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讨枸杞嫩枝扦插成活与成苗的关键技术。[方法]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从圃地选择、扦插时间、品种选择、插穗处理、温湿度控制、扦插密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影响枸杞嫩枝扦插育苗的关键技术措施。[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枸杞嫩枝扦插育苗温棚应搭建在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壤肥沃、多年未培育过枸杞苗木或两茬苗间隔3~4年以上的微碱性沙壤土地块;育苗时间最好选择在5月20日至7月5日期间;品种选择以当前生产上应用的良种为宜;一般采用株行距为7 cm×10 cm或8 cm×10 cm较好,扦插125~142根/m~2;插穗采用200~300 mg/kg萘乙酸速蘸处理,有利于提高育苗成活率;采用透光率为80%左右的遮阳网(双层效果更好)遮光控制棚温在20~30℃且控制棚内湿度在80%~90%为宜。[结论]研究结果为枸杞繁育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2.
扦插密度对杉木优良无性系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扦插密度下1年生杉木优良无性系‘061’的生根率、苗高、地径、生物量净生长量、苗木质量指数和根系形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扦插苗的密度效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扦插密度对杉木优良无性系‘061’生根率影响不显著。(2)随着扦插密度的减小,杉木优良无性系‘061’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净生长量均逐渐增大,且苗木质量指数显著提高,以低密度处理(株行距10 cm×12 cm)最大。(3)根系形态分析表明,与高密度处理(株行距6 cm×8 cm)相比,低密度处理可显著促进根系生长,其中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分别是高密度处理的1.49、1.36和1.65倍。因此,杉木优良无性系‘061’的扦插密度以株行距10 cm×12 cm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3.
对乳源木莲播种芽苗进行田间不同移栽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苗木生长量以株行距20 cm×20 cm最大,平均地径达1.35 cm,平均苗高达111.1 cm,平均主根长度达38.1 cm,≥5 cm长Ⅰ级侧根平均条数达20.2条。平均合格苗产量以株行距10 cm×10 cm最高,达59.37万株/hm~2。  相似文献   

4.
乌桕不同密度播种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13年期间采用株行距10cm×10cm、10cm×15cm、15cm×20cm等3种密度进行了乌桕播种育苗生长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乌桕一年生播种苗的最适密度为株行距10 cm×15 cm,生长量最高,平均苗高达137.7 cm,平均地径达1.81 cm,平均主根长度达60.5 cm,≥5 cm长Ⅰ级侧根平均条数达26.3条。  相似文献   

5.
为了优化使君子的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和扦插株行距对插穗成活率的影响以及大田栽植株行距对使君子果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50 mg/L的IBA(或NAA)浸泡12 h后扦插或用500 mg/L的IBA(或NAA)沾蘸后立即扦插,有利于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插穗成活率为91%~94%,并促进提早生根;扦插株行距以10 cm×10 cm时成活率较高,同时苗床利用率高;茎扦插的根系比较发达,且成本相对比根扦插低.大田栽植时以200 cm×200 cm株行距为宜.  相似文献   

6.
陇西县黄芪地膜育苗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陇西县进行了黄芪地膜育苗适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黄芪地膜育苗穴距为10 cm×10 cm模式下,播量为7~11粒/穴时种苗产量较高,为9 350~9 610 kg/hm~2;穴距为12 cm×12 cm模式下,播量为11~15粒/穴时种苗产量较高,为9 735~9 950 kg/hm~2;穴距为15 cm×15 cm模式下,播量为17~21粒/穴时种苗产量最高,为9 825~9 990 kg/hm~2。优质苗比率与密度成反比,密度越大比率越小,且随着密度增加,优质苗比率下降的幅度随之增加。在陇西自然条件下,黄芪地膜育苗适宜穴距为12 cm×12 cm、15 cm×15 cm,密度为690万~720万株/hm~2。  相似文献   

7.
北京杨扦插育苗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找出不同扦插密度对北京杨扦插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北京杨硬枝扦插的对比分析试验,采用10 cm×10 cm、20 cm×20 cm、30 cm×30 cm、40 cm×40 cm、50 cm×50 cm不同密度处理,分析比较了扦插生长的最适密度.结果表明,30 cm×30 cm扦插密度处理的北京杨生根率、生根长度及新生枝条长度都好于其他扦插密度处理.  相似文献   

8.
历经3 a的试验示范,研究出红油椿的扦插育苗技术、容器实生苗育苗技术,年平均育苗量30万株,且椿苗粗壮、成活率高,解决了红油椿棚室栽培批量用苗的问题。在无性繁殖的3种方法中,分根法效果最好,其次是插根法和插枝法,成活率分别为95%、87%和81%。利用插根法进行繁殖时选择粗度0.5~2.5 cm、长度15~20 cm的根为宜,利用插枝法进行繁殖时选择粗度1.0~2.0 cm、长度15~20 cm的枝条为宜,且长插穗的扦插效果优于短插穗,粗插穗的扦插效果优于细插穗。确定了温室营养钵实生苗育苗的方法与技术:凉水浸种24 h,25℃左右催芽,保持温室内温度白天20~22℃、夜间15℃左右,6~8片真叶时露地定植12万株/hm2,6~7月以促为主,6月下旬苗高60~100 cm时摘心,9月后以控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氮肥用量和栽插密度对机插武运粳30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武运粳30为材料,通过设置4个施氮量水平(纯N225、270、315、360 kg/hm~2)及3个栽插密度水平(株行距12 cm×30 cm、14 cm×30 cm、16 cm×30 cm)试验,研究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武运粳30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成穗率等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增加,但每穗粒数和结实率逐渐降低,施氮量在270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显著高于施氮量225和360 kg/hm~2处理。增加施氮量能显著增加武运粳30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但氮肥过多无效分蘖增多,成穗率下降。栽插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表现为随着栽插密度变小,有效穗数降低,而穗粒数和千粒重增高,在株行距为14 cm×30 cm条件和12 cm×30 cm条件下产量差异不明显,但高于16 cm×30 cm条件。[结论]在施氮量275 kg/hm~2和株行距14 cm×30 cm的组合下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可充分发挥武运粳30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2004,(2):31
1.整地选用秋季深翻25~30厘米的机耕地,每亩施基肥3000公斤以上,翌春再细耕做畦。畦面做到碎、平、净。畦块整齐划一,打埂要坚实,便于灌水。用覆盖地膜扦插,更能提高成苗率。2.采苗与插穗应选用一年生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平茬苗秆作插穗。穗粗0.50~3厘米,长14~17厘米,具有3~5个健壮芽。切条要上切口平齐,下切口成马蹄形,切口勿劈裂。切好的插穗要立即贮藏好,并减少阳光直射和避免风干。3.扦插以春季扦插为宜。苗圃地扦插按行距60厘米拉线,然后用扦插锥或铁锹顺线将土撬松即可扦插。插穗与地面成45度的夹角,地上部分露出1~2个芽,每亩扦…  相似文献   

11.
采用黄花倒水莲2年生组培移植苗在阔叶树林冠下按照株行距40 cm×60 cm、50 cm×60 cm、60 cm×60 cm、60cm×80 cm栽植,分析比较黄花倒水莲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黄花倒水莲阔叶树林冠下不同栽植密度的保存率、地径、株高、根茎总重量以株行距60 cm×60 cm栽植最高,平均保存率、地径、株高、根茎总重量(干重)分别为97.8%、2.02 cm、112.6cm、696.71 kg/hm~2。  相似文献   

12.
以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泰优058为材料,研究了2个播期、3种插植密度、2种种植规格和2种土壤类型处理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泰优058在高产插植期内,插植越早越好,并提倡大小行插植;泰优058生产上应推广合理密植技术,油菜茬宽行(等行)窄株29.9~33.3 cm×16.7 cm插植,插植密度18.0万~19.5万穴/hm~2,大小行采取(33.3 cm+19.9 cm)×16.7 cm的株行距,插植密度19.5万穴/hm~2;小麦茬宽行(等行)窄株29.9 cm×16.7 cm插植,插植密度19.5万穴/hm~2;大小行采取(33.3 cm+19.9 cm)×16.7 cm、(39.9 cm+19.9 cm)×16.7 cm的株行距,插植密度19.5万~22.5万穴/hm~2;随着插植时间的推迟,插植密度应有所增加,但最高不能超过22.5万穴/hm~2。  相似文献   

13.
毛红椿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毛红椿1年生苗干作插稳,选用IBA处理,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部位插穗和IBA不同浓度处理插穗对扦插苗的成活率,苗高、地径生长均有显著影响.1级插穗成活率最高,达27.12%;IBA浓度6×10^-4mg/L处理成活率最高,达32%,其次是8×10^-4mg/L成活率达30%;1级插穗用清水处理、2级插穗用2×10^-4mg/LIBA处理对苗高和地径生长有利,生长量分别是81.5,97.5cm和0.99,1.36cm.  相似文献   

14.
插穗因素是影响插穗生根和扦插苗生长的关键因素。试验通过设置2个插穗来源,分别为顶部枝条和中部枝条;设置2个插穗长度,分别为15 cm和20 cm。比较分析扦插成活率、生根特性以及扦插苗生长性状。结果表明:在相同插穗来源处理下,插穗长度为20 cm处理的生根率、成活率、生根数量、平均根长和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15 cm,根活力、新梢长、叶生物量和茎干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在相同插穗长度下,中部枝条的生根性状、新梢生长和各部位生物量均显著高于顶部枝条,说明中部枝条和插穗长20 cm有利于刺柏扦插生根和扦插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正1选用优良品种单幅连棚栽培宜选用红提、黑提、夏黑、月光无核、巨锋、阳光玫瑰、克伦生等长势壮旺的品种。2定植规格株行距为1.5 m×3 m,每亩种植140~150株,种苗选用嫁接苗或扦插苗均可。3整地培肥采用南北行向或据地块形状,从长埂边划定基线,基线离埂边1~1.3 m,挖塘深70 cm、宽100 cm,每塘施入优质农家肥50 kg或商品有机肥30 kg+  相似文献   

16.
对花生新品种泉花27高产栽培密度和施肥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泉花27最佳种植密度为株行距20.0 cm×19.8 cm,最佳施肥量为氯化钾复合肥600 kg/hm~2。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和密度对长江中游流域丘陵旱地中高产条件下湘花生3号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以及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湘花生3号在中高产旱地条件下播种密度以16 666~30 000株/667 m2为宜,植株配置方式以宽行窄穴双株(30 cm×12 cm×2)的产量最高,而综合效益以(24 cm×12 cm×1)和(18 cm×18 cm×1)较好。  相似文献   

18.
川西茶区高密高效扦插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改进川西地区高密高效短穗扦插技术,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扦插时间、扦插密度、短穗嫩度及粗度以及茶树品种对茶苗生长势、质量和出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高密扦插的最佳扦插时间为8—9月,其成活率、出圃率为75.08%~76.92%和56.76%~58.82%;短穗嫩度以红梗和半红半绿梗为宜,其成活率、出圃率分别为74.21%~76.43%、57.51%~60.74%,分别较绿梗和麻梗高4.37%~32.01%、13.10%~28.12%;短穗粗度以中粗最佳,成活率为76.55%~76.77%,出圃率为58.41%~59.69%;高密度扦插(行距×株距=6.7 cm×0.8 cm,825万株/hm2)的合格苗出圃数为437.99万~451.91万株/hm2,较中等密度和常规密度高出54.13%~104.70%;不同品种短穗的发根能力、茶苗生长势及成活率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林下套种知母的生长特性及活性成分含量变化规律,为知母的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繁殖方式(种子繁殖与分株繁殖),杏林下不同种植密度[行距(30cm、40cm/20cm)和株距(10cm、20cm、30cm)]及不同基肥配比(基肥种类与施肥量)对知母生长指标和有效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杏林套种知母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最佳模式:基肥种类与配比为农肥粪200kg/hm~2+复合肥3 700kg/hm~2,种植方式采用早春或晚秋分株繁殖,密度为株行距30cm×(40cm/20cm);此时,知母分蘖数较少、株高较矮,根茎鲜重最大,根茎长度较大,分别为3.51个、72.80cm、30.33g和12.79cm;有效活性成分芒果苷和知母皂苷BⅡ含量达最高,分别为2.67%和14.03%。【结论】杏林套种知母宜在早春或晚秋分株繁殖,移栽时基肥最好用有机肥搭配复合肥,行株距保持在30cm×(40cm/20cm),知母的药用成分芒果苷和知母皂苷BⅡ的含量最高,且符合2015版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20.
5个播期、2种种植密度条件对京水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京水菜出苗、定植、采收所需时间逐渐变短;同一种植密度下,随着播期的延迟,京水菜株高、叶数、开展度、产量均逐渐增加。同一播期,种植密度(株行距15 cm×20 cm)较大时,株高相对较高,叶数、开展度、产量相对较低;种植密度(株行距20 cm×25 cm)较小时,株高相对较低,叶数、开展度、产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