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迁徙自由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已经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这项权利不是自动出现的,而是经过斗争逐步实现和完善的。我国实行迁徙自由是融入国际社会法治文明、民族再融合及国家战略安全、农业社会迈进工业社会门槛、赋予公民用“脚”行使管理实务和追求幸福权利的必然要求,并且具有法律依据、现实依据、实践依据。因此必须尽快修改宪法,将迁徙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以居住证制度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迁徙自由权实现的途径;改革户籍制度,制定专门的户籍法落实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利。  相似文献   

2.
岳佐华  李录堂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4026-4028,4038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卫生资源、国民待遇、基础设施和经济组织机构的非均衡分配和发展导致了农民受教育权利与受教育机会、健康权利与健康保障、参政权利与参政机会、迁徙权利与迁徙自由、就业权利与就业机会和文化消费权利与文化资源供给的六大失衡.这是农村人力资本供需失衡的关键因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城乡人力资本均衡发展,实现均衡发展必须在农村人力资本的制度保障机制、法规支持机制、刚性投入机制、需求激励机制和规范认证机制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3.
东北雁王     
大雁属大型迁徙的候鸟,其肉鲜味美,属上乘野味.大雁浑身都是宝,集肉、蛋、绒、药用于一身.东北汉子崔本君现在是8万只大雁的主人.他养殖大雁无围栏、无网罩,大雁可以自由飞翔,但无论飞多远大雁还会主动飞回来.他是名副其实的东北雁王.  相似文献   

4.
权利贫困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源所在.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农民的民生问题已得到较大改善,但由于二元化社会结构的存在,农民在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迁徙的自由和权利、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和财产权利等方面仍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距,甚至处于"贫困"状态.  相似文献   

5.
近日,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打破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口界限,使公民获得统一的身份,是继19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次对农民的解放。前者把农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还农民以种地的自由以及从事非农劳动的自由;后者则还农民以迁徙的自由,为农民的自由发展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6.
存续了近50年的户籍制度及相关法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农民的基本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居住和迁徙的自由、财产权、受教育的权利等产生了巨大影响,导致了严重的不公平。应逐步剥离户籍制度所附带的利益,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对户籍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户籍管理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管理住户和人口的社会人口管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非农业户口"与"农业户口"的管理格局逐渐形成.现行二元户籍制度关系的弊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带有终身制和世袭制的色彩,导致中国社会阶层的两极分化,限制了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人为地制造了各种差异和不公平及造成户籍管理效率不高.有鉴于此,作者认为应该取消户籍身份上的特权,实行全国城乡统一的户口;逐步实现迁徙自由及剥离户籍的"附加"功能.  相似文献   

8.
农民就业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劳动力自由迁徙的体制束缚越来越少,由于农村边际劳动生产率低于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大中城市打工。本文建立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成本收益模型,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个人微观决策,并给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云南蒙自自元代设县至明末,历300余年.其县治所在地几经迁徙,最终在明末稳定在今文澜镇.但由于史料的阙载、谬误以及考古资料的缺失,蒙自县治迁徙的史实并不为人所知.本文主要通过对比、校勘、辨析各种文献史料,并结合坊间流传对明代蒙自县治变革迁徙的情况进行尽可能详尽的考证.  相似文献   

10.
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的缺陷是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原因,现行法律的缺陷也大大加重了农民工问题。对于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可分为长期任务和近期任务。长期任务.也可以说是根本任务,在于改革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具体而言,就是逐渐改变在我国实行了几千年的行政集权体制,加强地方自治,把各级地方政府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政府:逐步废除城乡二元化管理体制,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逐步废除户口管理制度,实现人口的自由迁徙。近期任务则是加快劳动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改,加大对农民工等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当前鸟类迁徙方式的主要理论及迁徙研究的主要方法,并对各种研究方法的历史、现状和主要的优、缺点进行了概述。结合我国鸟类迁徙研究的现状,提出将环志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鸟类迁徙研究的主要方法,并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用卫星跟踪技术来研究鸟类的迁徙运动。  相似文献   

12.
正问号粉碎机:在上期,我们明白了候鸟跋涉千里而不迷路的原因。现在我们就进一步探究候鸟为什么要每年不辞艰辛、不远千里地作长距离迁徙。引起鸟类迁徙的原因很复杂。现在一般认为,鸟类的迁徙是对环境因素周期性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是候鸟迁徙的主要原因。由于气候的变化,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和热带的旱季,经常会出现食物的短缺,因而迫使鸟类种群中的一部分个体迁徙到其他食物丰盛的地区。这种行为最终被自然界选择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从有腹泻症状的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分离出1株病原菌.对该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和迁徙行为观察.经迁徙行为观察发现,该菌在1.5%LB上呈现弥漫性生长,在0.5%、1.0%的LB平板上的未见迁徙现象.该菌在DHL平板上的菌落特点与沙门氏菌相似,通过沙门氏菌手工生化鉴定、ATB细菌鉴定及16S rDNA分子测序比对证实该菌为奇异变形杆菌.通过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8~20 mm,而对多数药物中度敏感或不敏感.给腹泻小鼠饲喂喹诺酮类药物后,腹泻症状明显改善,发病率明显下降.该研究结果为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免疫缺陷小鼠腹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谷雨话鸟     
正鸟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鸟的羽毛是书写文明的工具,鸟的翅膀启迪人们发现飞行的奥秘,鸟的迁徙是古人重要的时间指南。鸟类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蛋、肉等食品,还是捕食害虫的森林医生,保护庄稼的田野卫士。谷雨是百鸟争鸣的时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鸟儿的前世今生吧!鸟和节气的关系鸟的迁徙、活动和鸣叫是节气判定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每年三四月份和九十月份是候鸟迁徙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云南省风能资源和鸟类资源及鸟类迁徏状况分析,发现风能可利用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与鸟类迁徙通道、迁徙季节存在着相互重叠的情况,由此可能导致风能开发过程中出现迁徙鸟类与风电设备发生直接碰撞、阻碍候鸟迁飞以及湿地鸟类栖息地破坏等严重后果。因此,云南风能开发应当注意避开鸟类迁徙通道及栖息地,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迁徙鸟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兴凯湖地区秋季鸟类的迁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1991,1993年的秋季,在兴凯湖自然保护区考察记录了近3万只候鸟、200余个迁徙群体的鹤类、雁鸭类和其它鸟类的迁徙数量、高峰期以及与天气的关系等秋季鸟类迁徙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康德所谓自由,本旨是先天的道德法则,自觉的道德行为.道德的法则和行为都是以自己为根据和原因的,故而自由.自由不仅与自然无涉,而且与自然无法沟通.审美的主要功能在于沟通自由与自然两个世界.自由的美学意义体现在它给审美活动提供一个不受因果律支配,不受功利束缚的维度,使审美判断成为自由的愉快.  相似文献   

18.
兴凯湖地区春季鸟类的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栖息在兴凯湖地区的丹顶鹤、白枕鹤、天鹅、雁类、鸭类等涉禽和水禽的迁徙规律做了观察记录,同时也记录了77种其它迁徙鸟类的首见日,并对中苏界河河口在早春迁徙中的重要性及其雁形目鸟类的种类与数量做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正>"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儿歌,唱的就是燕子的迁徙。地球上每年大约有500亿只鸟儿要完成迁徙,那么鸟儿为什么要迁徙?出发的信号是什么?出发前鸟儿们会做哪些特殊的准备?迁徙中它们会迷路吗?它们有哪些超凡的能力应对旅途中的危险?它们什么时候回来?让我们翻开《神奇的大迁徙——候鸟的春来秋去》,一同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宝清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块生境优良、生态原始的芦苇沼泽类内陆湿地,其自然生境及丰富的鱼类资源,为迁徙雁类提供了重要的停歇地及能量补充食源。大量的雁类种群在迁徙过程中选择七星河湿地作为停歇觅食地,七星河湿地保护区成为我国雁向北迁徙路线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