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明确外源独脚金内酯及其抑制剂对不同磷水平油菜根系形态和地上部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营养液培养和根箱土培试验,研究正常磷(250μmol/L)和低磷(5μmol/L)水平下外源独脚金内酯(GR24)和独脚金内酯合成抑制剂(TIS108)对甘蓝型油菜中双11号根系发育、地上部生长、磷和生长素含量、分枝数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μmol/L范围内,随着营养液GR24浓度的增大,油菜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受到的抑制越来越严重。在0~1μmol/L范围内,随着营养液TIS108浓度的增大,油菜根和地上部生物量逐渐增加,在0.1μmol/L时达到最大;在1~5μmol/L范围内,随着营养液TIS108浓度的增大,油菜根和地上部生长受到的抑制程度加剧,在5μmol/L时抑制作用达到最大。低磷和正常磷处理外源添加GR24(5μmol/L)油菜根系生长均受到抑制,添加TIS108(0.1μmol/L)油菜根系生长均受到促进。GR24对油菜根系生长的抑制主要表现为主根长和总根长变短,根系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变小,根尖数减少,根干重降低,根系磷含量降低,根系生长素含量降低,但地上部生长素含量增加。TIS108对油菜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主根长和总根长增加,根系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增大,根尖数显著增加,根干重增加,根系磷含量增加,根系生长素含量增加,地上部生长素含量降低。土培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低磷处理喷施GR24油菜株高增加,分枝数减少,地上部干重减小,产量降低;低磷处理喷施TIS108株高降低,分枝数增加,地上部干重增大,产量增加。综上可知,利用外源独脚金内酯合成抑制剂能够调控油菜根系形态,地上部分枝数和产量,在作物减磷增效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花前叶面喷施多效唑,探讨多效唑对紫云英产量及其结实特性的调控效应,以期为增加紫云英籽粒数、提高产量调控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以‘信紫1号’为供试材料,设多效唑喷施浓度0 (CK)、200 mg/L (T1)、300 mg/L (T2)、400 mg/L (T3)、500 mg/L (T4)、600 mg/L (T5),喷施溶液量均为750 kg/hm2,在开花前喷施一次。紫云英成熟期,按常规考种法调查单位面积株数、分枝数、不同层花序的花序数、结荚数、籽粒数等指标。【结果】与CK相比,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的单位面积花序数、结荚数、单荚籽粒数和结实荚果率在不同层花序上均较对照有所提高,以T3处理提高幅度最大。在第1~6层花序上,T3处理的单位面积花序数较对照提高34.1%~59.0%,单位面积结荚数提高39.7%~68.4%,单荚籽粒数提高44.3%~53.7%,结实荚果率提高1.84~4.89个百分点。相关分析表明,紫云英种子产量与其单位面积花序数、一级分枝花序数、单个有效花序结荚数、结实荚果率及单荚籽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多效唑喷施浓度与紫云英种子产量及以上结实因子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以多效唑喷施浓度373 mg/L最优,种子产量最高。【结论】在紫云英花荚脱落高峰之前 (开花前),叶面喷施多效唑可显著促进不同层花序单位面积花序数、结荚数、结实荚果率和单荚籽粒数的增加,尤其对促进第5、6层花序花荚结实成粒的效果显著,进而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3.
混合盐碱对紫花苜蓿苗期根系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研究紫花苜蓿根系对混合盐碱胁迫的响应,探索紫花苜蓿对混合盐碱的适应特点,为紫花苜蓿在盐碱地的栽培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甘农三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及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成为A(NaCl∶Na2SO4=1∶1)、B(NaCl∶NaHCO3=1∶1)、C(NaCl∶Na2SO4∶NaHCO3∶Na2CO3=1∶1∶1∶1)、D(Na2SO4∶Na2CO3=1∶1)、E(NaHCO3∶Na2CO3=1∶1)5种混合盐,分别以25 mmol.L 1、50 mmol.L 1、100 mmol.L 1、150 mmol.L 14种盐浓度,模拟出20种盐度和碱度各不相同的混合盐碱条件对紫花苜蓿幼苗进行处理,测定了根系总长度、根系平均直径、根表面积、根尖数等指标,以了解紫花苜蓿根系在混合盐碱胁迫下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盐浓度为影响紫花苜蓿根系生长的主要因素。混合盐碱对根尖数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负效应,对根系平均直径的影响并不明显。随着混合盐浓度的升高,根系总长度、根表面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A、B处理的根长分别在盐浓度为25 mmol.L 1和50 mmol.L 1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比对照(0 mmol.L 1)增加50.7%和37.9%,而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盐浓度达到150 mmol.L 1时,A、B、C、D、E的根系总长度分别比对照减少26.6%、37.7%、51.6%、37.0%和55.7%,差异显著。A、C、D组处理下仅在25 mmol.L 1时,根表面积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增加21.1%、43.4%和12.7%;在浓度为150 mmol.L 1时,E处理下根表面积显著减小,比对照减少49.6%。表明低浓度混合盐碱对紫花苜蓿根系的生长影响不显著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胁迫下抑制根系的生长;在高盐浓度下随着碱性盐比例的增加,对紫花苜蓿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效唑(PP333)对‘川秋葵1号’种子进行浸种,以研究多效唑对川秋葵1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25 mg/L、50 mg/L、75 mg/L、100 mg/L的多效唑浸种,对黄秋葵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影响不大,没有明显抑制作用;用125 mg/L、150 mg/L多效唑处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多效唑能提高种子的简易活力指数,有效矮化红秋葵幼苗,增加幼苗的茎秆粗度,优化幼苗的株型。综合比较多效唑各处理在形态及发芽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以浓度100 mg/L的多效唑浸种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萘乙酸浓度对水土保持植物蟛蜞菊扦插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蟛蜞菊扦插苗的成活率,采用3种不同浓度萘乙酸(NAA)浸渍蟛蜞菊插条基部1h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200mg/L的萘乙酸下的蟛蜞菊的插穗生根率达到100%,根粗、根数、最长根长、根系总体积均显著增大,同时地上部分的生长得到了促进。浓度为100mg/L的萘乙酸对扦插苗地上及地下部均具有促进作用。浓度为300mg/L的萘乙酸对扦插苗地上部具有促进作用,但对插穗的生根率及根数有抑制作用。试验表明,200mg/L的萘乙酸对蟛蜞菊扦插苗的生长促进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有机磷为土壤磷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不同磷效率作物对有机磷的利用能力的差异,有助于了解作物高效吸收磷的机理。 【方法】 以磷高效基因型大麦(IS-22-25、IS-22-30)和低效基因型大麦(IS-07-07)为试验材料,植酸钠为有机磷源进行水培试验。设置5个植酸钠浓度(0.1、0.2、0.3、0.4、0.5 mmol/L),使用根系扫描仪分析其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等形态特征,并测定根系与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植酸酶活性等生理特征。 【结果】 随有机磷浓度降低,磷高效基因型野生大麦总根长、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呈增加趋势。低有机磷浓度下,磷高效基因型大麦总根长较正常有机磷浓度(0.4 mmol/L)下增加了139.7%~146.0%,直径D<0.16 mm的根长提高了156.8%~161.5%,且磷高效基因型总根长较低效基因型高8.6%~60.4%。低有机磷浓度下,磷高效基因型根系各参数均显著高于低效基因型。随着有机磷浓度降低,磷高效基因型根总表面积提高了83.5%~117.5%,较低效基因型高14.0%~46.4%;根总体积提高了80.7%~119.3%,较低效基因型高19.6%~150.0%。随着有机磷浓度升高,磷高效基因型根系及其分泌酸性磷酸酶和植酸酶活性显著降低。低有机磷浓度下,磷高效基因型根系酸性磷酸酶和植酸酶活性增加了163.3%~172.2%和98.6%~121.2%,较低效基因型高14.4%~41.2%和23.1%~37.2%;磷高效基因型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和植酸酶活性增加了157.8%~193.4%和172.4%~183.4%,较低效基因型高20.2%~45.7%和24.7%~51.4%。 【结论】 在低浓度有机磷胁迫下,磷高效基因型通过良好的根系形态,有效扩大了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接触空间,为磷高效基因型的快速生长和磷素吸收提供了条件;同时,低浓度有机磷胁迫增强了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和植酸酶,提高了介质环境中磷素的生物有效性,对有机磷的吸收利用表现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局部根系盐胁迫对冬小麦生长和光合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根装置设置无盐胁迫(0|0)、局部根系150 mmol-L-1NaCl胁迫(0|150)、全部根系75 mmol-L-1NaCl胁迫(75|75)、全部根系150 mmol-L-1NaCl胁迫(150|150)4种处理,研究根系局部盐胁迫对冬小麦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抑制了小麦幼苗的生长,并且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小麦受抑制程度加重;根系盐胁迫方式对小麦幼苗生长影响显著,局部根系胁迫处理(0|150)小麦幼苗地上部干重比等浓度150 mmol-L-1NaCl全部盐胁迫处理(150|150)增加23.5%,比等浓度75 mmol-L-1NaCl全部盐胁迫处理(75|75)增加17.2%。在局部根系盐胁迫下,非盐胁迫一侧根系(0|150-0)补偿生长,其根长、侧根数、侧根长比盐胁迫一侧根系(0|150-150)分别增加195.2%、206.2%和237.8%,盐胁迫一侧根系吸收的Na+部分向非盐胁迫一侧根系运输,盐胁迫一侧根系(0|150-150)的Na+含量比全部胁迫处理(150|150)减少12.1%。与全部根系盐胁迫相比,局部根系盐胁迫减少了Na+在叶片中的积累,降低了钠/钾值。局部根系盐胁迫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均高于同浓度完全盐胁迫处理的小麦幼苗,进而增加地上部和根系的生物量。因此,局部根系胁迫显著缓解了全部盐胁迫对小麦地上部和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多效唑对花生种子萌发及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花生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和盛花期叶面喷施,观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情况和植株农艺性状,收获时进行产量测定。结果表明:(1)多效唑浸种延缓花生种子萌发,使发芽率有所下降,矮化植株;(2)盛花期喷施适宜浓度的多效唑能抑制花生地上部分的生长,促进其横向生长,使主茎和分枝比对照的短,分枝数、单株结荚数、饱果率和产量均比对照的高,其中以喷施150mg/L多效唑的处理产量最高,达3806.3kg/hm^2,比对照增产12.60%。  相似文献   

9.
山桃是甘肃地区普遍应用的桃树优良砧木,具有抗寒、抗旱的特性。然而山桃通过种子繁殖的方式存在一定比例上的抗性分离现象,而且繁殖周期较长。为探索山桃组培快繁技术。对山桃组培苗的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以改良QL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当IBA浓度为1.0 mg/L时,试管苗生根效果最好,根系粗壮,侧根较多,生根率达94%以上,平均根数6根以上,平均根长6.8 cm以上;添加80 mg/L PG的处理,无论是生根率、平均根数还是平均根长,较不添加80 mg/L PG的处理相比均表现不理想。将根长超过3 cm的山桃组培苗置于温室中,先遮光炼苗5~7 d,后将瓶盖打开1/2,并配制800倍多菌灵溶液少量倒入组培瓶中,4 d后可将瓶盖全部打开继续炼苗5~7 d,组培苗根系生长基本正常,炼苗成活率可达88%。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盐碱条件下柳枝稷(Panicum vigatum L.)对供磷水平的响应,以不同品种柳枝稷(Alamo加倍体、Alamo、Pathfinder)为材料进行根箱试验,分析比较了不同磷浓度(0、10、100 mg/kg)处理对柳枝稷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磷水平的增加,各品种柳枝稷生物量、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及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而根冠比、土壤pH值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下降趋势,均在高磷(100 mg/kg)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与高磷处理相比,低磷(10 mg/kg)处理下3个品种柳枝稷土壤pH值分别增加了0.31、0.28、0.23个单位,酸性磷酸酶活性平均提高了58.0%、42.0%、13.5%。低磷条件下,Alamo加倍体具有较大的根表面积,并保持较高的根系活力,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有利于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总体而言,Alamo加倍体对盐碱低磷胁迫的适应能力优于Alamo、Pathfinder。同时增加供磷水平能够促进盐碱地柳枝稷根系生长、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其生物质产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设置盆栽试验,研究丁香、红瑞木、油松和白蜡4种植物在6个有机碳菌剂施用水平下的生物量、肥料利用率及根系形态的变化,以此揭示有机碳菌剂对生物量和根系形态的影响,并确定干旱区造林最佳的肥料施用量。结果表明:在试验施用范围内,4种植物根系和总生物量在不同肥料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4种植物总生物量增幅分别为22.41%~82.94%,42.22%~112.96%,10.60%~55.59%和9.46%~42.61%,最大值分别在T4(20g/株)、T3(15g/株)、T5(30g/株)和T5(30g/株)时出现。肥料利用率随有机碳菌剂施用水平的提高而降低,4种植物分别降低了0.903,1.946,0.037,0.145kg/kg。有机碳菌剂对丁香和红瑞木的根系形态特征(根长、根表面积、平均直径、根尖数、分叉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油松和白蜡的根系平均直径受肥料施用的影响较小,其余4项随着施用量的不同呈现显著差异。4种植物最大根长较对照增加41.29%~112.77%,最大根表面积增加34.73%~154.26%,最大平均直径增加3.85%~42.62%,最大根尖数增加47.41%~70.15%,最大分叉数增加22.93%~109.10%。研究结果表明,灌木对有机碳菌剂的响应较乔木更为敏感,在高剂量有机碳菌剂施用条件下,乔木生长优于灌木;干旱区造林工作中,乔木的有机碳菌剂施用量应该稍大,如选用30g/株,而灌木的施用量不应超过20g/株。  相似文献   

12.
祝海竣  李丹妮  张听  文天  文璨  王学华 《土壤通报》2022,53(5):1098-1105
  目的  为筛选合适的抗盐碱剂供盐碱地水稻生产应用。  方法  本研究以早稻品种陵两优942和晚稻品种Y两优911为材料,采用盆栽土培法研究了几种抗盐碱剂(T1微纳米硅、T2矿源黄腐酸钾、T3盐碱、T4松土精 + 矿源黄腐酸钾)对盐碱胁迫条件下(CK1盐碱胁迫、CK2无盐碱胁迫)水稻渗透调节物质、根系活力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  水稻的SPAD值、渗透调节物质、根系活力和产量会受到盐碱胁迫的显著影响,中度胁迫造成的影响高于轻度胁迫造成影响;施用抗盐碱剂有利于缓解盐碱胁迫的不利影响,且在盐碱胁迫较重时效果更明显。在中度盐碱胁迫下,与CK1相比,施用抗盐碱剂T1、T2、T3、T4,叶片SPAD、根系活力、产量显著增加,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与CK2 相比,CK1减产40.8%,施用抗盐碱剂则使Y两优911在盐碱胁迫条件下减产幅度显著减小,T1、T4、T3、T2分别比CK1产量高出53.9%、31.1%、21.1%、16.3%。  结论  不同处理间综合表现以T1(微纳米硅)和T4处理(松土精 + 矿源黄腐酸钾)表现最佳,是盐碱地水稻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The use of chia (Salvia hispanica L.) seeds as functional food is increasing worldwide and research on plant traits is important as the crop spreads. The seedling stage has been identified as crucial for establishment, survival, and competition with weeds but information on chia at this stage is scanty, especially regarding root traits. In this study, 8 genotypes of chia: 4 populations (Australia, Mexico, Peru, Basilicata) and 4 breeding lines (G3, G8, G17, WS) were evaluated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at two early stages (six leaves, S-6; ten leaves, S-10) with the aim to assess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ability in root morphological traits. The shoot height and dry matter were measured together with the following root traits: dry matter and architectural parameters characterized through image analysis of root scans: length, surface, average diameter, tips, forks and crossings. Plants showed a greater phenotypic variation at S-6 than at S-10 (average CV?=?40% and 22%, respectively). A high variability was recorded for root biomass, root volume, number of forks and crossings (average CV?=?54, 40, 44 and 48%, respectively), while root diameter showed lower variability (average CV?=?10%). Four principal components explained more than 97% of the total variance and root length, surface area, volume and average diameter contributed mainly to the variability.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genotypes were very different for morphological root traits. Australia and G8 had the most developed root system with longer and coarser roots. Our results could be used in a breeding program for new cultivars with a more vigorous seedling.

  相似文献   

14.
提高营养液镁浓度可缓解黄瓜幼苗亚低温胁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栽培黄瓜经常遭受亚低温 (15℃/8℃) 胁迫,用标准营养液育苗常会造成黄瓜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等问题。研究调整营养液中镁和钾离子浓度,以便达到缓解亚低温对黄瓜幼苗伤害作用的目的。【方法】选用‘博耐 3000'黄瓜幼苗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箱,以常温 (25℃/18℃) 下黄瓜山崎标准营养液配方 (K+ 6 mmol/L、Mg2+ 2 mmol/L) 为对照,在标准营养液其他元素保持不变的基础上,设置两个钾离子水平 (K+ 6、12 mmol/L),4 个镁离子水平 (Mg2+ 2、4、6、8 mmol/L),在亚低温 (15℃/8℃) 下栽培黄瓜幼苗,于处理后幼苗生长的 0、7、14、21 d 调查了不同镁钾水平营养液栽培的黄瓜幼苗的根系形态、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以及对钾和镁元素吸收。【结果】1) 亚低温下适当增加营养液中的 Mg2+ 浓度,能显著提高黄瓜幼苗的壮苗指数,当营养液中 Mg2+ 和 K+ 均为 6 mmol/L 时,壮苗指数达到最大值 0.17;2) 镁和钾对根系形态影响不同,K+ 浓度与根长和根系总表面积成正相关,且主要影响直径范围为 0~0.5 mm 的根系,Mg2+ 与根系平均直径正相关且主要影响 > 1.0 mm 的根系;较高的 K/Mg 比例有利于黄瓜 0~0.5 mm 根系的生长,根系总长和总体积的增加,但显著抑制了 0.5~1.0 mm 和 > 1.0 mm 根系的生长。3) 亚低温下,茎叶中干物质量降低而根中升高,在 K1 (6 mmol/L) 水平时,随 Mg2+ 浓度升高,根和茎中干物质量升高,叶中干物质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且营养液中高浓度的 Mg2+ 有利于干物质向叶中分配。4) 营养液中镁离子浓度小于 6 mmol/L 时,一定程度地提高 Mg2+ 浓度能促进对 K 的吸收,营养液中的 Mg2+ 和 K+ 在镁钾吸收上表现为协同作用,当 Mg2+ 大于 6 mmol/L 时,镁和钾表现为显著的拮抗作用;亚低温下,根茎叶的镁吸收量相比 CK 分别下降 25%、72% 和 58%,而营养液中 K+ 和 Mg2+ 均为 6 mmol/L 时,有利于缓解这一阻碍效果。【结论】冬春季黄瓜育苗时,山崎黄瓜配方营养液中的 Mg2+ 和 K+ 均为 6 mmol/L 而其他元素浓度保持不变时,黄瓜幼苗的壮苗指数、根系形态、干物质积累和钾镁元素综合效应表现较好,能有效地抵御亚低温对黄瓜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保水缓释肥对盐胁迫下水稻生长和光合特性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保水缓释肥对作物生长的调控,以"盐稻12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配比(1%、2%和4%)的盐碱地保水缓释肥(ZL 2012 1 0400570.0)对盐胁迫20、40、80 d水稻幼苗植株形态、根系发育、干重、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低盐还是高盐处理下,随着肥料施用配比的增加,植株长势逐渐增强,总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尖数、植株干重均显著上升,尤其在4%肥料施用下这些促进效果尤为明显;随着肥料施用配比的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各参数、水分利用效率等均逐渐上升,而气孔限制值显著下降。综上所述,该盐碱地保水缓释肥明显增强水稻幼苗的耐盐性,主要与其能促进盐胁迫下根系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改善气孔限制,促进植株的光合作用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调环酸钙(Pro-Ca)对盐碱胁迫下大豆(Glycine max)根系生长的缓解作用,以大豆品种合丰50(耐盐)和垦丰16(盐敏感)为试验材料,研究叶面喷施100 mg·L-1 Pro-Ca对盐碱胁迫下大豆根系生长特性、活性氧代谢、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喷施Pro-Ca均能不同程度缓解盐碱胁迫对合丰50和垦丰16根系生长的抑制,两品种根长、根鲜重和根干重分别增加了11.2%和23.6%、3.2%和19.8%、38.0%和37.6%;上调了盐碱胁迫下大豆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以及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抑制了 O 2 - · 和H2O2积累,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EL);促进了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合丰50和垦丰16大豆根系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5.1%~7.8%和6.2%~28.0%、6.6%~17.8%和3.8%~10.3%、19.1%~31.9%和6.9%~27.8%。主成分分析表明外源喷施Pro-Ca对耐盐品种合丰50 和盐敏感品种垦丰16根系均具有较好的调控效果。综上所述,外源喷施Pro-Ca可通过增强根系抗氧酶活性、渗透调节能力以及降低膜脂过氧化来增强大豆根系的耐盐碱能力。本研究初步阐明了Pro-Ca缓解大豆根系盐碱胁迫伤害的生理生化机制,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揭示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毛乌素沙地羊柴种群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分别在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设立一块50 m×50 m典型样地,应用Ripley’s K函数的双变量点格局分析方法,对飞播条件下羊柴种群的点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羊柴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植株大小及生境2种因素关系密切,随着羊柴植株形体的增大,其集聚强度加强;对于羊柴种群的空间关联性,随着2个大小级的形体大小差异减小,它们的空间正关联关系将加强;半固定沙地上的羊柴种群及其各大小级与固定沙地相比更趋向于集群分布,同时各大小级之间的空间正关联也更明显;移植羊柴时,应尽量将其栽种成集聚分布形式,以提高植被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盐碱胁迫对文冠果幼苗水力学特征和碳素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1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条件下的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盐碱胁迫条件对文冠果幼苗的水力学特征和碳素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碱胁迫显著降低文冠幼苗存活率、株高和基径、不同部位生物量、凌晨水势、根水力学导度、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2)随盐碱胁迫强度增加,植株各部位非结构碳含量均先升后降,且碱性盐胁迫对植株的伤害显著大于中性盐胁迫和混合盐碱胁迫,盐度和pH有显著的交互增强效应,碱性盐比例增加会加重胁迫危害;(3)盐碱胁迫显著限制幼苗根系吸水能力、植株水分状况恶化、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下降,造成生物量和非结构碳含量降低,超出植株对低渗透胁迫的适应能力,最终影响植株存活;(4)文冠果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胁迫能力,在轻度盐碱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在中度和重度盐碱胁迫条件下生长和存活能力受限。通过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文冠果幼苗在水力结构和碳代谢上对不同类型和强度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模式,可为文冠果适宜立地选择、栽培范围扩展和规模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盐胁迫是限制新疆番茄生长的重要障碍因子之一,而外源喷施谷胱甘肽 (GSH)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探讨外源 GSH 缓解番茄盐胁迫的效应和作用机制,可为该措施的有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营养液栽培法,选用番茄品种‘中蔬四号’为试材。在营养液中加入 NaCl 100 mg/L,使其产生盐胁迫,以不加 NaCl 作为对照 (CK),试验处理包括不喷施 GSH (NaCl)、喷施 GSH (+ GSH)、喷施 GSH 合成酶抑制剂 (+ BSO) 以及喷施 GSH 和 BSO (+ BSO + GSH)。测定番茄幼苗叶片和根系中与耐盐性相关的 K+、Ca2+、Mg2+、Na+ 和 Cl– 的离子微域分布状态和平衡。 【结果】NaCl 胁迫下番茄叶片和根系所有组织细胞中 Na+ 和 Cl– 相对含量显著提高,K+ 相对含量和 K+/Na+、Ca2+/Na+、K+/Cl– 比值降低,说明 NaCl 胁迫使细胞中 Na+ 和 Cl– 有害离子积累及胞内离子稳态严重破坏;外源 BSO 施用进一步加剧了 NaCl 胁迫下番茄叶片和根系细胞的 K+/Na+ 失衡。而外源 GSH 施用抑制了 NaCl 胁迫下番茄叶片和根系对 Na+ 的吸收,降低了 Cl– 的相对含量,提高了 K+/Na+、Ca2+/Na+、K+/Cl– 比值。外源 GSH 亦使 NaCl+BSO 胁迫下番茄叶片各组织及根系中皮层、内皮层和中柱的 Na+ 未检出,根系和叶片各组织中 Cl– 相对含量显著降低,K+ 和 Ca2+ 相对含量及 K+/Na+、Ca2+/Na+、K+/Cl–、Ca2+/Cl– 比值显著提高。 【结论】外源 GSH 通过抑制盐胁迫下番茄叶片和根系对 Na+ 的吸收,降低 Cl– 吸收,改善细胞中离子的微域分布和维持离子平衡, 从而缓解了盐胁迫对番茄的毒害作用,提高了番茄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