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间土壤特性的空间变异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田间对土壤的一些基本特性参数--体积密度、初始含水率,饱和含水率,饱和水力传导度和孔隙大小分布参数进行了测试。对各土壤特性参数实测样本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定的试验田块中除孔隙大小分布参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外,其他参数均服从正态分布。根据各参数在该田块内的等直线分布图,分析了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单变量动态Gamma分布模型及贝叶斯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观测值服从单变量Gamma分布,并在自然参数与状态参数之间满足线性关系ωt=F'tθt的假设下,利用共轭分布给出了相应模型的修正递推及其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3.
育苗基质不同水分含量与基质物理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草炭、蛭石和珍珠岩3种物料复合配制的育苗基质为材料,采取烘干、自然晾干、加水润湿措施,研究基质在含水量0~65.56%范围内自然垒结、饱和水和持水状态体积变化以及容重、比重、孔隙特性的变化相关性。结果表明,基质含水量影响基质颗粒粒径大小分布和孔隙特性;保持基质各级粒径均匀、稳定分布状态以及包装、运输环节维持基质物理结构的适宜水分为32.63%左右;应用基质育苗时,保持基质良好的孔隙特性和体积数量,其适宜的基质水分为32.63%~40.32%。  相似文献   

4.
关中东部人工花椒林土壤孔隙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形几何学研究了关中东部人工花椒林地土壤孔隙的分形和分布特征.在莱卡显微镜下观察和采集土壤孔隙图像,通过SISC IAS V8.0软件提取土壤孔隙的有关参数,用计盒维数法计算了土壤孔隙分形维数.在A-Ap2-Bc-Bt构造的BMC土壤剖面中,土壤孔隙平均分维值依次为1.78277,1.6847,1.66781和1.67955,总体分布呈下降渐上升趋势,孔隙维数与孔隙率、孔隙的面积和周长呈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依次为0.93983、0.92693和0.84545.孔隙分形维数能够较好地描述土壤孔隙结构的空间变异特征,孔隙分形与土壤孔隙的空间分布、形态变化、孔隙大小、孔隙边缘等因素密切相关;BMC剖面孔隙分形分布反映了花椒林这种特殊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孔隙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对土壤光学显微照片中孔隙分布的计算机图象分析方法。借助不同光波通过固体颗粒和孔隙时的不同反映,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手段,在Norton和schroeder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型的更为适合天然和工程土体中孔隙分布分析的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页岩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利用扫描电镜、核磁共振、高压压汞及低温氮气吸附4种手段对页岩样品开展实验分析,获取了不同实验方式下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和定量评价参数,分析了各实验方法在孔隙特征定性和定量评价上的利弊。在此基础上,利用二次拟合方法构建了孔隙结构的全孔径曲线,实现了微观孔隙结构全孔径联合精细表征。结果显示,风城组页岩油储层整体孔隙度低、孔隙类型复杂多样;样品的全孔径分布曲线呈多峰分布特征,孔径分布跨度大,60%的孔体积主要在孔径10~30nm的孔隙中,说明页岩样品的孔隙主要以小孔及微孔为主;在孔径小于30nm的区间内,孔隙大小与总有机碳(TOC)含量及黏土含量关系密切。上述研究结果为研究区页岩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评价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钙基脱硫剂的微观结构特性对烟气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孔径分布对优化比表面积、孔隙率及减少硫化过程中不可进入孔隙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脱硫剂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孔容积)、粒径及分形特性等参数是影响脱硫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恰克拉克跨河渡槽结构特性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给出了静力分析结果:渡槽纵、横、竖向应力分布和竖向剪应力分布、跨中和悬臂端槽底竖向位移,分析其受力性能。结果表明,渡槽结构应力、变形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火山岩毛细管压力强,渗吸作用明显,明确火山岩渗吸规律对提高火山岩油藏采收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对新疆西泉井区火山岩油藏岩样开展渗吸作用下压裂液分布特征试验研究,通过监测静态自发渗吸过程中压裂液在火山岩岩样不同类型孔隙中的分布状况,分析了自发渗吸过程中油水变化特征,定量表征了不同孔隙在渗吸过程中的渗吸速率和采出贡献率.试验结果表明,火山岩发生自发渗吸作用的主要孔隙为毛细管束缚孔隙,孔隙区间为0.0017~0.0365μm;渗吸作用前14h毛细管束缚孔隙渗吸速率大,14h后渗吸速率逐渐减小,38h后渗吸作用基本结束,毛细管束缚孔隙渗吸速率与渗吸时间符合乘幂函数关系;毛细管束缚孔隙最终采收率较可动流体孔隙最终采收率高,毛细管束缚孔隙为渗吸产油主要贡献孔隙,在渗吸作用中占有主要地位.该研究结果对于火山岩油藏压裂后焖井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为火山岩油藏高效开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轴颈径向振动情况的挤压油膜阻尼器(SFD)长轴承模型,结合Navier-Stokes(N-S)方程,通过推导油膜惯性速度分布,求解并用数值法验证了油膜压力分布模型.模型的分析结果揭示了油膜径向力反演特性,据此提出了SFD同步压力响应设计准则,并分析了满足此准则的SFD设计参数之间的关系,可为深入研究油膜动力特性和SFD-转子系统动态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浅层地下水含水岩性的遥感解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陆地卫星TM资料,对辽宁省浅层地下水含水岩性进行遥感解译。结果表明:辽宁地区分布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4个含水岩组。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辽河平原及山间河谷地带;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分布在辽西、辽东山区和辽南沿海地区;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西部、东部大面积丘陵山区。另外,还进行了浅层地下水补充、径流、排泄及流向的遥感解译。  相似文献   

12.
以金沙江库坝区上游滑坡滑带土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高压环剪试验仪与压汞仪联合试验,研究了不同剪切速率、法向应力对滑带土剪切面孔隙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滑带土剪切面孔隙分布随着法向应力和剪切速率的变化而重分布。在剪切速率为10mm/s时,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大,大孔隙逐渐转化为中、小孔隙,d=0.4-0.04μm孔隙增加最明显。在200k Pa时,d0.04μm孔隙从0增加到1.62%。剪切速率从1mm/s增加到10mm/s时,大孔隙逐渐转化为中、小孔隙,d=4-0.4μm孔隙缩减比例达到18%,d=0.4-0.04μm孔隙在10mm/s下百分比超过50%。  相似文献   

13.
针对耕整机具作业后,土垡间存在很多较大的孔隙,土壤的松碎程度与地表的平整度还不能满足播种和栽植的要求,达不到待播状态。设计了一种牵引式合墒碎土机,阐述了其总体结构,研究了对称分布的球面圆盘式合墒机构,分析其运动特性,并以作业速度、合墒盘直径和合墒盘偏角为影响因素对其工作性能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作业速度为12 km·h~(-1),合墒盘直径为460 mm,合墒盘偏角为18°时,得到较优工作参数,即平整度标准差为0.442 cm,地表10 cm内碎土率为90.81%,满足深耕浅覆、镇压保墒、集雨抗旱等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4.
平稳金融序列存在相依性,不满足独立同分布假设下极值理论的条件约束.讨论了极值指标下平稳随机序列的风险测度,通过估计极值指标θ并修正广义极值分布的位置参数和尺度参数,得到平稳随机序列的风险值.实证和检验表明平稳金融序列需要极值指标修正模型,提高风险值估计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设施土壤优先流路的发生、分布规律及驱动因子,通过原位染色示踪试验结合图像解析技术,提取6个优先流特征指标,对设施蔬菜大棚和棚外粮田2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优先流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索了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根系特性等因子对优先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设施土壤优先流染色面积比、最大染色深度和长度指数均大于棚外粮田土壤,其优先流现象更明显,由此产生的环境风险更不容忽视;(2)优先流主要发生在深层土壤中,且设施蔬菜土壤优先流发生较棚外粮田土壤更为复杂:垂直剖面染色形态变化程度分别经历相对稳定—次活跃—活跃—速变—活跃—速变(棚内)和次活跃—速变(棚外);(3)优先流受土壤孔隙结构、土壤水分状况和根系特性影响较大,棚内土壤优先流驱动因子从表层的由土壤孔隙结构和水分状况共同起决定性作用转向深层由根系特性所控制,棚外土壤则与之相反。研究结果可为设施土壤优先流模拟及其引起的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含水率状态下木材细胞壁孔径分布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究由水分所引发的木材细胞壁孔隙结构变化规律与机制,为木材的热质转移、渗透性以及木材改性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  将杨木和杉木分别制成5 mm(径向) × 5 mm(弦向) × 1 mm(轴向)的木片,基于氮气吸附法、差示扫描热孔计法考察试样在绝干状态、气干状态、纤维饱和状态和饱水状态4种典型水分状态下的孔径分布、比表面积、孔体积等特征参数,并对比不同状态和不同树种间的孔隙结构差异。  结果  木材细胞壁孔径大多在10 nm以下,尤其以4 nm以下为主,10 nm以上孔隙相对较少;随着含水率的提升,木材细胞壁孔径分布曲线显著升高,从气干状态到纤维饱和状态,杨木和杉木的孔径分布最大值分别增加了52.73%和58.62%,而从纤维饱和状态到饱水状态,两者分别增加了435.24%和470.43%。  结论  在木材由绝干状态逐渐吸湿,以及吸水至饱水状态的过程中,木材细胞壁孔隙体积呈明显增大趋势。在木材达到饱水状态后,细胞壁孔隙体积增大至极限,但由于自由水的冰点下降,其在?2 ℃左右产生大量吸热信号进而干扰测量结果,故此时差示扫描热孔计法所测得的孔径分布参考范围有限。不同树种间孔隙分布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展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孔隙结构研究,为土地合理耕作及耕地水土保持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甘蔗地为研究对象,在常规耕作和三年免耕条件下,利用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技术,通过相关插件计算获得甘蔗地土壤孔隙数量、孔隙体积和表面积,土壤弯曲度、孔隙连通性和水力半径等孔隙结构,并进行三维重建和可视化。【结果】耕作区的孔隙面密度大于免耕作区;耕作区的孔隙度均值(1.069%)和孔隙数均值(1194个)都小于免耕区的孔隙度均值(1.195%)和孔隙数均值(1519个);由弯曲度和连通性的均值数据可知,耕作区(1.374、0.512)大于免耕作区(1.333、0.299)。翻耕破坏土壤原有结构,导致土壤中的大孔隙数量和孔隙度减少,但增加中小孔隙的数量。使得在二维分布中耕作区的孔隙面密度大于免耕区,而在土壤表层三维形态特征中免耕区土壤孔隙较耕作区分布更密集;翻耕破除了土壤孔隙之间的孤立性,增加了土壤的连通性,使得耕作区的弯曲度、连通性大于免耕区。【结论】适当耕作比免耕有助于土壤内部的连通和导水,促进作物吸水以减少土壤水分流失。  相似文献   

18.
复变量移动最小二乘近似是形成无网格法逼近函数的重要方法之一.首先介绍了复变量移动最小二乘近似,接着在权函数及节点分布满足一定假设的条件下,详细讨论了复变量移动最小二乘近似逼近函数及其偏导数的误差估计,最后给出了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推求含水层参数的S-lnr直线趋势模拟法的基本理论,它可用于满足泰斯假设条件的承压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及满足雅格布假设条件的潜水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含水参数推求上,并通过实例与传统求参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lnr直线趋势模拟法是比较精确的一种求参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质孔隙特性对天竺葵扦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扦插是花卉快速繁育常用的方法,扦插基质的孔隙特性是决定插穗在生根过程中能否正常生根的关键因素,通气不畅将会严重阻碍插穗生根,降低扦插的成活率。本试验以天竺葵为指示植物,以蛭石为扦插基质,研究了基质孔隙特性对插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粒径为0.5~2 mm、大小孔隙比在1∶2左右时,天竺葵插穗生根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