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黄河源区高寒草甸不同植被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给黄河源区原生草地植被的科学管理及退化草地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对青海省玛沁县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灌丛草甸及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均为山生柳灌丛草甸>小嵩草草甸>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各群落生物量差异明显,地上、地下总生物量均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山生柳灌丛草甸>小嵩草草甸(P<0.05)。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小嵩草草甸和山生柳灌丛草甸各土壤层养分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H值呈上升趋势,而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却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即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各层养分含量呈上升趋势,pH值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格姆滩高寒草甸不同植被类型草地生物量.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草地生物量差异比较明显(P<0.05).地上、地下生物量均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山生柳灌丛草甸>小嵩草草甸.地上植物量按不同功能群组成变化为:莎草类地上生物量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山生柳灌丛草甸>小嵩草草甸,禾草和杂类草均为山生柳灌丛草甸>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小嵩草草甸.各样地地下生物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4种主要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与生态系统功能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的土壤特性存在明显差异。藏嵩草沼泽化草甸0~40cm土层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和土壤速效氮含量明显不同于矮嵩草草甸、小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土壤物理特性的改变(土壤养分、土壤容重、土壤湿度等)会引起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变化;细菌数量和真菌数量与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放线菌数量与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植被类型的群落生物量影响着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组成;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土壤酶活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脲酶等)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酶活性对土壤有机质、腐殖质等的合成起到了积极作用。土壤酶活性的高低不仅影响了群落生物量,同时也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土壤酶活性的高低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土壤养分含量,从而间接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对果洛州大武滩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典型样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及植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为:该草地植被由24种植物组成,隶属13科22属。藏嵩草为优势种,次优势种植物有华扁穗草和鹅绒委陵菜。植被多样性指数(H′)为3.06,生态优势度指数(D)为0.82,均匀度指数为(J′)值为0.96。地上植物量干重为558.7g/m2,地下植物量为6734.13g/m2。地下植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处,为4071.7g/m2,占0~30cm植物量的60.46%。草地地上植物量按经济类群划分,莎草类、阔叶草类和禾草类植物分别占鲜重的69.9%、26.28%和3.78%;占干重的75.3%、20.3%和4.4%,草地植物群落以莎草科牧草为主。  相似文献   

5.
张东杰 《草业科学》2015,32(2):269-273
利用样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不同植被类型生物量、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高山柳(Salix paraqplesia)灌丛草甸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圆穗蓼(Polygonum macrophyllum)草甸、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草甸和小嵩草(K.pygmaea)草甸(P≤0.05),而藏嵩草草甸的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小嵩草草甸、高山柳灌丛草甸和圆穗蓼草甸(P≤0.05)。藏嵩草草甸的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依次高于圆穗蓼草甸、高山柳灌丛草甸和小嵩草草甸。相反,土壤养分居于中间水平,土壤含水量较低的圆穗蓼草甸土壤微生物数量则最多。  相似文献   

6.
黄河源区山生柳灌丛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及植物量组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黄河源区山生柳灌丛草甸物种组成、结构及其植被生产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类植被由45种植物组成,隶属于14科33属.其中,灌木层由3种灌木组成,隶属于3属2科,优势度为:山生柳Salix oritrepha(57.28%)>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28.19%)>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a(14.53%).草本层由42种植物组成,隶属于13科31属,优势种为垂头菊Cremanthodium spp.、黄芪Astragalus spp.、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和小金莲花Trollius pumilus.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42,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96,Pielous均匀度指数为0.92.群落地上干物质量为296.4 g/m2,地下植物量为3 185.6 g/m2.地下植物量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为2 272.0 g/m2,占0~30 cm土层植物量的71.3%,根冠比为10.8.阔叶草类、莎草类和禾草类植物分别占总鲜质量的73.4%、20.1%和6.5%;占总干质量的57.1%、30.6%和12.3%.根据该灌丛物种、生产力构成及现状分析,黄河源区山生柳灌丛目前处于中度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7.
对海北定位站地区分布的金露梅灌丛草甸、矮嵩草草甸和沼泽化藏嵩草草甸3种高寒植被类型群落及土壤环境因子的观测结果表明:3种植被类型地上年净生产量依次为矮嵩草草甸(339.594 g/m2)>沼泽化藏嵩草草甸(339.358 g/m2)>金露梅灌丛草甸(278.299 g/m2);光能利用率为矮嵩草草甸(0.099%)>沼泽化藏嵩草草甸(0.091%)>金露梅灌丛草甸(0.075%);植被群落的种类组成为矮嵩草草甸(54种)>金露梅灌丛草甸(47种)>沼泽化藏嵩草草甸(24种).观察矮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0~20 cm土壤温湿度表明,矮嵩草草甸土壤温度>金露梅灌丛草甸,土壤湿度则相反,其中矮嵩草草甸土壤温度较高,土壤湿度较低,金露梅灌丛草甸则是高土壤湿度和低土壤温度,而沼泽化藏嵩草草甸土壤湿度达饱和甚至超饱和状态,土壤温度显得更低.  相似文献   

8.
青南高海拔地区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根据 42个样地的实地调查资料 ,采用不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测度指标对达日县建设乡高海拔地区高寒草甸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现为 :草地物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 ;“黑土滩”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最低 ,草地生物量也最低。苔草、嵩草和灌丛草甸 ,有着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单子叶和灌丛植物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较为复杂 ,在一定海拔范围内有较高的生物量。双子叶植物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基本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封育三年对三种高寒草地群落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青藏高原黄河源区封育三年的灌丛草地、小嵩草退化草地和黑土滩等3个高寒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镜检法,对其土壤种子库的规模、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及与地上植被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小嵩草退化草地、黑土滩、灌丛草地围栏内外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为(9 938±1 780)粒/m2和(15 330±1 827)粒/m2、(4 074±459)粒/m2和(3 640±486)粒/m2、(9 879±1 453)粒/m2和(12 899±1 695)粒/m2,且只有小嵩草退化草地围栏内外表现出差异显著。2)3种高寒草地群落围栏内外土壤种子库物种数目差异不显著,但禾本科与莎草科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所占的比例表现为围栏内>围栏外,草地围栏能提高原生植被土壤种子库比例。3)各样地的土壤种子库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有着相同的变化规律:黑土滩>灌丛草地>小嵩草退化草地;Margalef丰富度规律为:小嵩草退化草地>黑土滩>灌丛草地。3种高寒草地群落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Sorensen相似性指数大小范围为0.32~0.64,变化为:黑土滩>小嵩草退化草地>灌丛草地,围栏内>围栏外。4)土壤种子库主要集中在0~5 cm土层中,平均占土壤种子库的比例为88.56%。黑土滩群落围栏内外5~10 cm层土壤种子库种子数所占的比例要显著大于灌丛草地与小嵩草退化草地。围栏封育能够提高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数量,对退化草地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高寒嵩草草甸基本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就青藏高原高寒嵩草草甸生态系统中主要3种植物群落类型: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小嵩草K.pygmaea草甸和藏嵩草K.tibetica沼泽化草甸的环境特征、种类的组成及数量特征、生物量的分布及季节的动态等进行阐述,并对其初级生产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利用及发展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阿荣旗草地植物资源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6—10月对内蒙古阿荣旗草地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全旗现有草地面积为15.64万hm2,其中可利用面积为13.40万hm2,与1985年相比分别降低了65.40%和64.25%。全旗有温性草甸草原类、低平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沼泽类四种草地类型,分别占全旗草原总面积的32.03%,52.93%,13.81%和1.22%,占可利用总面积的32.16%,52.53%,14.21%和1.11%。载畜量从1985年的46万个羊单位增加至2016年的405万个羊单位,增加了780.43%。温性草甸草原类、低平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沼泽类干草产量为3 773.8 kg·hm-2,2 452.3 kg·hm-2,2 217.1 kg·hm-2和3 176.4 kg·hm-2,与1985年相比,分别下降了42.81%,58.75%,67.22%和63.20%;草群高度为30.1 cm,30.0 cm,35.0 cm和40.5 cm,与1985年相比,分别下降了9.9 cm,17.0 cm,15.0 cm和9.5 cm;低平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和沼泽类盖度分别降低了4.76%,9.78%和10.64%,温性草甸草原类增加了21.33%。阿荣旗草地现有植物资源共35科120属155种,其中饲用植物24科71属88种,药用植物31科72属80种,野生观赏植物20科34属37种,野生食用植物15科26属29种,工业植物9科10属18种,有毒有害植物9科11属14种,二级珍稀濒危植物3科3属3种。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昆虫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海  李婧梅  程茜  褚晖  陈懂懂 《草业科学》2012,29(1):121-127
2009年7月中旬于祁连山地区的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研究站,在滩地草甸、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山坡草甸和沼泽化草甸4个不同的生境中对昆虫进行百网取样,共获得908头昆虫。分别隶属于10目42科 65种。发现该地区双翅目昆虫是最繁盛的类群:第2个优势目为膜翅目,其次优势目为鞘翅目。昆虫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依次为滩地草甸>金露梅灌丛>山坡草甸>沼泽化草甸;均匀度差异不大;优势度指数沼泽化草甸最高,滩地草甸最低。滩地草甸和山坡草甸昆虫群落的相似性最大;其次是金露梅灌丛;差异最大的是沼泽化草甸。通过分析发现,生境的变迁和气候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变化。  相似文献   

13.
毛乌素沙地高等植物资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禁牧和退耕后毛乌素沙地的植被状况,2002-2004年在查阅相关资料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沙地高等植物资源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的高等植物共有1106种,分属于98科420属;主要科有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和藜科;主要属有蒿属、黄芪属、葱属、柳属、杨属;主要种有油蒿、沙竹、牛心朴子、沙柳和乌柳;植被类型主要有草原植被、草原和荒漠灌丛、沙生植被、草甸植被、盐生植被、沼泽和沼泽性植被、水生植被,其中沙生植被占主导地位,其次为草甸植被;植物群落主要有油蒿群落、油蒿—柠条群落和沙柳、乌柳、沙棘组成的“柳湾”;简述了毛乌素沙地的植被特征,提出灌木应为该区植被建设的主要物种,加强灌、草、乔之间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以尕海湿地区内的典型沼泽泥炭和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湿地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降低,但地下生物量降低幅度较大,地下、地上生物量比例系数呈减小趋势;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泥炭沼泽退化过程中的优势种从未退化时乌拉苔草(Carex meyeriana)演变为退化时的问荆(Equisetum arvense)。沼泽化草甸退化过程中的优势种从未退化时藏嵩(Kobresia tibetica)演变为轻度和中度退化程度时的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和密毛白莲蒿(Artemisia sacrorum.var mess-rschmidtiana);重度退化程度时仅有零星的冷蒿(Artemisia frigida)、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主要伴生种表现为湿生植物逐渐消失,中、旱生毒杂草逐渐增加。泥炭沼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沼泽化草甸为先增加后降低,均匀度指数恰好相反;群落相似性系数逐渐降低。说明尕海湿地原有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向杂草型退化方向演替,建议减少放牧压力,采取人工措施促进尕海湿地生态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马雄  马永生  马怀义  马正学 《草业科学》2011,28(12):2200-2202
2008-2010年连续3年7-9月,对天祝夏玛林区的蝶类进行了研究。采集到蝶类标本2 000余号,经鉴定整理出蝶类71种及亚种,隶属8科50属。其中粉蝶科有9属20种,占总种数的28.2%,为优势类群;蛱蝶科有15属15种,占总种数的21.1%,眼蝶科13属14种,占总种数的19.7%,为次优势类群;绢蝶科1属9种,占总种数的12.7%;灰蝶科8属8种,占总种数的11.3%,为常见类群;弄蝶科2属2种,占总种数的2.8%,凤蝶科1属2种,占总种数的2.8%,蚬蝶科1属1种,占总种数的1.4%,为罕见类群。单种属有43个,占总属的86%,包含的种占总种数的61%;多种属有7个,占总属的14%,包含的种有28种,占总种数的39%;属种比值系数为0.86。结果表明,该地区蝶类以单种属为主。  相似文献   

16.
在甘肃天祝县境内的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牦牛牧区设置不同强度放牧小区,采用野外样方调查法研究了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组成、种重要值和种群生态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随放牧强度增大植物种数逐渐减少,其中紫花针茅、西藏香青、高山韭等种类在重度放牧条件下消失。在中度条件下,优势种线叶嵩草的重要值最高;另一优势种珠芽蓼的重要值则是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以轻度放牧条件下最高。在3个放牧强度条件下,珠芽蓼和线叶嵩草的生态位宽度均位居所有种群前两位,并随着放牧强度增加二者的生态位宽度呈增大趋势,在重度放牧条件下二者生态位宽度相等。3个放牧强度下,优势种珠芽蓼和线叶嵩草与各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系数不尽相同,封育或者轻度放牧条件下,珠芽蓼是种群间竞争较强的一方,但当放牧强度达到中度及以上时,珠芽蓼则退出种群间竞争强度激烈的局面;线叶嵩草是重度放牧下,种群间竞争强度最大的一方。说明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植物物种组成、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度放牧强度是珠芽蓼和线叶嵩草的适宜放牧强度。运用“生态位理论”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态特征,其结果与“中度干扰理论”相吻合,中度放牧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优势种适宜的放牧强度。  相似文献   

17.
高寒珠芽蓼草甸植被生物量的季节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甘肃省天祝县珠芽蓼高寒草甸,结果表明,调查草甸的主要植物有26种,隶属13科23属。其中珠芽蓼(0.148)为优势种,次优势种有乳白香青、球花蒿、线叶嵩草等。通过对珠芽蓼草甸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季节动态的研究分析发现,地上植物量在整个生长季中表现为单峰曲线,地下植物量变化呈现“V”型曲线,环境因子是制约珠芽蓼草甸植物生长发育和植物量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8.
青海湖东北岸草甸化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对海北牧业气象站附近的草甸化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群落的组成成分单一,植物种类比较贫乏,主要植物有23种,隶属9科,21 属,主要优势种为西北针茅(Stipa krylovii);次优势种为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等。北温带分布的属占优势植物群落,其生活型多年生植物占绝对优势,尤其是多年生非禾草类植物是群落的主要生活型;群落垂直结构不太明显,大体分3层;从物种多样性分析看,4条样线中,物种丰富度指数(R1、R2)、Shannon 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及匀均度指数(E1、E2)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