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晚播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已成为制约我国小麦生产的关键问题,在长江中下游稻麦两熟区,这一矛盾尤为突出。旨在通过归纳稻茬小麦晚播定义依据,总结稻茬小麦晚播原因及高产限制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稻茬晚播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体系,为稻茬晚播小麦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淮北地区稻茬晚播小麦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淮北地区稻茬晚播小麦面积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对本地区主要种植小麦品种在稻茬晚播条件下进行了品种产量对比试验与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五河县小麦晚(迟)播的原因及实践情况,总结了晚(迟)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改善五河县小麦晚(迟)播技术水平,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4.
稻茬晚播小麦生育特性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升稻茬晚播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产量潜力,研究总结了稻茬晚播小麦的生育特性以及筛选适宜的品种、适当增加密度、合理施肥和加强田间管理等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以此来应对其生育阶段的不利因素,从而使稻茬晚播小麦稳产甚至增产,为豫南弱筋小麦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由于近10多年来江苏省水稻的成熟期越来越晚,多数接茬小麦错过了适宜播种期,加上不少地方仍沿用"精量播种"和"半精量播种"栽培技术,出现因基本苗偏少而使穗数不足难以达到高产的问题。合理增加稻茬迟播小麦的基本苗,是争取实现小麦增产的重要技术措施。笔者对稻茬小麦不同播期的适宜基本苗数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沿淮稻茬晚播小麦施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播期、基本苗、总氮量、追肥比例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基追比作主区、追肥时间为副区的裂区设计,对龙亢农场所在的沿淮地区稻茬晚播小麦施氮技术进行建模寻优,结果表明:在沿淮地区稻茬迟播小麦要求抢时早播且施纯氮17.5~20.0kg/666.67m2为宜;在氮肥过用过程中基肥与追肥比例为7∶3,追肥时间在3月15日更有利于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7.
小麦是滨海县越冬栽培的主要农作物,近几年种植面积在5.33万hm~2左右。随着气候变化、种植结构调整和栽培模式改变,小麦上茬玉米、水稻收获期发生较大改变。上茬为玉米茬口的早播(10月10—20日),面积为1.67万hm~2;上茬为稻套麦播种(10月25日至11月5日),面积为6 666.67 hm~2;上茬为水稻偏晚播及极晚播种(11月15日至12月30日)的稻后麦,面积为3万hm~2。本文分析了滨海县小麦早播和晚播存在的问题及优势,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地小麦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里下河地区稻茬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研究里下河地区稻茬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结合生产实际,从品种的选用、播种技术及播量的调节、肥水运筹以及生化制剂的施用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对提高稻茬晚播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灌云县受特有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稻茬小麦每年都会出现大面积的迟播,进而使得小麦播种错过最佳时期。由于小麦迟播时积温低,麦苗小、弱,分蘖少或无分蘖,分蘖成穗少,春季穗进程历时短,单穗结实粒数明显减少。同时,与适播小麦相比,迟播稻茬小麦的收获期也相应推迟,后期病虫害发病率随之增加。因此,针对灌云县迟播稻茬小麦现象,加强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究就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立足灌云县实际,探讨迟播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期能够实现助产增收。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五河县稻茬小麦每年都有相当大的迟播面积,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以"补"字决为核心的迟播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其中,科学管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从科学管肥、科学管水、科学管草、科学管理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五河县迟播稻茬麦科学管理技术,以期为提高五河县迟播稻茬小麦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播期和品种类型对沿黄稻茬小麦次生根数量的影响,以3个播期、8个不同筋力型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沿黄稻茬麦区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单株次生根条数的影响为早播中播晚播,播期和品种类型对沿黄稻茬小麦次生根数有显著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适当早播,越冬期发根时间长,次生根多。同一品种在同一播期的同一生育时期,旱地小麦的单株次生根数明显高于稻茬小麦。不同品种类型单株次生根数的总体表现为中筋强筋弱筋。沿黄稻茬麦区适宜栽培中筋小麦品种,且中筋品种应适期早播。  相似文献   

12.
晚播小麦的成因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前茬作物成熟、收获偏晚,腾不出茬口而延期播种,从而形成晚播小麦。在翼城县主要是玉米茬、棉茬等。例如,回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在9月23日至10月8日;而上述前茬作物的收获期是在10月中下旬,由于茬口晚,播期迟,从而形成晚播小麦。二是由于墒情不足等雨播种或降雨过多不得不推迟播期而形成晚播小麦。  相似文献   

13.
探索春季不同追肥策略对稻茬晚播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为淮北地区稻茬晚播麦科学追肥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以淮麦33为材料,采用大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返青期、拔节期一次追肥和在返青期+拔节期、拔节期+叶龄余数1.5期2次追肥4种追肥方式对稻茬晚播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追肥时间和次数主要影响小麦的成穗数和粒重,在返青期+拔节期2次追肥的方式小麦群体结构合理,成穗率高,产量结构协调,单产最高达8083.5 kg/hm~2。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稻茬麦最佳免耕播种方式,以烟农19为品种材料,设置5个播法,研究了不同播法对稻茬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套麦群体质量指标优于其他播法,并表现出明显的增穗增粒效应,增产效果极为显著。小麦品质表现比较复杂,稻套麦清蛋白和醇容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播法,说明适期早播能提高小麦的营养品质,而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低于其他播法,说明小麦晚播有利于小麦加工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不同肥水处理对晚播稻茬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淮麦3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肥水运筹对稻茬晚播麦生长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水处理均能促进稻茬晚播麦出苗,增加茎蘖数分化,提高茎蘖群体质量。稻茬晚播麦的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显著增加,产量增幅为8.8%~30.4%,其中,浇水处理增产最显著,达30.4%。小麦对氮素的利用率增加幅度为12.5%~29.5%,浇水处理的氮素利用率最高,达29.5%。总体效果为浇水处理>灌水处理>洇水处理>常规施肥。因此,肥水配施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其构成具有显著的促进和改善作用,施肥后配合适宜的水分运筹有助于提高小麦对氮素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首先阐述了洪泽区晚播稻茬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总结了晚播稻茬小麦高产栽培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迟播小麦栽培历史悠久,并积累了很多经验。为促进迟播小麦的推广种植,文章通过多年、多点迟播小麦种植试验和生产调查,总结了迟播小麦成因、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场地处崇明岛西北隅,粮食生产以稻、麦两熟为主.目前生产上常用水稻品种以单季晚粳为主,收割推迟,且秋种时常遇阴雨天气,给麦子适期播种造成一定困难,年年出现一批迟播麦.通常以11月15日分界,把此日后播种的麦子称为迟播麦.  相似文献   

19.
以小麦品种烟农999为试验材料,分别在苏北黏土地稻茬和西瓜茬上开展不同播种方式对晚播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播种667 m2基本苗降低3.2万~9.2万,高峰苗降低23.8万~36.0万,成穗率提高2.6~4.7百分点,群体质量明显提高;667 m2产量提高22.7~37.0 kg,以晚播稻茬小麦播幅10 cm+行间距10 cm、晚播西瓜茬小麦播幅10 cm+行间距15 cm的增产幅度最大,667 m2分别增产36.4、37.0 kg。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烟农19、皖麦50迟播30d对小麦生育期、植株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示:烟农19适当晚播分蘖成穗率仍较好;皖麦50晚播千粒重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