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稻制种最佳授粉期预测及实践应用郭坤池(福建省永泰县农技推广中心)杂交水稻制种亩产量的高低,取决于亩穗数的多寡和异交率的高低,而亩穗数的多寡和花期花时相遇与否可以通过栽培技术调控,而异交率的高低受授粉期气候条件的制约,授粉期天气晴好,有利于人工授粉,...  相似文献   

2.
皖棉25(灵杂1号),安徽省润禾棉业有限公司选育,2004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品种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铃大、品质优良,制种推广面积迅猛扩大,其制种技术要点如下。1人工去雄1.1制种时间和人员配备。制种时间一般在7月5日至8月20日,40~45d,皖北在8月16日前、皖南在8月20日前结束制种。此期间所开的花全部去雄授粉,不允许自花授粉结桃,要求全株制种。每公顷制种田配备制种人员45~60人,质检人员每1.33~1.67hm21名。质检人员每天逐行、逐株检查3次:上午授粉前检查并去除没有去雄的花朵,授粉后检查授粉情况,已去雄的花是否漏授,授粉是否均匀;下午…  相似文献   

3.
如何充分利用光温资源提高杂交稻制种效益,近年来做了许多探讨,1990年将乐县有三个乡进行了试验。本文着重对杂交稻再生制种技术做些粗浅分析。一、杂交稻再生制种现状及潜力据1989年建宁、明溪、建瓯和1990年将乐县大源乡等地制种的情况(表1)看,1989年的三个县杂交稻制种,头季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4.
湘南双季稻区气候特点与两系杂交稻秋季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湘南地区的气候特点与两系杂交稻制种季别的关系,认为湘南双季稻区两系杂交稻制种以发展秋制为宜。秋制中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期安排以8月上旬为最佳,抽穗扬花授粉期可安排在8月16日~9月5日之间,以8月下旬为优。对两系杂交稻秋季制种主要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用红叶和显性无腺体这两个指示性状,对陆地棉有腺体品种不去雄进行不同时间及方法的授粉杂交,用人工去雄授粉作对照,比较其杂种率及制种效率。结果表明,不干扰母本花粉适时授粉杂种率较高,干扰母本花粉推迟授粉杂种率较低,人工去雄授粉杂种率最高。但制种效率却是干扰母本花粉适时授粉最高,比人工去雄授粉提高工效8~12倍。  相似文献   

6.
自1997年以来,河南省周口、商丘等地棉花杂交种生产已有近10年历史。近年来制种规模不断扩大,而单产不稳,产量也差异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棉田晚发所致。早发,对提高杂交种质量和产量非常重要。由于棉花生长前期光热条件好,所以形成的种子各项指标均能满足用种要求。而绝大多数年份后期光温条件相对变差,生产的种子健子率、发芽率难以保证,实验表明前期授粉形成的种子,健子率、发芽率明显高于后期。同时,前期杂交的成铃率也明显高于后期。据2005年授粉期观察记录:7月31日前授粉成铃率为80.2%,8月1日至20日授粉成铃率为57.4%,前期是后期的1.4…  相似文献   

7.
阐明了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关键技术 :(1)安排母本比父本早 2天抽穗以充分利用父本初散花粉 ;(2 )利用药物刺激剑叶叶枕分生组织 ,创造最佳授粉态势 ;(3)利用柱头外露敏感期进行特殊技术处理 ,提高母本柱头外露率及柱头外露体积 ;(4 )在父本散粉高峰期人工辅助授粉以及创造超高产制种父母本苗架  相似文献   

8.
王刚  刘辉  吕新  余渝  樊庆鲁 《中国棉花》2012,39(8):12-16
 从影响棉花杂交种新陆早43号亲本杂交成铃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尽量在开花早期进行,杂交时间越早成铃率越高;授粉当日气温在25~30 ℃之间时,杂交成铃率最高;授粉应从棉花柱头下部近子房处向上环形逆向授粉;与容器授粉法相比采用单花授粉法制种成铃率高,畸形铃少,制种产量高,制种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提高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是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取得突破的重要途径。为明确小麦AL型雄性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特性,连续3年测定了2个小麦AL型不育系36A和3235A的柱头活力、柱头外露率、颖间距和自然异交结实率。结果表明,36A和3235A的平均自然异交结实率分别为113.02%和44.65%,柱头活力分别为104.96%和76.7%,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二者的柱头外露率和颖间距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授粉天数与柱头活力呈显著负相关,柱头活力随授粉天数的延长而降低;柱头活力与柱头外露率和颖间距、柱头外露率与颖间距间均呈显著正相关。随授粉进程推移,柱头活力、柱头外露率和颖间距均呈先增后减趋势,36A的3个指标均高于3235A,综合表现为异交结实率高。花后第4~11天套袋饱和授粉异交结实率最高,授粉后第6~12天,柱头外露率和颖间距均达到最大。因此,小麦AL型不育系的恢复系扬花始期比不育系推迟2~3 d,小花陆续开放、柱头活力也较强,并持续开颖,可保持较高结实率,为最佳授粉时间。  相似文献   

10.
我县黄茅园乡艾家村四组制种户唐大沛,1986年1.2亩威优64夏制田经县种子公司验收,共产杂交种子489.2公斤,亩产407.7公斤,创我县制种单产最高纪录。唐大沛的主要技术措施是。 一、定准播差期,实现了理想花期 根据我地区制种历年的气候特点,7月中、下旬晴朗天气较多,气温在28—30℃,相对湿度在80%以上,能满足父母本安全授粉期对温湿度的要求。因此采用夏制,选择7月19—26日为最佳授粉期。父本测64—7于4月10日播种,母本V20A于5月18日播种。播种差期由1985年的35天改为38天,时差增加3天;叶差由6.5叶改为6.8叶,叶差增大0.3叶。通过调整播差期后…  相似文献   

11.
1989年,我县制种采用机械播种绿化育秧技术,589亩汕优63制种,平均亩产139.75公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机械播种绿化育秧有如下优点:①提早播期:可将父本提早在4月1日或更早一点播种,始穗期提早到8月5日以前,避开宇8月10日以后阴雨天气,提高了异交结实率。②播种均匀。使出苗整齐,秧苗粗壮,有效分蘖和有效穗增多,颖花数增加。③成秧率高:成秧率由地池和露地育秧的70%左右提高到95%。④效益好:除增产外,还可比露地育秧节省秧田,且减少投工。 其主要方法是;①选建温室:温室大小可视播种盘数量而定,温室内部四壁和顶部用双层薄膜…  相似文献   

12.
控制杂交稻种子穗萌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技术指导下,很多地区制种产量已达250公斤/亩,登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仍有常见的两大难题困扰着制种工作:一是稻粒黑粉病,二是种子穗萌(即穗上发芽,下同)。笔者就种子穗萌的防治问题,谈点个人意见。 避免种子穗萌的首要方法,是调整播种期,安排在无雨少雨时段成熟收割。但年际间的气候不尽一致,使人们对天雨穗前防不胜防。比如我县历年来,迟熟组合制种在8月底至9月初收获,中、早熟组合在8月中旬收获,一般天气都是较理想的。但是1988年配制杂交种时,,从8月21~9月4日,下雨11天,中间只晴3天。连续高温高湿,使种子一般早芽达6…  相似文献   

13.
汕优397系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用新选育的恢复系397(3624-33/明恢63)与珍汕97A配组而成的籼型杂交中、晚稻组合。199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表现根系发达,分蘖力强,耐肥抗倒、抗病、高产、生育期适中。1996年邵武市试制4hm2平均产157t/hm2,1997年制种26hm2。平均产1024t/hm2。制种产量低,为了提高制种产量,1998年对该组合的高产制种进行探索,使该组合的制种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1998年制种13hm2平均产349t/hm2,最高产达42t/hm2。1 父本397的主要特征特性397在邵武市制种5月1日~7日播种,8月10日左…  相似文献   

14.
我市1994年从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引进A-92杂交棉获得显著增产,一般增15%左右。从1996年开始引入亲本,按父、母为1∶3的比例进行杂交制种。在1996、1997两年制种面积共计2.7公顷,仅收杂交种子85kg。为提高制种产量,加速杂交棉的推广,从1998年开始,实现制种技术五改,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制种单产达每公顷1237.5kg,提高33倍。1 五改1.1 改变制种面积。由1996、1997年每年的1.3公顷,在减少到0.13公顷。1.2 改变父、母行比。由过去的1∶3改为8∶8等行种植。1.3 改变授粉方向。由过去的父母正交授粉为父母正反交授粉。1.4 改革授粉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5.
一、课题提出的依据和目的意义 自从杂交水稻问世以来,我省的杂交水稻制种经历了两个阶段。1980年以前,是制种技术的摸索阶段,产量虽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亩产在30公斤左右的水平上徘徊了八年;1980年以后,进入制种高产技术的研究阶段,重点研究解决了最佳扬花授粉期、播种差期和高产的苗穗结构等关键技术,以及研究推广了不割叶、不剥苞的制种技术,致使我省制种单产得到大幅度上升。在短短的六年中制种产量连续登上了三个台阶。即继1981年单产突破50公斤以后, 1983年突破100公斤, 1986年突破150公斤,虽说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制种单产连上了三个…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完善染色体消除法诱导啤酒大麦单倍体的技术体系,以7个啤酒大麦F1代材料为母本,分别以1个二倍体和1个四倍体的球茎大麦为父本进行杂交诱导。结果表明,二倍体球茎大麦的单倍体诱导率平均为28.13%,四倍体球茎大麦的单倍体诱导率为0。研究了试验期间的环境日最高温度、不同授粉时间和授粉后激素处理对授粉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试验期间环境日最高温度低于22℃、啤酒大麦去雄后2d进行授粉、授粉后第1~3d每天用Dicamb∶2,4-D∶GA3=1∶2∶75(质量比,各激素浓度分别为1、2、75mg·L-1)的混合激素喷授粉小花1次,可获得最高的杂交结实率。同时,分析了不同年际间授粉结实率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和不同倍性的球茎大麦对单倍体诱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千阳县1999~2004年玉米制种雌雄开花授粉期气象资料为依据,研究了6年来高温、干旱等异常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各年度玉米制种产量的变化情况,提出了稳定和提高制种产量的6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1990年沙县试制2.5亩,平均亩产65公斤,1991年试制100亩,平均亩产47.97公斤。两年田间实践,初步了解并掌握两系稻制种的特点,亲本WL1312,W6154s选,W6111S选的特征特性,两系稻制种花期安排,制种田栽培技术等。提出了沙县两系制种最佳抽穗扬花期为7月22日至8月5日。  相似文献   

19.
棉花核雄性不育系杂交成铃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在不同气象条件下、不同时间人工辅助授粉配制杂交组合的杂交成铃率以及不同品种 (系 )作父本的杂交成铃率。结果表明 :以核雄性不育系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成铃率与气温、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 ,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 ;7月 2 0日以前与 8月 2 0日以后的杂交成铃率较高 ,每天 9- 1 1时的杂交成铃率高于 1 4- 1 6时 ;常规品种 (系 )与国产抗虫棉作父本的杂交成铃率较高 ,美国抗虫棉作父本的杂交成铃率较低 ,海岛棉作父本的杂交成铃率高但单铃种子数少。用核雄性不育系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最佳授粉的气象条件为平均气温在 30℃左右、最高气温不超过37℃、日照长、无降水 ;最佳授粉时间在 8月 2 5日以前的每天 9- 1 1时 ;宜选择常规品种 (系 )或国产抗虫棉作父本  相似文献   

20.
单旋翼农用无人机辅助杂交水稻制种授粉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水稻》2016,(6):19-23
2012—2015年采用单旋翼农用无人机分别在湖南、海南、广东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对10个杂交组合父母本大行比制种,在不同自然风速条件下辅助授粉,通过田间花粉密度观测、母本异交结实率及制种产量考查研究授粉效果。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6∶(40~60),单旋翼农用无人机辅助授粉的结实率和产量可达到甚至高于人工辅助授粉,说明单旋翼农用无人机可用于杂交水稻制种辅助授粉,促进制种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