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充分挖掘潜力,调整畜牧业生产布局。经调查,从气候,植物区系和植被类型4个方面分析了扎鲁特旗植被的过渡性特征,以揭示其规律。该地区是大兴安岭山地向西辽河平原的过渡带,近代生态环境是形成植物区系独特的首要原因。大部分地区属低山丘陵干草原和平原干草原类型,为草原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和基地。家畜南多北少是其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翌年生长及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4年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进行了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翌年生长及草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翌年返青率的下降幅度逐渐增大;刈割次数对翌年各茬草株高、分枝数、干草产量的影响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同时,年内各茬次之间的株高、分枝数、干草产量均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综合2年试验结果认为,研究地区灌溉条件下种植紫花苜蓿年内刈割3~4次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在内蒙古河套平原碱化盐土上对草木樨等5种牧草进行开沟试种试验表明,这几种牧草都适宜采取开沟种植方法,其中一年生草木樨和二年生草木樨适宜性最佳,而且耐卤性也较强,一年生草木樨在10-30厘米(沟底)表层土壤含盐0.9%时,出苗率为65%,二年生草木樨在10-30cm(沟底)表层土壤含盐1.14%时,出苗率为60%,保苗率均在85%以上,种植时要进行洗碱排盐,种子处理和改进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4.
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翌年生长及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3~2004年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进行了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翌年生长及草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翌年返青率的下降幅度逐渐增大;刈割次数对翌年各茬草株高、分枝数、干草产量的影响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同时,年内各茬次之间的株高、分枝数、干草产量均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综合2年试验结果认为,研究地区灌溉条件下种植紫花苜蓿年内刈割3~4次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甜高粱“甜格雷兹”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单株分蘖数在生育前期消长明显,株高、茎叶比、LAI、光合色素含量和单株干物质积累在后期均呈显著差异;且品质和产量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大,处理间的鲜、干草产量均显著增加(P<0.05)。综合分析,种植密度为20.00万株/hm2,可较好地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生长,使鲜、干草和粗蛋白质都达到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五种饲料作物草产量及粗蛋白质产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5种禾本科饲料作物草产量及粗蛋白质产量的比较试验,鲜、干草产量均以健宝最高,牧特利其次,金油1号最低.苏波丹鲜草产量高于科多4号而干草产量低于科多4号;粗蛋白质产量由高至低依次为牧特利、健宝、苏波丹、金油1号、科多4号;健宝与牧特利是西辽河平原农田种草养畜较为理想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山东菏泽是平原地区,主产冬小麦.每年洋槐开花前麦田内就大量喷洒农药.早晨大部分采集蜂  相似文献   

8.
刈割次数对健宝(Jumbo)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健宝是近年来引入我国适于农田种植的新型牧草,兼具高产、优质、多抗、多次刈割及鲜草持续供应期长的优势。2002年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进行的健宝刈割试验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对健宝有效分蘖数、根干重、支持根数、茎叶比、鲜干比、租蛋白质含量、粗纤维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一次性刈割干草产量最高,达40.08t/hm^2,分别是二次刈割、三次刈割干草产量的1.38倍、1.87倍;二次刈割鲜草产量最高,达162.42t/hm^2,分别是一次刈割、三次刈割鲜草产量的1.20倍、1.16倍;三次刈割粗蛋白质产量最高,达2.63t/hm^2,分别为一次刈割、二次刈割粗蛋白质产量的1.73倍、1.17倍。  相似文献   

9.
密度对杂交狼尾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04年4-9月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研究了密度对杂交狼尾草牧特利Pennisetum glaucumcv.Nu-trifeed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草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但由于其分蘖调节作用显著而产量增幅较小;粗蛋白含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下降,粗纤维含量、茎叶比均随密度增加而增高;各种植密度下粗蛋白含量均随刈割茬次的增加而降低,粗纤维含量及茎叶比则随刈割茬次的增加而增大;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有效分蘖下降而叶面积指数增加。综合密度对产量、品质的影响,认为研究地区牧特利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3.3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0.
在农牧渔业部畜牧总局的支持下,内蒙古巴林右旗连续七年进行飞播种草试验,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这个旗位于内蒙东偏南部,大兴安岭南端山地东南缘,是内蒙古高原西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全旗有草地1286.78万亩,可利用草地占87.5%。自1979年开始,他们先后在全旗12个苏术(乡、镇,计21个播区,选用达乌里胡枝子、锦鸡儿、沙打旺、沙蒿、碱草、冰草等优质草种进行飞播试验。截止1985年,累计完成有效面积22万亩,控制了播区流沙,恢复了播区草地植被。在搞好飞播种草的同时,这个旗非常重视对飞播草地的管理和建设。他们采取了边种植、边围封  相似文献   

11.
正1内蒙古河套平原土壤类型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包头以西,黄河北岸的巴彦淖尔5个旗县以及黄河南岸的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少部土地。河套平原土壤是长期受地下水和灌溉形成的隐域性土壤,有灌淤土、盐土、碱土和风沙土4类,其土粒细小,湿时粘重,干时龟裂。河套平原盐碱土可分为6种类型。硫酸盐氯化物的白盐土,含盐量小于1%,主要植被为碱蓬、芦草等;氯化物硫酸盐的篷松盐土,主要植被是碱草、白茨等;  相似文献   

12.
刈割次数对健宝(Jumbo)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宝是近年来引入我国适于农田种植的新型牧草,兼具高产、优质、多抗、多次刈割及鲜草持续供应期长的优势。2002年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进行的健宝刈割试验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对健宝有效分蘖数、根干重、支持根数、茎叶比、鲜干比、粗蛋白质含量、粗纤维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一次性刈割干草产量最高,达40.08t/hm2,分别是二次刈割、三次刈割干草产量的1.38倍、1.87倍;二次刈割鲜草产量最高,达162.42t/hm2,分别是一次刈割、三次刈割鲜草产量的1.20倍、1.16倍;三次刈割粗蛋白质产量最高,达2.63t/hm2,分别为一次刈割、二次刈割粗蛋白质产量的1.73倍、1.17倍。  相似文献   

13.
高寒牧区直立型扁蓿豆引种试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995 年由内蒙古引入直立型扁蓿豆在青海高寒牧区试种。试验结果表明,该牧草耐旱、抗寒、茎直立、适应性强, 越冬成活率达941 % 以上, 粗蛋白含量1885 % , 年产青草11 800kg/hm2 ,是目前高寒牧区人工草地建植和天然草地改良中较为理想的豆科牧草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4.
高职“牛羊生产”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高职牛羊生产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1.1高职牛羊生产课程教学改革是我国畜牧业发展战略调整的需要目前我国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大力发展草食家畜,走节粮型畜牧业之路。自从“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0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调整重点是,稳定发展猪鸡产业,加快发展牛羊和优质肉鸡产业,突出发展奶类和优质细毛羊产业。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黄海、淮海平原为中心的中原肉牛产业带,其次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的东北肉牛带。肉羊产业带主要在新疆和内蒙古,其次在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和安徽5个省农区。奶牛产业带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的大中城市的郊区。牛羊生产已成为一个投入回报率高的朝阳产业,成为农民增收和就业的重要途径,对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1、试验目的和意义 曹县是山东省的一个农业大县,地处鲁西南平原,是山东省的主要农牧产区之一,是著名的鲁西南黄牛产地和试验基地。但是优质饲料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我们根据籽粒苋的粮饲兼用、籽粒茎叶中营养极为丰富、特别是其茎叶为优质饲料的特点,在曹县进行了试种和利用试验。旨在开发籽粒苋的营养作用,并利用其茎叶以获取大量的优质青饲料。这样种植籽粒苋就能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山东省农业厅、科技厅在广泛征集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的基础上,经专家筛选论证,确定了2010年农业主推技术40项和主导品种86个。40项农业主推技术具体为: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冬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旱地小麦早、深、平增产节水栽培技术、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晚收增产技术、玉米“一增四改”技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内蒙古养殖业迅速发展,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养殖业产值大幅度增加。作为国内家畜养殖大省,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粮食产业共同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产业。种质资源是种业发展的“芯片”,是战略性、基础性、高技术核心产业,可推动建设完善现代种业发展体系。加快种业高质量发展是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工作。本文主要通过对内蒙古主要畜禽养殖情况进行调查总结,结合相关政策对内蒙古家畜种质资源的发展趋势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8.
根据内蒙古奈曼旗气象局1961-2012年降水资料以及该旗农业生产状况,分析了内蒙古奈曼旗近52年降水变化趋势对农业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不同扰动条件下的羊草种群生物量年龄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迅  杨允菲 《草业学报》2003,12(5):50-54
对西辽河平原天然草地不同干扰条件下羊草种群的生物量结构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干扰强度小的生境羊草种群分蘖株由4个龄级组成,其生物量为稳定型年龄结构;干扰强度大的生境有3个龄级,为增长型年龄结构。种群年龄结构随干扰强度的增大由稳定型的转向增长型。不同干扰生境根茎生物量均有4个龄级,均呈稳定型年龄结构,并在干扰强度较大条件下高龄级根茎生物量已明显减少。羊草种群在不同的干扰条件下生物量分配策略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取苜蓿产业发展适宜性等级和确定苜蓿产业布局,选取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13个指标构建评价模型,利用熵值法获取指标权重,对内蒙古自治区苜蓿产业的发展适宜性及布局进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相较于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牧区具备更高的苜蓿生产适宜性,苜蓿产业布局适宜性优势区主要分布于中西部黄河流域平原丘陵、东部西辽河嫩江流域平原丘陵及中北东北部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草原。应从改善灌溉条件、变革耕作方式、协调产业布局等方面加强上述区域的苜蓿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