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09年6月在东乌珠穆沁旗萨麦苏木陶森淖尔嘎查建立草地改良试验样地,选择小叶锦鸡儿、沙打旺、沙蒿和羊柴对退化沙化草地进行补播,试验设置裸沙地补播、裸沙地沙障+补播、风蚀坑补播、沙质退化草地补播和沙质退化草地未补播(ck)5个试验处理。于2009、2010和2013年8月对各处理进行了群落结构与特征、群落产量和植物越冬等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退化草地通过补播增加了草地植物种类组成,提高了草地植物多样性;沙质退化草地补播效果较好,补播植物均能够适宜当地的条件;补播植物越冬率为小叶锦鸡儿〉羊柴〉沙蒿〉沙打旺。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东乌珠穆沁旗沙化人工补播草地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植被组分、群落特征、重要值、产量动态和草群营养成分等对比分析,评价了不同处理补播草地改良措施对草地改良的效果,结果表明:补播后草地群落生物量、营养成分、平均高度、盖度、密度增加,群落特征发生了动态的变化,补播种小叶锦鸡儿、沙打旺、沙蒿、羊柴在群落中占有优势地位逐渐显现。研究成果可为东乌珠穆沁旗及条件类似地区沙化草地改良和植被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沙化草地旱作条件下混播人工草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探索在旱作条件下,沙化,退化草地建植混播人工草地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在内蒙古西部沙化草地建立混播人工草地,应采取雨前或雨后撒播,播后网型镇压器镇压效果很好,适宜牧草混播组合为润布勒苜蓿 草木樨状黄芪 扁蓿豆 蒙古冰草。  相似文献   

4.
为切实加强辽西北地区草原沙化治理,尽快提高沙化草原植被盖度,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推进生态辽宁建设,省委、省政府决定在辽西北土地沙化严重的县(市)实施草原沙化治理工程。2009-2013年,凌源市实施草原沙化治理工程50万亩(每亩667平方米)。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补播沙打旺、草木樨和苜蓿等豆科牧草36万亩,水泥立柱、刺线围栏1650千米。据报道,通过围栏封育、补播改良等综合措施治理,治理区草原植被盖度由30%以下提高到70%以上,亩产干草由30千克以下提高到90千克以上,初步遏制工程区草原沙化、荒漠化势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选用小叶锦鸡儿、沙打旺、沙蒿和羊柴对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退化沙化草地进行人工补播,设置沙质退化草地补播、裸沙地补播、风蚀坑补播和裸沙地沙障+补播和沙质退化草地未补播(CK)5个试验处理,于2009年、2013年~2016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行野外观测,并对各处理的群落特征、重要值、多样性、现存量和补播植物越冬率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沙质退化草地通过补播可增加草地植物种类组成;沙打旺是最适合在沙质退化草地补播的植物种,风蚀坑补播最适宜的草种为羊柴和沙打旺。裸沙地沙障+补播能够保持较高的地上现存量水平,裸沙地补播维持较高的地上现存量时间较长。补播植物越冬率为小叶锦鸡儿>羊柴>沙篙>沙打旺。  相似文献   

6.
探索在旱作条件下,沙化、退化草地建植混播人工草地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在内蒙古西部沙化草地建立混播人工草地,应采取雨前或雨后撒播,播后网型镇压器镇压效果很好。适宜牧草混播组合为润布勒苜蓿 草木樨状黄芪 扁蓿豆 蒙古冰草。  相似文献   

7.
补播禾草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补播对高寒沙化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于2006和2007年在甘肃玛曲开展了多种牧草的草地补播改良试验。结果表明,补播对物种丰富度影响不明显,但使草群密度明显增大,补播后各处理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均减小,其中单播中华羊茅、混播中华羊茅和垂穗披碱草多样性指数显著减小。补播后地上生物量比对照显著增加,其中3种禾草混播后地上生物量增加了55.74%。补播使草地的经济价值得以提高,有利于高寒沙化草地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伊盟丘陵沟壑干草原区人工、半人工草地建立的研究》是国家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草业绒山羊系统工程试点研究》的子课题。本语言是该课题的总结。已通过农业部验收。草业系统是试点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通过引种,筛选出适宜在伊盟东部丘陵沟250公斤。同时筛选出适宜在该地区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有柠条、紫花苜蓿、白花草木栖、沙打旺、草木栖状黄芪、羊柴等。其次通过补播,封育改良天然草场,增加植被覆盖度,建成半人工草地共计5330亩(其中柠条带间补播牧草和封育补播3200亩,一般封育灌木草地2100亩)。亩产草量由原来的60公斤提高到124公斤。上述人工、半人工草地1990年增产干草共计99.5万公斤,年纯增收入9.95万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严重沙化草地治理效果,为草地治理、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2015—2017年,在严重沙化治理区采用同行条播方式混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羊柴(Hedysarum laeve)、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6种优良牧草。以自由放牧区为对照,采用棋盘式取样法进行植物种类调查;测定植物多度、频度、盖度、高度和产量;对植物CO2吸收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进行测定,并进行多元相关分析;计算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及电导率。[结果] 严重沙化草地治理后植物种类由治理前(2015年)的14种,分别上升到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72、83和97种;与自由放牧区相比,严重沙化治理区牧草的平均高度、盖度、多度、频度及产量均显著(P<0.05)提高;严重沙化治理区的CO2吸收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均显著(P<0.05)高于自由放牧区,蒸腾速率与光合速率(P<0.05)、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P<0.05)、牧草产量与光合速率(P<0.05)和蒸腾速率(P<0.01)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严重沙化治理区和自由放牧区的主要牧草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P<0.05)差异;严重沙化治理区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电导率显著(P<0.05)高于自由放牧区。[结论] 严重沙化草地经过治理植物种类数量剧增,牧草生产水平和草地生态效益大幅度提升,土壤养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宁夏半干旱区7龄以上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退化导致的牧草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披碱草(Elymus nutans)、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鸭茅(Dactylis glomerata)补播对退化草地苜蓿主要农艺性状和牧草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评价其改良效果。结果表明:补播禾草对苜蓿株高、叶茎比、一级分枝数和干草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补播苇状羊茅干草产量最高,其次为多年生黑麦草和无芒雀麦;补播禾草对牧草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PCA分析得出,补播鸭茅、苇状羊茅综合性状分别排第一、二位。因此,可根据不同改良目的选择不同禾草种类进行补播,苇状羊茅可显著提高退化苜蓿草地生产性能,补播鸭茅可显著改善退化苜蓿草地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