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为适应黑龙江省种植结构调整,给农户选择新的种植项目提供建议,对中药材平贝母的药用价值、价格、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对平贝母在黑龙江省的种植效益进行了分析。建议农户根据黑龙江省特有的气候特点、选择种植平贝母药材品种,前景和效益将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2.
在陇西县福星镇进行了258微肥喷施对黄芪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平均鲜重微肥喷施黄芪比对照黄芪高出233.4 kg/hm~2,258微肥喷洒黄芪的效果好于对照黄芪,建议在今后的中药材种植中将258微肥应用作为陇西县中药材增产技术之一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增大,中药材传统种植费工费时,成本居高不下,严重阻碍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和药农的种植效益。本文在人工常规种植的基础上,与定西三牛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制造的"中药材微垄铺膜精量穴播联合作业机",依托"定西茂丰中药材合作社"对道地品种黄芪、柴胡、党参进行了种植环节费用的比较分析、试验统计,得出结论:中药材机械化种植节约费用3 450元/hm~2。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订单合同销售模式在中药材销售渠道中的有效实施,提高市场流通效率,降低农户交易成本,以陕南商洛市、安康市5个县256个中药材种植农户为调查样本,运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对农户参与订单合同销售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市场风险承担程度、中药材种植面积、收购商信誉等因素与其选择订单合同销售方式成正相关,而市场价格波动程度越大,农户越不愿意选择订单合同销售中药材。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黄芪野生资源接近枯竭,人工种植雇佣人员工资的不断上涨导致利润下降,种植过程中提高机械使用比例,是降低种植成本、增加药农收益的有效途径,机械化种植黄芪的机械研制与技术配套现已基本成熟,实现黄芪种植机械化可增加黄芪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中药医疗保健价值认识的深入,近年来社会上对中药材的需求量呈增长的趋势.在此背景下,部分中药材价格呈阶段性、区域性的上扬,因此这些市场适销的中药材的种植效益有时确实比较好,相应地农户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7.
李群 《农家顾问》2008,(2):35-36
随着人们对中药医疗保健价值的认识,社会对中药材的需求量呈增长的趋势。在此背景下,部分中药材价格呈阶段性、区域性上涨,因此,其种植的效益有时也确实比较好,农户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正是利用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有些不法的药材种苗生产者,不时地邮寄一些宣传小册子,“发布”药材信息。  相似文献   

8.
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著称,其根干燥后可供药用,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也是一种最常用中药材。引龙河农场2007年引进并进行种植,面积为20hm^2,取得了较好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农家致富》2009,(24):22-22
近年.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对中医的重新认识和重视.对各种中药材的需求日渐旺盛.种植中药材成为一些农户致富的首选项目。了解市场信息、掌握生产技术.购买好种子或种苗,是种植中药材成功的三要素。此外,种植中药材要想获得好效益.  相似文献   

10.
《当代农业》2009,(24):22-22
近年.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对中医的重新认识和重视.对各种中药材的需求日渐旺盛.种植中药材成为一些农户致富的首选项目。了解市场信息、掌握生产技术.购买好种子或种苗,是种植中药材成功的三要素。此外,种植中药材要想获得好效益.  相似文献   

11.
按照海拔、地形和地貌条件的不同 ,各选取 666.67m2 试验样地 ,统一按照 2 0cm× 2 0cm( 2 5 .0 5万株 /hm2 )株行距设计 ,栽种同一育苗基地同龄种苗 ,统一田间管理技术进行栽培试验 ,收获期统一测定黄芪甲甙含量。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地区黄芪甲甙含量变化较大 ,差异高达 2 .4倍 ;山地非灌溉地区黄芪甲甙含量最低 ,次为坡地 ,川地灌溉地区最高。因此 ,陇西地区黄芪人工栽培基地应当主要选择在川地及坡地地区种植 (海拔 2 10 0m以下地区 )。  相似文献   

12.
蒙古黄芪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促进蒙古黄芪的大规模种植,规范种植技术,提高蒙古黄芪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团队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积累的蒙古黄芪人工种植经验,总结黄芪野生到种植的发展历程及其适宜种植区域,系统的介绍蒙古黄芪人工种植技术:种子的处理技术、选地、整地、播种育苗、移栽、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加工技术;同时总结仿野生栽培技术及制定种子质量标准。指出目前黄芪种植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的繁育体系,种植水平参差不齐及种植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应加快黄芪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创新,破解制约黄芪种植业发展的难题,为黄芪中药材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中草药党参和黄芪种植地土壤水浸液对蚕豆的化感作用,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5000、0.2500、0.1250、0.0625 g/mL)中草药党参和黄芪种植地土壤水浸液对蚕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中药种植地土壤水浸液对受体蚕豆种子吸胀过程中相对吸水量的增加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水浸液对蚕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在低浓度时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在高浓度时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水浸液对蚕豆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MDA和Pro的含量均有显著影响;种植地土壤水浸液对蚕豆的化感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党参和黄芪>黄芪>党参.  相似文献   

14.
罗小梅  贾小琴  傅正涛  罗斌  常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97-6399,6402
[目的]研究临夏地区黄芪种植的气候区划和产量动态气候预测模型。[方法]利用临夏州黄芪种植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从影响黄芪栽培的温度、湿度、光照等主要气象因子入手,通过相关因子诊断、数理统计和多元回归方法,在黄芪生长的不同阶段筛选出经过0.01信度检验的气象因子,对临夏地区黄芪生态气候适应性和产量预测模型进行初步探讨。[结果]种植高度为海拔1 700 m以下的干旱山区、浅土层区以及年平均温度高于9.0℃、年降水量不足400 mm、≥10℃的积温为≥2 900℃.d的干旱高温区域,即主要代表区有永靖东、西干旱山区,东乡北部干旱山区、积石山东北部干旱区等小区域,不宜栽植黄芪,临夏其余大部分区域均可栽植黄芪。黄芪的不同生长阶段,从生长到成熟阶段划分的5个生育期(插秧期、茎叶生长期、花期、果期、夏播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有明显差异,建立的各生育期与相关气象因子的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均达75%以上。[结论]该研究实现了黄芪单产气象预测,为临夏黄芪大力推广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4年生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叶、果皮、茎作为供体材料制备不同质量浓度水提液,对吉林地区常见的大田作物、蔬菜及部分中药材种子进行萌发生测,考察其发芽率、胚根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化感效应指数。结果显示:膜荚黄芪各部位水提液对多数供试植物及自身的种子萌发产生了抑制作用,果皮水提液活性较高。活性物质可能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微生物、渗透势、酸度和盐度在萌发抑制作用中影响较小。可见,膜荚黄芪植株中含有具备生态活性的化学物质,在规模化栽培中应考虑其化感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年限黄芪的耐盐性及抑盐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年限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Bge.)种植土壤中盐离子的测定,研究了黄芪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的裸地相比黄芪对盐碱地有明显的改良作用;种植黄芪后,0~80 cm土层除K+外,Na+、Ca2+、Mg2+、SO42-、Cl-等盐离子浓度和pH值都明显降低;种植黄芪可提高土壤的K+/Na+,使盐碱地得以改良.黄芪耐盐试验显示:有害盐分离子Cl-、Na+主要存在于两年生黄芪的根和茎中;Na+主要存在于一年生黄芪的叶中,而Cl-主要存在于根和茎中;且盐碱地黄芪叶片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高于较非盐碱地种植的黄芪.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黔江区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琼芳  陈印军 《农学学报》2014,4(1):107-110
总结了黔江区近几年的特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粮经立体种植型、林果药复种型、猪—沼—果(茶、菜、药)三位一体型、节水农业型、高效农业园区型5种模式。不同模式的规模、结构、效益不同,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黄芪药材中活性成分与硒元素的含量,分析不同产地黄芪之间的差异及黄芪中硒含量与活性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为富硒黄芪的种植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总皂苷、总黄酮、总多糖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产地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硒的含量,并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山西平鲁区黄芪总皂苷含量最高为1.557%,新疆昭苏县黄芪总黄酮含量最高为0.472%,宁夏隆德县黄芪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最高为0.091%,新疆博湖县总多糖含量和硒含量均是最高,分别为27.617%和0.323 mg/kg;硒含量与总多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聚类分析中黄芪样品可按照不同成分的含量差异分为3类。【结论】22个不同产地黄芪活性成分含量与硒元素的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陇西地区蒙古黄芪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陇西首阳黄芪人工栽培基地按照海拔、地形和地貌条件的不同 ,各选取 666.67m2 试验样地 ,按照不同密度设计株行距 ,统一种苗和田间管理技术进行栽培试验 ,收获期统一测定黄芪产量和个体特征 ,利用HPLC方法对不同密度栽培黄芪甲甙含量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 ,从黄芪的外观等级、经济效益和黄芪甲甙含量等指标评价 ,最佳栽培密度为 2 0cm× 2 0cm。  相似文献   

20.
以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Bge.) Hsiao)干燥根的黄芪饮片为试验材料,将黄芪饮片进行盐浸,采用炒、饭蒸的方法炮制了炒制盐浸黄芪、饭蒸盐浸黄芪,以生黄芪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生黄芪、炒制盐浸黄芪、饭蒸盐浸黄芪的总多糖、总皂苷、总黄酮质量分数,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盐浸黄芪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多糖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炒制盐浸黄芪、生黄芪、饭蒸盐浸黄芪;总皂苷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生黄芪、炒制盐浸黄芪、饭蒸盐浸黄芪;总黄酮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生黄芪、炒制盐浸黄芪、饭蒸盐浸黄芪。2种方法炮制的中药黄芪中的总多糖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总皂苷、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差异不明显,炒制盐浸黄芪中总多糖成分质量分数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