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硅肥和钙肥对超级杂交稻茎秆抗倒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3种不同的施硅肥、钙肥水平下超级杂交稻品种准两优527、两优293生育后期的茎秆抗倒力学差异.结果表明:两优293的倒4节间折断弯矩M明显大于准两优527,主要因为构成茎秆材料数量的增加;施硅肥对提高倒4节间M值、降低折断指数BI作用明显,尤以中量(五水偏硅酸钠的施用量为300 kg/hm2)最佳;施钙肥不利于降低准两优527成熟期的BI值,但能明显提高两优293倒4节间的抗折断能力,最佳施钙量为中量(熟石灰施用量450 kg/hm2);在不同品种间或不同处理下,超级杂交稻的主要茎秆材料学参数M值、BI值在生育后期的变化趋势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2004—2005年在长沙(28°13′N)采用低肥(N135kg/hm2、P29.7kg/hm2、K112.1kg/hm2)、中肥(N180kg/hm2、P39.6kg/hm2、K149.4kg/hm2)、高肥(N225kg/hm2、P49.5kg/hm2、K186.8kg/hm2)3种施肥水平,对超级杂交稻两优293和准两优527的产量及生长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不同施肥量处理间超级稻产量及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差异不显著,2年平均产量以中肥处理最高,其中准两优527为9.03t/hm2,两优293为7.28t/hm2;不同年际间超级稻产量及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差异显著;超级杂交稻准两优527和两优293的适宜氮肥用量为150~180kg/hm2。与准两优527比较,两优293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根系活力强、分蘖力强、但分蘖成穗率不高,而准两优527前中期生长平稳,分蘖成穗率高,抽穗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和运转率高,有利于高产形成,但不抗倒伏,生产上应适量减少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量对超级杂交稻群体质量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4-2005年在长沙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材料,研究了低肥(N 135kg/hm2、P 29.7kg/hm2、K 112.1kg/hm2)、中肥(N 180kg/hm2、P 39.6kg/hm2、K 149.4kg/hm2)、高肥(N 225kg/hm2、P 49.5kg/hm2、K 186.8kg/hm2)对超级杂交稻产量、产量构成和某些栽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量及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等各施肥量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两年间的差异显著;(2)总干物质重与产量呈高度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准两优527为0.9377**,两优293为0.8630**;(3)某些栽培生理指标的品种间差异明显,其中两优293叶面积指数大、分蘖能力强,前中期干物质生产优势明显,但分蘖成穗率不高.准两优527前中期生长平稳,分蘖成穗率高,后期干物质生产优势明显,但抗倒伏能力弱.  相似文献   

4.
头季稻剑叶同化产物分配与再生稻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头季稻剑叶同化产物的分配与再生稻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约70%~75%的剑叶14C同化产物进入到了穗部,25%~30%残留在剑叶和茎鞘中;(2)约65%~80%的剑叶同化产物分配在倒一和倒二节间;(3)同化产物在穗部的分配比例与再生稻产量及所有的产量构成因子均呈负相关,同化产物在茎鞘、剑叶及其他叶片的分配比例与再生稻产量及所有的产量构成因子均呈正相关;(4)各节间的同化产物分配比例与再生稻相应节位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水稻不同节位叶的光合强度和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水稻品种蜀丰一号为材料,在抽穗期用红外线CO_2气体分析仪测定主茎各节位叶的净光合速率和用~(14)C研究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研究表明:主茎各节位叶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5.97,12.85,11.07,11.37mg CO_2·小时~(-1)·分米~(-2)。经统计检验,剑叶与倒二叶、倒三叶,倒四叶差异均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准,倒二叶,倒三叶,倒四叶之间差异不显著。主茎不同节位叶同化的~(14)C都能运转分配至稻株的各器官,其分配的比率不相同,分配到主穗的比率较高,分蘖穗的比率较少。主茎下位叶(倒三、倒四叶)同化的~(14)C分配到分蘖穗、茎叶和根的比率比上位叶(剑叶、倒二叶)高。  相似文献   

6.
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特点与产量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4,自引:6,他引:38  
 【目的】探明超级杂交稻在不同种植地点和不同施肥量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及干物质生产特点。【方法】于2004~2005年在湖南省桂东、长沙、衡阳、南县和永州5个地点进行大田试验,按照N﹕P2O5﹕K2O为1﹕0.5﹕1的比例,设置3种施肥量处理(135、180、225 kg N•ha-1),田间采用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以超级杂交稻组合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试验材料。【结果】超级杂交稻收获产量以桂东点产量最高,地点间差异显著,其中准两优527平均为7 492.3~12 209.2 kg•ha-1,两优293为6 984.0~11 679.5 kg•ha-1。产量构成因子和干物质生产量的地点间变化与收获产量一致,但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施肥量处理间收获产量和干物质生产量差异均不显著。收获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表现为正相关,而与每穗粒数表现为负相关。【结论】超级杂交稻存在适宜的种植区域,且在施肥量为135~225 kg N•ha-1的范围内,施肥量不是超高产栽培的限制因子。超级杂交稻的库容量大,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是获得超高产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促花肥施氮对超级杂交稻冠层叶片生长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国稻6号为材料,研究了促花肥不同施氮量(0,45,90,135,180kg/hm2)对超级杂交稻冠层功能叶片生长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穗分化初期,施氮量对倒1叶(剑叶)和倒2叶的叶片形态影响较大,但对倒3叶生长影响较小.剑叶和倒2叶的长和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增加叶面积,提高上部功能叶的叶面积比率,且对叶长的影响大于叶宽,但叶片过长也易造成开花后叶片的挺直度下降,叶片披散,群体的通风透光性差.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片的SPAD值相应增加,剑叶的SPAD值在叶片展开后约20d达到最大,随后下降;高氮处理下,倒2叶和倒3叶在开花后期SPAD值下降加剧,衰老加快.3)促花肥增加施氮量能提高水稻剑叶的光合速率.齐穗后剑叶的SPAD值和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剑叶、倒2叶、倒3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3种不同用量的硅、钙肥水平下,超级杂交稻品种准两优527、两优293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施硅不利于提高准两优527的理论产量及其大部分构成因素,但能大幅减少因倒伏所造成的产量损失;施硅对提高两优293产量的作用不大,低量施硅甚至产生负作用;高量施钙有利于提高准两优527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中量施钙能通过降低其表观倒伏率而达到增产的效果;施钙不利于提高两优293的理论产量及其大部分构成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准两优527的表观倒伏率与实际产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用放射性同位素14 C示踪技术对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对照“汕优 6 3”的14 CO2 同化产物的运转与分配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 :水稻齐穗后 10d、2 0d标记 ,标记后 2h两优培九14 CO2 同化产物从叶片输出的比例比汕优 6 3高 6~ 8个百分点 ;孕穗期标记 ,标记后 5d两优培九茎鞘内的14 CO2 同化产物比汕优 6 3少近 8% ,14 CO2 同化产物在穗部的分配比例 ,两优培九则比汕优 6 3高近 10个百分点 ;灌浆后期标记 ,两优培九供穗上部籽粒灌浆的14 CO2 同化产物仍比汕优 6 3高约 19个百分点。表明 ,两优培九不但叶片的输出能力较强 ,而且在孕穗期和结实初期比汕优 6 3需要更多的光合产物 ,尤其是上半部穗的强势粒较多 ,满足灌浆需要的时间也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谷子的主要生理性状。结果表明 :叶片和叶鞘的叶绿素含量以高肥、稀植含量高 ;生育时期以灌浆期含量高 ;单叶以剑叶、倒 2叶含量高。有效光合速率以开花期最大 ,剑叶光合速率最高。蒸腾速率表现为开花期最大 ,单叶以倒 2叶最大。气孔导度和细胞间隙CO2 浓度以抽穗期值较大 ,倒 2叶值最大。有效光合速率与千粒重、成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气孔导度与穗码数关系密切 ,细胞间隙CO2 浓度与成粒重呈显著正相关。14 C代谢表明 ,植株各器官均有同化能力 ,叶片光合功能最强 ,同化物运往子粒最多 ,说明子粒是储存中心 ,而且在子粒形成期谷子具有“顶端定向供应”的特点。14 C同化物从叶片输出最多 ,叶鞘在抽穗期以储存为主 ,灌浆期大量输出达 97 2 5%。  相似文献   

11.
刘晓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819-17821
[目的]研究丰两优系列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及产量,为高产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汕优63为对照,对丰两优系列的3个代表品种丰两优一号、丰两优香一号和丰两优四号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丰两优系列水稻品种产量比对照高9.7%%~19.5%。丰两优系列水稻品种生育后期功能叶的SPAD较高,剑叶净光合速率强,"光合午休"现象较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对照且下降缓慢,丙二醛(MDA)含量较低且上升缓慢。[结论]丰两优系列水稻品种光合能力强且光合功能的高值持续期长,具备超高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超高产杂交稻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对7个冠层形态性状具有一定差异但又具有较高产量水平的杂交稻组合与对照组合汕优63的光合形态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比对照显著增产的4个组合具有以下光合作用优势:在每穗粒数增加、库容扩大的基础上,剑叶长度增加、叶角较小,冠层各部光的分布比较均匀(消光系数小); 在孕穗末期、抽穗后10 d和抽穗后30 d的光饱和光合速率及抽穗后10 d的群体光合速率比对照都有不同程度增加;抽穗前茎鞘中能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并能有效运转至籽粒。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杂交超级稻高产品种,引进8个超级杂交稻品种与准两优527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准两优527、金优785、科优21、绵优616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单产达12 t/hm2以上,适宜作超级稻品种在天柱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超高产生理特性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明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的重穗、超高产与生理特性的关系。【方法】以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轻穗型常规晚粳稻秀水63和中穗型籼型杂交晚稻汕优63为试验材料,进行组合(品种)间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源、流、库"等生理特性的对比考查与测定,研究和探讨甬优6号超高产的生理特性。【结果】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突出的生理特性是:①"源足",表现为叶面积指数大、叶片功能期较长、叶绿素含量多、叶片光合速率高、比叶重和粒叶比较大;②"流畅",为齐穗期单株茎鞘物质向成熟期的穗部输出量大、输出率和转换率高;③"库大",为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和有效颖花量多、库容量大、穗重5g以上;④"根强",为次生根发达、根量大、根活力强、根冠比值高,为地上部生长健壮抗倒、活熟到老并实现超高产提供根本保障。【结论】从重穗型的甬优6号优良生理特性得到启示:为实现籼粳杂交稻的超高产目标,育种者在选择亲本,尤其是筛选F1代时,应着重鉴别亲本、新组合物质生产过程中"源、流、库"的协调性,以及根冠比值的适宜大小。  相似文献   

15.
两系杂交水稻C两优系列组合的高产根系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揭示两系杂交水稻C两优系列组合的高产根系特征及根系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两用核不育系C815S配制7个杂交组合,以汕优63为对照,对其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C两优系列组合的根系干重、不定根条数、不定根总长、根系总体积、发根力、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a-NA氧化量显著高于对照汕优63。相关分析表明,抽穗期根系干重、不定根条数、不定根总长、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a-NA氧化量及灌浆期和乳熟期的发根力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表明,抽穗期的不定根数量和根系a-NA氧化量是影响水稻高产的主要因素,可作为水稻高产栽培和水稻品种遗传改良的可靠指标。【结论】C两优系列杂交组合在整个生育期内比汕优63具有发达的根系和较强的根系活力,保证了其营养元素和水分的吸收,从而为高产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生育后期仍保持较强的根系活力及地下部与地上部的和谐关系是其高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超级稻新品种田间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适合防城港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超级稻品种,2006年早造引进了7个超级稻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京福优527、Ⅱ优航1号、准两优527三个品种生育性状表现良好,综合抗性好,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20.7%、13.1%和13.0%,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可以进入区域性示范阶段,并可因地制宜推广种植。因京福优527、Ⅱ优航1号两个品种生育期较长,宜作为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7.
In a field experiment, rice cultivar Shanyou 63 was used as a check cultivar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activity of peroxidase and contents of malondialdehyde and soluble protein after full heading stage in flag leaves of two super high-yielding inbred rice, including Shengtai 1 and Yuxiangyouzha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oxidase activities an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s in the leaves of the three cultivars tended to increase gradually to peak values and thereafter descended during stage after full heading. Moreover, both the peroxidase activities an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s of Shengtai 1 and Yuxiangyouzhan peaked at 8 days after full heading, which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Shanyou 63 at 4 days later. Meanwhile, the malondialdehyde contents in the leaves of the three cultivars increased gradually after full heading stage. In addition, activities of peroxidase and contents of malondialdehyde and soluble protein in different cultivars were various at the same time. In general, for Shengtai 1 and Yuxiangyouzhan, the peroxidase activities an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Shanyou 63, whereas the malondialdehyde contents were lower compared with that of Shanyou 63. And these features could make the senescence of leaf become later and slower and photosynthetic product was more in Shengtai 1 and Yuxiangyouzhan than that in Shanyou 63.  相似文献   

18.
对5个抗早衰能力有明显差异的籼稻恢复系灌浆中后期上3片功能叶的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进行测定,分析了叶绿素含量及其变化趋势与谷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灌浆中后期各功能叶中叶绿素含量与单穗粒重关系最为紧密,但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抽穗后15~20d之间,剑叶和倒二叶中叶绿素降解速率与单株粒重呈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而倒三叶中叶绿素降解速率与单株粒重相关程度较低,育种上选择抽穗后15 ~20 d期间剑叶和倒二叶叶绿素降解速率较慢的恢复系作为父本将有利于提高杂交水稻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