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新品种皖豆19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皖豆19是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经多年连续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熟期适中、稳产性好,产量达3000kg/hm2。株高60cm上下,有限结荚习性,属多花序多荚型品种(顶部),百粒重13.5g左右,蛋白质含量45.98%,脂肪含量18.22%。其适宜的播期是6月5日~6月15日,最佳播期是6月10日前。适宜推广区域是沿淮、淮北地区。密度以30~40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2.
青饲甜高梁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9.1万株/公顷的栽培密度比6.1万株/公顷的疏植增产17.69%,差异极显著,而12.1万株/公顷的密度植反比6.1万株/公顷的疏植减产5.06%,差异显著,甜高梁在南亚热带地区的较佳播期是3月中旬至7月中旬,最佳播期在4月中旬;最理想的收获期为乳熟期。  相似文献   

3.
氮肥与播期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氮肥与播期对安农8455冬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该品种的播期弹性大,需N肥量高。自10月23日至11月7日四个播期的产量6.32~6.64t/hm2,差异不显著;而N肥从225提高到262.5和300kg/hm2.产量则显著增加,分别为6.12、6.44和6.67t/hm2。12个播期×N肥组合处理的面粉蛋白质总量、盐溶性蛋白、醇溶性蛋白、碱溶性蛋白和剩余蛋白,分别为13.69±0,62%、2.09±0.05%、5.99±0.35%、4.74±0.39%和0.86±0.7%,面筋含量34.6±1.0%(湿)和12.5±0.7%(干);粉质图显示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衰减度分别为10.2±0.8(min)、16.2±2.8(min)和50.4±11.2(Bu);抗拉伸阻力、延伸性和曲线面积分别为712.5±83.4(Bu)、168.8±14.1(mm)和157.7±20.6(cm2)  相似文献   

4.
抗孢囊线虫病夏大豆皖豆16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皖豆16号是以科系8号×徐豆1号有性杂交,在病圃和病区自然发病条件下,通过选择压力选育出的抗大豆孢囊线虫病夏大豆新品种。单产2500kg/hm2,适于沿淮、淮北地区种植,特别是在重病区种植增产效果更明显。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0cm,紫花,灰茸毛,黄粒,3、4粒荚多,百粒重20~22g,蛋白质含量45.1%,脂肪含量21.4%,生育期100d,喜肥水,不早衰,抗倒伏,不裂荚,适宜播期6月上、中旬,密度22.5~27.0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通过五因素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得出渭北旱塬甘蓝型油菜在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多效唑5因素作用下,公顷产量超过2250kg是最佳农艺方案:播期为9月6日-9月8日,密度为20.91-23.10万株/hm^2纯氮193.4-242.1kg/hm^2,纯磷122.1-159.4kg/hm^2,多效唑喷施浓度51.4-76.4mg/kg5个因子对产量影响大小的次序,播期〉磷肥〉氮肥〉多效唑〉密度;投入产  相似文献   

6.
棉花不同播期对黄萎病发生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个品种在7个不同播期的平作棉与麦套棉进行棉花黄萎病发生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斯的黄萎病发生规律存在着差异,尤其对黄萎病侵染和扩展具有较大的影响。4月30日,5月7日,5月14日,5月21日播种的4个处理,2个品种的黄萎病侵染扩展速度较慢,9月10日播种的平作棉的黄萎病株率均低于37.5%,麦套棉的病株率均在37.0%以下,6次调查病情指数总和与4月9日,16日,23日播种的3个处理相比,  相似文献   

7.
在玉米矮花叶病重病区抚宁县,自播种至玉米10叶1心期,每天定点定株调查有翅蚜蚜量和玉米矮花叶病病株率。田间调查结果表明,5月22日,玉米2叶期始见蚜虫,蚜株率6.6%,牙量7头。5月31日,玉米3叶期蚜量达到高峰,蚜株率89.6%,总蚜量366头。高峰期过后8d,6月8日始见病株,病株率1%;高峰期过后28d,6月28日,玉米9叶期,病株率达到高峰22%,并维持此高峰。生产上制定防治措施应遵循此规  相似文献   

8.
对7个早籼恢复系分期播种的观测表明,在合肥地区4月6 ̄16日播种,一般6月下旬 ̄7月初邕穗;播期每推迟5d,播始历期缩短2 ̄4d,主茎叶片数呈略减趋势或变化不大,穗粒性状无明显规律性变化。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和各新本系播始历期的长短,提出其春播复制的播期只宜安排在4月5 ̄20日,抽穗扬花期在6月30日前后;父、母本行比2:10 ̄12,每穴栽双株。  相似文献   

9.
李爱青  陈蔚蓝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4):328-329,337
研究了播期、密度和施氮、磷、钾量与红麻产量关系,结果表明,播期和施氮量对产量影响最大,密度、施磷钾量次之。微机分析表明,夏麻每公顷产纤维3000~3750kg,其综合农艺措施的取值范围是:每公顷施纯氮186~196.5kg、P2O590~112.5kg、K2O183~225kg,定苗29.4~30.9万株/hm2,6月12~14日播种;对高产群体产量结构研究表明,3750kg/hm2夏麻产量结构是:有效株19.5~25.5万/hm2,株高320~360cm,茎粗1.38~1.8cm,皮厚1.1~1.4mm;不同施氮方法以苗肥+旺长肥最理想  相似文献   

10.
川北地区花生蛴螬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北地区花生蛴螬以暗黑齿爪鳃金龟为优势种群,占蛴螬总虫量的84.4%,平均果荚被害率20%以上。蛴螬在花生地呈聚集分布型。越冬蛴螬化蛹盛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下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田间卵盛期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末,低龄蛴螬发生在7月份。发生轻重与土壤质地,花生播期和7月上中旬降雨量,连续降雨日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沿淮地区夏番茄栽培的首选品种为宝大906,其适宜播期为5月6日 ̄4月21日;其次为毛粉808和早丰,其适宜播期分别为5月6日及7月5日左右。  相似文献   

12.
宜君塬区烤烟膜下移栽期与施氮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随播栽期提前加施氮量增加,大田生育期延长,株高,叶数,茎围,最大叶长宽和产量随播栽期提前和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产值和上等烟比率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最适播期和移栽期分别为3月2日和4月16日,以每公顷施氮52.5kg为宜。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中的栽培试验观察了地肤的生长发育状况,对地肤全株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高度的营养成分及生物产量进行分析,比较,旨在选择最佳利用期。结果表明,地肤花前期粗蛋白(18.5%)、粗灰分(10.3%)、粗脂肪(2.5%)、钙(1.08%)含量均高于花后期粗蛋白(12.1%)、粗灰分(8.6%)、粗脂肪(2.4%)、钙(0.9%)、磷与无氮浸出物含量间无显著差异,粗纤维含量花后期(21.7%)比花前期(1  相似文献   

14.
水稻亚种间F_1杂种优势在不同播期下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份籼型不育系和7份粳型或偏粳型广亲和系配制成不完全双列杂交,将杂种F_1及其亲本在3个播期(早播5/20,中播6/10,迟播6/30)下试验.结果表明,籼粳交F_1在多数性状上其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均随播期推迟而呈下降的趋势;F_1性状的平均基因型预测值显示了早播常出现植株偏高、剑叶披和生育期延长,而迟播导致主穗总粒数减少;F_1杂种在株高、抽穗天数、剑叶长、主穗长、主穗总粒数和着粒密度性状间均表现显著显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PP333对紫花芒果树开花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4年生紫花芒不同时期(6,8,9,10月)不同剂量(0,2.5,5.0,10.0g纯量)土施PP333的处理试验表明,9月中旬株施5.0gPP333的处理树平均株产15.6kg,不施药的对照树平均株产2.9-12.2kg,对比增产437.9-27.9%;开花梢百分率对照树为5.2-37.8%,施药的处理树为67.0%-100.0%,开花梢率的提高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用50%麦草克1号等5种麦田除草剂于小麦播后苗前和二叶一心期按常量施药,结果:麦草克2号在播后苗前施药除草效果最好,株除效为85.5%,鲜重除效94.7%;50%麦无草在小麦二叶一心期施药除草效果较好,鲜重除效为82.9%,其他药剂均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7.
葡萄透翅蛾幼虫孵化后绝大部份蛀入嫩茎,仅有少数蛀食叶柄。被蛀嫩茎外部次日即现淡紫红斑,故可凭此症状确定始孵期及虫量以指导防治。按幼虫头宽及体长分龄,今年始孵期为5月25日左右;5月26~30日主要为1龄;6月1~7日主要为2龄;6月9日,2龄仍占60%,但20%已进入3龄。初龄不能蛀穿茎节,遇节钻出虫道转移它处蛀食;2龄后期,才能蛀穿茎节;3龄以后,才能蛀入2年生茎。2龄初期,转移率16.7%,2龄后期转移率升至33.3%。药剂防治试验,以敌杀死和甲胺磷两种药剂在5月29日至6月9日之间(1~2龄期间)进行。在5月29日、5月31日、6月2日、6月5日和6月9日等5个喷药日期中比较它们的药效。结果,敌杀死(1∶3000)的药效最高,在5月29日和31日(1龄期)防效分别达到93.3%和93.7%。甲胺磷(1∶1500)的药效不够好。药打初孵期,可兼杀已孵幼虫和未孵之卵,此时正值葡萄已经花谢,群众易于接受。如药打卵期,因卵小、隐蔽、难检查,防治时间和对象田不易确定,又值盛花期,故不易推广。综合上述结果,防治运期宜在花谢后嫩梢出现紫红斑时,立即用敌杀死类拟菊酯防治。喷药1次即可。如乘蛀梢之机,及时摘除果穗前5~  相似文献   

18.
在合肥自然条件下,连续6年(1987~1992)观察了7001S育性和主要特征特性,研究了繁殖制种等配套技术。结果表明:(1)7001S属早熟晚粳型,播始历期122(单季制种)~80(双季繁殖)天。(2)不育期不育性稳定〔花粉败率率(SP)99.05%~99.94%,自交结实率(SS)0.00%~0.13%〕,不育期30天以上,主要集中在8月;育性转换明显,转换期在9月5±2日;可育期可育度高(SP75.618%~22.122%,SS6.25%~44.00%)。(3)配组优势显著,已选育出两个通过省级区域试验待审定的粳杂组合;繁殖制种产量高,配套技术易于操作。讨论了7001S的实用性和适宜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农大早红”是以早粉2号作母本,沈农2号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基因重组,优良性状互补,育成的高产、优质番茄早熟新品种。该品种植株长势中等,第1花序着生第6至第7位,花序间隔1~2片叶,三穗果封顶,属矮自封顶类型.耐寒力较强,座果率高,物候期早,果实发育快,定植后52d始收,比双亲提早4~6d,前期产量超标22.8%,总产量超标26.9%果实近园形,红色,平均单果重119.2g,果实酸甜适度,风味好,果皮略厚,不裂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5%~5%.适于日光温室,大、中、小棚覆盖和露地早熟栽培,单干整枝,9株/m ̄2以上,常年产量为5.2~6.0kg/m ̄2.  相似文献   

20.
应用有序聚类法对柠条苗高生长期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柠条的净高生长量为样本,应用有序聚类法,对柠条的苗高生长期进行划分,结果如下:1.出苗期(4月22日~5月12日);2.幼苗期(5月13日~6月20日);3.速生期(6月21日~7月30日),4.硬化期(7月31日~9月10日)。苗木的速生期较短,但全年高生长的70.8%是在该期内的完成的,因而,该期的水,肥,光,热等合理调节措施是苗高生长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