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光肩星天牛是河南省主要的林业害虫,对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分析了光肩星天牛预测预报与防治方法,旨在为光肩星天牛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光肩星天牛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光肩星天牛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从人工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对光肩星天牛的综合防治进行了一些探索,为今后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尽量减少光肩星天牛成虫羽化后自然飞翔传播蔓延现象,逐步控制此类虫害,以甘州区为例,参考监测现状,结合光肩星天牛的生活习性,探究提出了通过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营林措施、舆论宣传措施等防治光肩星天牛的有效措施。经多年防治后,成虫密度降低,虫害发生面积得到控制,防治效果明显。经过科学监测、多样化综合防治,可有效控制光肩星天牛虫害。  相似文献   

4.
应用林木萌芽更新技术防治光肩星天牛王翠连光肩星天牛是危害杨、柳、榆等树种的主要蛀干害虫。已盟于1990年在局部地区首次发现零星光肩星天牛,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对防治光肩星天牛的指示精神,立即组织了247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盟217万亩人工林进行普查。经过...  相似文献   

5.
巴彦淖尔市光肩星天牛防治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近二十年的防治,巴彦淖尔市的光肩星天牛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生面积由过去的25万亩下降到现在的13.71万亩,过去由于光肩星天牛危害,林木成片成带抽梢死亡的现象没有了。但是,光肩星天牛仍然可能再度暴发成灾,稍不重视就会扩大发生面积,而过度大面积使用化学防治势必会杀伤天敌,带来生态灾难。因此,在光肩星天牛防治的关键时期,要及时调整防治思路,合理使用综合治理措施.有效控制光肩星天牛危害。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光肩星天牛生物学特性、被害状以及温度等因素对光肩星天牛发育的影响,提出了严格检疫、营林措施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途径防治方法,为有效防治光肩星天牛危害,提供了实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光肩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状况,发生原因以及不同的防治方法,为今后光肩星天牛的研究与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释放肿腿蜂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新疆杨光肩星天牛幼虫,测定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试验确定,在放蜂15d后,光肩星天牛幼虫开始停止排粪,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幼虫寄生率为46.6%,防治效果为45.2%。管氏肿腿蜂对新疆杨农防林带中的光肩星天牛幼虫有一定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防治光肩星天牛成虫的药剂筛选及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肩星天牛是三北地区防护林的主要蛀干害虫,树干打孔注药防治光肩星天牛成虫技术作为一项成熟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杨树不同品种抗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抗逆性强的树种营造防护林,是防治杨树光肩星天牛的根本措施。在巴彦淖尔市“中国‘三北’地区天牛项目试验区”内,巴彦淖尔市森防站通过对现有混交林不同杨树品种光肩星天牛抗性的调查研究,深入探索防治光肩星天牛的营林技术.以为生产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柳树上光肩星天牛刻槽中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次利用加入链霉素的PDA培养基,从光肩星天牛在旱柳上不同时期的30个刻槽中分离到89株14个属的真菌,经鉴定,70株隶属于半和菌类的5目5科的11个属;19株隶属于子囊菌纲的3目3科的3个属,晚期刻槽内的真菌种类最丰富,共13种;早期最少,只有6种;中期居中,共10种。  相似文献   

12.
沙枣可吸引光肩星天牛产卵,又能控制其卵不能产生后代,对易感天牛危害的林分有明显的控害功能。通过野外实验,沙枣树上刻槽最高值为63.50,最低值为47.60。配植沙枣的杨树防护林带,光肩星天牛刘槽均值从9.80下降为1.48,林带受害轻而无枯死;没有配植沙枣的杨树防护林带全部枯死。  相似文献   

13.
光肩星天牛受辐雌成虫的不育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60CoT射线辐光肩星天年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雌成虫,研究其不育性。结果表明,辐照对其取食行为无影响;对其产卵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产卵量随着辐照剂理的提高而明显降低;对其寿命和交尾情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200Gy辐照上,致使寿命大幅度降低且见交尾现象,因而受辐雌成虫也具有一定的不育性。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解大斑啄木鸟与光肩星天牛的种群动态关系,于2005年6~10月对大斑啄木鸟和光肩星天牛共存的典型栖息地进行了调查.综合分析了大斑啄木鸟与光肩星天牛在种群增长的时间生态位和树木垂直、水平等方向的空间生态位上的关系.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生态位的变化,能引起大斑啄木鸟取食及生态位的相应波动.  相似文献   

16.
光肩星天牛卵管分泌物对树体卵室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光肩星天牛产卵、产卵管分泌物携带真菌以及卵室变化的研究,揭示了天牛繁育后代最重要的保护措施是建造卵室和产生卵管分泌物。卵室韧皮组织的存活与否决定天牛卵和幼虫的死与活。在非抗性树种中,分泌物与真菌抑制韧皮和木质部树液流出并杀死韧皮组织,天牛才能顺利存活。通过研究产卵管分泌物对韧皮部卵室的作用机制,确定了产卵管分泌物是决定天牛存活的先决条件。这一特性的发现对天牛诱导非抗树种产生抗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The Asian longhorned beetle (ALB),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 is a polyphagous woodborer of hardwood trees. In order to well understand the oviposition preference of A. glabripennis emerging from different larval host tree species, we selected five common host tree species in the field and evaluated its oviposition preferences. The five host tree species are Acer negundo (AN), Salix matsudana f. lobato-glandulosa (SM), Populus nigra L. var. thevestina (Dode) Bean (PN), P. simonii × P. pyramidalis cv. Opera 8277 (PS) and P. alba var. pyramidalis (PA). Results show that adult beetles emerging from these five tree species almost have the same oviposition phenomenon. All adult beetles, except those emerging from PS, chewed the highest potential sites and laid most eggs on AN trees. Adult beetles emerging from AN, PN, PS and PA did not chew any sites nor laid any eggs on PA trees.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adult A. glabripennis emerging from the five host tree species did not show any clear oviposition preference for their larval host tree species in the field but they did present the most obvious preference for AN and the lowest preference for PA.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乌拉特前旗常用的几种光肩星天牛防治措施进行对比,分析各种防治措施的优缺点,物理措施的防治效果明显,但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不高;化学措施操作简单,防治效果比较理想,但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文章提出了对光肩星天牛的防治应以人工招引大斑啄木鸟的生物控制措施为主、其他防治措施为辅的综合治理的方法,在使用化学措施和人工物理措施防治光肩星天牛的同时,要更多采用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