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用乙醇浸提链霉菌702菌株发酵液,滤液真空浓缩成油状物,再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真空浓缩成浸膏,浸膏通过硅胶柱层析,以氯仿与甲醇不同配比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含抗真菌活性物质馏分洗脱液,进行真空浓缩至干燥为抗真菌活性物质粗品.粗品通过制备型HPLC仪进一步分离纯化,用乙腈:水:TFA不同浓度进行梯度洗脱,按单组分保留时间收集不同馏分洗脱液,将洗脱液冻干成抗真菌活性单体组分样品.抗菌活性和单组分样品纯度检测分别用管碟法检测对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和分析型HPLC.结果表明,含抗真菌活性单位10 000 mg/L发酵液200 L经乙醇浸提液浓缩后得到含抗真菌活性单位22 500 mg/L的油状物80 L,浸提率为90%;80 L油状物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得含抗真菌活性单位120 000 mg/L的12 L浸膏,萃提率为80%.500 g浸膏经硅胶柱层析,获得含抗真菌活性单位达750 mg/g的粗品48.0802 g.粗品经制备型HPLC仪获得纯度分别达到99.47%和90.28%的抗真菌单组分DZP-8和DZP-9.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引起草莓根腐病的石楠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photiniae)产生的致病毒素组分,利用中压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C-18制备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层析对粗毒素进行了分离纯化,以离体叶盘针刺法检测分离所得组分的致病活性。结果显示:经中压硅胶柱层析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得到了FrⅢ1和FrⅢ2两个组分,其中FrⅢ1有较强活性;用sephadex LH-20对FrⅢ1进一步纯化后又得到了两组活性组分FrⅣ1-2和FrⅣ3-4,其中组分FrⅣ3-4的活性明显强于组分FrⅣ1-2;HPLC分析发现这两组组分又分别含有2个和5个组分,7个组分均在C-18柱层析过程中出峰时间较早,说明该毒素的极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油茶籽油中角鲨烯的HPLC测定方法。样品采用硅胶柱提纯处理优于皂化处理、皂化处理后硅胶柱提纯处理,得到的色谱峰杂峰少、角鲨烯峰型对称、峰面积较大。最佳色谱条件为C18柱,流动相V乙腈∶V甲醇为40∶60,检测波长210 nm,流速为1 m L/min,柱温为40℃。该方法下角鲨烯在0.01~0.4 mg/m L范围内浓度和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6;平均回收率100.28%(RSD=1.9);精密度RSD(n=6)为1.24%;可用于实验室检测油茶籽油中角鲨烯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具有较高除草活性的微生物菌株,并对其次级代谢产物中除草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本试验从西瓜细菌性果腐病病叶上分离纯化微生物菌株,利用茎叶处理法测定了其次级代谢产物除草活性,利用16S rDNA序列和生理生化试验对除草活性最高的菌株进行了种属鉴定,进而利用硅胶柱层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其次级代谢产物中的除草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4株具有除草活性的细菌,其中菌株XG1对马唐的除草活性最高,将其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发酵液经液-液萃取,硅胶柱层析和HPLC分离纯化得到了保留时间为15.757 min的除草活性物质Ⅰ。本研究证明,菌株XG1具有开发成微生物源除草剂的潜力,并为今后分离纯化细菌次级代谢产物的除草活性物质和开发新型细菌除草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赭曲霉毒素A,B的提取,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赭曲霉菌(也称棕曲霉菌)生产菌株,接种于无菌的混合饲料中培养。培养物用乙腈—石油醚—氯仿提取,用碳酸氢钠水溶液进行液液分配,水相酸化后再用氯仿萃取,经硅胶柱层析净化,用苯:冰醋酸(9:1)洗脱。紫外光下分别收集绿色萤光区带和兰色萤光区带,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选用波长333nm的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简称OA)和波长318nm的赭曲霉毒素B(Ochratoxin B.简称OB)收集液,分别将收集液(OA和OB)浓缩,然后结晶。OA产品为无色针状晶体;OB为淡黄色颗粒状晶体。OA和OB的UV最大吸收峰分别为333nm和318nm。萤光最大激发波长分别为335nm和320nm,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465nm和456nm,通过UV、HPLC、NMR、IR谱图及TLC的R_f值证明产品是赭曲霉毒素A和B。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体发酵,冷冻干燥,萃取,HPLC半制备,生物测定,HPLC纯化,活性物质的LC/MS/MS分析研究真菌菌株sf1760发酵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结果从真菌菌株sf1760中提取得到两个组分具有抑制作物病原真菌的作用.经LC/MS/MS分析组分l的紫外吸收峰为264nm,其母离子ESI+316.6,ESI-314.8;其子离子ESI+263.6,ESI-261.7,与Gliotoxin的紫外和质谱信息相同.组分2的紫外吸收峰为210nm,其质谱ESI+444.8,子离子为ESI+228.6,ESI+199.6;ESI-442.9,子离子为ESI-240.6,与Fumiquina-zoline C的紫外和质谱信息相同.  相似文献   

7.
HPLC法测定黑芝麻中芝麻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强  刘洋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68-69,72
用硅胶层析柱对黑芝麻样品进行预处理,得到的混合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定量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Kromasil(C1825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甲醇∶水=85∶15(V/V);流速:2 mL/min;检测波长:290nm。测定结果表明被测峰和其他峰可完全分离,5~2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9。测得芝麻素含量为0.216%,芝麻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5.9%(RSD=1.99%),整个测定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和浊点萃取-高效液相色谱2种方法检测水溶液中壬基酚,分析了2种方法对水溶液中壬基酚回收率的影响。固相萃取以C18小柱作为固相萃取小柱,5 m L甲醇作为洗脱液进行固相萃取,后经HPLC检测,回收率可以达到80.28%82.38%,相对标准偏差为0.40%4.57%,检出限为0.9μg/L。浊点萃取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6000(PEG-6000)作为萃取剂,在33 g/L的PEG-6000,溶液p H值为2.0,160 g/L Na2SO4,45℃水浴15 min条件下进行浊点萃取,用HPLC检测。壬基酚的质量浓度在0.022.0 mg/L时,其质量浓度与HPLC检测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4,检出限为0.4μg/L;壬基酚的萃取率为84.97%-101.64%,相对标准偏差为0.03%4.40%,符合有机污染物检出方法要求。通过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检测水中壬基酚含量,证明浊点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检测水中壬基酚残留的方法可行。对比固相萃取,浊点萃取更具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用乙醇沉淀法和硫酸铵盐析法从“东一号”剑麻中提取蛋白酶的效果.用前者制得的粗酶经Sephadex G-25柱层析得两个蛋白峰,其中峰Ⅰ与酶活性重叠。峰Ⅰ再经SP—Sephadex C—50离子交换柱层析,pH.离子强度线性梯度洗脱得4个蛋白峰.其中峰4与酶活性重叠。此酶液经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在每条胶柱上呈单一蛋白带;量4℃下2d后出现六角形结晶.结晶酶液在pH5.5-10.0.60℃范围内稳定性较好;其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40℃;Km(酪蛋白)值为0.114%(w/v)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得其分子量66KD;用Sephadex G—100柱层析测得的分子量为69.9KD.用Ellman's试剂测得其游离巯基含量为4.3 mol—SH/10~5g蛋白质。  相似文献   

10.
放射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MI15菌株.属于生物Ⅰ型.在平皿培养时,能够产生农杆菌素MI15,能抑制葡萄根癌土壤杆菌的生长.采用透析和DEAE纤维素柱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制备了MI15菌株分泌的农杆菌素MI15.经HPLC分析,此制备物纯度较高,可达到结构分析要求.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显示,该物质在260nm和280nm处均无洗脱峰,故认为该物质不是核酸、蛋白类似物.经红外吸收和元素分析,初步认定它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质谱测定结果显示,农杆菌素MI15的分子量为368.  相似文献   

11.
番茄果实色泽与色素组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果色的番茄品种为材料,采用HPLC法测定番茄果实中主要类胡萝卜素含量,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番茄果实中的叶绿素含量,分析了番茄果实色素提取液可见光区(350~700nm)吸收光谱,探讨了番茄果实色泽与色素组成和含量的关系,以期丰富番茄品质形成基础理论。结果表明:红果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较高,L402和利生8号的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36.0、33.3μg/g,黄色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与红色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含量比值分别为0.19和0.24,是果实表现红色的主要原因;黄果番茄中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金冠中的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分别为0.9、1.0μg/g,黄色类胡萝卜素与红色类胡萝卜素比值为0.73;绿果番茄果实中叶绿素含量达到11.4μg/g,占色素含量的71.7%。红棕果番茄果实同时含有大量番茄红素、较多量的叶绿素和黄色类胡萝卜素是果实呈现深暗红棕色的主要原因。番茄果实的色泽主要取决于果实内各种色素的组成、含量及比值。  相似文献   

12.
陈成勋  王晓梅  樊振中  戴伟  王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37-14439,14445
[目的]分离纯化革胡子鲶体表粘液抗菌肽,并分析其抑菌活性。[方法]通过硫酸铵沉淀、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对高密度养殖的革胡子鲶体表粘液中的抗菌肽进行了初步的分离及纯化,并分析其抑菌活性。[结果]经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分离得到2个洗脱峰,经检测这2个洗脱峰对迟缓爱德华氏菌抑制作用最强,对嗜水气单胞菌抑制作用次之,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弱;对同种菌而言,洗脱峰2的抑菌效果强于洗脱峰1。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洗脱峰1显示3条蛋白主带,并以9.5kD的蛋白含量最高,而洗脱峰2中所含蛋白的分子量应小于4.1kD。[结论]为探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革胡子鲶的抗病机理奠定了基础,同时有望为研制和开发新型的水产饲料添加剂和抑菌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地黄酒中营养功能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金召  王霄  何志勇  陈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989-15991
[目的]时我国不同地域生产的黄酒产品中营养功能成分进行差异性分析。[方法]采用Folin—Diocalteu法、HPLC法和原子吸收法对不同产地的18种黄酒中的总酚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矿物元素含量分别进行测定。[结果]浙江绍兴黄酒中的总酚平均含量为0.91mg/ml,游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3.3g/L,均显著高于上海黄酒和江苏黄酒,除Fe元素含量较低外,绍兴黄酒中Zn、Mn、Mg、Ca等矿物质含量均比上海和江苏黄酒丰富。[结论]我国黄酒产品的营养功能品质存在着地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筛选了应用较广的4种大孔吸附树脂YW、NKA、D3520、HPD-100A进行栀子黄色素的吸附分离精制,研究了精制过程中水和低度乙醇洗脱除杂的拐点控制,结合采用反梯度洗脱工艺,得到栀子黄色素产品分别在440nm、325nm和262nm有吸收峰,计算其吸光度比值A325nm/A440nm=0.187,A283nm/A440nm=0.000,A262nm/A440nm=0.220,产品精制回收率皆可超过90%.  相似文献   

15.
南方红豆杉人工林药材活性成分指纹图谱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技术,建立HPLC指纹图谱的色谱条件,研究了重庆地区11批6年生栽培南方红豆杉枝叶色谱指纹图谱的共有特征规律。结果表明:SHIMADZU C18色谱柱(250mm×4.6μm,ID5μm),乙腈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波长227nm,流速0.8mL/min为HPLC指纹图谱的最佳色谱条件;在此色谱条件下,栽培南方红豆杉色谱指纹图谱中共有17个共有色谱峰,其中峰9可作为参照峰;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平均RSD均小于2.0%;非共有峰面积在4.1%~8.3%之间,符合色谱指纹图谱研究规定小于10%的检测要求;全图谱共有峰的相似度均≥93%。表明所建立指纹鉴别方法具有稳定性高、精度准、重现性好,选定的HPLC指纹图谱可以对栽培南方红豆杉药材组分的一致性作出可靠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初红涛  张晖  王军  靳凤龙  苏立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63-5365,5630
[目的]探索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人工色素的优化方法。[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梯度洗脱,分离、分析谷物中的柠檬黄和日落黄,对前处理温度、超声时间、柱温、梯度洗脱条件进行考察,确定最佳检测条件。[结果]在样品前处理温度40℃下,最佳色谱分析条件为流动相为含pH为6.8的醋酸-醋酸铵(0.02 mol/L)的甲醇/水混合液、柱温35℃,梯度洗脱条件甲醇:20%~35%,3%/min;35%~98%,6%/min;98%继续8 min。采用HPLC优化法测定谷物中柠檬黄和日落黄含量的精密度良好,二者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9%和100.2%,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2、0.03 mg/kg。[结论]该方法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人工色素的分离度。  相似文献   

17.
高健  付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3943-3945
[目的]为碱蓬中辅酶Q10的提取分离和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10%KOH-甲醇的醇碱皂化法从碱蓬中提取辅酶Q10,并用硅胶柱层析,经无水乙醇重结晶后,得黄色结晶。用熔点测定法和薄层层析法对黄色结晶进行定性鉴定,用HPLC法和Craven氏颜色试验法对其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无水乙醇重结晶后得到的晶体,其熔点为48.6~50.3℃,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氰基乙酸乙脂后,生成了蓝色化合物,证明该结晶是辅酶Q10。用Craven氏颜色试验法测得碱蓬干粉中辅酶Q10的含量约为63.3μg/g,精制辅酶Q10结晶的纯度为93.2%。用HPLC法测得的辅酶Q10含量约为63.1μg/g。两种定量分析方法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碱蓬是获取辅酶Q10的良好材料,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方法的筛选及其抑菌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超声波法、索氏法、改良索氏法3种方法分别从金银花中提取绿原酸,用紫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用金银花乙醇提取物及纯化的绿原酸对乳房炎主要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提取试验结果表明:改良索氏法为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的最佳方法,获得绿原酸的提取率显著高于其他方法(P<0 01),提取终产物与标准品的最高吸收峰均在327nm处,终产物中绿原酸的含量为64 01%。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金银花醇提物极敏感,乳房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对其高敏,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对其中敏;绿原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 58g/L、3 16g/L、3 16g/L、6 32g/L、1 58g/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 58g/L、6 32g/L、3 16g/L、6 32g/L、3 16g/L。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栀子黄色素的工艺条件。[方法]以9种大孔树脂为对象,考察其对栀子黄色素的吸附和洗脱性能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吸附和分离黄色素的大孔树脂,并考察温度、酸度等因素对HPD-400吸附能力的影响,优选出分离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HPD-400对栀子黄色素的吸附能力最强,最佳吸附工艺条件为:温度25℃、pH为3.0、粗提液浓度A440 nm为0.590;最佳洗脱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温度25℃。[结论]HPD-400树脂分离纯化栀子色素的效果良好,可在工业上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槐枝中高丽槐素含量的检测方法,以自制高丽槐素为对照品,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为固定相,以乙腈-0.1%冰醋酸水溶液(40∶6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10nm,柱温30℃,进样量为20μL,外标法定量检测贵州6个不同产地(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南明区龙洞堡、云岩区东山、白云区都拉营、花溪区小河、贵州省遵义市)槐枝的高丽槐素含量。结果表明:在该色谱条件下,高丽槐素进样浓度为1.328~39.8μg/mL时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6),平均回收率为102.37%,RSD为1.59%。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槐枝中高丽槐素含量,其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南明区龙洞堡槐枝的高丽槐素含量最高,达100.56μg/g;其他几个产地的含量差异不大,在57.56~79.9μ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