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在3种不同CO2浓度(360 μmol·mol-1、800 μmol·mol-1、1 200 μmol·mol-1)下马尾松针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当前CO2(360 μmol·mol-1)浓度下,当光强为1 000 μmol·m-2·s-1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为3.46 μmol·m-2·s-1、0.273 mmol·m-2·s-1、0.0254 mmol·m-2·s-1,针叶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分别为:(1 800±2) μmol·m-2·s-1和(24±2) μmol·m-2·s-1.当CO2加富到1 200 μmol·mol-1时,针叶的光饱和点降低了200 μmol·m-2·s-1,而光补偿点增加了4 μmol·m-2·s-1.在光照强度为50~2 000 μmol·m-2·s-1的条件下,不同CO2浓度下的水分利用率平均值分别为:1 200 μmol·mol-1浓度下的19.163 μmol·mmol-1,800 μmol·mol-1浓度下的12.912 μmol·mmol-1,360 μmol·mol-1浓度下的11.192 μmol·mmol-1.短期的CO2加富降低了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而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则上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植物在废弃地和周边地区生境地的光合速率等相关生理指标的比较测定,研究了磷矿废弃地8种先锋植物(木蓝、多花胡枝子、盐肤木、荩草、狗尾草、牛尾蒿、五节芒、葛)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除牛尾蒿外生长在磷矿废弃地上的其它7种先锋物种的光合速率与生长在周边地区生境地的同种物种相比差异不显著,8种先锋植物的光饱和点在800~1 000μmol.m-2.s-1之间,光补偿点在30~70μmol.m-2.s-1之间,但磷矿废弃地先锋物种的蒸腾速率则明显低于周边地区生境地的同种物种,说明这些物种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以及对磷矿废弃地环境的适应能力,磷矿废弃地环境对大多数先锋物种的光合作用没有抑制作用。这8种先锋物种是可以用于磷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的。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量类型油茶无性系光合特性的研究Ⅳ—花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茶无性系高产品种、中产品种和普通品种3种类型为试材,采用LI-6400P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在花期对其净光合速率(rnpr)、蒸腾速率(rtr)等日变化及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存在单峰和双峰两种类型,双峰曲线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光合午休是造成普通品种产量低的原因之一;3个品种上、下部叶片的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一降不起"的单峰曲线;3个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10.561~14.716μmol.m-2.s-1之间,光饱和点在705~754μmol.m-2.s-1之间,光补偿点在45~60μmol.m-2.s-1之间;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高产品种叶片rnpr的主导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和叶面相对湿度;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是影响中产品种的主导因子,普通品种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3种紫金牛属植物光合光响应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人工遮阳栽培的东南紫金牛、朱砂根、红凉伞3种紫金牛属植物叶片进行光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低光照下,随着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i)的增强,3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增大,蒸腾速率(Tr)加大,叶温(Tf)均升高,气孔导度(GS)迅速增大,胞间CO2浓度(Cj)值下降,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加.当PARi达到400lanol·m-2·s-1时,出现了明显的光抑制现象;当PARi达到800μmol·m-2·s-1时,Gs下降,气孔运动受到影响.3种植物的光合饱和点(LSP)在199.251 8~281.5106μmol·m-2·s-1,光补偿点(LCP)在11.934 0~51.678 9μmol·m-2·s-1,最大WUE为2.27~7.56μmolCO2·mmol-1H2O,说明3种植物耐阴喜湿的特性,可以适应室内的生态环境.对3种植物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东南紫金牛的LSP及LCP相对较高,Tr比较大,Tf变幅小,Gs大,说明东南紫金牛与朱砂根及其变种红凉伞相比.有较好的适应强光的能力,生长势强.  相似文献   

5.
深山含笑等18个景观树种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等18个景观树种为研究材料,采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光合、蒸腾、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参数及其光响应过程,探讨景观树种在自然生境下的光合生理特征。结果表明:18个景观树种光响应曲线符合非直角双曲线模型(R2>0.99),最大净光合速率为8.15~22.02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为0.045~0.234,光饱和点为878.7~1 949.3μmol.m-2.s-1,光补偿点为1.3~18.7μmol.m-2.s-1,18个景观树种光适应性介于典型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之间。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红花荷(Rhodoleia championii)、木棉(Bombax ceib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和穗花棋盘脚(Barringtonia racemosa)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以火焰木最大,大花紫薇最小,与蒸腾速率恰好相反,而净光合速率并未表现出一致性,表明该地区景观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受蒸腾速率的影响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6.
冠层部位对三倍体毛白杨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的光响应模型对纸浆林三倍体毛白杨冠层垂直与水平方向上的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其结果为:三倍体毛白杨冠层不同部位叶片的光饱和点(LSP)在760~1 100μmol.m-2.s-1之间,光补偿点(LCP)在15~32μmol.m-2.s-1之间,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17.4μmol.m-2.s-1,同时暗呼吸速率(Rd)的最大值不超过2.95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α)最大值为0.108 mol.mol-1;树冠上层、中层和枝条外部叶片LSP、LCP和Rd较其它部位高,Pmax和α均随着树冠部位的下降而下降;冠层上部、中部与枝条的外部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RWUE)、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较其它部位的高,且冠层各部位的Tr、Gs和Ci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为选择适合辽宁地区生长的东部白松种源,研究了东部白松不同种源苗期的光合效率。结果表明:东部白松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型。8:00时,不同种源的净光合速率为7.83~17.96μmol.m-2.s-1,蒸腾速率为2.63~6.33 mmol.m-2.s-1。10:00时,不同种源的净光合速率为3.58~18.60μmol.m-2.s-1,蒸腾速率为1.92~6.68 mmol.m-2.s-1。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的东部白松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差异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生长指标和光合作用指标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其中当年树高生长量同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相关性较高,说明光合作用指标可作为东部白松东部种源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油茶无性系果实成熟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光合生理方面了解油茶新品种的产量性状,以油茶无性系高产品种、中产品种和普通品种为试材,采用LI-6400P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在果实成熟期对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日变化参数及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宽大的单峰型,不存在光合午休现象,3个品种类型的净光合速率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3个品种类型上、下部叶片的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U"型;3个品种类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在11.574~14.04μmol.m-2s-1之间,光饱和点在369~500μmol.m-2s-1之间,光补偿点在19~23μmol.m-2s-1之间;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高产品种叶片Pn的主导因子为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和参比室的CO2浓度是影响中产品种的主导因子,普通品种主要受胞间CO2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1~3年生台湾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幼苗日变化及光响应进行测定,研究不同苗龄台湾牛樟幼苗光合生物学特性,为台湾牛樟引种后的高效栽培和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天内不同苗龄台湾牛樟净光合速率(Pn)最高均发生在12:00,其中2年生台湾牛樟日平均Pn最高(6.64μmol·m~(-2)·s~(-1)),1年生台湾牛樟日平均Pn最低(0.40μmol·m-2·s-1)。光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1~3年生台湾牛樟Pn均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变化范围分别在-0.78~2.75μmol·m-2·s-1,-1.67~7.44μmol·m-2·s-1和-2.00~8.50μmol·m~(-2)·s~(-1)之间。随着苗龄的增加,台湾牛樟光补偿点(LCP)和表观量子效率(AQY)均不断增加,总体变化范围分别为5.8~21.0μmol·m-2·s-1和1.2%~3.0%之间。叶片Pn与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 0.01),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控水法人工模拟干旱胁迫,设置土壤含水量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15%(W1)、30%(W2)、45%(W3)、60%(W4)和充足供水(ck)5个水平,研究干旱对3年生橙红丹桂(Osmanthus fragransChenghongdangui)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干旱胁迫下,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降低,水分利用效率WUE升高;②在土壤含水量比较充足的环境条件下(W4和ck),橙红丹桂对强光(1 000~2 000μmol.m-2.s-1)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同时对弱光(0~400μmol.m-2.s-1)也有较高的转化和利用效率;③干旱胁迫下,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表观羧化效率ACE降低,光补偿点LCP、CO2补偿点CCP升高。  相似文献   

11.
潮间带消浪林海滨木槿光合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慈溪杭州湾滨海绿地试验林场的海滨木槿为对照,对比分析了杭州湾南岸潮间带消浪林海滨木槿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消浪林海滨木槿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与对照相同,均呈双峰曲线,但其平均值显著下降,仅为对照的76.02%;光响应曲线经非直角双曲线拟合得到,潮间带海滨木槿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为(22.36±3.22)μmol.m-2.s-1,是对照的91.75%,而光补偿点LCP为(28.57±1.51)μmol.m-2.s-1和暗呼吸速率Rd(1.98±0.31)μmol.m-2.s-1却是对照的1.44倍和1.33倍,表观量子效率AQ Y与对照相差不大;消浪林海滨木槿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分别为(0.82±0.04)g.kg-1(、0.12±0.00)g.kg-1和(0.94±0.04)g.kg-1,分别是对照的65.08%、100.00%和68.1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消浪林海滨木槿的Pn、Amax、LCP、Rd、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含量与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模拟土壤不同磷水平,测定木蓝和胡枝子对高磷胁迫的生理生态特性、吸收固定能力的响应。结果表明,木蓝的净光合速率随着磷质量浓度的增大逐渐增大,且各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蒸腾速率也随着磷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胡枝子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着磷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其中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在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而胞间CO2摩尔分数随着磷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磷质量浓度的变化对2种植物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无显著性影响,但是可引起植物体内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变化;木蓝对土壤磷的消减程度和植物体内组织的磷质量分数都高于胡枝子,表明木蓝对土壤的吸收和利用能力高于胡枝子。土壤磷质量分数的增加还会引起植物体内组织磷分配与利用的变化。总体而言,木蓝对高磷土壤的适应与吸收利用能力高于胡枝子,更适宜作为先锋物种对磷矿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3.
比较研究了幼龄和成龄锯叶竹节树净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特性及主要生理和环境因子的日变化进程。结果表明,成龄树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光饱和光合速率(Pmax)和表观量子效率(AQY)分别为836、6.18、9.52和0.047μmol.m-2.s-1;幼树的LSP、LCP、Pmax和AQY分别为359、2.79、5.05和0.036μmol.m-2.s-1。成龄树的Pmax和LSP较高,LCP较低,对强光和弱光的适应性均较强;幼树的Pmax、LSP、LCP和AQY均较低,对弱光的适应性强,但较低的光合能力和量子效率延长了锯叶竹节树的幼龄期。幼树和成龄树的环境最大光强均低于其LSP,其净光合速率日进程也均为单峰曲线,没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趋势也均基本与Pn一致。在迁地保护时,应选择较为荫蔽的环境定植。  相似文献   

14.
米老排林下种植6年的黄藤主茎长为0.28±0.04m,产生萌茎的植株占48%,平均拥有萌茎1.3±0.2条,远远低于相邻间伐50%的马尾松林下的黄藤;黄藤植株晴天全天得到的有效光合辐射和相应的净光合速率最高为0.6μmol·m^-1·s^-1和0.05μmolCO2·in^-1·s^-1,远远低于空旷地上的1539μmol·m^-1·s^-1和3.11μmolCO2·m^-2·s^-1,表明米老排林下黄藤生长缓慢,可能与其得到的有效光合辐射较低有关,若在米老林下间种黄藤需进行间伐以增加透光。  相似文献   

15.
采用Li-6400型光合作用仪,在晴天条件下对小桐子3个栽培品种("湛江"、"攀枝花"和"印度")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探究小桐子光合作用与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以期为不同小桐子合理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小桐子净光合速率日最大值出现在中午11:30时;湛江小桐子、攀枝花小桐子和印度小桐子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36.4,22.3,33.4μmol CO2·m-2·s-1,平均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7.4,14.3,15.7μmol CO2·m-2·s-1。(2)不同品种小桐子光合速率均受气温、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共同作用。(3)在高温强光下湛江小桐子、印度小桐子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较高,是强光性植物;而攀枝花小桐子在光强改变时光合作用的变化较小,对光的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6.
自然条件下,采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CI-340研究了春季樟树不同叶龄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①樟树叶片的光合特性与叶龄有关,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明显要高于老叶,最大差值出现在11∶00,为2.4μmol CO2.m-2.s-1。②不同叶龄樟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未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核桃品种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香玲、鲁光、清香、西林3号、西洛3号5个核桃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大小顺序为香玲>鲁光>清香>西林三号>西洛3号。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蒸腾速率日变化和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和双峰型;不同品种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香玲品种核桃苗叶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分别为58.997、1 450μmo1·m-2·s-1。  相似文献   

18.
用LI-6400光合系统分析仪,测定10种苏州常见园林配置树木(香樟、玉兰、无患子、紫薇、桂花、紫荆、枫香树、杜鹃、海桐、红花檵木)的光合特性及固碳释氧能力。结果表明:10种树木夏季晴天均有明显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枫香树、无患子光合速率表现为单峰曲线,8:00其净光合速率就达到当天的最大值;其他8种植物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的。10种植物中乔木的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释氧量大小排序为香樟、玉兰、桂花、无患子、枫香树;灌木的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释氧量大小排序为紫薇、紫荆、海桐、红花檵木、杜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