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泥蚶与对虾混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振乐  万延树 《海洋渔业》1999,21(2):83-83,89
<正> 泥蚶分布较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皆有。我国主要产地是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河北等地。泥蚶喜栖息在内湾、河口或浅海风浪较小、水流畅通的软泥滩涂上,其栖息的泥层较浅,稚贝多生活在表层下1~2mm的泥中,大蚶生活在1~3cm深处。 泥蚶为广盐广温性贝类,成蚶在盐度为10.4~32.5‰的海水中均能生活,最适合生长的盐度为20~26.2‰;在-2.5~40%内均能生存,最适温度为15~28℃。泥蚶对干燥的适应能力很强,适合长途运输。 泥蚶主要滤食底栖硅藻,此外,还摄食部  相似文献   

2.
利用虾塘内对虾的排池物、残饵,促使浮游、底栖生物繁殖,为泥蚶提供适口的饵料,使虾塘内泥蚶生长速度快于潮间带,而且泥蚶在塘内滤食、能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也有利对虾生长,一举两得,效益显著。基于此,浙江温州目前虾塘混养泥蚶面积达8800余亩,年产量3000余吨。现将有关技术简介如下。 一、环境条件 水为对虾与泥蚶生存的先决条件。其水源利用自然纳潮为主,大小潮进水均匀。虾塘附近切忌污染,海水比重控制在1.010—1.020之间,PH值7.5~8.2,水温一般保持在15~28℃,虾塘面积以30~50亩较理想,便于管理。塘内蓄水深度在1.5~2米,最低不能小于0.8米。此外,虾塘底质一般有15厘米厚的平坦软泥或泥沙质即可,以含泥90%、含沙10%的软泥底质为佳。 二、蚶苗播种 (1)苗种:泥蚶因南、北产区不同,可分南蚶(浙江乐清湾、宁波奉化等地)、北蚶  相似文献   

3.
一、泥蚶习性泥蚶活动能力差,不能潜入较深的泥层里生活,喜欢栖息在河口或内湾风浪平静、潮流畅通,稍有淡水注入的低潮线泥涂上,营浅埋生活。活动是依靠斧足的伸缩在涂面上匍匐运动。泥蚶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适温范围为2.5~38.5℃,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15~28℃。泥蚶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能力随个体大小而异,成蚶适应范围1.008~1.022,最适范围为1.010~1.014。低于1.004时会造成死亡。泥蚶是滤食性摄食的,饵料组成有:有机碎屑、浮游硅藻、底栖硅藻、舟形藻、曲舟藻、菱形藻、骨条藻、圆筛藻、重轮藻、海发藻及小型浮游动物(如拟铃虫、薄龄虫…  相似文献   

4.
在封闭式高密度养殖池中,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再循环,以确保养殖对象的成长和节约用水。 净化的方法有生物过滤、沉淀、植物净化、沸石、紫外线和臭氧灭菌、增氧等。生物过滤采用生物转盘、生物转筒、过滤床。他们是靠附着于过滤器上生物膜净化水质,其效率通常用氨浓度表示。过滤床可用膨粘土材质,它是一种高性能材料,除氨效率可达70%—90%。植物净化就是用水栽植物净化水质。沸石去除氨的效率,在水的流速为2.51/s/m~2时,去除率可达95%,欧洲的天然沸石资源多,故早在70年代用于净化养鱼用水。紫外线灭菌常用于水处理量小的孵化池。要求水中的悬浮物少,铁质成分少。它依靠紫外线照射灭菌。  相似文献   

5.
臭氧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臭氧及臭氧在水中不断发生还原反应所产生的单原子氧「O」和羟基均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的破坏病原体细胞膜并渗透到细胞膜内杀死病原体的能力。臭氧的制作方法有光化学法、电化学法、紫外线法和电晕放电法,其中电晕放电法是目前最为经济实用的工业化生产方法。臭氧在水产养殖中的主要用途是:杀菌;增氧;氧化、分解氨态氮;氧化降解水体中的不毒物质;应用于生物饵料的培养和冰鲜饲料鱼的储存。  相似文献   

6.
三种不同模式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针对我国南北长达万里的不同环境与条件的海岸线,研究建成了三类不同模式的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模式一:标准水处理车间型,以充分利用地热水为目的,通过机械过滤与物理净化去除杂质与悬浮物,用生物净化降低循环水中氨氮,以臭氧和紫外线消毒防治病害,以纯氧增氧提高水中的溶氧量,通过热交换器调节水温。模式二:简易水处理大棚型,以生物净化和调控为主体,通过气浮来去除悬浮物等杂质。模式三:多品种综合利用大池型,突出节能与节水。  相似文献   

7.
泥蚶对重金属铜、铅、镉的生物富集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泥蚶为实验生物,应用半静态双箱模型室内模拟了其对三种重金属(Cu、Pb、Cd)的生物富集实验,通过对富集与排出过程中泥蚶体内重金属污染物的动态监测和对富集与排出过程监测结果的非线性拟合,得到了泥蚶富集重金属的吸收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因子BCF、生物学半衰期B1/2等动力学参数.对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泥蚶对重金属Cu、Pb、Cd的生物富集数据符合双箱模型,由该模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拟合结果得到Cu、Pb、Cd动力学参数,K1为7.318~29.928;K2为0.0064~0.0176;BCF为457.3~3303.6;B1/2为39.4~108.3.比较结果得出:吸收速率常数K1及生物富集因子BCF均随着外部水体金属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泥蚶对Cu、Pb、Cd的富集能力依次是PbCdCu;三种重金属在泥蚶体内的生物学半衰期B1/2依次是PbCdCu;理论平衡状态下生物体内金属含量CAmax随着外部水体中金属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可以认为泥蚶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如实地反映了水环境的污染状况和水域近期的污染过程,从而可以考虑把泥蚶作为浙江沿海及其它泥蚶分布海域重金属Cu、Pb、Cd污染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8.
贝类净化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外线对空气和水都能起消毒作用。用紫外线消毒海水进行贝类净化,在美国和英国仍为最常用的方法。臭氧是一种极强的氧化剂和高效杀菌消毒剂,它在水中时刻发生还原反应,十分活泼,产生具有强氧化作用的单原子氧(O),瞬时分解水中有机物质、细菌和微生物。臭氧消毒技术在海水中的应用,仅仅是近十年的研究。美国将含臭氧的空气高密度地引进养殖水域,既起到杀菌作用,又达到了充分增氧的目的。日本科学家研究利用臭氧进行海水淡化也取得了初步成功。目前,国内用臭氧处理海珍品育苗用水,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贝类养殖在水产…  相似文献   

9.
合循环处理1hr的杀菌率达100%。由图6可看出,开始时ORP值保持较高速率升高,紫外线对臭氧的光解作用并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ORP值升高速度渐缓,ORP值到850mV以后,基本不变,臭氧浓度达到饱和状态。5、臭氧-UV组合对毛蚶净化的效果贝类净化的过程需要提供无污染的水源及适当的环境,以促使这些滤食性的双壳贝类开壳,经过净化,去除影响人类的细菌和致病微生物。臭氧-UV组合处理海水效果相当好,可用于对毛蚶的净化。臭氧-UV组合净化毛蚶后,粪大肠杆菌数见表4。经臭氧-UV组合及自然循环净化毛蚶处理,毛蚶肉中粪大肠杆菌的残余存活率变…  相似文献   

10.
在水温(26.4±0.79)℃、盐度11、14.5、18、21.5、25和28.5下,将壳长27~28mm泥蚶饲养在流水系统中24h,每一盐度梯度设置3个平行和3个空白对照,以研究盐度对泥蚶摄食、代谢、碳收支及能量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盐度的升高,泥蚶的滤水率、摄食率、吸收率和O∶N均先升后降,而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降后升,在盐度18~21.5时显著达到极值(P0.05),但盐度对泥蚶的耗氧率、排氨率和O∶N影响不显著(P0.05)。泥蚶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盐度18~21.5为泥蚶的适宜盐度范围,此时的能量代谢方程分别为:100C=26.12F+30.75R+5.78U+37.35P;100C=25.06F+32.03R+5.15U+37.76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