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系统测试了高大粗壮型和中低细柔型两种株型紫花苜蓿植株性状和营养品质性状的部分主要数量性状,结果表明,2种株型植株性状的株高、节间距、茎干质量、叶株比、节间均值差异极显著,株鲜质量、株干质量差异显著;节间数、叶干质量、花序干质量、叶花干质量、初水分含量间差异不显著。2种株型紫花苜蓿营养品质性状的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间差异极显著,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SC)含量间差异不显著。以植株性状的节间均值、叶株比为自变量,以营养品质性状为因变量,对紫花苜蓿物理性状与化学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评定和回归拟合。  相似文献   

2.
测试了2006年处暑、白露、秋分3个节气5个品种饲用玉米(东陵白、青贮王、科青1、科多8、巡天)的主茎单株干物质产量、初水分含量、株高、茎秆干重、叶片干重,对处暑至秋分期间饲用型玉米经济性状的变异程度、总体均值95%置信限,对秋分季节饲用型玉米经济性状的差异显著性和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饲用型玉米经济性状均值间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3.
测试了沙生冰草(Agropyroncristatum deseotorum)、无芒雀麦(Bfomus ynermis)不同株龄的细胞壁、细胞内容物含量。沙生冰草细胞壁含量(y)与株龄(x)(半月龄,下同)间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0.8609 P<0.01),其线性回归方程式为:y=48.45+1.91x(P<0.01 r~2=0.74),其细胞内容物含量(y)与株龄(x)间呈非常显著负相关(r=-0.8586 P<0.01).其线性回归方程式为:y=37.67-1.78x(P<0.01 r~2=0.74)。无芒雀麦细胞壁含量(y)与株龄(x)间呈显著正相关(r=0.6768 P<0.05),其线性回归方程式为:y=53.88+0.83x(P<0.05 r~2=0.46),其细胞内容物含量(y)与株龄(x)问呈非常显著负相关(r=-0.9524 p<0.01),其线性回归方程式为:y=33.80-1.27x(P<0.01 r~2=0.91)。用株龄变量估测了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木质素、粗蛋白、初水分含量的回归方程式。  相似文献   

4.
系统测试了7种禾本科饲料作物结果表明:全株叶片干重、株高、全株干重基本上随着株龄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有两种供试牧草峰值出现在第8半月龄,有1种供试牧草在试验期内出现两个峰值,两种供试牧草3个试验项目的积累进度和增长率的概率单位与株龄变量间呈显著(P<0.01)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初水分含量则随着株龄的增加而减少;有两种供试牧草初水分含量的概率单位与株龄变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并对供试牧草试验项目的牧草间均值和牧草内株龄间均值差异显著性作了SSR法多重比较。  相似文献   

5.
对返青的鲁梅克斯杂交酸模9个不同周龄的初水分、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和5个不同周龄的鲜样、风干样的地上器官比例进行了分析测试,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鲁梅克斯杂交酸模地上全株中初水分、粗蛋白、粗灰分与株龄呈显著或非常显著负相关,粗纤维与株龄呈非常显著正相关。用株龄变量建立了估测这4种营养成分含量的回归方程,经检验,大部分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饲用小黑麦适宜刈割时期及刈割次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低平原区以中饲828和NTH1048饲用小黑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刈割时期及刈割次数对其生长发育,饲用品质及产草量的影响,测定分析了不同生育天数内株高、干物质积累量、鲜干比、茎叶比、茎数、粗蛋白含量及二茬草的产草量等性状指标。结果表明:饲用小黑麦的株高、干物质积累量、粗蛋白产量的变化趋势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鲜干比呈递增趋势,茎数、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鲜草产量、茎叶比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符合二次曲线回归模型。综合分析得出,饲用小黑麦1次刈割应在抽穗初期至抽穗期进行,且1次刈割产草量最高为48 119kg/hm2,优于2次刈割产草量,如春季进行多次刈割时,每次刈割应在拔节期以前完成。  相似文献   

7.
根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的原理和技术,阐述了披碱草属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的研制方法、性状选择与确定、标准品种的选用和判定标准等内容。按照UPOV《TG/1/3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及统一描述总则》、《中国饲用植物志》等资料,结合试验中披碱草属植物品种的生长特性,编写完成了《披碱草属DUS测试指南》。筛选出26个测试性状和10个标准品种;其中,质量性状2个、数量性状20个、假质量性状4个,为我国披碱草属植物新品种评价提供了DUS测试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构建种养结合模式,就地消纳养殖沼液,明确其对大麦饲用价值构成的影响,在江苏沿海地区进行了沼液还田模式下苏啤8号大麦主要性状和饲用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苏啤8号大麦株高与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且株高、茎叶比和干物质含量对生物量的影响达到88.0%;水分含量、总淀粉含量、千粒重和小区籽实产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影响达到了95.9%;苏啤8号大麦植株的饲用品质指标分析中,粗灰分、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对粗蛋白含量的线性相关程度密切,影响达到了70.0%。研究提示,沼液还田模式下苏啤8号大麦饲用潜力巨大,生产中可利用株高、产量等表观指标估测饲用价值,从而指导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9.
<正> 饲用干草、青贮饲料和配合饲料的生产者都需要知道草料和其它高水分饲料的含水量。水分过高的饲用于草往往因打捆后发生霉变和发热,造成主要营养损失。波迪欧(Purdue)大学的V.F.Co-lenbrander与其同事们研究了用微波炉测定青饲料含水量的方法。测试仅需一台天平、一个纸盒和一台微波炉。测试结果的精度取决于所用天平的质量。最好采用感量为1/10克的天平,但感量为1克的天平也能给出满意的结果。测定饲料含水量的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在营养生长及饲用品质方面的变化规律,采用大田小区栽培法,以冀草1号、冀草2号高丹草为材料,测定并分析了不同生育天数内其株高、干物质积累量、氢氰酸含量、鲜干比、可溶性糖含量、茎叶比以及粗蛋白含量等性状指标。结果表明:高丹草的株高、干物质积累量以及粗蛋白产量的变化随生育天数的推进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均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其氢氰酸含量、鲜干比及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茎叶比呈增加趋势,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符合二次曲线回归模型。回归分析得出,高丹草在抽穗期收割可同时获得较高的物质产量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丹草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对高丹草产量影响较大的关键农艺性状,挖掘其高产潜力,为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12份高丹草材料为研究对象,对高丹草各性状进行测量,利用随机区组试验对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干重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通径分析。[结果] 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1.61%~54.67%,表明各供试材料主要农艺性状存在丰富变异;各性状与单株干重相关性为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叶宽,单株干重与株高相关系数最大(0.746),与叶宽的相关系数最小(0.349);主成分分析共获得3个主成分,分别是株高因子、分蘖因子和叶宽因子,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5.855%、12.924%、11.594%,累计贡献率高达70.373%,主成分1中各性状特征向量值均为正值,单株干重、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长的载荷量较高,表明植株高大、主茎粗、叶片数多且植株叶片较长时,高丹草产量较高;通径分析中对植株产量直接影响的大小为株高(0.444)>茎粗(0.258)>叶片数(0.201)>叶宽(0.136)。[结论] 株高和茎粗是直接影响高丹草单株产量的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12.
不同播种密度对紫花苜蓿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5个播种密度下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德宝品种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播种密度下,紫花苜蓿的单株分枝数、单株叶片数、体积、干质量、鲜质量5个性状随播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根体积、根干质量、根鲜质量3个性状,随密度的增加也有减少或下降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根长与株高2个性状比较稳定。对鲜质量影响最大的是鲜体积,其次为单株叶片数,单株分枝数和株高。除单株叶片数外其余性状均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13.
产量相关性状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对鸭茅的单株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QTL分析,可提高育种中对产量性状优良基因选择的效率,同时为鸭茅遗传改良、基因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倍体鸭茅“楷模”和“01436”为亲本杂交而成的作图群体为试验材料,于2014年对洪雅、宝兴两个不同生境下鸭茅株高、旗叶长、倒二叶长、旗叶宽、倒二叶宽、茎粗、花序长、分蘖数、单株干重等9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表型鉴定及相关性分析。此外,在已构建的高密度鸭茅分子遗传图谱的基础上,采用MapQTL 5.0进一步对这些性状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性状在亲本间呈显著差异且都整体表现出连续变异,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大多数产量相关性状均与干重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干重相关性最好的依次为分蘖、株高;QTL分析发现,控制该9个农艺性状的QTL共60个,洪雅38个,宝兴22个,这些QTL分别定位于分子连锁图谱的1、2、3、4、5共5个连锁群上,单个QTL的贡献率为5.7%~24.7%,单个性状QTL个数为2~15个。其中,控制株高、花序长的QTL各12个,控制倒二叶长、茎粗的QTL各4个,控制旗叶宽、倒二叶宽的QTL各2个,控制单株干重的QTL有6个,影响分蘖的QTL为3个,与旗叶长相关的QTL最多15个。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在哈尔滨地区引种的28份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对28份籽粒苋的22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批籽粒苋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3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花序颜色(1.569) > 茎颜色(1.525) > 茎条纹颜色(1.294) > 花序一级侧枝姿态(1.061) > 叶脉明显程度(1.000) > 叶正面颜色(0.956) > 叶背面颜色(0.906) > 团伞状花簇的密度(0.856) > 叶片先端形状(0.822) > 种子颜色(0.658) > 花序姿态(0.656) > 叶柄花青甙显色(0.628) > 花序花簇类型(0.257);9个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均以单株干重最大,分别为1.612和34.5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干重与株高、叶长、叶宽、茎粗、叶柄长、主序花序长和单株有效分枝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聚类分析将28份资源分为4类,第Ⅰ类群各性状中等;第Ⅱ类群综合性状均较好,属于高秆、高产籽粒苋优异材料;第Ⅲ类群茎秆最粗、主花序最长、千粒重最大,可作为选育种子高产的优异材料;第Ⅳ类群为矮秆、观赏型籽粒苋特异材料。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8.048%,其中第1主成分与籽粒苋的干草产量有关,第2主成分与种子产量有关,第3主成分与形态性状有关。本研究对28份籽粒苋的多个形态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可为我国籽粒苋种质资源高效利用、亲本选择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将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和栽培大豆(G.max)进行杂交,以直立性状为选择条件筛选杂交后代,并对盛花期亲本与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指标(中茎粗、主茎分枝数、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等)进行了测定,旨在分析饲草型大豆杂交后代生产性能的遗传规律。结果显示,1)在盛花期,饲草型大豆正交株系1随着世代的增加,在茎粗、主茎分枝数、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等指标上较为稳定,株高和叶茎比则表现出增高的趋势;2)正交株系2随世代的增加,在茎粗、主茎分枝数、叶茎比等指标上趋于稳定,而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呈下降趋势;3)反交株系1随世代的增加,茎粗、主茎分枝数和叶茎比趋于稳定,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呈降低的趋势;4)反交株系2随世代的增加,株高、茎粗、主茎分枝数、叶茎比、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均趋于稳定。利用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杂交产生的杂交后代在F5时的生长性状基本趋于稳定,可以确定杂交后代的饲草潜力,而且本研究分离出了具有优质饲草潜力的株系,可以作为饲草进行栽培利用。  相似文献   

16.
草食动物对植物种群结构和功能的调控机制是放牧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的长期放牧控制实验为平台,通过研究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种群年龄动态与其相应叶性状,以期揭示荒漠草地放牧调控下植物响应机制。结果显示,1)短花针茅种群基径小于4 mm部分植株存活数少;适度放牧处理短花针茅各年龄阶段频度与不放牧基本一致,重度放牧处理龄级Ⅲ的频度和比例分别下降了0.79,0.73;2)短花针茅种群龄级Ⅰ与龄级Ⅱ的短花针茅频度和比例较高,龄级Ⅲ相对较低,属于比较稳定的种群;Godron指数显示短花针茅年龄结构的稳定性重度放牧>适度放牧>不放牧;3)放牧调控下,叶高、叶长、叶干重、叶直立度、叶长宽比为年龄型敏感性状,自然叶宽、完全叶宽、叶卷曲度、叶干物质含量为年龄型保守性状;4)相关分析认为自然叶宽和叶干物质含量与各年龄型敏感性状基本呈协同变化;叶卷曲度与叶干重负相关(P<0.05),与叶直立度呈正相关(龄级Ⅲ、龄级Ⅰ)。研究认为,短花针茅种群在亚稳定下,通过控制种群年龄及叶性状,来完成其生活史对放牧调控的适应。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境羊草营养枝叶龄进程与地上生物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不同生境羊草营养枝叶龄进程及其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羊草营养枝叶龄进程季节动态是基本一致的,但因不同生境出叶速度的差异,使人工草地羊草营养枝的叶龄为11.3,比天然草地增加了16.5%.不同生境羊草营养枝的叶龄与叶片长度、宽度和叶片大小的关系均符合二次多项式的变化规律,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叶片最大时的叶龄指数分别为61.95和61.86,具有相对稳定的值;虽然叶龄与株高和单株干物重间均呈一元线性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每龄叶增加的植株高度和单株干物重因生境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8.
以扁穗雀麦的9个新品系和2个国审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方差分析方法,估算了21个数量性状的有关遗传参数,并结合性状间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扁穗雀麦育种时的选择效果和育种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达到显著水平的17个性状中14个性状广义遗传力处于极高水平,依次为单株干重、旗叶叶鞘长、旗叶宽、初级分枝数、倒二叶宽、茎粗、单株种子产量、株高、小穗数等,3个性状广义遗传力处于中等水平或中高水平,其中倒二叶长最低,其次为第1节间长。株高、倒二叶叶鞘长、旗叶宽、倒二叶宽、茎粗、分蘖数、花序数、小穗数、初级分枝数、单株干重和单株种子产量表现出较高的遗传进度,第1节间长、旗叶叶鞘长和小花数为中等,旗叶长和花序节数较低。此外,新品系在单株产量相关性状上总体优于两个国审品种,主要特征为植株高,叶片宽,茎秆粗壮,基部第1节间较短,分蘖数多,单株干重和种子产量高等特点。第1组(新品系组)内,BCS1103的株高和单株产草量最高,分蘖数较多;BCS1106的叶片最宽,分蘖数、圆锥花序数和小穗数最多,单株产草量和单株种子产量最高;BCS1109的基部第1节间,叶鞘最长,叶片最窄,茎秆最细,初级分枝数最多。第2组内,黔南比江夏表现出更优异的产草相关性状。综合试验结果认为,在注重产草量对扁穗雀麦进行选择时,株高、旗叶宽、分蘖数、倒二叶宽、茎粗和花序数的可靠性较大,选择效果较好。在注重种子产量进行选择时,分蘖数、花序数、单株生物量和株高的可靠性较大,效果较好。另外,本试验中的新品系与供试品种相比,在产草性状和种子生产性状方面均占有明显优势,具有选育出牧草新品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研究苗期(4叶期)、拔节期、灌浆期“白马牙”玉米(ZeamayL.)单叶面积与单株地上生物量(鲜重或干重)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按从上至下的叶序,苗期第2叶、拔节期第5叶和灌浆期第4叶的叶面积分别与该期的单株地上生物量呈最显著的正相关,可分别用来快速估测该生育期的单株地上生物量(鲜重或干重)。  相似文献   

20.
青贮玉米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试验对8个青贮玉米品种的鲜草产量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各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及各个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金岭80、中北410和北青贮1号鲜、干草产量均较高,适宜在河北省沧州市推广应用;单株鲜重、单株鲜叶重、单株干重、带苞单穗重、秆粗是影响鲜草和干草产量的重要因素;各个农艺性状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