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羽 《动物保健》2010,(7):44-45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主要通过接种疫苗实现。现有的畜用减毒活疫苗有S19、S2、M5和RB51等,死疫苗有牛种布鲁氏菌45/20,羊种布鲁氏菌H38等,人用活疫苗主要有19-B和104M等。现有的疫苗种类有死疫苗、减毒活疫苗等,但是应用效果比较好的还是减毒活疫苗,其它种类的疫苗虽也有人尝试,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S2株、M5株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对本地杂交山羊诱导的抗体消长动态规律、安全性及免疫效果,试验对36只不同日龄、不同性别的健康山羊(含妊娠母羊9只)随机平均分组,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方法分别对口服S2株、M5株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的试验山羊,在免疫后第7,14,21,42,90天时对血液中布鲁氏菌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疫苗一次免疫对本地杂交山羊的最长保护期为90 d,其中S2株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可适用于不同日龄、不同性别本地杂交山羊使用,也适用于妊娠期间山羊的免疫;M5株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可引起妊娠母羊免疫副反应及严重的流产症状。说明较M5株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S2株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具有使用方便且安全有效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重要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疫苗免疫是预防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我国已经获批上市的布鲁氏菌病疫苗共有七种,分别是S2株、M5/M5-90株、M5-90Δ26株、Rev.1株、A19株、A19ΔVirB12株和BA0711株。对上述疫苗的背景、免疫程序、基因组及保护力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旨在为动物布鲁氏菌活疫苗选用提供指导,并针对现有疫苗的优缺点,展望未来研发安全、高效、可鉴别诊断、不感染人的新型疫苗方向。  相似文献   

4.
疫苗免疫是布鲁氏菌病防控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动物使用的布鲁氏菌疫苗主要有牛种布鲁氏菌A19菌株弱毒疫苗、羊种布鲁氏菌M5菌株弱毒疫苗、羊种布鲁氏菌Rev.1弱毒疫苗和猪种布鲁氏菌S2菌株弱毒疫苗。正在研发的疫苗主要有基因工程弱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各种疫苗均存在优缺点,本文对动物布鲁氏菌疫苗的应用情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该病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均构成严重威胁,使用疫苗免疫是防控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光滑型牛种布鲁氏菌19(S19)活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广泛应用且效果良好的布病疫苗,至今为止仍是使用最广泛的疫苗之一。本文主要从应用情况及目前研究进展两大方面对S19疫苗进行概述,以期为日后使用该疫苗预防布鲁氏菌病提供借鉴及为疫苗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三种布鲁氏菌病疫苗株的毒力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系统比较我国现有布鲁氏菌病疫苗株A19、M5和S2的毒力,分别用上述3种疫苗株以1×105CFU/只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每隔2周采集小鼠脾脏,分离细菌,测定各疫苗株在小鼠脾脏中的存留时间。结果 A19、M5、S2在小鼠体内存活时间依次为14周、大于16周、6周。将以上3种疫苗株分别以1×109CFU/只免疫Hartley豚鼠,15日后测定豚鼠脾脏含菌量,结果 A19、M5、S2免疫后每克脾脏含菌量分别为2.8×104CFU、大于6.7×105CFU、3.8×103CFU。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使用的布鲁氏菌疫苗中,S2毒力最弱,A19其次,M5最强。  相似文献   

7.
AMOSPCR是近年来在布鲁氏菌上尝试使用的一种布鲁氏菌检测方法,可作为布鲁氏菌诊断及菌种类型鉴定的PCR方法,可区分牛种布鲁氏菌1、2、4型,羊种布鲁氏菌、猪种布鲁氏菌、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本试验用来自国内的疫苗S2,M5及国际上常用的布鲁氏菌疫苗S19,104M试验AMOSPCR的效果,同时对AMOSPCR扩增条带进行测序。结果表明,除国内布鲁氏菌S19检测结果与国外菌株不同外,其余的几种疫苗株都得到典型的特征性条带。同时测序结果也表明各种属条带无交叉反应,为今后国内诊断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研究指出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8.
鱼类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试验探索、生产应用 ,鱼类疫苗的研究已进入用新技术和新方法研制高效疫苗的时期。疫苗的种类逐渐增多 ,除传统的死疫苗、活疫苗、化学疫苗以外 ,新型疫苗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包括 DNA疫苗、合成肽疫苗。一些疫苗已经成为工业化生产的商品用疫苗 ,如弧菌病疫苗、红嘴病疫苗、疖病疫苗、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疫苗。鱼类的免疫应答和疫苗的免疫接种方法等都会影响鱼类疫苗的应用。尽管鱼类疫苗面临着一些困难 ,但是它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减毒沙门菌在禽用疫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毒沙门菌感染宿主细胞后,可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反应,不仅可以用作疫苗,而且也是理想的疫苗载体.文章对禽用疫苗中的减毒沙门菌活疫苗、减毒沙门菌携带的重组疫苗和DNA疫苗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新型禽用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狂犬病(Rabies)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熏RV)引起的重要人畜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病100%死亡,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注射疫苗能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目前人用狂犬病疫苗主要是细胞培养疫苗,兽用疫苗主要是减毒活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在细胞培养中增殖速度慢、滴度不高,要获得高效价的疫苗通常要经过纯化、浓缩。由于价格和产量的限制,主要用于暴露后免疫,兽用疫苗为减毒活疫苗,在注射后存在着发生狂犬病的潜在危险,因此,急需研制一种不含完整病毒颗粒、免疫原性好的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合成肽、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及基因疫苗正在…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布鲁菌减毒活疫苗存在一定毒力,且野强毒株和减毒活疫苗株间缺少可供鉴别的抗原,导致在血清学检测上自然感染与疫苗接种很难区分,限制了现有的减毒活疫苗的广泛应用.本文拟对布鲁菌的减毒活疫苗株S2进行遗传改造,克服上述缺陷.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得到了布鲁菌S2株omp10基因缺失株.分别用基因缺失株和疫苗株感染小鼠,比较基因缺失株小鼠体内的存活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布鲁菌S2株omp10基因缺失株,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基因缺失株仍能在小鼠体内存活,具备作为减毒活疫苗的特性.与原始S2株比较,基因缺失株的感染力进一步减弱.表明omp10基因在布鲁菌的毒力及体内生存方面发挥了作用,为基因标记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拟评估仔猪接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减毒活疫苗对猪圆环病毒病疫苗、猪瘟疫苗免疫的干扰情况,并分析不同免疫方式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探究PRRSV减毒活疫苗与PCV2、CSF疫苗的联合免疫提供数据参考。本研究先以100头仔猪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D 4组。其中A组仔猪免疫PRRSV减毒活疫苗7 d后免疫PCV2疫苗;B组仔猪同期分点注射PRRSV减毒活疫苗和PCV2疫苗;C组仔猪仅免疫PCV2疫苗;D组仔猪仅免疫PRRSV减毒活疫苗。另外再筛选100头仔猪,随机分为E、F、G、H 4组。E组仔猪于免疫PRRSV减毒活疫苗12 d后免疫CSF疫苗;F组仔猪同期分点注射PRRSV减毒活疫苗和CSF疫苗;G组仔猪仅免疫CSF疫苗;H组仔猪仅免疫PRRSV减毒活疫苗。免疫4周后,测定仔猪血清中相关抗体水平。同时,称量免疫前后各组仔猪的体重,计算不同免疫方案仔猪的平均日增重。结果表明:A~D组中, A组和B组仔猪在免疫4周后均产生了较高水平的PRRSV及PCV2抗体,且A组抗体水平略高于B组。C组仔猪仅产生了PCV2抗体,D组仔猪产生了较高水平的PRRSV抗体。E~H 4组中,E组和F组仔猪均产生了较高水平的PRRSV及CSFV抗体。G组仔猪仅产生了高水平的CSFV抗体,H组仔猪仅产生了高水平的PRRSV抗体。A、B、C、D 4组中B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最高;而E、F、G、H 4组中E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3组。PRRSV减毒活疫苗与PCV2疫苗或CSF疫苗同期分点免疫、免疫PRRSV减毒活疫苗一段时间后再免疫PCV2或CSF疫苗均能诱导仔猪产生高水平的抗体;在体液免疫方面,PRRSV减毒活疫苗免疫与否均未对另外二种疫苗表现出明显的干扰作用。在仔猪28日龄时同期分点免疫PRRSV减毒活疫苗与PCV2疫苗,12 d后再免疫CSF疫苗的免疫方案不仅能诱导仔猪产生高水平抗体,还可以使仔猪具备较高的平均日增重。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的20年里,人们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研制更为有效的结核病疫苗,新型候选疫苗大量涌现。这些新型疫苗主要包括减毒活疫苗、重组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核酸疫苗。对防制牛结核病的各种新型疫苗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各种新型疫苗各有优缺点。目前看来,重组卡介苗和DNA疫苗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候选疫苗。但是,所有候选疫苗共同的也是致命的缺点是免疫保护力低。因此,牛结核病疫苗研制的主要努力方向还是在研究分支杆菌免疫机制和免疫失败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现有候选疫苗的免疫效力或研制更为有效的新型疫苗。  相似文献   

14.
布鲁氏菌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定是该病防控的重要环节,其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细菌学诊断技术、血清学诊断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布鲁氏菌病防控应坚持预防为主的策略,其免疫主要以弱毒活疫苗为主,随着分子生物学及重组DNA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疫苗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但目前尚未有鉴别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的鉴别诊断技术及相应的疫苗制品。本文对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和疫苗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建立灵敏性高、特异性强、高效便捷且易推广的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和研发更加安全有效的布鲁氏菌病疫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开发一种安全有效的布鲁氏菌疫苗,解决现有A19、S2和M5等弱毒疫苗存在较强毒力可感染人,且无法通过血清学方法将其免疫抗体与野毒感染抗体进行鉴别区分的问题,本试验将含有噬菌体PhiX174裂解酶基因E的质粒转化至A19疫苗株,构建菌影疫苗(A19-BG)菌株,并检验其遗传稳定性及对小鼠的安全性、免疫效果和保护效果。结果显示,构建成功的A19-BG菌株传代20代仍稳定,热诱导48 h后可完全灭活,菌体穿孔明显。A19-BG疫苗免疫小鼠7 d后免疫部位无不良反应,14 d后脾脏无可见病理变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脾脏重量无显著差异(P>0.05)。一免和二免后14 d,免疫小鼠的布鲁氏菌抗体、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持续升高,产生了良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布鲁氏菌2308强毒株攻毒免疫小鼠,免疫保护率可达87.5%,保护效果良好。结果表明,构建的A19-BG疫苗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免疫效果和保护效果,有望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布鲁氏菌新型疫苗。  相似文献   

16.
为检测国内外已有的布鲁氏菌疫苗株S19、M5、S2和RB51的胞内存活力、毒力、免疫保护力以及抗体消长水平,将上述4种疫苗株,分别以100:1的MOI侵染小鼠巨噬细胞,结果发现RB51的胞内存活力最强;以1×10~6 CFU/只免疫昆明小白鼠,测定各疫苗株在小鼠脾脏中的定居力,结果发现M5的定居力最强;待疫苗株在小鼠体内被清除后,以1×10~5 CFU/只腹腔接种2308毒株,进行攻毒试验,检测各疫苗株的保护力,结果发现M5的保护效果最好;免疫后连续10周采集血清,用ELISA检测血清中的Ig G滴度、IFN-γ的表达水平及抗体消长水平,结果发现S2、M5组的Ig G水平高于其他组,而各组间的IFN-γ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血清凝集状况,结果发现S2、S19组的抗体持续时间较长;剖检各疫苗株对小鼠脾脏、肝脏、肾脏等组织引起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发现M5引起的病变程度最强。  相似文献   

17.
鼠疫是一种烈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曾经导致历史上10多亿人死亡,目前在世界各地还均有流行。抗生素治疗一般对腺鼠疫有效,但难以治疗肺鼠疫,经常有抗生素治疗仍死亡的情况发生。灭活疫苗对肺鼠疫无效,减毒活疫苗存在毒力返强的安全隐患。F1和V亚单位疫苗在动物模型中对腺鼠疫和肺鼠疫均有效,已经用减毒沙门菌系统通过口服和鼻腔途径传递系统进行免疫研究。文章综述了鼠疫亚单位疫苗和减毒活载体疫苗抗原免疫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兽用疫苗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活疫苗,死疫苗、转基因疫苗、口服疫苗和免疫佐剂等几个方面对兽用疫苗在分类、概念、特点,研究状况及相关问题做了介绍,并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鱼嗜水气单胞菌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致病菌,对水产养殖造成巨大危害。己报道的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有全菌灭活苗、菌体成分亚单位疫苗、减毒活疫苗和DNA疫苗,现分别综述。  相似文献   

20.
非洲猪瘟新型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已存在约一个世纪,给世界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和威胁。为此国内外科学家一直致力于ASF疫苗研究,从早期的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到目前的新型疫苗,包括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DNA疫苗、单周期病毒疫苗等。但直到现在,世界上仍未制造出切实有效并投入生产的ASF疫苗。研究发现:灭活疫苗不具有保护性或仅具有部分保护性;亚单位疫苗具有部分保护性;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被证实具有同源保护性,但其安全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病毒活载体疫苗虽会产生特异性抗体,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DNA疫苗虽然能够诱导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但不能提供保护。目前,一种新型的单周期病毒疫苗正被研究,也为ASF新型疫苗研制提供了新选择。随着基因工程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ASF病毒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入,ASF疫苗有望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