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景观生态相关理论的深入发展以及GIS技术的日益成熟,两者结合日渐紧密。本文所介绍的景观生态分析与规划信息系统采用COM组件技术建立一个通用GIS平台,并在此平台基础上开发景观指数分析与景观规划等子模块,主要用于景观指数的分析以及辅助景观规划。  相似文献   

2.
分析城市景观的结构、功能,从生态学的角度阐述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与生态学结合的必然性,总结城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原则和方法,强调城市绿地景观规划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是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景观生态学与森林景观生态规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结合景观规划的概念,对森林景观进行景观生态规划,可以协调森林在生态、社会、经济方面的功能.同时森林景观生态规划使得森林经营和资源管理活动不再局限于某一尺度上的决策,而是在景观、区域尺度上的进行综合分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相关软件可以为森林景观生态规划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加快,色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色彩景观规划在城市规划、湿地规划、园林规划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以江苏省句容市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选择湿地公园色彩景观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在分析湿地公园色彩景观规划基本原理基础上,在GIS平台支持下,从区域、景点、季相变化3个时空尺度上,探讨了湖泊型湿地公园色彩景观规划方法,以期为我国湖泊型湿地色彩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走访调查山西省长治市近30个美丽乡村发现,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思想亟待转变、乡土特色流失、缺乏生态保护、缺乏群众参与和科学管理等问题。为此提出整体性、乡土特色、生态保护和可持续性4项规划设计原则以及乡村聚落景观、生产性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3方面规划策略,并结合潞城市辛安泉镇古城村景观规划设计做案例分析,对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浅析龙湖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龙湖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生态基础,以及贯穿规划始终的生态思想。并结合现代林业理论和森林美学理论,重点分析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管理服务区以及道路两旁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提出了适合该公园的规划思路和规划重点。  相似文献   

7.
城乡交错带景观生态规划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城乡交错带的产生、功能及景观生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规划的一般原则、理论和步骤,探讨了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城乡交错带景观规划设计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2007年12月覆盖广州市的印度IRS-P6卫星影像为信息源,以GIS为平台,结合GPS定位外业调查数据,通过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得到2007年广州市城市景观格局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广州市各类城市景观分布不均匀;城市森林景观类型比较集中;道路和水体的景观分维数相对较大,其景观边界格局最复杂,城市景观受人为干扰大;广州市城市景观类型丰富,破碎化程度高。该研究可为广州市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高校校园绿地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南京多所高校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现状进行实地考察及问卷调查分析,同时结合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一些理论,分析高校校园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校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应具备生态可持续性与独特文化品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结合RS和GIS技术,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分析该区域在1992年、2000年以及2004年3个时段内的景观格局空间变化.研究表明,在研究时段内水体景观面积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森林景观和农地景观整体景观面积增加,形状趋于复杂.  相似文献   

11.
文中基于ArcGIS栅格数据,运用景观指数分析软件Fragstats3.3,提取单个斑块面积(AREA)、斑块周长(PERIM)、形状指数(LSI)等景观指数对重庆市万盛区景观格局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此为基础进行万盛区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以体现不同山地型城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简述民族村镇景观特征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从民族文化、社会效应、生态效应、美学质量等4个方面构建民族村镇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获得评价因子的权重并进行分析,揭示现存问题和确定村镇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园林规划设计中的3S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性和空间性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固有特征,3S技术是空间技术的综合,将3S技术应用到园林规划设计中,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该文讨论了3S技术与园林规划设计的关系;详细阐述了3S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基础信息调查与存储管理、园林规划设计分析、设计效果模拟、园林系统的动态监测与管理、园林规划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等方面的应用;指出基于3S技术的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实践证明,拓展和加强3S技术的应用将会促进园林规划设计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公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林  王麟 《森林工程》2008,24(1):80-83
探讨构建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几个主要原则,在此基础上阐述构建公路景观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以景观三元论的理论为基础,建立公路景观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理论的角度构造了确定指标体系的定量方法,使指标体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从现行城市水系规划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城市水景观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下的专项规划,其主旨在于恢复城市景观格局,理顺水系规划与绿地、交通规划的关系,维护城市生态系统,重塑城市景观面貌,引导城市布局和城市规划上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对景观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分析的方法缺少,导致灌木面积演化后大幅度减少的问 题,提出基于GIS模型的地域性灌木园林景观空间平衡性布局最优规划仿真。统计基于GIS模型 的地域性灌木高程数据,在ArcGIS中计算灌木景观热力学熵,判断空间布局平衡性。分析地域性 灌木分配均匀度、空间平衡性布局优势度和布局规划维度指标,定量分析景观格局结构与功能的相 互关系。通过空间平衡性布局最优规划指标,计算地域性灌木斑块面积占比和灌木斑块密度指数, 通过GIS模型交互反馈解决规划过程中维度低的问题。将对比度、信息熵、元素间相似程度作为描 述向量,结合最大似然法进行布局最优规划仿真,使用综合指数评价法构建GIS评价模型,按照空 间平衡性设定布局标准,获取合理规划结果。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灌木园林景观布局规 划,演化后的灌木面积为5.0×105 hm2,与所研究方法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进行地域性 灌木园林景观空间平衡性布局最合理。  相似文献   

17.
森林景观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层次分析法为研究手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科学分析确定了森林景观资源的评价因子体系及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系数。建立了一个森林资源在森林旅游产业开发方面较完整的层次结构体系和数量化评价模型。分析认为,影响林景资源评价的项目层有3个。因子层有12个。林景资源评价体系的建立,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节约型城市绿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建立节约型城市绿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体系主要包括绿化定量化指标、结构评价指标、景观评价指标、功能评价指标、资源节约评价指标5个方面。希望为以后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聚落景观保护性规划角度出发,以粤西地区典型传统村落——广东省雷州市英利镇青桐村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调查问卷法和ArcGIS叠加分析法对乡村开展规划.通过提取乡村主要景观指标因子,耦合公众参与,构建矩阵系统计算评分权重,并建立景观安全格局模型,系统地分析出乡村应建设区域、可建设区域和不可建设区域,并以ArcGIS叠加...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游客数量的急剧增加,登山旅游者自行开发的"野道"对城市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以南京紫金山为例,探讨登山"野道"对植被覆盖率、植物种类、林下土壤影响的量化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体优先、生态优先、体验导向的登山道规划原则,并从景观功能分区、充分考虑连接度和环度、阻隔"野道"、加强"官道"管理等方面对登山道的设计和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