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临汾市临吉高速公路为例,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铁路等线型建设工程区域跨度大、建设周期长、施工强度大等项目特点,明确提出弃渣场地是水土保持的重点区域。在将弃渣作为一种资源的新理念下,应采取合理平衡挖填方、分区域合理利用弃渣、合理开发利用弃渣场地、落实好弃渣场地治理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弃渣场的水土保持审查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产建设项目设置弃渣场必须依法得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未按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技术规定选取渣场、设计弃渣场、堆置弃渣等,生产建设单位将承担法律责任,若弃渣场监管失职,则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承担行政监管责任。弃渣场的选址及审查审批中应有"两图一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地形图、弃渣场各项要素表)。针对公路、铁路等线性工程弃渣场在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后变化较大的情况,编制单位应及早搜集可利用的废弃坑塘等资料,深入现场查勘并与当地协商,提高弃渣场选址的合理性。弃渣场的变更应在弃渣前报批,大型弃渣场还应提交稳定安全报告,确保弃渣后不产生新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变更情况多,弃渣场水土保持方案补充报告书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不统一的情况,从水土保持管理的实际要求出发,提出了水土保持方案补充报告书的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供从事弃渣场水土保持方案补充报告书编写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昆明市清水海供水及水源环境管理项目为期5年的土壤流失量监测结果,分析了项目区弃渣场土壤流失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类型弃渣场侵蚀模数差异明显,侵蚀模数呈V地形类弃渣场U地形类弃渣场平台类弃渣场;随着施工的进行,V地形类和U地形类弃渣场的侵蚀模数明显减小,平台类弃渣场侵蚀模数则较为稳定;2014年各类型弃渣场侵蚀模数急剧减小,说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对控制弃渣场土壤侵蚀具有重要作用;施工结束后,大多数弃渣场侵蚀强度降为微度侵蚀,低于容许值。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水电工程建设迎来快速发展阶段,国家陆续出台了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对水电工程弃渣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水电工程弃渣处置面临土石方综合利用有限、项目间统筹调配难度高等问题,弃渣场选址受到高山峡谷地形限制和河道管理范围、生态保护红线等约束,选址困难。在分析水电工程弃渣处置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优化工程设计,减少水电工程开挖量;提高土石方综合利用率,减少弃渣量;新建库区弃渣场选址纳入审批许可范围,做好弃渣场稳定性论证;完善弃渣防护措施,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实行弃渣场分类管理等。  相似文献   

6.
以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为例,在分析项目工程特点、项目区自然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引水工程弃渣场场址选择及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分析评价了弃渣场选址的合理性和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针对性,并针对大型生产建设项目弃渣综合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土)场水土流失特征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种类繁多,弃渣成分、结构复杂,各类弃渣场的侵蚀形式、机制不尽相同,不易实施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致使弃渣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通过介绍弃渣场存在的各类土壤侵蚀型式、归纳土壤侵蚀类型、分析岩土侵蚀特点,指出影响弃渣场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有排弃方式、组成物质、坡面以及堆积时间等。结合保证弃渣场安全稳定、恢复土地生产力的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分析现有水土保持措施特点,提出健全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的建议,为弃渣场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调查黑河上游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分析了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类型和植物种类及植被覆盖度,提出了3种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模式:临河型弃渣场的配置模式为拦渣堤(浆砌石、铅丝石笼)+干砌石护坡+覆土+人工恢复植被+自然修复;坡地型弃渣场的配置模式为挡渣墙(浆砌石)或浆砌石护坡+干砌石护坡+截(排)水沟+土地整治+人工恢复植被+自然修复;平地型弃渣场的配置模式为挡渣墙(浆砌石、干砌石)+覆土+人工恢复植被+自然修复。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了典型弃渣场水土保持配置模式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弃渣场安全及防护是水土保持重点关注问题,涉水型弃渣场受水位、水流流态变化的影响,安全风险更高.研究涉水型弃渣场处置方案,有助于在实践中规避风险,减少水土流失,并为弃渣场设计、施工、评估等提供借鉴.针对已投入运行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涉水型弃渣场案例,依据现行水土保持及水利水电工程相关标准和规范,确定弃渣场稳定计算工况、允许...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水土保持型生态修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市生产建设项目类型和数量大幅度增加,各种生产建设项目的弃土弃渣是人为水土流失的重要地貌单元,本文对重庆市各种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条件、修复原理和典型修复模式设计进行了研究。认为:1重庆市良好的光热和降雨条件为弃渣场生态修复提供了基本自然环境条件,较快的母岩风化速率和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弃渣场生态修复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养分和种质资源。2弃渣场水土保持型生态修复应坚持以近自然修复为目标,以乡土植被为主要建群物种,以渣顶和坡面为主要地貌单元,以堆放完成期为重点修复时期的基本原理。3设计了土质沟道弃渣场、石质坡面弃渣场和土石质河滩地弃渣场三种不同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模式,可为重庆市弃渣场水土保持型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和部分参数。  相似文献   

11.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弃渣场是重点,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中截水沟设计是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措施。弃渣场截水沟布设,主要是防止上游坡面或沟道来水冲刷、损毁弃渣场渣面、渣坡,保证弃渣场稳定。截水沟设计需要更规范、更准确,在此基础上,以坡地型(含平地型)和沟道型两种典型弃渣场为对象,对截水沟设计等内容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河南段涉及膨胀土地区,部分线路穿越城市区域,扰动范围广,弃渣量大,其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存在弃渣场选址难、弃渣场防护难、植物措施设计难等特点。基于水土保持设计难点,提出采用新技术提升弃渣场勘测工作、建立“上截-中排-中固-下拦”的弃渣场综合防护措施体系、弃土弃渣综合利用、植物措施设计与景观设计和历史文化相结合等水土保持设计要点,针对性解决水土保持设计难点,有效实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可为同类大型引调水工程水土保持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水电工程是产生弃渣量非常巨大的生产建设项目,目前弃渣产生的水土流失及危害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总结现有水电工程弃渣场类型划分方法的基础上,为了更全面、有针对性地反映水电工程弃渣场特征,探索性地引入复合型弃渣场,同时初步提出几类常见的复合型弃渣场,并就其主要的水土流失防治特点、水土保持设计要点等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促进水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设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水力风力交错侵蚀区弃渣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峰市林西县东台子水库弃渣场为例,针对水力风力交错侵蚀区大型沟道型弃渣场的弃渣堆放特点,环境特点、安全稳定要求及水土保持总体防治要求,提出了弃渣场渣脚修建挡渣墙、堆渣边界修建截水沟、渣面土地整治后采取草方格沙障及植树种草绿化等防护措施,形成综合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可为水力风力交错侵蚀区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借鉴经验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正9月3日至4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监督处及山西省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一行,在晋城市对新建太原至焦作城际铁路项目(晋城段),进行了水土保持工作检查。检查组一行实地察看了神农隧道出口弃渣场、围城村和十字板村弃土场及部分路基边坡的水土流失防治情况,采用资料收集分析、无人机遥测、  相似文献   

16.
以衢州市龙游县高坪桥水库弃渣场为例,针对沟道型弃渣场的弃渣堆放特点、区域环境特点、工程安全稳定要求及水土保持总体防治要求,提出了在弃渣场下游坡脚位置建挡渣墙、堆渣边界修建截水沟,对渣面土地整治后采取植树种草绿化,以形成综合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3])。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户洋高速在户县境内山区段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弃渣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类似工程项目,提出了水保方案编制中弃渣场的布设应注意的问题:一是方案编制前相关单位及人员要充分了解主体工程,合理预测弃渣量;二是要布设临时弃渣场,方便项目施工,有利于水土保持;三是要合理布设永久性弃渣场。  相似文献   

18.
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东台子水库弃渣场为例,针对大型沟道型弃渣场的弃渣堆放特点、区域环境特点、工程安全稳定要求及水土保持总体防治要求,提出了在弃渣场渣脚修建挡渣墙、堆渣边界修建截水沟,对渣面土地整治后采取草方格沙障及植树种草绿化等建议,以形成综合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9.
弃渣处置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以佛山市生产建设项目以往及现状弃渣处置为例,综合分析并提出加强项目间的土方利用、利用弃渣打造公园景观、规划渣土消纳场、规划中考虑弃渣可能引起的排涝问题等建议,以期通过多种方式减少弃渣对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铁路弃渣场施工"资源效率—环境效率—经济效率"的"三位一体动态施工综合效益率",为"四节一环保"应用于铁道弃渣场施工带来的水土保持及长远效益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绿色施工理念和最大化水土保持带来的多维效益,以传统Malmquist模型为基础,以弃渣场施工为研究主体,引入施工所致的非期望产出,充分考虑资源的投入利用率以及动态投入的长远效应,构建铁路弃渣场施工Malmquist模型(QMPI)。[结果]QMPI模型充分解释了铁路弃渣场"资源效率—环境效率—经济效率"三位一体的动态施工综合效益。基于DEA-SOLVER PRO软件平台进行了QMPI施工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的测算,得出了各要素的冗余率。[结论]施工综合效益率与资效效率(REC)和环效效率(EEC)呈整体正相关,即绿色施工会促进施工综合效益率。同时,提升"四节"会促进"一环保",从而共同作用提高施工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