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过腹对黄顶菊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黄顶菊种子动物传播的可能性,利用添加黄顶菊种子的饲料饲喂牛、羊、驴、兔和鸡等动物,研究了黄顶菊种子过腹后的种子活力和田间出苗能力。结果表明,黄顶菊种子经上述5种动物取食后,粪便中均有完整种子存在,5种动物取食种子后排空时间分别为4d、6d、5d2、d和1d,且粪便中种子量随时间延长呈减少趋势;黄顶菊种子经5种动物过腹后(第1天收集)的发芽率分别为25.3%、31.3%、19.3%、10%和11.7%。说明5种动物均具有传播黄顶菊种子的可能性,黄顶菊发生区动物的长途贩运是黄顶菊人为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光对入侵性植物黄顶菊种子萌发及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米茹  李香菊 《植物保护》2010,36(1):99-102
入侵性杂草黄顶菊原产南美,2003年在我国河北省衡水湖首次报道。采用室内控制试验,对光与黄顶菊种子发芽及植株生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顶菊种子属光敏型,种子需要光刺激才能发芽。但其萌发对光强要求不严,1 000 lx光照强度30 ℃培养6、12 h和24 h转入暗培养,5 d后黄顶菊种子发芽率分别为67.0%、88.0%和95.8%。黄顶菊种子出苗与光照关系密切,播种在土壤表面、0.5 cm和1 cm深土层的种子出苗率分别为96.0%、8.0%和0。随光照强度减弱,植株的生物量及繁殖力显著降低。黄顶菊在35%自然光强下生长时其生物量、结实数比自然光强下分别降低55.0%和55.6%。上述结果为预测黄顶菊的适生区域及制订有效的防除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河北地区8月中旬黄顶菊可产生具有萌发力的种子.9月上、中旬黄顶菊开花3~5 d即可产生具萌发力的种子.此时产生的种子成熟进度最快、所需日度最少.9月中旬至10月初,黄顶菊种子成熟度最高,萌发率达94%以上.10月黄顶菊进入末花期,开花20 d内完成种子成熟过程,但种子萌发率低于20%.9月25日前开花的黄顶菊,种子达到50%发芽率所需有效积温随开花始期递减.黄顶菊植株初花期是对其防治的最晚时期,7月底至8月初为河北地区黄顶菊最晚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4.
以白三叶草和外来植物黄顶菊成熟植株为材料,用蒸馏水做活性物质浸提,得到0.1g/ml、0.075g/ml、0.05g/ml共3个不同浓度的植株地上部分水浸提液,以蒸馏水作对照,用培养皿法对二者的异株克生,即化感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浓度黄顶菊水浸提液对白三叶草种子发芽率、根长、根茎比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抑制强度随浓度加大而上升;②不同浓度的白三叶草水浸提液对黄顶菊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但抑制了黄顶菊幼苗的根长、根茎比;③化感综合效应指数(SE)表明,0.1g/ml黄顶菊水浸提液化感抑制最大,0.05g/ml、0.075g/ml白三叶草浸提液化感抑制最弱。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黄顶菊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不同密度黄顶菊对棉花出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 黄顶菊发生密度在40株/m2下,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没有影响,但对棉花中、后期生长有严重抑制作用,导致棉花株高低、茎秆细、现蕾晚、蕾铃少,部分植株死亡。黄顶菊对棉花产量影响比较大,在1~40株/m2下,棉花产量损失32%~95%。棉花产量损失(YL)与黄顶菊发生密度(Dw)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L=66.230 4Dw/(1+66.230 4Dw/100),R=0.977 9。[结论] 黄顶菊对棉花中后期生长及产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田间条件下建立了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和伴生草本植物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单独种植(以下简称单种)和混合种植(以下简称混种,比例1∶1)小区,设置施氮肥和不施氮肥处理,研究两者对黄顶菊入侵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顶菊单种小区,土壤增施氮肥黄顶菊的生物量显著升高,且促进了真菌的生长,抑制放线菌、有机磷细菌和钾细菌的生长。黄顶菊与马唐竞争生长,施肥显著抑制了放线菌、有机磷细菌和钾细菌的生长,黄顶菊的竞争攻击力系数(aggressivity,以下简称AG)小于0,在竞争中黄顶菊不占优势;不施肥时细菌、放线菌、有机磷细菌的数量与黄顶菊生物量显著正相关(P0.05),且AG0,在竞争中黄顶菊占优势。黄顶菊与益母草竞争生长,施肥与否仅有机磷细菌数量显著高于裸土,且微生物数量与黄顶菊生物量都无显著相关性(P0.05),黄顶菊的AG都小于0,在竞争中不占优势。由此,黄顶菊与马唐或益母草竞争生长,增施氮肥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降低了黄顶菊的种间竞争能力,不利于实现黄顶菊的入侵。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黄顶菊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梯度恒温条件下,研究温度对黄顶菊各生育期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黄顶菊在12~42℃时均能萌发和出苗。温度高于16℃时,种子发芽率与出苗率随温度上升而显著增高;24~40℃时种子发芽率与出苗率均高于50%,28~36℃时均高于90%;温度达36℃以上时出苗率开始随温度上升而下降,温度达40℃时发芽率也逐渐降低。以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为代谢活力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黄顶菊的代谢活力从8℃到40℃逐渐增大,超过40℃后迅速减小。28~48℃现蕾开花期植株代谢活力明显高于苗期植株。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生长发育与DNA甲基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方法研究了黄顶菊种子萌发过程中DNA甲基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DN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两者共同调控黄顶菊生命初期的生长发育,且去甲基化的变化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占主导。筛选出的12对引物共扩增出998条MSAP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951条,多态性百分比为95.37%。黄顶菊种子萌发过程中胞嘧啶发生甲基化主要以双链甲基化形式为主,位点数为94个,而单链甲基化位点数仅为50个;多态性位点数占总位点数比率为48.95%,表明有近一半的位点发生了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变化;发生去甲基化变化的多态性片段有73个,而发生甲基化变化的有21个,说明黄顶菊种子萌发阶段DNA甲基化的变化主要以去甲基化形式为主,且在萌发第4天后去甲基化数目持续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9.
黄顶菊生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播种黄顶菊,研究其出苗及生育特性.结果表明,黄顶菊的出苗期从4月3日至11月8日,幼苗生长比较缓慢,8月28日之前出苗的黄顶菊均能开花,8月18日以前出苗的黄顶菊所结种子能发芽,7月17日之前出苗的其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之后发芽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2种替代植物对黄顶菊入侵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条件下,采用替代试验对比研究了2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灰绿藜、反枝苋与入侵我国华北地区的1种外来植物黄顶菊根区之间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黄顶菊单独种植根区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替代组合黄顶菊和灰绿藜混种、黄顶菊和反枝苋混种群落,显著高于单种灰绿藜、反枝苋。土壤磷素养分呈现与氮素养分含量相反的趋势,即单种本地替代植物——灰绿藜、反枝苋和混合替代处理高于单种黄顶菊,且差异显著。(2)黄顶菊单独种植根区土壤脲酶活性与黄顶菊和灰绿藜混种、黄顶菊和反枝苋混种群落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灰绿藜、反枝苋单种。黄顶菊单种根区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灰绿藜、反枝苋单种和混合替代处理。各处理根区多酚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变化。说明替代植物灰绿藜、反枝苋对土壤氮素力和土壤酶活性利用能力低于黄顶菊,而且在种间竞争中不能够抑制黄顶菊对土壤有效磷的活化,不利于实现对其替代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