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在新农村建设中培育新农民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广东农民的现状与新农民的差距,提出要通过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并且通过民间文化的建设和公民意识教育等提高农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农民,农民问题特别是农民素质问题,是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高素质的新农民,根本谈不上农业现代化。因此,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提高农民素质不仅事关我国农业现代化,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涵。文章通过对我国农民教育和农民素质现状的分析,进而提出了我国当前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必须通过创新教育形式、教育机制、管理机制、培训模式、投入机制、监督考核体制和激励机制,提高农民教育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新农民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苑 《广西农学报》2006,21(4):61-63,80
新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育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新农民具有与传统农民相区别的新的时代特征,即具有新观念、新素质、新能力和新品质。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农民,必须加快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职业技能;推进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加强政府引导,营造建设氛围。  相似文献   

5.
孙艳 《农业与技术》2009,29(1):10-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如何培养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事关农民在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已经错过教育机会的农民来说,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训是时代赋予承担着农民教育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重任。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发展农业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陈君贤 《新农村》2007,(12):33-34
近两年来,嵊州市金庭镇成校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下,组织实施了一个构建农民教育培训保障体系的载体——“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探索了“三讲六进三机制”的农民教育培训保障体系。全镇举办各类教育培训121期,培训农民12395人次,印发各类科技资料11600份,显著提升了农民素质,为扎实推进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智力保证。1.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农民教育首要的任务是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为此,嵊州市金庭镇成校采取了镇村联动,党员干部下村入户,抓好宣传发动,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争当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活…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民培养与农民教育体系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也是构建和谐农村的主力军,农民素质高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上起主导性作用.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大力发展农民教育,构建农民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素养,培养新型农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治意义.然而,在对农民教育体系的认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文章通过对农民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地位和作用的论述,初步提出了构建新型农民教育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培育新农民作为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经营能力,培养知识化的新型农民,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为新农村建设增添后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激发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肩负有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育新型农民的重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才能从根本上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的智力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核心的内容,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文章通过分析湘西州农民收入与素质现状及新农民培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等方面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民科技教育工作对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发展现代农业具有现实而又长远的意义。送教下乡更是农民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和开展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在近几年农民科技教育工作中,虽然通过农民教育培训人员的积极努力,以送教下乡的形式完成了  相似文献   

12.
发展培训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是"三农"工作的根基,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分析了农民素质的重要性和在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提出了当前农民培训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主要任务,以及加强农民培训教育的有关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民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关键是农民教育,农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缩小城乡差距、协调城乡发展的艰巨任务,有赖于农民教育程度的点滴进步、农民素质的切实提高。目前农民教育普及不到位,农业人才输送不足。而农民教育的突破,关键环节是教育内容的构建和教育体系的建设。重视农民教育,加大农民教育投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民教育结构体系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新农村关键是提高青年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青年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青年农民素质低是当前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和谐新农村、创业型新农村需要青年农民道德素质的提高。提高青年农民素质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法治教育,通过城乡交流提高青年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需要新农民,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支持和基础条件。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  相似文献   

16.
颜平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378-8379
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的科技文化、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对农民教育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培育新农民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是非常重要因素,新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设都依赖于新农民的培养,都需要农民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当前农民合作意识淡薄、合作观念滞后,这是历史遗留的后遗症和现实的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培训教育,以经济合作为主带动其它方面合作,培养农民合作意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的主体地位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培育农民的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实效发挥乃至能否真正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在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下,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尊重农民的权利,加强农村基层行政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及合理选择新农村建设的项目,是培育农民主体性地位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朱邦禄 《甘肃农业》2007,(11):62-64
发展现代化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努力构建"三教结合"的农民教育新体系,通过广泛的农民教育和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世纪的新型农民,把农民的人口资源变为人才优势和智力支撑,才能有效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需要新农民,新农民才能建设新农村”。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肇庆市委书记林雄说,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培养和造就亿万新型农民,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林雄认为,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应当农业技术教育与非农产业类职业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