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与,叱相伴的现象是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日益严峻。本文在对河南省邓州市农村留守老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描述了当前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生存和情感困境,分析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要构建以需求为中心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体系,使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形成支持体系的三大支柱。  相似文献   

2.
《现代园艺》2020,(3):157-159
以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为背景,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理论分析、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运用景观设计学、生态学、环境行为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研究农村留守老人的行为习惯和其户外活动空间,以便于探讨农村留守老人户外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本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乡村祠堂是乡村居民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考察中发现,湘西南的大多数乡村是以留守人群为主,针对留守儿童活动的空间几乎没有,如何将湘西南乡村祠堂景区作为留守儿童设计活动空间的研究非常缺乏,具有极好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长江蔬菜》2014,(23):67-67
湖南:隆回虎形山萝卜响当当 现在隆回虎形山萝卜名气响,价格好,我们天天洗都洗不完,老板发财了,我们也跟着富了。11月10日,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肖家凼的留守妇女一边清洗萝卜,一边喜滋滋地跟记者聊天,据乡政协联工委主任杨敏介绍,虎形山地处海拔1300m以上的高寒山区,得天独厚的土壤、低温湿润的气候特别适宜种植反季节萝卜。  相似文献   

5.
湘西南祠堂景区有着丰富的传统家居室外空间文化,传统的家风家居室内外空间设计对于当地儿童活动空间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体现在传统景观设计中。当地一般人口稀少,留守儿童活动空间亦是传承家风建设的载体,若把两者结合起来,对当地留守儿童活动空间设计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当前西部贫困地区新禄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入手,如建完安居房后禄民不同程度负债,导致抗风险能力降低及后续发展能力不足;禄民思想文化意识的提升落后于硬件建设;妇女、儿童、老人留守家园现象严重等。针对这些问题,根据西部贫困地区的条件和特点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代园艺》2020,(5):113-114
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丁字镇中山村和丁字镇敬老院的实地调研,结合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中山村的改造设计为例,着重探讨在乡村活动空间改造设计。通过深入分析、合理规划、有机配置,紧密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村落格局调整、村落肌理保护、优化区域景观体系,将中山村打造为生态农村,使其能有机生长扩建,从而探索出在新农村背景下适合留守老人生活的乡村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8.
面向农村社区开展教育是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提升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农业生产效率、营造和谐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空心化"和乡土文明退化等现象的出现,如何促进农业生产的增收、提高农村地区的对青壮年劳动人口的吸引力、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精神寄托需求、传承优秀的乡土文明等问题,成为了农村社区工作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9.
潘英 《现代园艺》2023,(15):19-22
为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校园绿化对学生焦虑情绪的缓解作用。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学生焦虑情绪程度,运用焦虑自评表(SAS)对学生性别、年级、专业、情绪缓解程度等因素梯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疫情期间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等梯度水平下,校园绿化对学生焦虑情绪的缓解作用有差异,对不同校区学生焦虑情绪的缓解作用差异显著,对不同性别学生焦虑情绪的缓解作用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校园绿化对学生焦虑情绪的缓解作用显著,对博士和居住校外学生焦虑情绪的缓解作用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2012年对陕西、宁夏、四川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研究了西部农业劳动力结构状况以及农业劳动力结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期对西部农业劳动力结构现状做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运用Cobb-Douglas函数模型实证分析农业劳动力结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留守的农业劳动力年龄偏大,妇女偏多,教育程度偏低,这种劳动力结构状况总体上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园艺植物育种学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无差异对待、考核重结果”等教学痛点,在我校信息化建设已初见成效的背景下,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团队对本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原则,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学习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课前注重学习前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先期掌握核心知识;课中以生为本,采用智慧课堂,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进行混合式教学,同时加强学生思政教育;课后根据学生差异,结合实验、实践、实习,进行分类分层次培养,注重园艺植物育种学知识的应用与提升。教学全过程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并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形成智慧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自助性、探索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12.
邢湘臣 《花卉》2009,(6):44-44
1919年5月4日,北京13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集会于北京天安门前,要求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会后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就此爆发。这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  相似文献   

13.
我国部分高校在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不够明确、教学方式与课堂互动尚待改进、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仍需提升等问题。基于此,以“花卉欣赏”通识课教学改革为例,通过线上视频展现花卉赋予的美德,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线上线下多种教学手段有机融合,激发学员的主观能动性,线上辅助线下翻转教学模式,适应面向高阶思维培养需求,课程形成性评价方式,促进师生间目标达成度的形成等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通过该课程学习,能获得实际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总结凝练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65%的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持赞成态度,9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安排合理,95%的学生认为课程考核结果能体现其实际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在原有课程“教书”功能的基础上,同时进行“育人”功能,使“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从而改变传统专业课教师只注重“授业、解惑”而忽视“传道”的弊端。专业课程中蕴含很多思政元素,授课教师通过挖掘专业课程知识点思政元素,在相应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点的掌握,对专业课程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施课程思政,使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育有机融合,提升了学生对“植物学”课程的喜爱程度、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高了学生德、智、体、美、劳中“德”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而留守农村的基本以老年人为主,已经不能胜任繁重的农业劳动。以扬州市头桥镇的农村为例,通过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合理规划,以相关理论为依据,寻求当前农村农业更好的发展模式,也为当代我国农业产业园的总体规划提供一定的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万丽  李美平  丁献华 《现代园艺》2023,(11):184-186
以“园艺产品营销”课程为例,对园艺专业学生进行分组,分别运用传统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2种不同教学模式,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设计形式,结合问卷调查和课程考核结果。研究表明:线下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构建了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花卉教学实习优化体系。内容上,明确了花卉实习3个阶段的基础、提高和创新的不同目标,随着季节从秋冬、春到夏,实现全年的实践;方式上,由老师主导逐渐变为学生主导,乃至结合实习调研发表论文;考核上,将成绩由过程加测验,延伸到结合专家的审稿意见进行评定。经过3年的实践,该优化体系的前2个阶段顺利实施,第3阶段推进较难,但成效显著,结合教学实习,已指导学生公开发表/接收专业论文5篇。  相似文献   

18.
正现在隆回虎形山萝卜名气响,价格好,我们天天洗都洗不完,老板发财了,我们也跟着富了。"11月10日,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肖家凼的留守妇女一边清洗萝卜,一边喜滋滋地跟记者聊天。据乡政协联工委主任杨敏介绍,虎形山地处海拔1300m以上的高寒山区,得天独厚的土壤、低温湿润的气候特别适宜种植反季节萝卜。9年前,衡阳客商陈柏利、李康柏等看准这一商机,在乡里支持、引导下,在虎形山租赁100多hm2山地种萝卜。他们还采取"公司+基地+  相似文献   

19.
山娜 《长江蔬菜》2016,(22):10-11
正嘉鱼县南丰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在鱼岳镇南门湖村流转蔬菜种植基地76.67 hm~2,地处城郊,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近年来,合作社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扶持政策,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带动周边数百名农村留守劳动力就业。2015年,公司种植大棚西瓜13.33 hm~2、露地蔬菜40 hm~2、草莓3.33 hm~2、精品蔬菜20 hm~2,全年产值500万元,年发放劳务费100多万元,户平均增收5 000元。  相似文献   

20.
吕爽  刘守伟  王学征 《现代园艺》2023,(9):151-153+156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教育要贯穿始终,专业课程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共同发挥思政育人作用。本研究在阐明开展“园艺设施工程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优势的基础上,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课程思政元素及融入点,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并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翻转课堂及多元化考核等途径,将爱国主义、创新精神、绿色生态意识、职业操守、理想信念、团结协作意识等根植于学生心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实现课堂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