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利用南京林产工业学院木材干燥实验室提供的木材平衡含水率的回归方程,计算确定了延边地区的木材平衡含水率。  相似文献   

2.
选择实木地板生产常用的7种木材,分别经190、200、210℃热处理3h,再将试件置于不同温温度环境中,测定其平衡含水率,得出热处理材平衡含水率和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依据回归方程计算出的热处理试样平衡含水率,与实测值非常接近,有较高的可信度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木材是一种有机复合材料,具有吸湿性质,其吸收或排除水分的能力决定于周围大气的温,湿度。木材长时间暴露在一定温度与一定相对湿度的空气中,其含水率会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即蒸发水分和吸收水分的速度相等,这时木材的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由于各地区的气候不同,因而各地区的木材平衡含水率亦有差异。木材由高湿度达到平衡,比由低湿度所达到的平衡,其含水率较高,此现象称为滞后现象。利用吸收滞后的现象将木材含水率干  相似文献   

4.
海口地区的木材平衡含水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则谟 《林业科学》1995,31(3):284-287
海口地区的木材平衡含水率蔡则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州510520)关键词木材平衡含水率,海口研究各气候区的木材平衡含水率(We)对木材干燥有重要意义,自50年代以来,华东、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及中南等地区的有关单位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  相似文献   

5.
高温炭化处理对木材平衡含水率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160~220℃范围内,对人工林马尾松木材进行了高温炭化处理,并研究了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木材平衡含水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温度的提高,木材的平衡含水率降低,当炭化温度为160℃、180℃、200℃、220℃时,马尾松木材的平衡含水率分别为7.18%、6.84%、6.25%和4.88%,与对照材相比,其平衡含水率分别降低了16.81%、20.83%、27.60%和43.53%;随着炭化时间的延长,木材的平衡含水率逐渐降低,当炭化时间为1 h、2 h、3 h、4 h时,马尾松木材的平衡含水率分别为7.01%、6.83%、6.48%和6.25%,与未处理材相比,其平衡含水率分别降低了18.82%、20.89%、24.92%和27.60%。  相似文献   

6.
花榈木埋根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榈木,为蝶形花科红豆树属树种,多生于海拔700m以下低山区、谷地、溪边阔叶林中。花榈木是珍贵用材树种,木材结构细,有光泽,纹理美观,耐腐朽,易切削,切面光滑,供制高级家具、工艺用品等,有些地方用于制剑柄及剑鞘。由于木材有特殊用途,20世纪60年代,皖南山区花榈木遭大量砍伐,  相似文献   

7.
以樟子松木材为对象,使用动态水分吸附仪,借助GAB模型分析微波处理对樟子松试材的等温吸湿特性影响。结果表明,GAB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樟子松微波处理材的等温吸湿特性,微波处理没有改变木材等温吸湿曲线线型;微波处理后樟子松木材平衡含水率下降,单层分子饱和吸附量和有效比表面积降低,表明微波处理可以降低樟子松木材的吸湿性能。在低初含水率或高微波功率密度条件下,木材平衡含水率变化量较大,且早材的平衡含水率降幅大于晚材,说明微波处理对早材细胞壁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竹质人造板平衡含水率和毛竹平衡含水率后表明,竹质人造板的平衡含水率与温湿度的关系和毛竹、木材相同,竹质人造板的平衡含水率平均值比毛竹小3.0%,不同厂家的竹质人造板的平衡含水率有显著差异,涂胶生产的竹质人造板的平衡含水率比浸胶生产的小。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适合新西兰辐射松的等温吸湿解吸模型,以新西兰辐射松板材为研究对象,经热处理温度为160,170,180,190,200和210℃,处理时间为2.0 h的热处理后,通过动态水分吸附仪研究热处理材的平衡含水率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同时选用PEK模型及6种吸湿解吸等温线模型对平衡含水率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并对其拟合效果进行评价,以确定最佳拟合模型及其参数。结果表明:在相同湿度条件下,热处理材平衡含水率最高为15.102%,低于对照材16.323%,相同处理温度的木材在相同湿度下,吸湿平衡含水率小于解吸平衡含水率;不同处理温度的木材吸湿解吸平衡含水率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PEK模型可以预测木材在吸湿和解吸过程中的含水率,其拟合度R~2在0.99以上。在6种吸湿解吸等温线模型中,GAB模型为最优拟合模型,可以预测不同环境湿度下木材的平衡含水率,其拟合度R~2在0.99以上。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木材平衡含水率及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木材在某一气候状态下,特别是在天然状态下的平衡含水率或稳定含水率,在木材干燥和使用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建筑方面彻底气干的木材用得很多,特别是目前在黄河流域以南,一般室内均无暖气设备者更是如此。作者等除研究在北京地区内主要用木材和竹材平衡含水率外,还试图探讨与含水率有关的某些因子(如树种、部位、解锯法、试件大小及放置场所等),亦即其变异性。对试验室及计算室协助工作的同志致谢。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花榈木不同嫁接方法、嫁接时间、愈伤组织产生条件进行研究,发现以花榈木或红豆树为砧木,以花榈木当年生枝条为接穗,在春季4月花榈木萌动之前,运用H形撕皮枝接法嫁接,成活率在90%以上;采用锡箔纸捆绑固定接穗处有利于愈伤组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省20种用材树种为研究对象,根据铅笔杆对木材品质的要求,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依据树种的尺寸稳定性、脆性、密度和强度、结构、纹理以及胶合涂饰性能等木材特性指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和判断矩阵,并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性计算其权重,从而确定作为铅笔杆用材树种的优劣次序。结果表明:福建含笑、福建柏、拟赤杨、秃杉及江南桤木为较好的铅笔杆用材,细柄阿丁枫、冬青、花榈木、黄檀及柿树则较差。研究结果可为铅笔杆用材的选择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福建武夷山木荚红豆树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武夷山木荚红豆树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武夷山木荚红豆树木材的气干密度为0.627g/cm2,属中等,较福建永安木荚红豆树木材的气干密度大;体积干缩系数为0.486,差异干缩为1.89,干缩性属中等,小于福建永安木荚红豆树;顺纹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分别为51.93MPa和99.64MPa,综合强度为中等,大于福建永安木荚红豆树。该研究结果解决了木英红豆树营林和木材利用上的一个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刨花楠、花梨木、乐东拟单性木兰嫩枝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刨花楠、花梨木、乐东拟单性木兰3树种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采用不同生根促进剂及浓度的扦插试验表明:3树种的嫩枝扦插成活率、生根率、生根系数、生根数量及根长等生根性状均有显著差异,不同树种对各生根剂及浓度反应不一,3树种较佳的处理组合是:刨花楠:ABT3生根剂,浓度500 mg·kg-1,可使扦插成活率达56.7%,生根率达56.7%,平均根数为6.7条, 平均最长根长9.2cm;花梨木:IBA生根剂,浓度为100 mg·kg-1,可使扦插成活率达53.3%,生根率达53.3%,平均根数为4.6条,平均最长根长为14.2cm;乐东拟单性木兰:NAA生根剂,浓度为100 mg·kg-1,可使扦插成活率达76.7%,生根率达53.6%,平均根数为3.2条,平均最长根长为6.4cm.  相似文献   

15.
南岳野生保护植物引种驯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野生保护植物银杏Ginkgo biloa、伯乐树Bretschneidzra sinensis、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t.mairei、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vyi、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teri、绒毛皂荚Gleditsia.japonica vat.ve1utina、闽楠Phoebe bournei、楠木Phoebe zhemmns、樟树Cinnamonmm camphora、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花榈木Ormosia henryi等的研究,对其分布和引种驯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就地保存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是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花榈木人工林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花榈木人工林试验观察,发现花榈木人工林生长中等,且材质优良、用途广泛,可作为优良的阔叶用材树种,用于营造特种原料林。其高生长高峰期为5~6a,年生长量接近1m,随后逐渐减慢;胸径生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快,从第7年开始更为明显,年生长量达到0.88cm,在第16年左右达到生长高峰,速生期为第7~20年;材积前期增长较慢,但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第10年时,材积增长迅速加快,20a以后,进入相对稳定的生长高峰期。  相似文献   

17.
花榈木不同播种育苗方式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采用营养袋播种育苗和田间苗床播种育苗2种方式进行花榈木苗木生长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不同育苗方式的种子的发芽率、高径生长量、根系生长量差异极显著;营养袋有利提高花榈木种子的发芽率及苗木的高径生长和主根生长,但侧根生长较差;为提高移栽成活率,在生产上提倡采用营养袋育苗。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分离花梨木叶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联用仪对花梨木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39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环己甲酸乙烯酯(5.10%)、三十烷(3.76%)、5,6,7,7a-四氢-4,4,7d-三甲基-2(4H)-苯呋喃酮(3.44%)、二十八烷(3.08%)、十六酸(2.35%)、二十四烷(2.26%)、榄香素(2.25%)、二十烷(2.17%)。  相似文献   

19.
The Brinell hardness and equilibrium moisture content (EMC) were measured from thinning-aged silver birch wood. Wood material both from the trees harvested in the first commercial thinning and from trees remaining on site after the thinning was included. The average Brinell hardness was 19.40 MPa. It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basic density of wood. With respect to the distance from the pith, the Brinell hardness of air-dried woo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rtificially dried wood. The average EMC of the conditioned (20°C, 65% relative humidity) wood was 12.0%. The EMC of the wood also varied, with the EMC being higher for air-dried wood than for kiln-dried wood. EMC was the highest at a distance of 30–40 mm from the pith, decreasing towards both pith and log surface. Seasonal variation in both the Brinell hardness and the EMC of the wood was found. It was presumed to be a consequence of season-dependent physiological changes in tre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