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目的]预测并分析工程对河道行洪能力变化的影响,为城市生态公园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提供研究技术方法。[方法]基于MIKE 21建立城市生态公园工程河段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以渭河宝鸡段为例,选取1954型洪水过程验证模型合理性,模拟3种典型流量下河道流场和水位的变化特征,讨论城市生态公园修建后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安全影响。[结果]3种典型流量洪水下沿线水位均低于堤顶高程,对城市行洪安全不构成威胁,因此行洪安全可以保证。但由于河道行洪宽度变窄左岸流速增大,加剧了对岸堤的冲刷,采取岸堤加固措施是极为必要的。[结论]河道形状的改变会影响水的流态,水流速度过大会影响河堤结构稳定性,最终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辽宁省北沙河河道的防洪能力,以北沙河全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DHI开发MIKE11水动力模型计算河道水面线,根据警戒水位、成灾水位及保证水位确定原则,结合10 a、20 a和50 a一遇洪峰流量成果,计算得出8个代表断面的特征断面相应特征水位(流量)。经过河道现状防洪能力评估研究,得出过流能力较弱或者防洪能力有缺陷的河段,为防洪工程的规划建设以及地方防汛调度防汛应急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障小凌河河道的防洪安全,开展小凌河河道行洪能力复核分析。根据河道特点和实际情况,将小凌河分为两段,选取控制断面,确定河道糙率、起点水位基本参数,分别采用曼宁公式法与能量方程法,计算河道两岸防洪工程实际可能下泄的最大安全泄量,复核分析各河段行洪能力及对应的防洪标准。通过摸清小凌河河道行洪能力,可为洪水预警、防汛调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海岛地区小流域暴雨洪涝灾害进行模拟研究,为该类地区后续开发建设以及防洪排涝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选取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岛为研究对象,根据设计暴雨及设计和校核潮位资料,运用MIKE构建了一维河网模型、二维水动力模型以及MIKE FLOOD耦合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两种方案的淹没面积和水深、典型河道断面水位以及重点区域洪水演进过程。[结果] 相对于设计暴雨及设计潮位条件下的方案1(94降雨+实测潮位),设计暴雨及校核潮位条件下的方案2(94降雨+极限潮位)在相对高水位时刻淹没面积更大,最大淹没深度更深。[结论] 朱家尖流域内河流比降大,汇流时间短,流域调蓄能力差,抵抗暴雨产生的洪涝灾害的能力较弱。特别是暴雨遭受天文大潮时,研究区域受灾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风水交错侵蚀区拦沙坝建设对流域沟道侵蚀动力过程及沟道冲刷侵蚀能力的影响,通过分布式水文模型MIKE SHE以及一维水动力模型MIKE 11耦合模拟了西柳沟流域洪水过程,分析了新建拦沙坝建设前后流域沟道侵蚀动力变化,通过建立流域次暴雨水沙响应模型估算了新建拦沙坝工程运行期内的沟道冲刷减蚀能力。结果表明:(1)拦沙坝建成后,流域出口处洪峰流量减少40.90%,洪水总量减小35.85%,显著改变了西柳沟流域洪水过程,洪水过程线明显坦化;(2)流域主沟道平均最大流速、最大径流剪切力和最大径流功率分别减小21.66%,22.02%和34.31%,有效降低了沟道侵蚀动力;(3)在多年平均降水情况下,预计流域新建拦沙坝工程在25年工程运行期内的冲刷减蚀能力可达到3 309.49万t。研究结果可为风水交错侵蚀区拦沙坝减蚀能力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根据阳泉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污水管道铺设具体情况及其所在河段的水文资料,结合地区实用水文手册,分析计算了管道工程穿越桃河、义井河的设计洪峰流量以及项目建设可能给现有水利规划、行洪安全、河势稳定性、防汛抢险等方面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管道采用大开挖方式穿越河道,管道敷设于地面高程以下,对河道泄洪和河势稳定没有影响;发生设计洪水时,穿越桃河、义井河的污水管道埋设深度满足50 a一遇以下频率洪水的规范要求。同时,提出了对河道防洪、周边环境与河流水质影响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7.
湖北长江特大洪水防御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总结湖北省1998年长江防洪基本特点,分析了湖北长江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症结,一是防洪标准低,二是江湖关系恶化,三是堤防自身存在薄弱环节,四是分蓄洪区运用难。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高加固堤防、扩大河道行洪能力、建设蓄滞洪区安全设施、主要支流上兴建控制性水库、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以及提高非工程措施防洪水平等防御特大洪水的综合性对策,并对三峡工程建成后的长江防洪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河流束窄处断面窄深,形成河道水沙输移的卡口,该区域行洪能力相对较弱,桥梁建设更加威胁河道防洪安全。以陇海铁路咸阳渭河桥改扩建工程为例,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工程方案在3种洪水频率下对河道行洪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在桥梁建设期,四桥并存引起桥位处水位壅高值最大;疏浚量大的工程方案建设后过水面积增大更多,桥位水位降低幅度也相对较大,如工况1建设后300年一遇、100年一遇、5年一遇洪水下分别降低0.9m,0.9m,0.6m;卡口河段的桥梁建设宜结合适当的疏浚工程,以增加行洪河宽及过水面积,平顺水流,提升河道行洪能力。  相似文献   

9.
MIKE耦合模型模拟淤地坝对小流域暴雨洪水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科学认识淤地坝建设对黄土高原小流域暴雨洪水过程的影响,该文通过分布式水文模型MIKE SHE和一维水动力模型MIKE 11耦合模拟了不同坝型组合和坝系级联方式下的小流域暴雨洪水过程,研究表明:1)淤地坝系建成后会使小流域洪水的洪峰和洪水总量明显减少,其中骨干坝减幅最小,中型坝次之,小型坝减幅最大;串联、并联、混联3种坝系级联方式均使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明显减小,其中混联坝系减幅最大,并联坝系次之,串联坝系最小。2)淤地坝建设改变了洪水历时,其中骨干坝和中型坝增加了洪水历时,而小型坝缩短洪水历时。3)沟道连通性指数与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均有很好的相关关系,淤地坝建设明显降低了沟道连通性,通过改变沟道连通性调控了小流域的暴雨洪水过程。可为黄土高原淤地坝安全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梯级开发水电站渣场设置的合理性是水土保持方案关注的重点.设置在河道两侧的渣场会束窄河道,对河道行洪等一系列问题产生影响.针对渣场设置是否会对河道行洪产生影响的问题,提出了河道水流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利用MIKE 21水动力模块对河道水流进行二维模拟,得到修建渣场前后河道水位及流场的变化.该方法的运用解决了编制水保方案时缺乏水文资料的水力计算问题,实现了计算的便捷化和合理化;同时还为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厦门市东西溪流域为例,对城镇化背景下中小流域洪水风险进行评价和研究,为该区有效实施防洪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GIS空间分析作支持,将暴雨洪水频率分析与平原区洪水淹没模拟计算相结合,基于MIKE21平面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进行洪水风险分析,对研究区洪水风险程度以及淹没状况进行模拟计算。[结果]绘制出厦门市东西溪流域动态洪水风险图,并根据洪水淹没区内的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变化等实际情况,调整不同频率洪水淹没范围,实现东西溪流域洪水风险图的实时动态更新。[结论]研究区洪灾风险主要分布在东溪、西溪、汀溪等主干流河段,总体上呈现随着洪水重现期增大,灾害风险由上游向下游,由近岸向远岸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根据孟连县南垒河河床冲淤变化情况、防洪工程现状、防护对象的防洪需求及孟连县南垒河流域历史出险等情况,对孟连水文站防汛特征水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防洪断面特征水位不具有指导下游洪水预警、防汛抗洪决策而失去意义,因此提出对原防汛特征水位进行修订。通过分析,当上游发生洪水,预警下游县城和芒信镇做好防汛抢险准备工作时,孟连水文站的警戒水位为957.42 m,当发生20 a一遇大洪水时,要保证下游县城和芒信镇的防洪安全,孟连水文站的保证水位为957.75 m,修订后的防汛特征水位可为孟连县防护对象洪水预警、防汛抗洪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平陆县曹川镇循环经济暨新材料工业园区项目位于黄河一级支流曹河两岸,总占地面积101.254 hm2。依据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改[1992]7号),对于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应进行洪水影响评价。经过实地勘测与详细调查,对园区项目建设与洪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对曹河的河道行洪没有不利影响;上游下涧村民生桥不能满足50 a一遇设计标准洪水过流要求;设计标准洪水位绝大部分高于园区地面高程,存在防洪安全隐患较大。根据洪水影响分析结果,提出了改扩建下涧村民生桥提高防洪能力和对园区曹河段按设计洪水标准实施统一规划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宁夏吴忠黄河公路大桥的防洪影响水文计算实例,对建桥的防洪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工程是否符合防洪标准和有关技术要求;是否对河势稳定、水流形态、冲淤变化有无不良影响;是否妨碍行洪,降低河道行洪能力及建筑物防洪影响的分析思路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科学认识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对小流域侵蚀动力过程的影响,通过分布式水文模型MIKE SHE和一维水动力模型MIKE 11耦合模拟了王茂沟流域的洪水过程,并计算了流域主沟不同断面的侵蚀动力参数和不同坝型组合的减沙效益。结果表明:(1)淤地坝建设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小流域沟道的侵蚀动力分布,坝系建成后沟道的侵蚀动力参数减幅最大。(2)小流域径流侵蚀功率表现为上中游剧烈变化,下游趋于稳定,且下游径流侵蚀功率明显小于上游。(3)淤地坝建设可以有效减小流域的输沙量,其中单独建设骨干、中型、小型坝相比流域未建坝时,输沙模数分别减少24.74%,47.11%,64.11%;流域坝系建成后减沙效益最明显,流域输沙量减少83.92%。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淤地坝减沙效益评估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燕塞湖桥工程的防洪安全,须进行防洪计算与分析。结合燕塞湖桥工程的具体位置,确定计算范围、流量、起点水位及河道糙率等基本参数,并采用恒定非均匀流模型、桥梁壅水计算模型,分别计算河道水面线、桥壅水高度。同时结合模型试验,对计算成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水力计算和物理模型的壅高值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7.
马营河位于右玉县东北部,属黄河流域苍头河的一级支流。长期以来,马营河流域治理缺乏统一规划,河道治理没有全面开展,两岸修建的一些防洪工程,分布零散,毁坏也比较严重,全河段的综合防洪能力低于5 a一遇洪水标准。加之近年来河道采砂,私挖乱采,大量弃渣与垃圾堆放在河道,严重影响河道正常行洪和生态环境。为了防洪减灾,保证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发展生态旅游,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推动脱贫攻坚;开展马营河河道治理势在必行。从多个方面论述了马营河河道治理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河道治理现状,规划布局了堤防、护岸、疏浚、蓄水、排水及植物防护等工程,并进行了具体设计和综合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8.
山区小流域沟道治理保证行洪,协调当地景观,体现人水和谐和生态安全优先。通过对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恢复河道行洪宽度,保障河道泄洪安全,保护河道下游水质,改善河道沿线水环境,改善生活环境。以芦子水小流域为例,探讨山区小流域沟道生态和防洪安全相结合治理的模式,以期为同类山区小流域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介休市利贞寨淤地坝为研究对象,计算了溃坝流量过程线,并利用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淤地坝逐渐溃决和瞬时全溃两种工况下的溃坝洪水演进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溃坝后不同时间段洪水的淹没范围、水深及水量。采用水量平衡法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大误差仅3.27%,说明模拟精度较高。利用该模型模拟淤地坝溃坝后的洪水演进,可以科学评估溃坝的影响范围及程度,为淤地坝的防洪减灾提供技术支撑,对我省淤地坝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防汛工程是水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基于此,对国内河道防汛工程现状进行分析,详细探讨当前防汛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目前国内在河道防汛工程上存在诸多共性问题,河道安全保护措施欠缺。通过进一步考察河道防汛工程治理问题,提出了较为全面的防汛治理措施,以期为今后河道防汛工程设计和治理提供指导,同时为河道防汛治理提供新思路和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