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小麦返白系白期叶片翻译和转录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返白系在返白期间,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降低幅度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半展叶的翻译和转录活性大于卷叶,并且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与对照矮变1号相比,返白过程中返白系叶片内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o)含量降低,复绿过程中,两种色素的含量都升高,但在整个返白阶段中,返白系Chl/Caro比值始终低于对照矮变1号,说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降低不是造成叶片变白的原因。对叶绿素生物合成中的两个关键中间产物δ-氨基乙酰丙酸(ALA)和原叶绿素(酸酯)[Pchl(ide)]的分析发现,在返白过程中,ALA相对积累,而Pchl(ide)含量降低,推测在返白过程中叶绿素合成受阻,这可能是返白系叶色在返白过程中褪绿变白的原因之  相似文献   

3.
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对59个水稻品种剑叶净光合速率及其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和相关分析后发现,叶绿素各组分及叶绿素a/b比值均存在显的品种间差异。叶绿素a含量决定总叶绿素含量水平,叶绿素b的含量主导叶绿素a/b比值的变化。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与剑叶净光合速率显正相关,叶绿素b含量与剑叶净光合速率的正相关关系接近显水平。叶绿素a/b与剑叶净光合速率无直接相关关系,但在品种间叶绿素含量由少增多的过程中,叶绿素含理状况对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由总量的增加转向叶绿素a/b比值的降低,同时发现,在高光强、低叶绿素含量范围内,仍然存在光合作用的最适叶绿素含量值。  相似文献   

4.
分期播种对小麦返白系返白表达的起始时间没有影响;但与适期播种的返白系比较,早播返白发生的生育期推后,返白过程缩短;晚播返白发生的生育期提前,返白过程延长。近白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总量及蛋白水解酶活性在不同播期中变化趋势一致,仅在数量及时间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并反映出温度及返白前期的植株营养基础对整个返白历程同样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吉白茶春季返白过程中保护性酶活力及其生化成分的变化作了检测,结果表明,安吉白茶 芽梢在早春返白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 力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叶绿素(CH)、儿茶素、咖啡因等含量则下降,芽梢复绿后,POD 活力降低,CAT,SOD 活力回升;叶绿素,MDA,儿茶素和咖啡固含量也上升。  相似文献   

6.
安吉白茶阶段性返白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安吉白茶春季返白过程中保护性酶活力及其生化成分的变化作了检测,结果表明,安吉白茶芽梢在早春返白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叶绿素(Chl)、儿茶素、咖啡因等含量则下降,芽梢复绿后,POD活力降低,CAT、SOD活力回叶绿素,MDA、儿茶素和咖啡因含量也上升。  相似文献   

7.
南京地区安吉白茶叶绿素含量随季节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新梢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析了安吉白茶在生长季节其叶绿素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春季安吉白茶各部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量逐渐升高;秋季后期又下降;2)叶绿素含量变化与叶片色泽、气温有关,在早春叶片返白期叶绿素含量最低,复绿后渐渐增大,气温值在20°C以内,叶色较淡。此为实现加工优质的安吉白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探析红色、黄色、绿色3种不同色系榉树叶色形成的化学机制,为选育、培育榉树优良株系提供理论依据。以秋季转色期叶色表现为红色、黄色、绿色的榉树叶片为材料,分析其叶片的颜色参数及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含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叶色与色素组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秋季叶片转色期,红色系榉树的色相a~*值最高,在10月25日达到最大值,呈现出最佳观赏效果;绿色系榉树a~*值较低,且变化趋势相对平缓;在转色后期,黄色系榉树的b~~*值显著大于红色和绿色系榉树,但其在秋季变色期存在返绿现象。明度L~*值、彩度C~*值与色相b~*值的变化趋势几乎完全一致。不同色系榉树都含有花青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但不同色系榉树3种色素的含量不同。红色系榉树花青素含量百分比最高,为22.1%~44.6%;绿色系榉树的总叶绿素含量最高,为73.0%~80.5%;黄色系榉树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24.7%~35.4%。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榉树叶片中,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与榉树的叶片呈色密切相关。其中花青素含量与a~*值呈正相关,与L~*、b~*、C~*呈负相关,说明花青素含量的增加,使叶片红色度增加,同时明度、黄色度和彩度降低;叶绿素含量与L~*、a~*、b~*、C~*均呈负相关,说明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使叶片的明度、红色度、黄色度以及彩度均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未被引入方程,说明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片颜色参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分析显示,花青素含量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可以使叶片变红;而花青素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将维持绿色;若花青素与叶绿素同时降低,则将使叶片变黄。叶片内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的含量及百分比是榉树呈现红色、黄色、绿色3种不同色系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茶树阶段性返白现象的研究——RuBP羧化酶与蛋白酶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安吉白茶(Camellia sinensis)是具有阶段性返白现象的温敏突变体。利用SDS-PAGE电泳分析了返白和复绿过程中各阶段叶片可溶性蛋白组分,尤其是RuBP羧化酶大、小亚基的变化,并利用同位素法测定了此过程中RuBP羧化酶活性的变化。利用内源基质法测定了蛋白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了其变化与蛋白质源库代谢、叶绿素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安吉白茶在返白与复绿过程中叶片可溶性蛋白的主要变化是RuBP羧化酶大、小亚基含量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与RuBP羧化酶活性的变化是相一致的。同时返白阶段蛋白酶活性较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是造成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积累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水稻颖壳叶绿素含量与籽粒灌浆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4个类型水稻品种为例,对开花后水稻颖壳的叶绿素含量变化与籽粒灌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花当天强势粒的颖壳叶绿素含量高于势弱,但开花10d后强势粒颖壳叶绿素含量下降,弱势粒颖壳叶绿素含量下降慢,开花后颖壳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籽粒与籽粒尤其是弱势粒的灌浆之间存在着很密切的关系,强,弱势粒颖壳最大的叶绿素含量的差异与最终粒重差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在开花授粉后,套不透明袋能显著降低谷粒的千粒重,据此推测,水稻颖壳的叶绿素可能参与了光合作用并对最终粒重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小麦返白系叶片核酸含量及核酸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小麦返白系和对照矮变 1号的全卷叶、半卷叶和初展叶中核酸含量及核酸酶活性在返白过程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返白过程中返白系各叶龄叶片 DNA和 RNA含量均不程度地降低 ,复绿时又迅速增高 ,其 DNA水解酶 ( DNase)和 RNA水解酶 ( RNase)活性变化趋势与之相反 ,且叶片愈幼嫩变化幅度愈显著 ;分析显示 ,核酸含量的降低与核酸水解酶活性的升高有关 ,也与返白过程叶绿体结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2.
小麦突变体返白系返白阶段叶绿体超微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取返白系返白前期(全绿苗)、返白中期(全白苗)和复绿苗5个不同叶龄叶片,通过电镜系统观察了各叶龄叶片的叶绿体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返白过程中,返白系幼叶中的幼龄质体发育停滞于前质体阶段,随着叶龄增加,已发育的质体体积虽有一定程度增大,但质体内部结构不能形成甚至退化;复绿过程中,幼叶中的质体恢复发育,叶龄较大的叶片中(如全卷叶)存在着发育程度不同的质体,小的质体可能恢复发育,最终导致叶片复绿,而较大的质体则空化。说明返白过程中幼龄质体发育停滞,或已发育的部分质体内部结构退化是叶片白化的原因,停滞发育的前质体恢复发育是复绿的主要细胞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返白系返白基因表达与否取决于环境温度,而与光照变化无关。诱导近白基因表达的临界低温值大抵在旬均气温5℃左右,而诱导部位是处于低温临界内的新生叶片的生长部位。  相似文献   

14.
在返白过程中,近白系叶片蛋白氮含量降低,蛋白酶活性升高,总游离氨基酸积累,各游离氨基酸组分变化幅度不同。变化最大的丝氨酸在全白叶片中可占总游离氨基酸量的50%。认为蛋白质含量下降,游离氨基酸增多与蛋白酶活性升高有关。SDS-PAGE分析发现,叶蛋白质组分没有明显的差异,各组分的含量均有下降。Rubisco减少最多,全白叶中几乎见不到它的条带。复绿过程中以上各变化均逆转回复。  相似文献   

15.
在返白系小麦叶色由绿变白的过程中,叶绿体结构发生退化。返白初期,出现大量的嗜饿小滴,基粒排列混乱,垛叠层数异常增多或减少,并且发现类囊体有肿大量的嗜胀现象,粒消失。返白中期,叶绿体中呈现空化现象,内部结构逐渐解体。到叶片继而,基全白时期,整个叶绿体变为低电子密度的囊泡状结构。在叶片由自复绿的过程中,叶绿体的这些变化又可逆转,内部结构又重现,基粒迅速形成,排列也较规则,整个叶绿体结构很快恢复正常。在整个返白阶段中,叶细胞中的其它内部结构如中央大液泡等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枫香叶片色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叶色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城市街道秋季有色叶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于2005-08~2005-12采用比色法连续测量枫香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的含量,并探讨其与叶色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8~12月份,枫香叶片叶绿素含量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叶绿素a和b含量以及a/b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总量的变化趋势相似;随季节变化,枫香叶片中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不明显;随着气温的下降,花色素苷的颜色逐渐地表现出来,在2种色素的共同作用下,枫香叶片逐渐由黄绿色变成红色、深红色;枫香叶色与花色素苷/叶绿素总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叶绿素总量呈很高的负相关关系,与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绝对含量的变化关系不大;叶片pH的降低也是叶片逐渐变红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闽北5个阔叶树种闽粤栲(Castanopsis fissa)、酸枣(Ziziphus jujuba)、木荷(Schima superb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和桤木(Alnus cremastogyne)为研究对象,采用SPAD-502叶绿素计测定不同树种叶绿素含量,比较不同树种新叶和老叶叶绿素含量,分析叶龄、方位及叶龄与方位的交互作用对不同树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树种新叶和老叶叶绿素含量大小依次均为闽粤栲〉木荷〉酸枣〉米老排〉桤木;闽粤栲、酸枣和木荷3种乡土树种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米老排和桤木2种引进树种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种乡土树种叶绿素含量普遍高于2种引进树种;叶龄、方位及叶龄与方位的交互作用对不同树种叶绿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上述结果证明:造成不同树种不同方位、不同叶龄叶绿素含量差异的主要来源并非是方位、叶龄或方位与叶龄的交互作用,而是源于不同树种间的差异,这可为闽北地区阔叶林选种的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郝学明 《农学学报》2019,9(10):65-70
为明确甜菜叶片SPAD值与光合色素含量的关系,以期为甜菜氮素营养诊断奠定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测定不同甜菜品种苗期叶片SPAD值、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品种间SPAD 值、叶绿素含量的差异以及SPAD值分别与不同光合色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甜菜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光合色素及SPAD值品种间存在差异。叶片SPAD值与光合色素呈正相关,其中总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的相关性最高,r=0.7766;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与 SPAD 值的相关性次之,而类胡萝卜素与SPAD值的相关性最低,r=0.5704。因此利用SPAD值来预测甜菜叶片叶绿素含量是可行的,为甜菜生产中快速无损地进行植株营养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