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20个随机引物对产于方正、彭泽和淇河地区的三个银鲫种群进行了RAPD检测结果显示14个引物的扩增效果良好,单一引物扩增的DNA片段数在2 ̄13条之间,片段长度在300 ̄4000bp之间。根据RAPD结果,进行了银鲫种群内、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分析。14个引物中,引物OPV-07、OPV-14和OPV-20等对三种群银鲫扩增出的指纹图谱差异显著,可作为银鲫种群鉴定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
三种群银鲫的RAPD分析初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20个随机引物对产于方正、彭泽和淇河地区的三个银鲫种群进行了RAPD检测结果显示14个引物的扩增效果良好,单一引物扩增的DNA片段数在2 ̄13条之间,片段长度在300 ̄4000bp之间。根据RAPD结果,进行了银鲫种群内、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分析。14个引物中,引物OPV-07、OPV-14和OPV-20等对三种群银鲫扩增出的指纹图谱差异显著,可作为银鲫种群鉴定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
四川主栽小麦品种RAPD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标记,对四川近50 年来年推广面积6-67 万hm2(100万亩)以上的40 个小麦主栽品种遗传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55 个随机引物中,有32个引物( 占58-2% ) 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32 个引物共扩增出185 条带,其中93 条带( 占50% )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 ~11 条多态性带,平均2-9 条。40 个品种RAPD 标记遗传距离(GD) 变异为0-019 ~0-475 ,平均GD 值为0-221。聚类分析表明,在GD 值0-23 水平上,40 个品种可聚为5 类。一些随机引物对有些品种能进行特异性扩增。引物OPN14 对小麦1BS 扩增能产生特异性DNA 片段,能完全鉴定出40 个供试品种中的9 个1BL/1RS小麦- 黑麦易位系品种。据此认为,RAPD标记可以作为小麦品种鉴定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4.
棉药黄萎病菌致病类型及其分子指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个大丽轮枝菌菌株的致病性进行了测定和RAPD指纹扩增,完成了供试菌株致病类群与其RAPD指纹组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据20个菌株对5个棉花品种的抗感反应及其平均病情指数分为4种不同的致病类群;用10个随机引物对20个菌株进行RAPD-PCR扩增,产生92条DNA带(其中51条为多态带);用计算机进行聚类分析,20个供试菌株聚类为9个RAPD指纹组。相关性分析表明,致病类群与RAPD指纹  相似文献   

5.
三对水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稻抗白叶枯病3对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对近等基因系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显示;经120个10-核苷酸随机引物对3对近等基因系基因组DNA的PCR扩增,有2个引物在IRBB3中各扩增出1-2条特异性条带;有3人引物在IRBB4中各扩增出2条特异性条带;有3个引物在IRBB5中各扩增出1-2条特异性条带因轮回中和扩增出2条特异性条带;有3个引物在IRBB5中各扩增出1-2条特异性条带;在  相似文献   

6.
RAPD-PCR技术在根结线虫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Operon公司A组的9个引物对3种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1号小种(Meloidogyneincognitarace1),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的基因组DNA进行随机扩增,扩增产物显示了明显的多态性,其中引物OPA-01、OPA-03、OPA-04、OPA-05能区分3种根结线虫,其它5个引物仅能区分1个或2个种。  相似文献   

7.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 ,从OperonTechnologies公司的OPA和OPB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OPA0 1 ,OPA0 2 ,OPA0 5,OPA0 6,OPA0 7,OPA1 1 ,OPA1 2 ,OPA1 3,OPA1 8,OPA1 9,OPB0 1 ,OPB0 6,OPB2 0等 1 3个寡聚核苷酸引物 ,对采自云南、西藏、四川等地的B0 1 ,B0 2两种不同寄主的B cinerea和B0 3(B vieiao) ,B0 5 (B convolvta ) ,B0 6 (B linzhii ) ,B1 0(B paeoniae ) ,B1 1 (B paeonialla )…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育性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BSA法,对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S45A的育性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在980个随机引物中,找到了与可育基因连锁的2个RAPD标记UBC158-600,UBC187-600,其遗传图距分别为9.564cM、17.700cM。  相似文献   

9.
RAPD技术在金针菇菌株鉴别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20个随机引起物对16个不同来源的金针菇株进行了RAPD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个随机引物中,有6个引物的扩增产物DNA片段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其中每个引物对不同菌株扩增出现的DNA片段数目,少则没有,多达11条,平均为5条,DNA征段从0.4kb到3.38kg;并且不同的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带谱不同,差异较大,这6个引物对16个金针菇菌株共扩增出84条DNA片段带。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类平均法  相似文献   

10.
应用RAPD分子标记对日本兵库县20个酒米品种的类群进行了研究。筛选出对不同基因型酒米品种DNA扩增具有较好多态性的引物11个,它们分别是A02、A08、B18、C15、D03、D08、G05、M11、Q16、S13和T06。根据这些随机引物对不同品种总DNA具有特性性的扩增谱带,建立不同品种的RAPD多态性标准模式图,可以快速鉴别品种和进行纯度分析;依据扩增谱带建立0、1型数据,计算20个酒米品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基因的SRAP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SRAP引物设计规律设计了一套引物,结合混合集群分析法(BSA),对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430AB的不育与可育DNA池进行筛选,用在不育和可育DNA池间存在差异的引物再对430AB群体进行检测,获得了与隐性核不育基因ms连锁的3个SRAP标记,即m11e33270、m16e7280和m16e17370,它们位于核不育基因的同一侧,遗传图距分别为4.7 cM、20.1 cM和26.4 cM.  相似文献   

12.
对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S1A进行遗传分析,以核不育两用系S1AB,S45AB,15AB,117AB互相杂交,结果表明,S1A核不育受隐性基因控制,S45A,15A,117A核不育基因等位,但S1A与S45A,15A,117A核不育基因不等位,S1A可能是1个新的隐性核不育突变体。  相似文献   

13.
采用杂交、兄妹交和自交等育种手段,育成园叶显性纯合两型系Gd1AB。利用该两型系与花叶临保系进行全不育系制种,圆叶可作为苗期育性的指示性状,能有效地区别纯合两型系内可育株迟拔或漏拔而产生的杂株,从而提高全不育系的纯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结果表明:(1)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9012A与显性上位互作核不育6AB在恢复关系上明显不同,是不同于显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的一种新的互作核不育类型。其育性受2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与一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2)控制9012A和S45A的不育基因是非等位的,在甘蓝型油菜中存在至少2套隐性重叠不育基因。进一步的研究显示隐性上位基因与隐性重叠不育基因之间的互作可能是非专一性的。这对现有双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显性核不育两用系与波里马三系的基因型,明确Gd1AB和D3AB显性核不育的遗传模式,并构建显性细胞核+细胞质不育系统。【方法】通过显性核三系与波里马三系相互杂交验证其基因型,分析Mf和Rfc基因的等位性,采用临保系与显性纯合两用系×显性核不育恢复系F2代核不育株测交的方法,推论显性纯合两用系Gd1AB和D3AB的遗传控制模式。C3B为轮回父本与不育胞质的显性核不育株定向回交,以创建显性核不育+细胞质不育。【结果】鉴别了Gd1AB和D3AB的遗传控制模式,确定甘蓝型油菜显性纯合两用系Gd1AB由一对复等位遗传模式控制,而显性纯合两用系D3AB由两对基因互作控制。初步构建出双低显性杂合核不育+细胞质不育系统DGCMS-3A,并证实了选育显性纯合核不育+细胞质不育系的可行性。【结论】显性抑制基因Mf与波里马恢复基因Rfc不等位,Gd1AB的基因型为N(MsMsrfcrfc)×N(MsMfrfcrfc)),D3AB的基因型为N(MsMsmfmfrfcrfc)×N(MsMsMfmfrfcrfc)。显性核不育+细胞质不育可细分为四种遗传模式:双位点互作显性杂合核不育+细胞质不育[S(Msmsmfmfrfcrfc)+S(msmsmfmfrfcrfc)]、单位点复等位显性杂合核不育+细胞质不育[S(Msmfrfcrfc)+S(mfmfrfcrfc)]、双位点互作显性纯合核不育+细胞质不育[S(MsMsmfmfrfcrfc)+S(MsMsMfmfrfcrfc)]、单位点复等位显性纯合核不育+细胞质不育[S(MsMsrfcrfc)+S(MsMfrfcrfc)]。  相似文献   

16.
油菜优质新不育系黔油2AB育性鉴定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甘蓝型油菜双低不育系黔油2AB经遗传鉴定表明,其育性稳定,不受栽培、气候等环境因素干扰;恢保关系有别于其它不育源,育性受两对细胞核显性基因(杂合型两型系)控制,属细胞核显性不育系,是开展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选育的重要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显型细胞核雄性不育与波里马细胞抟雄性不育具有不同的不育基因系统;采用有性杂我和连续回交的方法,将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不育基因导入到含有波里马不育胞质的材料中,初步得到了显性细胞核+细胞质不育系。讨论了新不育系的遗传组成及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和机理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Ogura胞质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进行遗传差异分析,为生产上利用Ogura胞质不育系统选育强优势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分布于连锁群上的76对SSR标记分析79份甘蓝型油菜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材料间的差异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76对SSR标记引物(每条连锁群4对SSR标记)中可筛选出38对标记;在79份材料中,38对SSR标记共扩增到123条清晰条带,扩增片段大小为100~400 bp;获得89个多态性位点,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2~0.9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68处,可将79份材料分为A、B、C、D、E5个类群,92.4%的材料可归入A、B两类,其中72.1%的恢复系材料归入A类,72.8%的不育系材料归入B类.A类和B类又可在相似系数0.74处分别分为A1、A2、A3、A4、A5、A6、A7及B1、B2、B3、B411个亚群.[结论]SSR标记可用于甘蓝型油菜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恢复系的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19.
温敏核不育是雄性育性可受温度调节的一种不育类型.1999年云南省农科院从油菜(Brassica juncea L.)核不育材料"05S"中同时选育得到一个温敏核不育系"K121S"和一个不具温敏性的核不育两型系"116A".遗传试验表明,它们的雄性不育基因等位,不育性由核内2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对温度敏感与否与另一对同不育基因互作的抑制基因有关,携带隐性纯合抑制基因的不育系(K121S),低温条件下其不育基因的作用被抑制而表现可育,高温条件下抑制基因作用失活,不育系仍表现雄性不育;携带显性纯合抑制基因的不育系(116A)其育性则不受温度影响.因此,在油菜温敏核不育"K121S"中,隐性抑制基因作用的温敏性导致了不育性的温敏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分子标记的油菜隐性核不育7-7365AB遗传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分子标记和回交自交试验初步探讨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7-7365AB(Bnms 3ms 3ms 4ms 4RfRf/BnMs 3ms 3ms 4ms 4RfRf)育性的遗传模式。【方法】以纯合两型系7-7365AB为基本材料,分别构建了BnMs4位点和BnRf位点的近等基因系7-736512AB和7-7365AC,利用AFLP与BSA相结合的方法筛选与BnMs4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BnMs4的图谱定位;利用育性分离群体进行杂交、回交和自交,验证两基因之间的关系;利用2个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分析了176份材料的基因型。【结果】获得13个与BnMs4连锁的AFLP标记和4个SCAR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在N7连锁群的上端,与BnRf为同一个区段,并从图谱上获得CNU063、ENA06和sR4047这3个SSR标记,鉴定出了CNU063、ENA06、sR4047、SC25、SC916和SSR1这6个与BnRf共同的分子标记,它们分布于这2个基因两侧,且包含BnMs4和BnRf最短遗传图距分别为1.0cM和2.4cM。回交和自交试验证实BnMs4与BnRf并不是自由组合的遗传模式,而且几种基因型在176份材料中的分布频率也没有表现连锁不平衡现象。【结论】BnMs4和BnRf很可能属于复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