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植物内生菌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生物资源,提取和分离植物内生菌的代谢产物是一条寻找新型天然活性物质的重要途径。植物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的一些化合物,不仅在抗菌、抗肿瘤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效果,还解决了人们对常用抗生素类药物的耐药性问题,本文对内生菌的活性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类综述。  相似文献   

2.
化感物质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发化感作用的化感物质主要是一些分子量为100-300 D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作用强度受化感物质的浓度、分子结构及互作方式的影响。细胞膜是化感物质作用的初始位点,通过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进而影响植物的生理生化代谢活动;抑制线粒体的电子传递或氧吸收从而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受体植物的光合速率或减少叶绿素合成,降低酶的活性和功能,促进或抑制受体的激素代谢。化感物质与受体DNA紧密结合在一起, 阻止DNA翻译、转录及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方面的应用进展,包括植物组织、细胞培养产生次生代谢产物,发状根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植物细胞生物反应器在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生产中的应用概况,并提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植物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为供试材料,以辣椒为研究对象,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环境,研究了植物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对辣椒幼苗株高、叶长、茎粗、鲜重、干重、须根数等形态指标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膜相对透性、脯氨酸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植物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对干旱胁迫下辣椒幼苗生理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幼苗经次生代谢产物处理后,试验组株高高于对照组30.91%,叶长高于对照组14.76%,茎粗高于对照组129.57%,须根数高于对照组33.33%,鲜重高于对照组33.37%,干重高于对照组43.79%,叶片相对含水量高于对照组8.71%,细胞膜透性低于对照组14.63%,脯氨酸含量高于对照组14.90%;该研究表明,植物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通过对辣椒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的干旱适应性调节,来提高其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玉芬 《现代园艺》2019,(11):23-24
植物内生菌分布广、种类多,目前已研究过的所有陆生及水生植物中几乎都存在内生菌,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丰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综述了植物内生菌的代谢产物研究;内生菌糖类、甘露醇的研究,抗氧化能力、多酚含量、抑菌性的研究,同时,对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讨论,以期为植物内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植物激素是植物正常代谢的产物,对植物生长产生强烈的影响,人工合成的调节植物生长的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用量适当,能缩短生根时间,提高植物扦插生根率;促使根系发育健壮,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促进幼苗生长。由于怒江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园林绿化事业受到一定的阻碍,利用生长调节剂可提高苗木质量,提升移栽成活率,有利于开发怒江州的珍稀绿化园林树种。  相似文献   

7.
赵欢 《北方园艺》2017,(13):170-175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资源丰富,通过与药用植物的"协同进化",可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次生代谢产物。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可产生丰富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病毒、促进植物生长和促进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等作用。该研究对近5年来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蔬菜》2020,(1):28-28
硫代葡萄糖苷(硫苷)是一类含硫和氮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白花菜目植物中,包括芸薹科作物白菜、甘蓝、油菜和模式植物拟南芥,对植物抵御病虫害有重要作用,其中一些硫苷种类可以产生具有抗癌效果的活性物质。研究油菜营养体硫苷含量的遗传基础,对选育种子低硫苷和营养体高硫苷油菜品种,进而提高油菜抗病虫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红果88”为陕西杨陵北方园艺研究所研制的新型高科技产品,首次以植物代谢中间产物和植物生理活性物质为主要有效成分,并辅以关键的营养元素及净果剂、着色剂和光合增强剂等,具有增大果个,促进着色,改善品质等作用。1997年在我所和鲅鱼圈4年生福岛短枝红富士...  相似文献   

10.
植物激素及其在提高果品产、质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植物激素也称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植物生长物质。由植物体代谢产生的天然激素称内源激素;仿照内源激素人工合成的激素或偶然被发现非植物体产生但有激素作用的物质称外源激素。植物激素都是以极小的浓度影响植物的细胞分裂、分化、发育,影响植物的形态形成、开花、结果、成熟、脱落、衰老,以及休眠、萌发等各种生理生化活动。在植物的所有代谢中都起到不  相似文献   

11.
1983—1986年在美味猕猴桃幼树上进行了喷布生长抑制剂试验。结果表明:猕猴桃幼树在新梢生长前期(5月上旬~5月下旬)喷布2000~3000ppmB9 1—2次.1000~1500ppmCEPA 2次、2000ppmPP3332次以及2000ppmB9+500ppm CEPA 2次,2000ppmPP333+600ppmCEPA 2次,均能有效地控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其中两个混喷处理控长促 花尤为显著.喷布生长抑制剂后,叶内总核酸、DNA、RNA、蛋白质的含量增加,表明生长抑制剂促进了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这样可使叶部的核酸代谢活化,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调节和推动生理代谢过程,促进成花基因的活化,从而显示出促进花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生长物质的使用与绿色果品生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人们对植物生长物质的种种偏见,阐述了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重要区别,提出了植物激素对人体无毒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运用于大多数绿色果品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叶面喷施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DTA-6、S3307、SODM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根系 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SODM、DTA-6和S3307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分别比清水对照增加17.4 %、8.3 %和4.1 %;3个处理均降低了马 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SODM处理提高了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可溶性蛋白、蔗糖含量,S3307处理提高了可溶性蛋白含量。SODM处理可提 高马铃薯整个生育期的根系活力,DTA-6处理则对马铃薯块茎形成期的根系活力具有促进作用。综合分析得出,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 提高马铃薯产量、改善品质、有效调控根系的生理代谢均有一定的效果,但以SODM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长物质对黄瓜植株性别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植物生长物质如乙烯、赤霉素、生长素、多胺和油菜素内酯等对黄瓜性别分化的影响,同时介绍了黄瓜性别分化的分子机理研究概况,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江浩昭  刘厚诚 《蔬菜》2020,(12):27-32
在介绍海藻肥营养成分、活性成分的基础上,从蔬菜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及营养品质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海藻肥在蔬菜生产上的相关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发现:海藻肥含有丰富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和促进植物生长的活性物质,其中必需营养元素包括碘、钾、钠、钙、镁、锶等矿物质以及锰、钼、锌、铁、硼、铜等微量元素,活性物质包括海藻多糖、甾醇、植物激素、酚类、甜菜碱、海藻酸等,可以明显提高蔬菜的产量,改善蔬菜的品质,增强蔬菜的抗性,同时还能抑制病虫害,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狼毒大戟根提取物抑菌活性及其提取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连续回流提取法从狼毒大戟根中提取得到抑菌活性物质,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离体抑菌试验确定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狼毒大戟根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菜豆炭疽病菌、甜瓜枯萎病菌等9种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为:以90%乙醇作为溶剂,料液比1︰20,在提取温度为65℃和提取溶剂pH为10.0条件下提取90min,提取次数为2次。  相似文献   

17.
光周期诱导植物成花的分子调控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开花是植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过程。开花相关基因的表达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基础,环境因子以及细胞自身的生长状况对这些基因的表达起着调控作用。目前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水稻和观赏植物矮牵牛和金鱼草等植物,已了解到光周期信号被植物成熟叶片接受和感知并产生开花信号物质,这种开花物质经过叶片到茎尖的长距离运输,最终引起茎顶端开花起始。对国内外光周期途径植物成花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光周期调控观赏植物成花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菌丝体深层培养及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一种经济的培养基通过深层培养获得四种菌丝体,将菌丝体及其发酵液在胶体磨里充分破碎,热水浸提。提取物经浓缩配加营养增强剂,调制成四种营养保健产品。  相似文献   

19.
王卅  李玉花  张旸 《园艺学报》2012,39(11):2291-2300
 生长在热带雨林低光环境中的林木植被部分叶片表面呈现蓝晕色表型。这种蓝晕色表型由叶片表皮附近多种相同或相异的微结构所引起。各种微结构是植被适应低光生长环境而长期进化的产物。它通过改变植物组织内部反射光的物理特性,在增强光合活性光吸收的同时产生蓝晕色或其它周期性变化的复合色,从而形成植物结构色表型。结构色的存在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植物结构色产生的机制以及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20.
无花类型藕莲品种产量形成与需肥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小江  赵有为 《园艺学报》1991,18(4):335-339
本文研究了花藕的产量形成过程及需肥特性。结果表明,藕莲植株前期进行营养生长,后期转入贮藏生长,以其后栋叶的出现为标志。新藕的形成、膨大过程在7月16日至8月20日,历时约35天,其中包含一个快速增长期。结藕以前,体内同化产物主要分配给茎叶,用于开源;结藕后,主要分配到藕中,用于扩库,其间发生了生长中心的转移。并初步探明藕莲生育期中对N、 P、K吸收量的变化趋势,其吸收比约为2.73:1: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