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利用野生大豆是拓宽栽培大豆遗传基础和提高栽培大豆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野生大豆×栽培大豆种间杂交后代再用栽培大豆进行广义回交,已经培育出具有野生大豆细胞质的高产、高蛋白、抗大豆花叶病毒的新品系,可作为大豆改良的亲本来源。通过对大豆优良品系及其亲本的DNA组成分析,明确了用栽培大豆与种间杂交后代回交应在早代进行,以便更多地保留野生大豆细胞核的遗传基础。比较了4对野生大豆×栽培大豆正反交组合后代的产量性状,明确指出用野生大豆作母本拓宽栽培大豆细胞质遗传基础不仅可行,而且没有难于克服的不利性状,并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大豆自然异交率非常低,对晋大62×诱处4号杂交亲本及后代的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目的是对突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后代群体进行分析,并确定其中的高产品系。利用Excel、SPSS软件对后代的2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产量因子的主成分分析,从而概括出与单株产量显著相关的一些性状。结果表明:利用诱变材料做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其后代群体变异类型丰富,遗传基础广,基因重组类型多,在72个分析群体(包括2个亲本)中有7个品系是高产品系,50个中产品系,15个低产品系。杂交后代的高产品种的选育应选择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数、主茎粗、单株粒数、百粒重、主茎荚数等均具有明显优势的后代材料,以提高大豆育种工作的效率,尽早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3.
大豆自然异交率非常低,对晋大62×诱处4号杂交亲本及后代的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目的是对突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后代群体进行分析,并确定其中的高产品系。利用Excel、SPSS软件对后代的2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产量因子的主成分分析,从而概括出与单株产量显著相关的一些性状。结果表明:利用诱变材料做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其后代群体变异类型丰富,遗传基础广,基因重组类型多,在72个分析群体(包括2个亲本)中有7个品系是高产品系,50个中产品系,15个低产品系。杂交后代的高产品种的选育应选择单株荚数、有效分枝数、主茎粗、单株粒数、百粒重、主茎荚数等均具有明显优势的后代材料,以提高大豆育种工作的效率,尽早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
特用(专用)大豆是指含有特殊的营养成分和具有特殊用途的大豆。依据黑龙江省特用大豆品种试验,目前主要分为6类,包括小粒大豆(小粒黄豆)、鲜食大豆(菜用大豆或毛豆)、高异黄酮含量大豆、黑色大豆、双青大豆(绿色豆)、脂肪氧化酶缺失大豆等。本文综述特用大豆的特点、用途及品种选育,为品种创新、生产利用及选择消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造与利用扁茎大豆材料,挖掘与转化有益基因,改良与创新品种,此研究以当地主要推广品种为核心亲本,扁茎大豆及其后代材料为改良亲本,连续进行杂交改良,充分利用杂交育种后代基因重组、累加与互补及突变等遗传效应,通过正确识别与确定扁茎大豆后代选择个体目标与连续定向选择,创新出合丰51、53号两个新品种和一批优良品系。概述了扁茎大豆材料改造与利用及创新品种的过程与试验结果,并就相关育种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梯级杂交、定向选择与连续改良是改造扁茎大豆及其后代材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豆优良品种黑河14的选育,作者认为:在大豆超早熟育种的亲本选配上,应选择双亲生育日数差值小、花期短、鼓粒快、株体繁茂、中日性、耐低温的极早熟种质资源作为杂交亲本.以极早熟、丰产、抗病品种间杂交为最佳组合,通过有性杂交获得早熟性基因累加超亲遗传后代,进而创造出更早熟的杂交后代材料,于F2和F3世代,以早熟、抗病性为主进行选择,严格淘汰晚熟、感病单株.F4世代以丰产性状选择为主,从早熟、抗病后代的优良株系中大量选拔丰产性状优异的单株,混合成品系,下年进行品系鉴定.由于大豆生态适应区域明显,为此,充分结合当地生态条件进行选育更易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扁茎大豆进行了8年产量试验,评价其产量表现和稳产性以及确定其在生产中直接利用的可能性;对中国扁茎与普通大豆品种的10个杂交组合进行了后代观察和选择,以确定抗倒伏性和扁茎性状的遗传方式及选择方法;对后代品系和育成品种进行了产量试验,以确定中国扁茎大豆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中国扁茎大豆的产量为1 830~2 296 kg/hm2,仅为对照品种九农21的76%~79%,在5~9月份降水量多于430 mm以上地区不宜推广种植。只要普通大豆亲本秆强抗倒伏,后代就可以出现抗倒伏有所提高又具有高丰产性能的植株材料,但抗倒伏性难以达到目标。但选用晚熟且抗倒伏的引17作亲本与中国扁茎大豆杂交,后代中出现了大量抗倒伏性符合育种目标要求且丰产的材料。连续选择扁茎株的效果很明显,可获得比中国扁茎更为稳定的扁茎系统。已有2个品种通过审定.新品系平安1020在雨量少、日照很充足、有灌溉的条件下,获得了5 802 kg/hm2的高产。98-4032、00-6023和01-5171新品系的平均产量都超过对照品种,并具有较好的稳产性。获得了一批抗倒伏性强且高产的后代材料。  相似文献   

8.
大豆脂肪酸组分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正常亚麻酸含量的品种合丰25与亚麻酸含量仅为3%的突变品系C-14杂交,利用亲本以及杂交后代群体进行5种脂肪酸含量与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农艺性状分析间接筛选出优良脂肪酸组成的稳定大豆品系。  相似文献   

9.
经过对辽宁省野生大豆资源的考察搜集,整理分类,田间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明确地鉴定出辽宁省野生大豆共有两种、两变种、两变型。与栽培大豆相比较,其普遍具有分枝多、花多、荚多、籽粒多,部分材料具有较强的耐涝、耐盐碱、耐寒、耐旱及抗病,蛋白质含量高等优良特性,是大豆育种工作的宝贵种质资源。利用有性杂交的手段,将野生大豆的优良特性转育到栽培大豆中,是克服大豆育种目前普遍面临的基因贫乏,遗传基础狭窄,后代变异幅度小等问題的一个重途径。几年来,我们通过利用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杂交和回交的方法,选育出几个较有希望的新品系。实践证明通过有性杂交手段对野生大豆进行利用,是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用贵州高原粳的广亲和特亲和资源矮化后代与两系不育系测配,筛选出基本是特亲和资源后代的组合,证明亚种间特亲和资源有利于亚种间种优势的利用。  相似文献   

11.
对山东和上海的2个野生大豆居群后代(共108份材料)和83份来自我国部分省(市)栽培大豆资源分别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MV)东北3号(N3)和黄淮7号(SC-7)株系,另外,对32份多年生野生大豆接种N3株系.结果表明,山东野生大豆居群的抗性明显高于上海居群,并从山东居群中筛选出4份对N3株系高抗和5份对SC-7株系高抗...  相似文献   

12.
广西野生大豆的考察与收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野生大豆的抢救性收集和原生境保护区(点)建设,2008年9—10月以野生大豆分布较多的桂林市为重点考察区,辐射到周边,对桂林、柳州、贺州三市的10个县(区)30多个乡(镇)的野生大豆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桂林市的8个县(区)22个乡(镇)均发现有野生大豆分布,考察共收集野生大豆种子200份,其中半野生大豆11份,2009年田间种植观察其表型性状。考察发现有新类型野生大豆以及新分布点,但由于城镇建设、公路建设、环境污染等原因,广西野生大豆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威胁,分布面积急剧减少甚至消失。因此,提出应对野生大豆优异资源加以发掘利用、加强广西野生大豆资源的考察和补充收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考察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江西省64个县(区)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果表明,48个县(区)有野生大豆存在,共搜集到202份种质资源,其中1份半野生。江西野生大豆分布范围广,类型多,生长的小环境各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品种改良的基因来源。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杂交是未来大豆新种质增加的有效途径。野生大豆具有高蛋白、多花多荚和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研究证明大豆育种上通过种间杂交方法创造出具有野生血缘的育种中间材料,可以选育出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深入探索野生大豆高蛋白资源在大豆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规律,可以为大豆特异种质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Salinity threatens soybean germination, growth and production.  The germination stage is a key period in the life of soybean.  Wild soybean contains many genes related to stress resistance that are valuable resources for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soybean.  To identify the genetic loci of wild soybean that are active during seed germination under salt stress, two populations, a soybean interspecific hybrid population comprising 142 lines and a natural population comprising 121 wild soybean accessions, were screened for three germination-related traits in this study.  By using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markers with three salt tolerance indices, 25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21 significant SNPs (–log10(P)≥4.0) and 24 potential SNPs (3.5<–log10(P)<4.0) were detected by linkage mapping and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in two environments.  The key genetic region was identified based on these SNPs and QTLs.  According to the gene functional annotations of the W05 genome and salt-induced gene expression qRT-PCR analysis, GsAKR1 was selected as a candidate gene that responded to salt stress at the germination stage in the wild soybean.  These results could contribute to determining the genetic networks of salt tolerance in wild soybean and will be helpful for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in the breeding of salt-tolerant soybean.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今后更好地指导野生大豆保护与利用工作,总结了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原生境保护、资源收集与异位保存情况以及在饲草和育种方面的利用现状;分析了当前保护利用中存在的一系 列问题,如原生境受到严重破坏,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重视程度不够,利用研究水平有待于提高等;提出了加快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野生大豆的生物学特性,并探讨了野生大豆在饲料及药用作物上的应用价值。阐述了利用野生大豆所取得的成果,并对野生大豆资源的进一步利用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对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根尖细胞核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0,但在核型上有差异,并有从野生大豆的较对称核型向栽培大豆的不对称核型过渡的趋势;从二者的核型推出试验中各大豆材料的进化程度由低到高排列顺序为:野1052、野1055、野1057<野1058<野1060<苏85-6,这一结果与根据种子性状得出的进化顺序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广西野生大豆资源与创新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原生地受到很大的破坏,种质资源损失严重,抢救保护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已十分紧迫。针对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性、野生大豆的开发潜力与应用前景、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与保护现状,提出加强收集保存、深入鉴定评价、充分利用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广西大豆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祖先,是其性状改良及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来源.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丰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其原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分布面积锐减,如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野生大豆的生存将面临严重威胁.此外,山东省内现有的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也没有得到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就近年来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单位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