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0%氰氟·精噁唑EC防除水稻直播田千金子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水稻直播田草害的化学防控提供依据,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10%氰氟.精噁唑EC(乳油)对水稻直播田千金子的控制效果和应用安全性。结果表明,氰氟.精噁唑对直播稻田6~7叶期的千金子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有效成分用量75~90 g/hm2药后10 d的密度防效可达85%,药后20 d的密度防效可达90%以上、鲜重防效可达98%;相同用药量的密度防效显著优于对照药剂氰氟草酯。施用氰氟.精噁唑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产效果达19.18%~27.41%。氰氟.精噁唑可作为水稻直播田防除大龄千金子的优良备选药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糠稷已成为我国局部水稻田主要恶性杂草之一。明确糠稷的种子萌发和出苗特性,探索化学防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室内及温室试验,测定了温度、光照、盐和渗透胁迫、水层深度、土层深度对糠稷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并评估了水稻田常用苗前封闭和苗后茎叶除草剂对糠稷的防效。【结果】1)糠稷种子在20/10℃(昼/夜)~35/25℃温度范围萌发率均大于95%,且光照/黑暗交替处理的萌发率大于持续黑暗处理。糠稷萌发率随水势降低而下降,-0.35 MPa的水势对其种子萌发的抑制率达50%。250 mmol/L NaCl处理后糠稷萌发率大于50%,表明其耐盐胁迫能力较强。2)糠稷仅能在0~0.5cm土层深度萌发出苗,播种深度大于0.5cm时未见其出苗。水层大于2 cm时糠稷幼苗无法长出水面。3)在田间推荐剂量下,丙草胺、丁草胺、噁草酮、丙炔噁草酮和双唑草腈苗前土壤喷雾对糠稷防效100%,氯氟吡啶酯、五氟磺草胺、双草醚、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和精噁唑禾草灵可防除95%以上2~4叶期糠稷,在糠稷6叶期时选用噁唑酰草胺和精噁唑禾草灵,防治效果亦可达到90%以上。【结论】明确了环境因子对糠稷种子萌发和出苗...  相似文献   

3.
双稃草在冀东滨海盐碱地稻区自2000年始上升为主要草害,其特征特性与千金子相似,对常用药剂敌稗、二氯喹啉酸和五氟磺草胺抗药性很强,封闭法防除可选用禾草丹、丁草胺、苯噻酰草胺或恶草酮等药剂,茎叶处理法防除可选用氰氟草酯或恶唑酰草胺。  相似文献   

4.
不同除草剂对直播稻田杂草茎叶处理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不同除草剂对直播稻田杂草茎叶处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水稻分蘖及株高都有一定的影响,分蘖增长比对照低0.08%~0.19%,株高比对照低0.8~8 cm;10%氰氟草酯100 ml/667 m2+2.5%五氟磺草胺80 ml/667 m2、20%氰氟草酯100 ml/667 m2+2.5%五氟磺草胺80 ml/667 m2、20%恶唑酰草胺+灭草松400 ml/667 m2、10%恶唑酰草胺100 ml/667 m2+2.5%五氟磺草胺80 ml/667 m2处理,对扁秆藨草、稗草防效均在95%以上;9%嘧肟·氰氟草酯100 ml/667 m2处理,对鳢肠、稗草防效相对较低,防效分别为71.1%、54.5%。  相似文献   

5.
抗精噁唑禾草灵耿氏硬草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耿氏硬草抗性种群SD-23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及靶标抗性分子机理,采用整株水平测定法测定了SD-23种群对6种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抗性,扩增和比对了抗性和敏感种群间的ACCase基因序列,并测定了耿氏硬草种群SD-23对其他4种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SD-23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12.7,对炔草酯和精吡氟禾草灵产生了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5.2和4.5,对烯禾啶、烯草酮和唑啉草酯较敏感。与敏感种群SD-1相比,SD-23种群ACCase的CT区域第2096位甘氨酸突变为丙氨酸(Gly-2096-Ala);甲基二磺隆、啶磺草胺和异丙隆对抗性和敏感种群均有较好防效,其防效达86.7%以上,干重防效达77.4%以上。ACCase的Gly-2096-Ala突变第一次在耿氏硬草中被报道,该突变可能是导致SD-23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二封一补”的策略完成黑龙江省水直播田杂草的药剂系统防控试验,结果表明,在16个有效处理中,处理5(25%噁草酮EC+25%丙炔噁草酮OD+10%吡嘧磺隆WP,50%丙草胺EC+33%嗪吡嘧磺隆WG,5%五氟磺草胺OD+30%氰氟草酯OD)防控效果最好,对总杂草的株数相对防效和鲜质量相对防效均为100%,产量也最高,达到7.77 t/hm2;处理6(25%噁草酮EC+25%丙炔噁草酮OD+10%吡嘧磺隆WP,50%丙草胺EC+33%嗪吡嘧磺隆WG,5%五氟磺草胺OD+48%灭草松AS)防控效果次之,对总杂草的株相对防效和鲜质量相对防效分别为99.92%和99.74%,产量也较高,达到7.65 t/hm2。此外,从首次出苗率、分蘖动态、株高动态、千粒重和结实率等指标来看,各处理间差别很小,无药害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旱直播稻田杂草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分别选择5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和5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直播田土壤处理防除杂草宜选用33%二甲戊灵乳油3 000 g/hm~2、38%噁草酮·丙草胺乳油1 500 g/hm~2、4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60%丁·噁乳油1 500 g/hm~2,对总草的株防效分别为94.09%、92.81%、92.20%、91.88%,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6.32%、94.66%、94.84%、95.14%;茎叶处理宜选用60 g/L五氟·氰氟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2 250 g/hm~2、9%嘧肟·氰氟草微乳剂1 500 g/hm~2、20%噁唑·灭草松微乳剂3 300 g/hm~2,对总草的株防效分别为96.25%、95.79%、93.77%,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7.41%、96.73%、94.96%。以上处理对杂草持效期均长达30 d。综上,采用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轮换用药,可有效控制旱直播稻田杂草。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的防效,分别检测6种杀菌剂对亚洲镰刀菌(F.asiaticum)的室内毒力,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别检测、分析了6种杀菌剂施药1次和2次在麦穗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对小麦赤霉病和籽粒DON的防效。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亚洲镰刀菌菌丝生长抑制度表现为咪鲜胺>戊唑醇>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6种杀菌剂在麦穗中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50%咪鲜胺WP、430 g·L-1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SC、250 g·L-1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1嘧菌酯SC施药1次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081 5、3.094 4、2.365 7、3.026 8、3.209 0和3.136 4 d,施药2次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044 7、3.332 4、2.529 7、3.397 8、3.300 7和3.179 6 d。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SC施药1次和2次病指防效分别为85.96%和94.88%,DON防效分别为81.43%和88.91%。430 g·L-1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和50%咪鲜胺WP施药1次和2次病指防效分别为61.48%~73.62%和75.33%~86.15%,DON防效分别为53.88%~69.70%和60.09%~79.45%。250 g·L-1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1嘧菌酯SC施药1次病指防效分别为63.76%和50.47%,DON防效分别为41.03%和-28.95%;施药2次病指防效分别为79.51%和61.10%,DON防效分别为52.75%和-18.08%。综上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对赤霉病和籽粒DON防效最佳,而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对小麦赤霉病和籽粒DON防效不突出,甚至增加毒素污染。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40%双草醚·氰氟草酯WP对机插秧田稗草、千金子、球花碱草、丁香蓼、矮茨菇等混生杂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杀草谱广,对水稻安全。推荐用药量247.5—270s/hm2(ai.99—108g)为宜,在水稻栽插后20d左右用药一次即可控制杂草为害。  相似文献   

10.
试验在田间测定了甲霜灵、甲霜灵+代森锰锌、代森锰锌、霜脲氰+代森锰锌、双炔酰菌胺、恶唑菌酮+霜脲氰、氟啶胺、氰霜唑、霜霉威+氟吡菌胺和中药中提取的苦参碱10种杀菌剂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除甲霜灵以外其它9种杀菌剂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均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最好的是双炔酰菌胺、氰霜唑和霜霉威+氟吡菌胺,其次为氟啶胺、恶唑菌酮+霜脲氰、苦参碱、霜脲氰+代森锰锌、代森锰锌、甲霜灵+代森锰锌。除甲霜灵和苦参碱以外其它处理与对照比较,增产11.11%~45.66%。晚疫病烂薯率为2.94%~12.33%。根据病害发展曲线,病害发展前期使用10种药剂处理,均可达到显著防治效果。病害发展后期,建议选择双炔酰菌胺、氰霜唑和霜霉威+氟吡菌胺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重金属镉污染(5 mg/kg)下,2种锌源(硫酸锌、纳米氧化锌)与3种有机物料(蚕砂、菜籽饼、豆饼)配施对水稻吸收镉、锌及对土壤镉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料与锌配施可以提高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降低土壤DTPA提取态镉含量,增加DTPA提取态锌含量,改变镉赋存形态。与对照相比,配施处理均能降低糙米镉含量;当有机物料种类相同时,纳米氧化锌降镉效果优于硫酸锌,其中纳米氧化锌+菜籽饼处理使糙米镉含量降低至0.04 mg/kg,低于国家标准镉的安全限值。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糙米镉含量与锌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DTPA提取态镉含量与水稻各器官中的锌含量呈负相关。有机物料与锌配施通过改变土壤DTPA提取态镉和锌含量、水稻各器官锌含量及镉形态影响水稻吸收积累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东北粳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品种吉粳8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东北稻区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降低了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稻米蛋白质含量;与秸秆不还田条件下最佳氮肥运筹处理相比,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最佳氮肥运筹处理产量分别提高7.50%(2018年)和11.63%(2019年);随基肥氮占比的下降,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综合来看,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配以基肥:蘖肥:穗肥为6:3:1的氮肥运筹模式可以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改善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3.
徐伟东  黎菊  陆强 《中国稻米》2021,27(3):47-50
调研了浙北稻麦连作区稻田糠稷发生及分布状况,并考察了糠稷种子萌发特性和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植株对不同除草剂的敏感性,旨在为有效防治糠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糠稷在浙北稻麦连作区直播田发生的相对优势度在0~2.8%、机插田发生的相对优势度在0~3.6%;糠稷种子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萌发,光照36℃(12 h)/黑暗28℃(12 h)条件下,浓度为1 000 mg/L、500 mg/L的GA3溶液和浓度为0.2%、0.1%的NaOH溶液浸种24 h,糠稷的发芽率超过90%,较清水处理差异显著,说明糠稷种子存在休眠特性;田间糠稷发生密度越高,对水稻株高抑制率和水稻减产量越明显,当糠稷密度达125株/m2时,对水稻株高抑制率达4.17%,水稻减产率达61.42%;低龄或高龄糠稷植株对恶唑酰草胺和敌稗·丁草胺二种除草剂均较为敏感,低龄糠稷植株对五氟磺草胺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以 15 种籼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福建省典型籼稻种植区进行表层样品土壤和稻米的协同采样,并研究钒(V)在表层样品土壤和稻米中的迁移特性。结果显示:调查区域样品土壤全 V、有效 V、稻米 V 含量分别为9.31~123.9 mg/kg、0.3~41.16 mg/kg、18~449 μg/kg。15.63%的样品土壤超过了福建省样品土壤 V 背景值,10.63%的样品土壤超过了我国样品土壤 V 背景值。糙米 V 与有机质、游离铁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粘粒、CEC 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有效度达到了显著正相关(p<0.05),三系、二系、常规籼稻糙米之间并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杂交籼稻有效基富集系数是常规籼稻的 2.66 倍。常规籼稻耐受性最强,是适宜耕种的品系,特优 009 是适宜耕种的品种。研究区域 V 的最大摄入量(0.19 kg/d)远远大于口服参考计量,该地区食用糙米摄入量风险较大。该结果可为福建省不同地区水稻的安全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呋虫胺在水稻生态系统中的残留消解行为和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于2014年在海南、湖南和黑龙江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分析方法检测呋虫胺在水稻糙米、稻壳、稻株、土壤、田水中的残留,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样品经乙腈提取,NH2柱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2~0.5 mg/kg添加水平下,呋虫胺的平均回收率在75%~11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19.0%之间;呋虫胺的最低检测浓度(LOQ),稻株与稻壳中为0.1 mg/kg,糙米中为0.05 mg/kg,土壤与田水中为0.02 mg/kg;呋虫胺最小检出量(LOD)为0.08 ng。呋虫胺的消解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在稻株中约0.5 d,田水中约1 d,土壤中约5 d。距末次施药后14 d糙米中呋虫胺的残留中值为0.058 mg/kg,最大残留值为0.13 mg/kg,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1 mg/kg。风险评估表明中国人群对稻米中呋虫胺长期膳食摄入的慢性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6.
一次性安全除草剂剂量的优化及除草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辉  张金成 《中国稻米》2021,27(2):102-104
试验比较了几种除草剂不同剂量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施药后45 d,葱封200 mL/667 m2处理(T4)、葱封160 mL/667 m2处理(T3)的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9.99%为99.29%;T3处理的产量为640.31 kg/667 m2,较常规对照(机插前5~7 d每667 m2施秋之宝125 mL、西草净80 mL,机插后15 d每667 m2施马歇特125 mL、西草净50 mL)高29.12 kg/667 m2;T3处理的效益较常规对照高32.51元/667 m2,其余处理均比常规对照低;T3处理的糙米率、整精米率分别为83.3%和76.2%,其中,整精米率较常规对照高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水稻品种(系)对稻瘟病和稻曲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3年对安徽省103份水稻品种(系)进行稻瘟病和稻曲病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对稻瘟病表现抗病和中抗的分别有5份和9份,占13.59%;表现中感的有25份,占24.27%;表现感病和高感的分别有33份和31份,占62.14%。对稻曲病表现抗病和中抗的分别有6份和7份,占12.62%;中感的有55份,占53.40%;感病和高感的分别有29份和6份,占33.98%。对两种病害均能达到抗病或中抗的只有3份,分别是G优6号、Y两优1500和协优118。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水稻灌浆期高温下喷施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 EBR)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的影响,以优质稻品种浙禾香2号为试验材料,在灌浆期进行15 d高温(HT)和适温(NT)处理,同时喷施浓度为0.15 mg/L的EBR和相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合成抑制剂油菜素唑(Brassinozole, BRZ),以喷施相同量的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灌浆期高温处理显著降低浙禾香2号的结实率,但对粒重的影响较小;高温处理降低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高温下外源喷施EBR能够显著提高浙禾香2号的产量、糙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明确EBR缓解水稻高温热害的效应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探究不同生育时期施用硅肥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可为优质食味粳稻合理施硅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以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以不施肥(CK1)和常规施肥(CK2)为对照,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分别设置硅肥浸种(T1)、硅肥浸种+苗期喷施硅肥15 kg/hm2(T2)、硅肥浸种+拔节期喷施硅肥15 kg/hm2(T3)、硅肥浸种+抽穗期喷施硅肥15 kg/hm2(T4)、硅肥浸种+苗期20%、拔节期30%、抽穗期50%喷施硅肥15 kg/hm2(T5)、硅肥浸种+苗期1/3、拔节期1/3、抽穗期1/3喷施硅肥45 kg/hm2(T6)处理,比较不同施硅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6处理产量最高,其次是T5、T4、T3处理,T1和T2处理产量较CK2增幅较小;不同硅肥处理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千粒重和结实率较不施硅处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施硅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每穗颖花数>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结实率,T3、T5和T6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增幅较大。与CK2相比,T3、T4、T5和T6处理增加了水稻库容量、源强度及源库比,提高了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同时降低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及蛋白质含量。T6处理稻米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较CK2显著提高,而其他处理对稻米淀粉黏滞谱特性的影响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硅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大小依次为T6>T5>T4>T3>T2>T1。综合考虑硅肥投入、水稻产量及品质,在常规施肥加硅肥浸种基础上,优质食味粳稻推荐硅肥施用方式为:喷施量15 kg/hm2,苗期占20%、拔节期占30%、抽穗期占50%。  相似文献   

20.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质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3个不育系和11个恢复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了水稻12个品质性状配合力和遗传力的表现规律。结果表明:(1)大部分性状特殊配合力方差极显著,即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作用;少部分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显著或极显著,即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且非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2)糙米率、粒长和垩白面积等受不育系影响较大,整精米率和糊化温度受恢复系影响较大,精米率、长/宽和垩白粒率等受父母本影响相当。(3)各性状狭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糊化温度、糙米率、垩白面积、粒长、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4)亲本以星城A和明恢77较为理想,组合以星城A/TO974和金23A/R207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