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述了我国棉花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提质增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用"中高端品质"棉花引领产业发展,以"良好棉花"作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抓手,论述了"良好棉花"的内涵和措施内容。  相似文献   

2.
山东滨州市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楠 《棉花科学》2021,43(1):11-14,21
为适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开发及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促进滨州市棉花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健康稳定发展.作者结合滨州市"十三· 五"棉花产业实际情况,探讨了"十四· 五"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途径.提出了"打造黄河三角洲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建设鲁北地区最大的棉花秸秆等废弃物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工程、棉花良种引进和...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东营市棉花提质增效的目标及政策措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苗兴武 《中国棉花》2017,44(3):45-46
正近年来,棉花品质结构不能适应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国产棉竞争力下降;棉花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难以提高;劳动力价格上升,植棉成本提高,导致棉花生产效益降低,植棉意向连年下降,产业萎缩。本文以破解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为基本定位,以创新棉花生产方式为基本路径,提出了山东省东营市棉花提质增效的目标、措施及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棉花生产转型升级目标、实施途径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总结"十二五"山东省棉花在生产能力、结构布局、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生产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2016—2020年山东棉花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目标及实施途径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7年在河南安阳县研究了“新壮态”氨基酸液肥与杀虫剂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复配对苗期棉蚜的防控效果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壮态”原液与吡虫啉混合拌种对苗期蚜虫的总体防效优于相应剂量吡虫啉单用。尤其是吡虫啉4 g·kg-1(按每千克棉种计,下同)+液肥20 mL·kg-1、6+20(吡虫啉+“新壮态”,下同)、8+10、8+20拌种处理,能有效提高吡虫啉对繁殖盛期(播种后30 d)棉蚜的防效,分别提高39.1、13.9、6.0、6.6百分点。且“新壮态”原液与吡虫啉混合拌种对棉花的成苗率、株高、真叶数及叶绿素均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叶》2014,(10):31-31
日前,福建省政府下发关于提升现代茶产业发展水平六条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出,福建省茶产业将立足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做响品牌、提质增效,力争到2018年实现年产值超千亿元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棉花生产情况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澳大利亚棉花国际竞争力强的原因,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江苏联发纺织有限公司组成考察小组,考察了澳大利亚棉花主产区新南威尔士州和昆士兰州。该棉区光热资源充足,灌溉便利,不覆盖地膜,一地一个品种,全程机械化植棉,技术服务到位;棉花产量高,纤维品质优良,一致性好,无“三丝”等杂物污染;纤维检测完备,检测指标与国际接轨,检测结果得到国际认可;棉花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通过协会或合作组织等将公司、加工厂与农场主联接,形成产业运营平台,分工明确,渠道顺畅,利益共享,造就了其棉花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考察结果为我国棉花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壮态”3种配方叶面肥在赣北棉花上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新壮态”原液为基液,研制适于棉花不同时期施用的叶面肥,以期获得更加符合棉花营养特点的专用型叶面肥。于2016年设置了3种配方7个处理比较试验,从叶面积、干物质积累、产量及纤维品质等性状表现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新壮态”配方1、配方2、配方3分期单独施用和组合施用均能促进棉花增产,且对棉纤维品质没有影响;其中苗期喷施配方1和3个配方组合施用2个处理的增产效果显著,达到7.8%;3个配方分期单施的增产效果排序为配方1 >配方2 >配方3。  相似文献   

9.
“新壮态”液肥对草甘膦异丙胺盐除草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助剂与草甘膦混配或混合使用是降低草甘膦用量、增加其除草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了探明“新壮态”液肥作为草甘膦异丙胺盐增效剂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和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新壮态”液肥与草甘膦异丙胺盐混合喷雾对棉田杂草的防效。结果表明,“新壮态”液肥对草甘膦异丙胺盐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与草甘膦异丙胺盐田间常规使用剂量1 230 g·hm-2相比,“新壮态”液肥的加入可降低其使用量25%~50%,提前3~5 d见效。“新壮态”液肥可有效提高草甘膦异丙胺盐除草速效性及防效。两者混合使用的推荐剂量分别为2 250~9 000 g·hm-2和615.0~922.5 g·hm-2。  相似文献   

10.
以中棉所49为供试棉花品种,在新疆阿克苏试验基地开展了“棉萎克”滴灌防治黄萎病效果试验,并分析了其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发生初期,“棉萎克”滴灌处理较未处理对照显著降低了病情指数,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在50%左右。高剂量“棉萎克”处理(每隔10 d滴灌1次,连续4次,每次667 m2用量150 g)较未处理对照增产籽棉13.5%,对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因此,棉田黄萎病发病初期可用“棉萎克”滴灌防治,尤其适于新疆膜下滴灌棉田,以实现节本增产。  相似文献   

11.
提高啤酒大麦的产量、品质对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我国啤酒大麦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新技术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纺织行业的市场环境和产业格局发生了深度变化,稳定中国棉花生产的难度越来越大成为新趋势;阐明了面对新常态、新趋势、新问题,如何定位中国棉花,并提出了稳定中国棉花生产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益阳苎麻产业出现的新情况、存在的新问题,就推进苎麻产业发展与升级,提出了抓住机遇换植良种、加大宣传开拓国内市场、改进和推广剥麻机具、全面推行生物脱胶工艺、整合培育产业龙头和加大产业升级扶持六项举措.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对于充分利用目前发展的化纤原料以及新型的纺纱技术和设备,纺制出能克服麻类产品的固有缺陷的混纺纱、复合纱,开发新型麻类面料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番杏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野生蔬菜番杏的特征、特性作较全面的描述,同时介绍番杏在闽南地区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An exhaustive exploration into the metabolic content of the Mediterranean sponge Axinella-polypoides resulted in the isolation of the new betaine 5 and the new cyclonucleoside 8. The structures of the new metabolit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assisted by computational methods. The analysis also provided evidence that the sponge does not elaborate pyrrole-imidazole alkaloids (PIAs) but, interestingly, it was shown to contain two already known cyclodipeptides, compounds 9 (verpacamide A) and 10.  相似文献   

18.
晋薯19号新品种是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1999年以9665-7作母本,晋薯7号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籽,经过各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6~2008年参加山西省马铃薯区域试验,2008年同时参加省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田间鉴定。2010年5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薯块干物质含量19.0%,淀粉含量16.0%,还原糖含量0.29%,维生素C含量19.0 mg/100 g鲜薯,田间抗晚疫病。  相似文献   

19.
秦芋32号(原代号:康0102-5)是2000年以秦芋30号作母本,89-1优系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种子,经育种圃、鉴定圃选育而成。2011年3月申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待审,2011年10月通过审定。2007~2009年参加国家级马铃薯品种中晚熟西南组繁种及区域试验;2010年国家西南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443 kg/667 m2,比对照米拉增产12.5%。块茎干物质含量18.5%、淀粉含量11.8%,Vc含量14.2 mg/100 g,还原糖含量0.29%,粗蛋白含量2.1%。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PVX和PVY,抗晚疫病。  相似文献   

20.
‘宣薯4号’是宣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用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CIP)杂交实生籽选育而成,2009年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宣薯4号’属中晚熟品种,2007~2008年参加曲靖市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6 870 kg,比对照米拉增产6 255 kg,增幅为20.4%,比对照合作88增产10 000 kg,增幅为37.2%。该品种适宜滇东北海拔2 000~2 600 m微酸性红壤土作大春季种植,淀粉18.73%,属鲜食、加工、蔬菜兼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