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周萍  刘国彬  薛萐 《草业学报》2009,18(2):184-193
土壤呼吸在全球碳收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中的作用、土壤呼吸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在不同时间空间各组分所占比例不同,生物、非生物及人为活动等因素对草地土壤呼吸影响各异,主要从土壤温度、气候变暖、土壤湿度、降水、干旱化、土壤C/N等非生物因素,叶面积指数、植物光合作用、植被凋落物等生物因素以及人类干扰活动等方面具体阐述这些因素变化对土壤呼吸产生的影响,并对草地土壤呼吸的Q10值及各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归纳总结。提出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重点发展方向,并对未来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研究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CO2净气体交换影响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的CO2净气体交换(net ecosystem exchange of carbon dioxide,NEE)被称为生物圈的呼吸,它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分,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点.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约占陆地表面的40%,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放牧是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利用方式,伴随着气候变化,放牧利用强度不同,对草地生态系统NEE的影响也不同.本文以放牧草地生态系统NEE组成为基础,从放牧干扰途径出发,综述了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CO2净气体交换特征的影响.放牧主要干扰草地土壤-植被界面,通过影响植物群落组成、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地下净初级生产力来影响植被群落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使草地生态系统的NEE发生变化;放牧也可通过影响土壤包括土壤呼吸、土壤养分以及土壤温度和水分来影响NEE.放牧干扰途径的研究亦可应用于草地开垦和刈割等利用方式中,这对了解和研究草地不同利用方式下生态系统的CO2交换特征、草地碳源或碳汇的转换状态,以及草地碳贮存功能的强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放牧干扰对混播人工草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草地稳定性、土壤理化性质、草地群落特征和牧草营养等方面。且放牧制度、强度和频率、时间等是决定干扰活动对草地群落稳定性影响程度大小的主要因素,制定适度的放牧制度,有利于混播草地植被和土壤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江河源区草场退化的生态环境后果及成因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王录仓 《草业科学》2004,21(1):17-19
江河源区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然而由于自然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草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突出表现为:草地生产力下降、沙化、草地植被减少、草地生态系统恶化.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是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是人类活动(如过渡放牧、不合理的放牧制度、滥挖、滥垦等)的加剧成为草地退化和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仍然面临退化草地面积大、固碳能力降低等生态风险。揭示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及调控因素,对于提升高寒草地生态屏障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方法】采用 Meta 分析,明晰不同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含量、理化性质影响的平均效应值,结合混合效应模型,揭示放牧对土壤有机碳影响效应的主要调控因素。【结果】放牧干扰极显著降低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降幅约 13. 93%,平均效应值-0. 15±0. 04 (P<0. 001)。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草地土壤有机碳降幅分别为 12. 19%、13. 06% 和 15. 63%,轻度放牧处理未达到显著性检验水平。放牧干扰显著降低高寒草地土壤速效钾、全磷、全氮和全钾含量,降幅分别为 14. 55%、10. 74%、9. 14%(P<0. 01)和 3. 17%(P<0. 05)。放牧显著增加速效氮含量和土壤容重,增幅分别为 11. 90% 和 12. 66%。放牧草地土壤有机碳效应值,主要受土壤速效钾、全氮含量、土壤容重和海拔影响,均达到显著性检验水平,效应值变异的解释强度为 69. 73%。【结论】轻度放牧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有利于降低放牧引起的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6.
土壤呼吸的测定对于预测不同生态系统碳收支起着关键性作用。本研究利用Li-8100开路式碳通量测定系统,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在不同放牧强度(零放牧的对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下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10 cm处)和空气相对湿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草地类型、放牧强度及它们的交互作用都对土壤呼吸有显著影响(P<0.05),放牧强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对草甸草原没有显著影响。在不同草地生态系统中,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呼吸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方差结果显示,不同草原类型的土壤10 cm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有极显著性的差异(P<0.001),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10 cm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Meta分析,通过对中国北方草地已开展的24个有关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pH影响的试验结果进行整合分析.结果 表明:放牧轻度增加我国北方草地土壤pH值,平均效应值为0.009±0.006,增幅0.91%.放牧极显著增加温性草甸草原土壤pH值(P<0.01),但降低高寒草甸土壤pH值.不同放牧强度对pH平均效应值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从高到低为轻度放牧>重度放牧>中度放牧.土壤全磷对放牧草地平均效应值具有显著负效应(P<0.05),可以解释14.56%的效应值变异.土壤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全钾和容重也是解释效应值变异的主要因素.放牧利用对北方草地土壤pH不会产生较大影响,中度放牧利用为最适宜的草地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原因述评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23  
导致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因子很多,主要有气候、野生动物和人类活动等。在气候因素中以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为主,短期内气候的变化不会成为草地退化的主导因素,从长期来看,气候变化与草地退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引起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野生动物因素中主要以植食性小哺乳动物的影响为主,其危害程度取决于其种群数量的高低,同时大型野生草食动物对草地退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人类活动因素中主要以家畜过度放牧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家畜放牧强度的高低直接决定草地的退化程度;草地退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因素不尽相同,导致青藏高原草地退化最主要的因子是过度放牧和植食性小哺乳动物种群爆发。针对退化的原因,提出了青藏高原退化草地恢复与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9.
高寒草甸放牧生态系统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综述了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物、动物和土壤的影响,说明放牧强度是影响家畜生产力、草场恢复力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养分分布格局的关键因素;同时指出,高寒草地放牧系统受人为或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影响的强度会改变整个系统的状态和变化趋势,即使是同一块草地,其负载能力和适宜放牧率(强度)也有所波动.因此,高寒草地放牧生态系统研究应以草场本身的条件和动态特征加以评价,应尽可能选择较多的气候和草场类型,应用动态规划和系统优化模型,对草地的持续生产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动态模拟;建立草地放牧生态系统管理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10.
草地碳循环不仅与草地植被、气候和土壤状况有关,而且与各类干扰利用活动密切相关,特别近几十年,人类的利用干扰活动对草地碳循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综合介绍了放牧利用、管理措施以及气候变化等干扰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同时提出未来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主要的研究方向,即不同干扰互交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模型方法在干扰与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干扰对草地碳循环影响的驱动机理。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放牧管理模式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草原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于2014年5-10月用土壤呼吸测量仪(LI-8100A,LI-COR,Lincoln,USA)对禁牧(NG)、全生长季休牧(RG)、传统夏季休牧(TG)和全年连续放牧(CG)4种不同放牧管理模式高寒草甸草原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放牧管理模式高寒草甸草原土壤呼吸速率月动态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态势,峰值出现在8月,除 CG 外,8月显著高于其余月份;2)在整个生长季,NG,RG 和 TG 平均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 CG,其中,NG 和 RG 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 TG;3)除 CG 外,NG,RG 和 TG 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Q10值排序为:NG>RG>TG>CG;4)土壤质量含水量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存在一个临界值,30%左右为临界值,在此之前二者呈正相关,此后呈负相关;5)地上、地下生物量均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在保障牧民收入稳定的前提下,为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牧草的更新,相对于全年禁牧,全生长季休牧既可充分利用牧草资源,也能有效保护草地系统稳定与生态恢复,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原类草地放牧管理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放牧主要通过影响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含水率、孔隙度、微生物和有机物含量的构成)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中,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以及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本文在阐述草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和作用的基础上,主要从放牧管理模式、放牧强度、放牧动物等放牧作用对草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进行了综述,就今后放牧对草地生态温室气体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总结了适合不同放牧条件下整个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3.
放牧对草地土壤理化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成霞  南志标 《草业学报》2010,19(4):204-211
综述了放牧对草地土壤物理特性(容重、渗透率)和化学特性(有机质、全氮、全磷等)的影响。由于草地土壤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弹性,放牧对草地土壤特性的影响并没有一致的结论。一般而言,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牲畜的践踏作用变强,土壤容重逐渐增加,土壤的渗透性降低,导致土壤的含水量下降,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其影响减弱。但在有机质含量很低的沙质土壤中,超载过牧造成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的团粒结构减少,稳定性团聚体减少,土壤结构遭到破坏,使得土壤容重降低。放牧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降水、植被、土壤和管理措施(持续放牧、轮牧、围栏等),所以有机质的动态转化过程十分复杂,已有的文献放牧管理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有3类结论:无影响、增加和降低。放牧家畜通过采食、践踏、排泄等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中氮的含量,随放牧强度增加,土壤全氮含量呈现出降低、不变和增加等。土壤磷对放牧的响应也有不同的研究报道,有的认为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全磷下降,而速效磷增加,也有研究认为长期放牧对草地的全磷和速效磷变化不大。不合理的放牧是造成土壤退化的最普遍原因,故认识不合理放牧导致草原土壤退化的过程和机制,对遏止草原退化、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Grazing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change of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productivity of semi-arid grassland ecosystem in fragile ecological areas.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effect of the most suitable grazing intensity was obtained by studying the changes of soil respiration components under different grazing intensities. In this study,the semi-arid grassland ecosystem located in the ecoton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Youyu County,Shanxi Province,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grazing intensities on soil respiration in semi-arid grassland ecosystem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grazing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 began in May 2017 and 2018. There were 4 grazing intensities,ungrazing (control),light grazing,moderate grazing and heavy grazing (expressed as G0,G1,G2 andG3, respectively).The soil total respiration (SRtot) and soil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SRh)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measured by static box method. The temperature and water content of 10 cm surface soil was monitor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asonal dynamics of SRtot,SRh and Soil autotrophic respiration (SRa) in semi-arid grassland in the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ecotone showed a single peak variation trend with different grazing intensities,and all grazing intensities reduced SRtot and SRh. The soil temperature (10 cm)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Rtot and SRh(r2 > 0.1, P <0.05). © 2019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5.
放牧对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燕妮  南志标 《草业科学》2015,(10):194-205
土壤质量是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健康的土壤必定拥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活跃的生命体、高效的内部养分循环及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系统中各种生物进程的主要推动者,其作用不可小觑。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等特征监测土壤质量。本文综述了放牧对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指出通过了解土壤微生物与放牧行为间的关系,如何评估土壤质量,选取适宜的放牧梯度,完善草地管理模式,并介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方法的利弊。解决两个关键问题:1)土壤微生物的各种特征是如何响应放牧行为的。2)如何通过这些指标评价土壤质量,然后提出合理的放牧模式,改善和维护草地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草地生态系统是最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其碳循环过程在全球碳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本研究以晋北赖草草地为研究对象,动态监测不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下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生态系统呼吸和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结果显示,2017年不同放牧强度对生态系统碳通量影响不显著;2018年中度和重度放牧通过改变土壤温度和净初级生产力,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态系统呼吸和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但对生态系统净碳交换影响不显著。因此,晋北赖草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与放牧年限相关。  相似文献   

17.
放牧对生态脆弱区的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及生产力的改变更加敏感。通过研究土壤呼吸各组分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变化,得到最适宜的放牧强度的固碳效应。本研究以位于山西省右玉县农牧交错带的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究短期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2017-2018年每年5月开始进行不同强度的放牧实验,共设置了4个放牧强度:不放牧(对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分别表示为G0,G1,G2和G3)。采用静态箱法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总呼吸(Soil total respiration,SRtot)和土壤异养呼吸(Soil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SRh),同时监测10 cm表层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实验结果表明:短期不同放牧强度对农牧交错带半干旱草地SRtotSRh和土壤自养呼吸(Soil autotrophic respiration,SRa)在生长季均呈单峰型变化趋势,各放牧强度均使SRtotSRh有所降低。土壤温度(10 cm)与SRtotSRh呈显著正相关(r2>0.1,P <0.05)。  相似文献   

18.
草地枯落物是连接放牧生态系统中“土—草”界面的主要媒介,是调控地上-地下生态过程的关键因子,对草地物种多样性、生产力、退化草地恢复等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家畜的采食、践踏、排泄物等减少枯落物积累和加速其分解,且与放牧强度、制度、季节、家畜种类联合响应;另一方面,枯落物影响家畜的选择性采食、蹄压等行为,为微生物和小草食动物生命活动提供有利场所及能量,进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枯落物也能够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和物质循环,产生化感物质,影响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导致草地群落构建和演替。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放牧生态系统中的枯落物及其作用,旨在明确草地生态系统中“放牧-枯落物-土壤-绿色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后续草地可持续性管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