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资源潜力巨大 1984年,全世界总渔获量8,631.4万吨,其中暖水性中上层低值鱼鲲鱼、沙丁鱼类,占15.4%,达1,332.8万吨。这一年日本的鲲鱼、沙丁鱼渔获量459万吨,占其海洋渔获1,129万吨的41%。  相似文献   

2.
总渔获量全世界渔获量,1960年3,950万吨,1985年增至8,400万吨,1972年首次剧降,由于智利、秘鲁鳀鱼剧减,世界总渔获量6,160万吨,中上层鱼类的渔获量,从1960年1,290万吨增为1984年的3,200万吨(同期底层鱼类从860万吨增至1,890万吨),在世界总渔获量中所占比率,以70年代中期的28%为最高,  相似文献   

3.
信中 《现代渔业信息》1988,(10):F003-F003
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美国合资企业的渔获量比1986年上升16%,达150万吨。阿拉斯加水域的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94%,阿拉斯加狭鳕为104.2万吨,鲽鱼224,000吨,鳕鱼为60,000吨。国内加工的阿拉斯加鱼类的美国份额比去年翻了一番,达296,000吨。  相似文献   

4.
凌培根 《海洋渔业》1984,6(4):192-192
<正> 一、近年鲐鱼的渔获量及资源水平近年来,日本海鲐鱼的渔获量于1970年突破10万吨大关之后,到1974年上升到24万吨。以后,又呈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1977年维持在20多万吨,1978年因日本海西部的产量从15万吨一下减到10万吨,致使总产量降为16万吨,1979年约为15万吨。历年日本海鲐鱼的渔获量见表。从渔获量全面减少的趋势看,资源水平下降、鱼群移动、洄游方式的改变,是渔获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水产科技》1980,(14):1-4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年报,1978年世界的总渔获量为7,238万吨,比1977年增产117万吨,增加1.6%.世界总渔获量自1965年以来年年增产,1967年为6,000万吨,1970年突破了7,000万吨,1972年下降到6,000万吨,1976年又超越7,000万吨.总渔获量的变动,主要是由于日本近海的沙丁鱼类、秘鲁堤鱼等减产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水产科技情报》1975,(6):20-20
日本《水产经济新闻》1975年2月6日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统计了1973年的世界渔获量。据宣布,总渔获量为6570万吨(1972年为6550万吨),大体与1972年相同。从国家来看,日本为1070万吨,继续保持首位,而1972年占第二位的秘鲁,由于鳀鱼减产降到第六位。世界前八国的渔获量统计如下: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前半期世界渔获量进一步增长,从1980年7,200万吨增至1984年8,000万吨。近几年来世界渔获量的增长速度每年不超过1-2%。1975-1983年世界渔获量的种类组成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部分有价值的传统经济鱼类逐渐减少,而部分非鱼类捕捞对象相应的增加,世界渔获量中上层鱼类的比重占三分之二,其中灯笼鱼科和钻光鱼科的中上层鱼类占优势,它是当今发展海洋渔业的极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渔业动态     
日本西海区水产研究所在东海进行鲐鱼标志放流鲐鱼是日本以西大中型围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1986年以西围网渔业的总渔获量为27.6万吨,其中鲐鱼渔获量为14.6万吨,占总渔获量中的53%,表明鲐鱼在以西围网渔业中的重要性。日本水产厅西海区水产研究所下关支所为了查明东海鲐鱼的洄游路线,掌握该资源的动态,以便今后更好地更正确地作出鲐鱼渔况的预报,于1986年8月到1987年4月在东海北部进行了鲐鱼的标志放流。鲐鱼的放流尾数为1,023尾(其中日本鲐为927尾,胡麻鲐为96尾),重捕率为1%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印度洋地区渔业资源呈上升趋势,1983年印度洋地区总渔获量达395.9万吨,其中鱼类为341.2万吨,甲壳类为35.7万吨,软体动物为6.5万吨。按渔区划分计算,1983年西印度洋地区总渔获量达218.4万吨,其中鱼类为191.5万吨,甲壳类为25.4万吨,软体幼物为1.5万吨。西印度洋地区中底鱼资源主要经济种类约19种,1983年其产量达62.6万吨,底鱼资源中产量最高的种类是一种尚未鉴定的类似鲈鱼的种类,1983年其渔获量为22.8万吨,该鱼种产量呈上升趋势,1980年为19.8万吨,1981年19.2万吨,  相似文献   

10.
《水产科技情报》1975,(6):24-27
日本的鱼贝类养殖技术进展很快,是日本的一个重要的工业。1971年日本水产养殖的总产量为60.8万吨,占日本总渔获量913万吨的6.7%。如果与1951年水产养殖产量9.4万、1961年34万吨相比,就可以看出,日本的水产养殖在过去20年里已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1.
《水产科技情报》1976,(4):25-25
据日本《水产经济新闻》1976年3月5日报道: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1974年渔业统计资料,世界总渔获量为6984万吨,比1973年增长6.3%。渔获量的顺序大致和1973年一样。秘鲁因鳀鱼资源在恢复,使得它的渔获量由1973年的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  相似文献   

12.
国外简讯     
1977年世界渔获量为7,350万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公布,1977年世界渔获量为7350万吨。日本再次占世界第一位达1073万吨。鲐鱼和远东拟沙丁鱼增长的幅度比较大。苏联第一次从顶峰上跌落下来,为935万吨。超过100万吨的国家有18个,渔业发达的日本、苏联、中国、挪威、美国、印度、秘鲁等七个国家的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55%。名列前十名的国家(地区)如下:日本 1,073(万吨) 苏联 935中国 688(估计数) 挪威 356美国 310 印度 254秘鲁 253 南朝鲜 242丹麦 181 泰国 178摘译自《国际渔业新闻》1979,3.  相似文献   

13.
1986~1987年度和1987~1988年度在南大洋的总渔获量分别是504000吨和458000吨,比1985~1986年度264000吨有较大增加,但低于1981~1982年度最高渔获量的649000吨。总渔获量中主要部分是磷虾,分别占1986~1987年度和1987~1988年度总渔获量的85%和71%。在南大洋渔获物中的鱼和磷虾主要捕自南乔治亚岛和南奥克尼群岛周围海域。  相似文献   

14.
日本《水产资源保护协会月报》1975年3月号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柔鱼乌贼渔业的现状”,摘译如下: 一、日本周围的柔鱼乌贼钓渔业日本的渔业总产量为1070万吨(1973年),其中柔鱼乌贼类的渔获量为40万吨,占  相似文献   

15.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编的《水产统计年鉴》第42卷报道,1976年世界总渔获量为7346.7万吨,较1975年增长350万吨。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秘鲁鲲鱼的恢复和挪威毛鳞鱼丰产所致。  相似文献   

16.
《水产科技情报》1975,(12):23-23
《日本水产资源保护协会月报》1975年3月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柔鱼、乌贼渔业的现状》,摘译如下:1973年世界柔鱼、乌贼类的渔获量为102.9万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年报的分类来区分,其中11%为金乌贼,52%为太平洋斯氏柔鱼,37%为其它柔鱼类.  相似文献   

17.
国外简讯     
远东拟沙丁鱼资源量可望得到恢复远东拟沙丁鱼是太平洋西北部重要的捕捞对象之一,多年来,它的资源量一直存在大的波动,年捕获量在2~3万吨至2~3百万吨之间。1936~1941年间年捕获量超过2百万吨,从1943年起长时期的处于衰退期,直持续到七十年代。近十几年来,远东拟沙丁鱼渔获量,从1960年的4.06万吨增到1976年的120万吨(据估计)。在主要产卵场(即黑潮流域),从1966年起,1~4月分对该海域经济鱼类的后代进行了调查,统计数字表明,从1971年起在浮游鱼类中沙丁鱼幼鱼的数量不断地增长,渔获量由2~3龄鱼组成。把所得到的远东拟沙丁鱼的幼鱼数量,与实际渔获量作了对比,可以看出,产卵结  相似文献   

18.
在远东诸海,三十年代,总渔获量为400-430万吨。当时,在日本海,各国渔获量达到300万吨,其中,远东拟沙丁鱼约为200万吨。1960年以后,在苏联远东沿岸毗邻水体,各国渔获量超过300万吨,  相似文献   

19.
国外简讯     
1980年日本渔获量创新纪录据报道,1980年日本的总渔获量达到9,908,554吨,比1979年增长5%。其中,远洋捕捞量为2,121,000吨;近海捕捞量为5,751,000吨;沿海捕捞量为2,037,000吨。在渔获品种方面,增长得最多的是玉筋鱼( 82%)、鲱鱼( 64%)、鱿鱼( 56%)、鲂(鱼弗)鱼( 37%)圆舵鲣鱼( 36%),而鳕场蟹(-79%)、  相似文献   

20.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初步估计,1986年世界上鱼、贝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渔获量达记录水平,接近9000万吨,比1985年8550万吨增长5%。这主要是由于亚洲和拉美国家渔获量的增长。世界渔获量的近40%来自亚洲国家,包括日本。然而,渔获量增加最显著的是拉美国家。自1980年以来,渔获量增长60%。自80年代以来,世界渔获量处于稳定增长时期。年增长范围在7.9%(1984年)至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