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厌氧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处理不同粘度的原油,利用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处理前后的原油成分的变化,以探讨厌氧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对油田原油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菌可降解原油,使(CH2)n链变短,轻组分相对减少,重组分相对增加。由此说明,厌氧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可以应用于原油的降解与开发。  相似文献   

2.
水体中硝基苯厌氧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硝基苯为碳源,采用间歇式曝气方式,经90d驯化培养,从处理硝基苯废水的生物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3株高效降解菌,在厌氧环境条件分离纯化,筛选得到降解能力最强的MY4菌,并研究了其对不同浓度硝基苯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经16SrRNA鉴定,MY4菌属于兼性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其在104~107CFU·mL-1范围内对硝基苯的去除率没有显著差异,降解率均为65%,硝基苯的降解速率在3~5d期间达到最大。高浓度的硝基苯对微生物的降解过程存在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高,其降解半衰期明显延长。GC-MS分析表明,硝基苯经MY4菌株降解后的主要产物为苯胺。  相似文献   

3.
研究高温(55℃)条件下低浓度厌氧污泥对废水中3-氨基-4-羟基苯砷酸(HAPA)的降解情况,考察了不同初始HAPA浓度、不同污泥浓度以及不同初始pH值对厌氧降解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HAPA对污泥中的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HAPA初始浓度的增加,厌氧污泥对其去除率明显降低,在pH值6.5时降解速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实验室模拟不同的环境条件,研究常用有机氯化合物——六氯乙烷(HCE)在水稻土中的降解及硫酸盐对水稻土硫酸盐还原菌厌氧脱氯的贡献.结果表明:HCE的降解速率随土壤中HCE起始浓度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质量浓度(≥60 mg·kg-1)后,则随HCE起始浓度增加而降低;HCE在土壤中降解时,生物降解占较大比例;土壤硫酸盐含量的增加提高了硫酸盐还原菌活性,加快了HCE的降解,但过量的硫酸盐(≥60 mg·kg-1)则不利于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和HCE的降解;加入硫酸盐和HCE 21 d后,土壤中pH、Eh值达到硫酸盐还原菌适宜生长值,此时硫酸盐还原菌活性也达到最大,而后变化不明显.通过试验初步得出,可以通过控制土壤的pH值、Eh值或添加适量浓度硫酸盐等方法加速HCE的降解,以降低其对土壤和水体产生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5.
纳米Fe3O4协同微生物对除草剂2,4-D的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萍  司友斌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6):3361-3367
 【目的】采用纳米Fe3O4协同微生物降解水溶液中2,4-D,提高2,4-D的降解效率,为有机氯农药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纳米Fe3O4的还原作用脱去2,4-D环上的氯原子,使其毒性降低或消除;再利用微生物的共代谢作用,引入降解菌,协同降解2,4-D。通过分析纳米Fe3O4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纳米Fe3O4与微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机理。【结果】纳米Fe3O4对2,4-D有还原降解作用,投加纳米Fe3O4体系中2,4-D浓度降低、氯离子浓度升高,纳米Fe3O4对2,4-D的降解是一个还原脱氯过程;微生物能以2,4-D为C源,投加降解菌体系中2,4-D浓度降低、微生物生长的OD600值增大,2,4-D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营养;纳米Fe3O4/微生物联合体系能明显加快2,4-D的降解,7 d时2,4-D的残留率降至35.7%,远低于纳米Fe3O4或微生物单独降解体系中2,4-D的残留率。采用微生物对中间产物2,4-DCP进行降解,反应5 d时,2,4-DCP 的残留率为50.1%,相应地,降解菌生长的OD600值为3.29。【结论】纳米Fe3O4/微生物联合体系对2,4-D的降解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纳米Fe3O4或微生物体系;纳米Fe3O4能够刺激微生物的生长,2,4-D还原降解的中间产物2,4-DCP比2,4-D更易于被微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6.
Cd胁迫对淹水稻田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及改良的亨格特(Hungate)厌氧技术,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液体培养MPN法及滚管固体培养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重金属Cd对稻田土壤中各好氧、厌氧微生物类群的种群数量影响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好氧微生物中以放线菌所受抑制最大,真菌次之,细菌最小,在最大抑制期其抑制率分别为71.65%、60.62%、50.73%。在厌氧微生物类群中,各类菌群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以产甲烷细菌对Cd最为敏感,厌氧固氮菌、产氢产乙酸细菌次之,而反硝化细菌、水解发酵性细菌影响相对较小。针对淹水稻田土壤特殊的生态环境,可以选择敏感厌氧菌群产甲烷细菌、厌氧固氮菌、产氢产乙酸细菌作为稻田土壤受重金属Cd胁迫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醇醚硫酸盐(AES)降解菌并应用于AES的降解,从湖南丽臣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污水处理池污泥中分离筛选到1株能以AES为唯一碳源生长且能高效降解AES的细菌,命名为Z-8。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对菌株进行鉴定,探讨了AES初始浓度、温度、初始pH值和发酵时间对AES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Z-8被鉴定为Pseudomonas knackmussii Z-8,对AES的耐受力可达1 400 mg/L。适宜的降解条件为AES初始浓度400 mg/L、培养温度32℃、初始pH值9.0和发酵时间9~12 h,在此条件下,AES降解率达99.59%。试验结果显示了克氏假单胞菌Z-8在处理含AES废水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平板对峙试验测定哈茨木霉M-17对尖孢镰刀菌、接骨木镰刀菌、木贼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锐顶镰刀菌的抑制作用;通过抑菌试验测定菌株M-17在添加中药残渣固体培养基中发酵产物浸提液的抑菌作用,筛选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具有抑菌作用的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哈茨木霉M-17对尖孢镰刀菌、接骨木镰刀菌、木贼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锐顶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6.39%、66.18%、  57.06%、66.38%和51.29%;在添加中药渣固体发酵培养基上,菌株M-17的发酵产物浸提液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不同,其中配方为甘草∶玉米粉∶木屑的固体培养基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配比为5∶4∶1时,M-17发酵产物浸提液对木贼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为76.89%;配比为3∶5∶2时,对木贼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78.45%和72.20%;配比为7∶2∶1时,对木贼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为77.19%;配方为板蓝根∶玉米粉∶木屑、配比为3∶5∶2时,M-17发酵产物浸提液对木贼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为77.99%。不同固体发酵培养基和配方影响木霉M-17发酵产物对不同镰刀菌的抑菌作用,为木霉菌制剂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保水剂配施混合菌剂降解秸秆的影响。[方法]以粉碎的玉米秸秆为原料,以实验室现有菌株(GD-11、东北农大菌株35DR4-1、纤维素降解真菌CF-C1、产表面活性剂细菌C3-6、木质素降解菌LF-W7)筛选最优复合菌剂,施入不同种类不同梯度的保水剂(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壳聚糖和海藻酸钠),测定其降解率、活菌数、还原糖、酶活力。[结果]添加壳聚糖0~0.067%秸秆的降解率由7.17%上升至9.12%。[结论]壳聚糖对菌剂降解微生物有显著促进作用,海藻酸钠对菌剂降解微生物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宝力格油田微生物驱产出液跟踪监测,硫酸盐还原菌浓度在微生物驱期间增加两个数量级,为了抑制微生物驱期间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繁殖,开展了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菌技术研究。室内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营养剂均能促进生物腐蚀发生,低浓度营养剂对硫酸盐还原菌激活效果明显;在产出液中添加0.25%硝酸盐,反硝化菌 由1.4×103个/ml增至6.5×105个/ml,硫酸盐还原菌的菌数由1.5×104个/mL降至1.0×101个/mL,在添加营养剂的基础上添加0.25%硝酸盐能降低由添加营养剂造成的生物腐蚀,腐蚀速率降低21.41%。  相似文献   

11.
调查生猪废水处理和磷回收工艺中,厌氧消化、氧化池、磷回收流化床和潜流人工湿地对水质参数、抗生素、耐药细菌和病原菌丰度削减的贡献。结果表明,在水质指标方面,厌氧消化对COD的去除率最大,为40.28%;人工湿地对TP和NH_4~+-N的去除率最大,分别达到53.33%和67.74%;流化床对TP的去除率为49.94%。在抗生素吸附和降解方面,厌氧消化、流化床和人工湿地对土霉素(OTC)和环丙沙星(CIP)具有较大幅度的去除,去除率范围分别为32.27%~63.77%和40.44%~44.11%;厌氧消化、氧化池和人工湿地对磺胺二甲嘧啶(SM2)具有中等幅度的去除,去除率范围为18.10%~28.52%。在耐药细菌方面,厌氧消化作为一级处理工艺对各类型耐药细菌均具有最大去除率(50%);同样作为三级处理工艺,人工湿地能进一步削减耐药细菌的数量,而流化床出水中以奇异变形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宋内氏志贺氏菌为主的耐药细菌数量出现反弹。微生物群落分析发现,人工湿地在降低病原细菌丰度方面优势显著。研究表明,设置潜流人工湿地承接流化床出水可进一步深化处理生猪废水。  相似文献   

12.
以含有 FB1标准品的乙腈水溶液和FB1污染的玉米为材料,对FB1的辐照降解效果进行研究,并对 FB1的降解产物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可以降解乙腈水溶液中的FB1,剂量低于9 kGy的辐照处理对玉米样品中 FB1的降解效果不明显。辐照剂量为9 kGy时,浓度为0.8 mg/ml、10.0μg/ml、1.0μg/ml 及50 ng/ml 的 FB1降解率分别为22.5%、51.0%、59.0%和64.8%;浓度为0.8 mg/ml的 FB1在辐照剂量100 kGy 时的降解率达90%,在辐照剂量为200 kGy时 FBI几乎全部被降解。 LC/MS/MS方法分析未见明显的 FB1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13.
高温堆肥对鸡粪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去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由于抗生素不能被完全吸收而大部分随禽畜粪便进入环境将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探讨了高温堆肥去除鸡粪中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FQs)抗生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的可行性以及接种外源耐高温菌对去除FQs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堆肥可去除鸡粪中48.4%~77.1%的FQs,且FQs的降解在堆肥初期(0~14 d)较快;堆肥中FQs的降解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降解速率与鸡粪中FQs的初始浓度正相关;接种外源耐高温菌种后FQs的去除率为60.3%~76.4%,比未接种时提高了3.3%~7.2%,且诺氟沙星和洛美沙星的去除率显著提高。鉴于高温堆肥未能实现畜禽粪便中残留FQs的高效去除(90%以上),因此还有待于堆肥过程和外源添加菌种的进一步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辐照对酱牛肉货架期残留菌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初染菌数酱牛肉的辐照保藏期研究 ,确定辐照剂量对其产生的影响。当辐照剂量为6 383KGy时 ,初染菌数分别为 3 9× 10 3 、 3 9× 10 4、 7 7× 10 4(个 /g)的三组样品 ,在常温下 (2 0± 4 )℃保质期从 3d提高到 10d ,且酱牛肉本身品质 (色、香、味等 )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5.
复合菌系WSC-9是一组具高效稳定分解纤维素能力的细菌复合群体。为了研究其微生物组成,以纤维素分解情况为依据,分离复合菌系中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的厌氧纯培养菌株,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初步分析确定系统发育地位。从WSC-9中获得1株可有效降解纤维素的严格厌氧细菌WSC-9-7,50℃培养10 d,稻秆的总干重减少了47%。WSC-9-7为杆菌,产孢,能够利用纤维二糖、纤维素、滤纸、稻秆等。经数据库比对,与菌株HAW-RM37-2-B-1600d-W(FN563295)的相似性达到99%,与Clostridium islandicumAK1(EF088328)的相似性为98%。其中,Clostridium islandicumAK1厌氧且可以分解多糖类物质,获于冰岛的热泉;HAW-RM37-2-B-1600d-W在堆肥样品的克隆结果中获得,未获得纯培养。菌株WSC-9-7与这两株细菌均为嗜高温的严格厌氧细菌。初步判断菌株WSC-9-7可能是Clostridium属中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16.
普施特优势降解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普施特生产厂的污泥和长期施用普施特的土壤中筛选获得了4株能以普施特为唯一碳源生长,且对普施特具有较好降解功能的细菌(降解率均在80%以上)。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zx2和zx7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zx5是产碱杆菌科(Alcaligenaceae bacterium)细菌,zx6是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  相似文献   

17.
从底泥中筛选了一株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硫酸盐还原菌(SRB),选取易分解的普通小球藻、斜生栅藻、羊角月牙藻、螺旋鱼腥藻作为其营养源,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为主要包埋材料制备固定化SRB微球,并采用正交实验对包埋条件进行优化,然后通过上流式厌氧反应器考察了固定化SRB微球对含铜废水的长期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微藻经过5 d发酵可分解为丙酸、丁酸、戊酸等脂肪酸,其中斜生栅藻由于发酵产物最佳被选为SRB营养源。制备微球最优配比为聚乙烯醇用量2%、海藻酸钠1%、氯化钙6%、二氧化硅1%、菌液50 m L,而且二氧化硅与聚乙烯醇用量对硫酸盐去除率影响最大。上流式厌氧反应器在反应初期对污染物的去除以微球的吸附作用为主,5 d后SRB菌发挥作用,在反应器运行0~36 d期间Cu2+的去除率可达到98%以上,运行45 d基本失效。每克微藻对Cu2+、SO2-4去除能力分别为45.28、182.17 mg·d~(-1)。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玉米对钒(V)的耐受性机制及富集机理。采用差速离心法和DTNB[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比色法,研究了不同V浓度(0、100、200、300、500 mg·kg^-1)胁迫下,V在玉米中的积累、亚细胞分布和非蛋白巯基物质对V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V在玉米各部位中积累顺序为:根>叶>茎>>子实,其中74.8%~95.6%的V富集于根部。随着V胁迫浓度的增加,V的富集系数(BF)从0.061增加到0.306,而转运系数(TF)从0.336下降到0.108,从而降低了过量V对玉米茎叶的毒性。V主要积累于植物亚细胞组分的细胞壁(F1)和可溶性组分(F4)中,两者在茎叶中占总累积量的60.76%~75.75%,在根中占总累积量的82.66%~87.02%。土壤中一定的V浓度(V≤300 mg·kg^-1)可促进玉米幼苗体内非蛋白巯基(NPT)和植物螯合肽(PCs)的合成,植物也通过消耗谷胱甘肽(GSH)来合成植物螯合肽(PCs),从而降低V的毒性。因此,玉米幼苗抗V毒性的机制包括细胞壁沉积和重金属分区,以及非蛋白巯基化合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19.
谢宇轩  韩萍  吴传兵  林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830-2830,2836
通过氯氰菊酯农药生产车间下水道中的农药的混合微生物富集驯化培养获得降解氯氰菊酯降解菌.在富集培养基中分别传代5、10、15代,传代温度是30 ℃,pH值7.0,该混合微生物呈现不同的生长曲线.继代5代的氯氰菊酯农药降解能力为55%,继代10代的氯氰菊酯农药降解能力为52%,继代15代的氯氰菊酯农药降解能力为50%,表明该菌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