片的湿润展布效果最好,对防治玉米大斑病的增效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5.
对30%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25%丙环唑乳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0%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和43%戊唑醇悬浮剂防治赤霉病效果最好,病指防效均在80%以上,平均实际产量分别达8 591.12、8 651.63 kg/hm2,增产率分别达到154.57%、156.37%。  相似文献   

6.
通过2018年开展的农药助剂激健减量控害防治玉米螟试验示范可以看出,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减量50% +激健和5%阿维菌素乳油减量50% +激健防效均未明显降低,2天防效均在40%以上,7天防效均在80%以上,有效地控制了玉米螟的发生,达到了减量控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选择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水分散粒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进行小麦赤霉病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0%丙硫菌唑油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好,达84.72%,且对小麦安全,适合在当涂地区防治小麦赤霉病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激健在茶尺蠖及茶小绿叶蝉防治中的减量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激健在茶尺蠖及茶小绿《蝉防治中的减量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激健+15豫茚虫威悬浮剂防治茶尺蠖、小绿《蝉等能起到较好的减量增效作用,防治茶尺蠖可减少茚虫威用量40%,防治小绿《蝉可减少30%。激健农药助剂的推广应用,可以降低农残,保障了茶叶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在有效控制玉米螟危害的情况下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2018年开展了农药助剂激健减量控害防治玉米螟试验。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减量50%)+激健225 mL/hm~2和5%阿维菌素乳油150 mL/hm~2(减量50%)+激健225 mL/hm~2对玉米螟的防效较全量施药均未明显降低,药后2 d防效均在40%以上,药后7 d防效均在80%以上,有效控制了玉米螟的发生,达到了减量控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不同除草剂与激健配套对玉米田间杂草的防控效果以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以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莠去津悬浮剂常规剂量(T1)、莠去津悬浮剂常规剂量80%与激健组合(T2)、莠去津悬浮剂常规剂量70%与激健组合(T3)、硝磺草酮悬浮剂常规剂量(T4)、硝磺草酮悬浮剂常规剂量80%与激健组合(T5)、硝磺草酮悬浮剂常规用量70%与激健组合(T6)、不施除草剂(CK)7个处理,研究不同除草剂减量与激健混施对玉米田间杂草株防效、鲜质量防效、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K的杂草株数、鲜质量均显著高于除草剂处理(P<0.05),T5处理对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的株防效、鲜质量防效均最高,其中禾本科杂草株防效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5.62%~12.34%,阔叶杂草株防效、鲜质量防效较其他处理分别显著提高3.98%~19.93%、3.22%~7.62%;T5处理株高、茎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质量、产量均最高,其中产量较CK增加14.70%,较其他除草剂处理显著增加4.57%~8.72%;不同除草剂减量与激健混施条件下玉米田间杂草防控与玉米生长发育有着紧密的联系。综上,玉米生产上...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20%井冈·咪鲜胺可湿性粉剂、27%噻呋·戊唑醇悬浮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10%井冈霉素A可溶性粉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效果,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破口前5 d施药,隔7 d再用药1次,30%苯甲·丙环唑乳油防病效果最好,对水稻稻曲病平均防效达91.1%,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增产效果明显,可在水稻稻曲病防治中与27%噻呋·戊唑醇悬浮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10%井冈霉素A可溶性粉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20%井冈.咪鲜胺可湿性粉剂、27%噻呋.戊唑醇悬浮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10%井冈霉素A可溶粉剂、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效果,我们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破口前5天施药,隔7天再用药一次,30%苯甲.丙环唑乳油防病效果最好,对水稻稻曲病平均防效达91.1%,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增产效果明显,可在水稻稻曲病防治中与27%噻呋.戊唑醇悬浮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10%井冈霉素A可溶粉剂、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激健防治玉米杂草减量增效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农药减量增效助剂激健与玉米田常规除草剂30%烟嘧·莠去津常量减量30%、40%混配的小区试验及24%烟·硝·莠去津常量减量30%的大田示范,验证激健与玉米田除草剂减量后混配对杂草的防效。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田除草剂常量减量30%与激健混配后15~30 d防效最好,株防效、鲜重防效均接近常规用药量的防效;大田示范结果表明,玉米田杂草草龄大时,玉米田除草剂常量减量30%与激健混配后,前期仅抑制杂草生长,15~30 d防效达到最好,株防效、鲜重防效均接近常规用药量的防效。由此说明,激健与玉米除草剂混配能有效减少除草剂用量,并且能保证防效,对作物无影响,是一种安全、简便、提质增效、环保的农药减量增效助剂,可以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4.
选取3种农药开展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43%戊唑醇悬浮剂10 g·667 m~(-2)防效(55.06%)最好,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30 g·667 m~(-2)(53.89%)次之,20%戊唑醇·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1.53%)最低;几种药剂对小麦均有增产作用,其中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30 g·667 m~(-2)和43%戊唑醇悬浮剂10 g·667 m~(-2)增产效果相当,幅度最大(16.0%、15.4%),20%戊唑醇·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 g·667m~(-2)增幅次之(11.3%);将43%戊唑醇悬浮剂剂量增加3倍(30 g·667 m~(-2)),与对照相比,对小麦仍有一定的增产效果(2.8%);43%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对小麦安全,且价格便宜,可推广应用于生产。在小麦抽穗55%、抽穗95%、扬花5%、扬花35%、扬花75%、扬花90%、扬花100%等7个不同生育期喷施43%的戊唑醇悬浮剂10 g·667 m~(-2)防治小麦赤霉病,结果表明,小麦抽穗100%到扬花35%为小麦赤霉病最佳防治生育期。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不同剂量和不同剂量下加入专用助剂63%激健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2019年在曲靖市师宗县五龙乡开展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在不同剂量和不同剂量下加入专用助剂63%激健对稻飞虱均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综合评价,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105 mL·hm~(-2)防治效果好,减量效果明显,经济价值优。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常量喷雾药效试验,探讨5种喷雾助剂对溴氰虫酰胺防治西瓜蚜虫的减量增效作用。结果表明,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减量25%添加5种喷雾助剂,药后10 d防效达到85.86%~93.08%,比农药全量处理增加-7.34%~0.46%。其中青皮橘油、激健、施倍丰的防效与农药全量处理差异不显著。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减量25%添加喷雾助剂的增产效果为青皮橘油激健施倍丰速捷,与药后10 d防效结果一致。因此,西瓜蚜虫防治喷施溴氰虫酰胺添加喷雾助剂,可首选青皮橘油,次选激健、施倍丰,速捷也可选用。  相似文献   

17.
“激健”农药减量控害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年9~10月进行了激健+爱苗减量应用防治水稻纹病试验研究,其目的是探索激健对农药的减量应用技术,在确保防治效果的同时促进农药的减量使用。结果表明,激健与杀菌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减量配合使用可以减少农药50%,其防效与杀菌剂常规用量相当,可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种药剂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破口前7d和破口期前进行2次施药,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300g/hm2、12.5%氟环唑悬浮剂750g/hm2、43%戊唑醇悬浮剂300g/hm2和75%戊唑醇·肟菌酯水分散粒剂150g/hm2对水稻稻曲病具有较好的防效。这几种药剂可作防治稻曲病时交替使用的药剂,从而提高防治效果,并延缓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合小麦赤霉病防治的药剂,本试验选择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T1)、43%戊唑醇悬浮剂(T2)、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T3)、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T4)、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T5)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T6)6种药剂,以不喷药作为空白对照(CK),分别以说明书最适浓度开展对小麦赤霉病的飞防效果研究。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小麦生长安全性均无影响,均可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程度,减轻小麦赤霉病对产量的影响,其中,43%戊唑醇悬浮剂处理(T2)的小麦病穗防效、病指防效最高,分别为90.04%、94.94%;产量比空白对照增产63.15%,综合表现最佳,可以在江淮地区的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吡唑醚菌酯等对番茄灰叶斑病菌的抑菌活性与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灰叶斑病是近年来保护地番茄生产中发生较重的病害之一。室内平板抑菌测定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悬浮剂和33.5%喹啉铜悬浮剂的抑菌活性(EC50)为18.71~30.88μg/ml,其中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43%戊唑醇悬浮剂抑菌活性较强。前3种药剂分别与33.5%喹啉铜悬浮剂配合使用,对番茄灰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80.01%~84.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