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毒蛾是林木和果树的主要食叶性害虫。在吉林省一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翌年5月下旬开始孵化,第1代幼虫为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代在8月中下旬,主要以幼虫为害寄主叶片,大面积发生时可吃光整片叶,仅留叶脉,严重影响寄主植物的生长和开花结果。本文介绍了该虫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为其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侧柏毒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国朋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139-139,107
侧柏毒蛾(Parocneria furvaLeech),在黄山市每年发生3代,以卵越冬。第二年2月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化蛹。5月下旬、6月上旬成虫羽化,第一代成虫7月下旬出现,第二代成虫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出现,交尾产卵,以卵越冬。此虫大发生时,一株树上有虫千头,常造成很大灾害。防治此虫的关键,在于做好虫情测报,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对越冬代幼虫施防治,即可解除以后各代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古毒蛾Drgyia antiqua(Linnaeus),属杂食性害虫,一年发生两代,以卵在枝条上越冬。第一代幼虫为害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在8月下旬。幼虫期喷0.5%阿维菌素800倍;1%苦参碱800倍;3%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刚竹毒蛾是毛竹林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其大发生时期可将竹叶食尽,使竹节内积水,导致竹林成片枯死,严重影响竹农的收入。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刚竹毒蛾进行防治。笔者结合长期防治毛竹虫害的实践经验,将毛竹刚竹毒蛾的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一、发生规律刚竹毒蛾1年发生3代,以卵和1~2龄幼虫在毛竹叶背越冬。翌年3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4月下旬至5月中旬幼虫大量取食,6月上旬为结茧化蛹盛期,6月中、下旬为羽化产卵盛  相似文献   

5.
茶黄毒蛾(Euprctis psludoconsplrsa Strand),又名茶毛虫,在我市1a发生2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越冬卵孵化,6月下旬幼虫老熟结茧化蛹,成虫7月上旬出现,7月上、中旬产第1代卵,10月中,下旬成虫出现,并产第2代卵越冬。  相似文献   

6.
乌桕黄毒蛾Euproctis bipunctapex(Hampson,1891),属鳞翅目毒蛾科。浙江宁波地区1年发生2代,以低龄幼虫越冬。翌年4月上旬前后出蛰,5月下旬~6月中旬化蛹,6月中旬~7月上旬成虫羽化、产卵。6月下旬卵孵化见幼虫,可延续到9月上旬末,8月中旬第2代成虫羽化、产卵,9月上旬出现第2代幼虫,10月中旬或下旬幼虫不再取食,陆续进入丝幕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地区古毒蛾生物学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毒蛾(Orgyia antiquae)是柴达木盆地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的危害白刺的害虫,该虫在青海省德令哈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幼虫共有6个龄期。在自然条件下,幼虫各龄发育历期平均为5 d左右,蛹期平均为12 d,成虫寿命约6 d,完成1代约50 d。幼虫期防治试验表明:阿维菌素乳油4000~6000倍液和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平均防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17,(11):67-68
侧柏毒蛾Parocneria furva(Leech)是柏树上的主要害虫。该虫在青海海东1a发生1代,主要以卵在被害叶下越冬。越冬卵于次年4月上旬开始孵化,孵化的幼虫开始大量取食针叶,4月下旬-6月上旬为危害高峰期。6月上旬开始化蛹,虫口密度开始减低。采用人工、生物等无公害防治措施既可有效防治,又不破坏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浓度的灰斑古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eNPV)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分别用6×103,6×104,6×105,6×106,6×107个/ml病毒水悬液感染二至三龄幼虫,其中,以浓度为6×107个/ml效果最佳,死亡率达90.2%。不同龄期的幼虫对病毒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一龄幼虫敏感性最强。田间喷施6×106~6×108个/ml的病毒水悬液10d的防效达82.40%~86.70%。病毒水悬液中添加1%甲基纤维素和0.05%MgSO4可提高防治效果。而0.05%的MgSO4本身对灰斑古毒蛾没有毒性,但可以使灰斑古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效。  相似文献   

10.
条毒蛾(Lymantria dissolute Swinhoe)是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的主要害虫之一。也为害青栎类、棣棠等阔叶树种。该虫在皖西低山丘陵林区年发生3代,以卵在树干、树皮缝中越冬。越冬卵期长达205~228 d、第一代和第二代卵期6~9 d,幼虫出现时间:越冬代5月上旬、第一代7月上旬、第二代8月上、中旬;幼虫期24~36 d,蛹期8~12 d。第二代幼虫于9月中旬化蛹,下旬至10月初出现成虫,并交尾产卵。成虫寿命4~12 d。对越冬代幼虫使用Bt制剂、2.5%溴氰菊酯防治效果分别为83.99%和94.84%。  相似文献   

11.
尹湘豫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5):206-206,104
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e Chao)是竹类,尤其是毛竹的重要食叶害虫。该虫1 a发生3代,以卵越冬,翌年3月中旬卵孵化取食危害到6月上旬,第1代幼虫7月上旬到8月上旬,第2代8月下旬到10月上旬。第2代成虫于10月中旬出现,并产卵越冬。采用灯光诱杀和竹林内喷烟均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木毒蛾是厦门同安地区龙眼树的最主要害虫,一年发生一代,3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主要为害期,以卵越夏和越冬.在厦门同安,幼虫期31天,预蛹期1天,蛹期9.5天,成虫寿命5天,卵期300多天.木毒蛾的防治适期为2龄幼虫阶段,毒死蜱、马拉硫磷、三唑磷、高效氯氰菊酯对该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沈国良  陈红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3):155-156
大叶黄杨长毛斑蛾(Prgeria sinica Moore)属鳞翅目、斑蛾科,又称冬青卫矛斑蛾.主要危害:大叶黄杨、金边黄杨、丝棉木等树木.以幼虫取食叶片,常将叶片吃光,削弱树势,损伤树形,影响观赏,降低城市绿化、美化效果.该虫1年发生1代,以卵在寄主1年生枝梢上越冬,翌年2月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4月下旬老熟幼虫化蛹越夏,10月下旬羽化成虫并产卵.  相似文献   

14.
珊毒蛾在福建一年3代,以卵越冬,4月上旬越冬卵孵化.幼虫6龄、幼虫期38~54天,蛹期11~24天.每雌可产卵196~918粒,成虫寿命5~9天.试验表明,90%敌百虫1000倍液,20%氰戊菊酯3000倍液对幼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上海地区危害月季的豆毒蛾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室内条件下该虫一年发生2~3代,以幼虫越冬.幼虫期总食叶量6789.35mm2,总取食量11张.室温在24℃时,完成一世代需要67.42d.其中卵期6d,幼虫期47.5d,预蛹期为1d,蛹期为9.25d和成虫(产卵前期)3.67d.雌雄成虫性比为1∶1.29.室内卵平均孵化率为89.5%.越冬幼虫过冷却点-5.25至-6.78℃,结冰温度为-3.57至-4.65℃.通过室内药剂防治实验,得出6种药剂之中的4种药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灰斑古毒蛾,又名沙枣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古毒蛾属。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东等省区及欧洲一些地区,危害柳、杨、山毛榉、松、榆、桦、栎、鼠李、蔷薇、苹果、梨、李、山楂、踏朗、沙枣、酸枣、花棒、柠条、沙拐枣、沙米、梭梭、豆类等多种植物。近年来在内蒙古、宁夏、青海沙区灌木林大面积发生,危害沙生植物杨柴、柠条、花棒、沙拐枣、沙冬青等,对沙漠防护林构成巨大威胁,使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沙冬青的保护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7.
<正>舞毒蛾在新源发生严重,主要危害杨树、柳树、榆树、苹果等。近几年危害有上升趋势,影响树木的生长。一、发生规律该虫在当地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皮及大树背阴处石缝中越冬。4月中旬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进入危害盛期,6月中旬老熟幼虫进入蛹期,蛹期15  相似文献   

18.
双线盗毒蛾是黑荆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在福建一年发生7代,以幼虫越冬。卵成块产于小枝条上,3—11天孵化。幼虫五龄,少数四龄,以取食嫩叶为主,也取食叶柄、花序等。幼虫老熟时下树,多在草丛里,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预蛹期1—4天。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交配,第2日开始产卵,每雌平均产卵量214粒。成虫寿命3—10天。 室内试验表明: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1000—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对4—5龄幼虫均有良好效果。化学农药防治应抓住越冬代或第一代幼虫盛发期。  相似文献   

19.
茸毒蛾在吉林省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越冬,是我省一种主要的林业害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多种林木果树叶片,严重影响林木生长和果品质量。现将其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喜树幽斑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喜树幽斑螟是喜树的一种新害虫 .在福建三明、南平 1 a发生 5代 ,以茧在树皮缝中越冬 .成虫翌年 4月下旬羽化 ,幼虫 5龄 ,卵期 4~ 8d,幼虫期 1 4~ 2 6 d,蛹期越冬代 1 5 7~ 1 6 9d,其它各代 1 1~ 2 3d,成虫寿命 2~ 1 2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