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0)风吹式:风吹式是桩景艺术“静中求动”的一种“静态动势”造型,是通过“逆枝”的艺术表现,使静止的树形变为动态,犹如自然界狂风中的树木景色。决定“风吹式”造型的主要是“逆枝”,因而也是以枝的造型姿态来命名的(图1)。 (11)垂枝式:垂枝式不论主干之形式,其造型特点是所有枝条飘然下垂,迎风遥曳,具有柔和飘逸的风格。因此,也是以枝的姿态命名,如垂柳姿态。一般适用于枝条细长的树种(图2)。 (12)提根式:提根式亦称露根式、上根式、提踵式等,是以树根姿态命名的桩景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树根拱起于盆面,犹如蟠龙巨爪支撑全株,妙趣横生(图3)。  相似文献   

2.
黑松盆景以其洒脱飘逸的针叶,常绿的树种和多款式造型而深受人们的青睐。但黑松树桩上盆后存在一个“服盆”的过程,如果在管理中稍不小心,就会出现死桩现象。本人在育桩实践中,有几点经验,就此列出供桩友参考。  相似文献   

3.
叶德鉴系福建建瓯人,学名德金,号阳圃,今年75岁高龄。他性格热情奔放,关注环保事业,提倡自育桩材,创作重心放在丛林、山石于一体的组合盆景,其作品已收入香港《文农盆景》国际网站。自1983年退休后,20年来辛勤创作,多次向本刊提出合理化建议,在问卷调查中,叶老被称为“艺德高尚的老园丁”,由于他热爱盆景艺术,至今身体健康,为盆景的民族风格再上一层楼笔耕不缀  相似文献   

4.
看了贵刊1995年第四期《飞鸿集》中,《几点改进建议》和《值得研究》两篇文章及附图,我认为这样的学术交流,很有必要,对艺术的提高很有帮助。也想趁此机会,就这两件桩景造型,发表一下个人浅见,以求教于诸家。仲先生文章对《雀梅》桩景提出“令人有四平八稳的感觉。两边过分均衡,使主从关系明显淡化”的意见是非。常正确的,这正是这件桩景缺点之所在。但从提示的改进图看来,又觉得不够令人满意。如图二,树冠修改后成左展右收状,虽然解决了“四平八稳,两边过分均衡”这一毛病,但新的问题随  相似文献   

5.
在盆景艺术中,面对大型柏桩,按照常规的杂木树桩栽桩方法,很难使其枝托、收顶与主干协调起来。通过“丝雕”的手法,模仿自然界的枯枝断柯现象,将其做成神枝、舍利,使克服了上述缺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相似文献   

6.
黄明山的《出》,以其潇洒的身姿、张扬的个性和独特的风韵亮相后,盆景界各种各样的品评和争论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7.
3.枝树枝好似人的四肢,是植株的骨架。在桩景中,树枝是树干与树叶之间的“桥梁”,枝附于干,叶附于枝。因此,枝的造型不仅决定了“叶片”的布局落位,更重要的是,枝与干所组成的“树形骨架”对整个树形的艺术造型起着决定的作用。 (1)枝的组成与作用:在桩景中,树枝主要由侧枝、后枝和遮干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件丛林式的练手盆景作品,我想通过丛林式最基本的双干搭配、呼应、穿插、依伴,相互协调的紧密关系,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依而生、缺一不可的整体效果。5年前我尝试将这棵红叶小榆疙瘩做成了一个“石上”两干大树型多枝文人盆景。我想用最不经意的桩材去涉足大雅之堂,启发初涉盆景艺术领域的爱好者不要在盆景选材上走过于追求古、奇、怪或寻觅先天极佳桩材的弯路。  相似文献   

9.
附石盆景是中国盆景中的一门传统技艺,它通过树与石的互相依附,紧密配合,去开拓盆景艺术的表现范围,增强盆景的表现力。柽柳作为河南盆景的地方树种之一,在历次盆景展出中受到盆景界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张瑞堂先生的《丰收在望》开创了柽柳“垂枝式”盆景的先河,王选民大师又进一步深化,细作了柽柳的“垂枝式”,使柽柳得到了升华。除做“垂枝式”外,柽柳还可作“仿松式”、“朵云式”、“自然式”等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封山育林的规模不断扩大,禁止“生桩”经营,控制山区乱挖滥伐已成必然趋势。当然,“生桩”源头枯竭也给树桩盆景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人工“造桩”便成了盆景树材的有效补充。笔者于20年前就开始探索苗木扦插之术,通过实践,感受颇深。我认为这是一条既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又能繁荣盆景事业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1.
树桩盆景的大小,目前都是以树桩的高度来确定的。人们习惯把树高20厘米以下的桩景称为微型盆景,20~40厘米高的称为小型,40~60厘米高的称为中型,60~80厘米高的称为大型,80厘米以上的则称为巨型盆景。至于与树桩相配套的盆子大小都没有明确规定。现有评定树桩盆景大小的“标准”只片面强调了树桩高度,而把盆子的作用忽略了。随着我国盆景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水旱盆景、丛林式盆景的发展,这样评定“标准”已不能准  相似文献   

12.
“蓄枝截干”是树桩盆景的主要技法之一。它通过人为的剪截,着力表现出桩景的苍劲自然、飘逸豪放的自然特色。刚采回的桩坯,在上盆栽种前,要将其全面看透。找出桩坯中内在的主要特色及最能体现出这些特色的枝干,“因势利导”,确定桩坯的栽种和养植样式,进行种植前的首次截干。  相似文献   

13.
盆景菊多以小菊为素材,运用盆景技艺,经修剪整形,加工成各种古木等姿态或具有一定主题的艺术造型。其形式包括桩菊型:原本、嫁接、附生;景菊型:丛林式、菊石式、水旱式。这里以嫁接式盆景菊为例详述于下。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根深才能叶茂。然而在盆景创作中,由于受到盆景形式、艺术效果的制约,绝大多数形式的盆景诸如丛林式、附石式等均宜选用浅盆种植。对这些用浅盆制作的盆景即使加强日常的养护管理,因盆浅,树桩的根无法扎深,致使其难以叶茂(古桩、  相似文献   

15.
采桩记     
题目中采桩之“采”,不是上山采挖,而是去集市淘选采购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小叶冬青老根桩盆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叶冬青可制作成各种树型、各类规格的树桩盆景。而更为突出的是:小叶冬青在土面以上的粗老根桩,虬曲弯转,形状优美,干肌古朴斑剥,受长年虫注土蚀,坑凹洞穴较多,枯凹面积较大,色泽枯黑,形似山崖陡悬。又能借助桩上的部份侧根活皮,屈强地向上萌发枝叶,郁郁葱葱,与残缺古朴的老根桩形成鲜明的对比。笔者被此类老根桩所吸引,利用它制作成老根桩盆景。现介绍“露干式”和“矮状式”两种类型。一、露干式:这是利用桩上的枝干造就成与根桩相协调的树型。其枝干能独立成型,而又不失与根桩相配成景。枝叶集中在枝  相似文献   

17.
《中国花卉园艺》2018,(23):18-18
传统的徽派盆景,至令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以古徽州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安徽黄山歙县实花渔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植盆景,因为当地盛产梅花,唐朝时期就开始制作梅桩盆景,以龙游式梅桩盆景为典型代表。每年初春梅花盛开时节,引来无数赏梅者,一睹乡村满山春色,梅桩盆景也成了卖花渔村的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18.
我在果树盆景造型中引用岭南盆景“截干蓄枝”的技艺,收到较好的效果。一、以材而型,物尽其用主干是果树盆景的大梁,决定着盆景的走势和动态。以材取势,进行截干,缩龙成寸,是用大自然得来桩材造型的首要原则。不可执意追求某种干型,忘记自然和谐。在动手截干之前,要反复琢磨推敲,依素材趋向决定取舍,并考虑新枝走向,宜直则直,宜曲则曲。一般应去直留曲,去大留小,去中留边,去高留低,确定该素材造什么型,成什么景来体现它的自然美和意境美,做到以材造型,物尽其用。二、选好枝级,层次分明枝干是骨架,决定着果材盆景的冠型,是花与果的载体。果树盆景持别讲究层次,果农常说:“剪树不分层,等于未学成。”即是此意。在截干造型构思时,要先给素材定向、定位,确定前后、左右,找出观赏效果的最佳角度,作为观赏面(即正  相似文献   

19.
树桩盆景取材,通常是采掘山野树桩和播种、压条以及扦插育桩。前一种方便快捷,形成老桩景时间短,但易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后三种麻烦缓慢,形成老桩景时间长,但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平衡。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树桩盆景取材,要尽量走后三种育桩的道路才是正确的。本文仅就扦插育桩一题,将笔者近年来的实践情况列下,供同行参考。笔者认为,要走扦插育桩道路,必须把握如下“三性”: 一、扦插育桩的广泛性充分认识扦插育桩的广泛性,对人们增强走扦插育桩道路的信心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在去年举办的全国盆景评比展览中,苏州盆景以“清秀淡雅、古朴自然”的风格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苏州桩景造型的最大特点是注重自然,型随桩变,成型求速,完全摆脱了过去的生长期长、手续烦琐、型式呆板的“顺风式”、“垂枝式”、“劈干式”及“六台三托一顶式”等传统造型的束缚。目前苏州盆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