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系统评价了昆明雪兰牛奶有限公司来自6个机械挤奶规模化奶牛场、6个机械挤奶奶牛合作社和6个手工挤奶奶站的原料奶的微生物指标,研究了原料奶生产贮运过程关犍控制点和控制措施。结果表明:(1)机械挤奶规模化奶牛场原料奶、机械挤奶奶牛合作社原料奶和农户手工挤奶站原料奶细茵总数分别平均为346875cfu/ml(60750~180000cfu/ml)、155206cfu/ml(2950~812500cfu/ml)和2385167cfu/ml(298500~6700000cfu/ml);芽孢总数分别为424cfu/ml(30~2380ofu/ml)、102cfu/ml(10~310cfu/ml)和762cfu/ml(70~2270cfu/ml);耐热芽孢总数分别为100cfu/ml(5~610cfu/ml)、45cfu/ml(10~100cfu/ml)和102cfu/ml(10~350cfu/ml);嗜冷茵数分别为2366cfu/ml(42~5900cfu/ml)、1912cfu/ml(90~4600cfu/ml)和6082cfu/ml(1075~18000cfu/ml)。(2)牛奶中微生物数量第1滴至第5滴奶中最高,随后有明显下降。(3)刚挤下牛奶,贮藏前、后的牛奶,运输前、后的牛奶中微生物数量逐渐增加,其中运输前、后增加最多。(4)通过挤奶时对奶牛乳房采用一次性纸巾清洁、废弃头三把奶、乳头药浴、牛奶贮藏温度维持在4~8℃、采用奶槽车运输将温度保持在4~8℃等措施,原料奶中微生物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原料奶微生物HACCP控制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评价了昆明雪兰牛奶有限公司来自6个机械挤奶规模化奶牛场、6个机械挤奶奶牛合作社和6个手工挤奶奶站的原料奶的微生物指标,研究了原料奶生产贮运过程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结果表明(1)机械挤奶规模化奶牛场原料奶、机械挤奶奶牛合作社原料奶和农户手工挤奶站原料奶细菌总数分别平均为346 875 cfu/ml(60750~180000 cfu/ml)、155206cfu/ml(2 950~812500cfu/ml)和2 385 167cfu/ml(298 500~6 700000 cfu/ml);芽孢总数分别为424 cfu/ml(30~2380 cfu/ml)、102 cfu/ml(10~310 cfu/ml)和762 cfu/ml(70~2 270 cfu/ml);耐热芽孢总数分别为100cfu/ml(5~610 cfu/ml)、45 cfu/ml(10~100 cfu/ml)和102cfu/ml(10~350 cfu/ml);嗜冷菌数分别为2366cfu/mi(42~5 900 cfu/ml)、1 912 cfu/ml(90~4600 cfu/ml)和6 082 cfu/ml(1075~18 000 cfu/ml).(2)牛奶中微生物数量第1滴至第5滴奶中最高,随后有明显下降.(3)刚挤下牛奶,贮藏前、后的牛奶,运输前、后的牛奶中微生物数量逐渐增加,其中运输前、后增加最多.(4)通过挤奶时对奶牛乳房采用一次性纸巾清洁、废弃头三把奶、乳头药浴、牛奶贮藏温度维持在4~8℃、采用奶槽车运输将温度保持在4~8℃等措施,原料奶中微生物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原料奶中蜡样芽孢杆菌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东北3个地区的原料奶中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与鉴定,主要检测原料奶中蜡样芽孢杆菌数,以及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确定原料奶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与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地区的蜡样芽孢杆菌数平均值均≤105 CFU/mL.而细菌总数平均值则为106~107 CFU/mL,都属于超标奶.大肠菌群平均值,地区1为1 349 MPN/100mL.地区2为2 574 MPN/100 mL,地区3为2 032 MPN/100 mL.综合分析得出,蜡样芽孢杆菌数与原料奶的微生物污染状况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菌剂施用对烟田根际土壤菌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在前期筛选出高效防治烟草青枯病害的生防菌株的基础上,于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开展田间小区试验,分析生防菌剂施用对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烟草内生菌LSN02和烟草根际菌LLGJ04两种生防菌剂的在烟草种植中的施用均可明显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的菌群总数量,且LSN02的效果优于LLGJ04;其中,烟草内生菌LSN02高浓度(2×108 cfu/mL)处理烟株时,显著增加根际土壤细菌菌群数量,而烟草根际菌LLGJ04中浓度(1×108 cfu/mL)和低浓度(0.5×108 cfu/mL)处理烟株时,可分别增加根际土壤放线菌及真菌的菌群数量。该研究为提高植烟土壤有机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活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H9N2禽流感病毒(AIV)纳米抗体(Nbs)酵母双杂交文库,为后期筛选H9N2 AIV Nbs奠定基础。【方法】以H9亚型禽流感疫苗(F株)免疫双峰驼,当血凝抑制(HI)抗体滴度大于1∶24时,颈静脉采集血液,分离淋巴细胞并提取淋巴细胞总RNA,用反转录试剂盒合成第一链cDNA,再以此为模板,通过巢式PCR扩增Nbs基因片段。将Nbs基因与pGADT7-Rec载体共转至Y187酵母感受态细胞,转化产物涂布SD/-Leu平板,30 ℃倒置培养约4 d,收集平板上的全部菌落,构建H9N2 AIV Nbs酵母双杂交文库,并对文库库容、滴度、重组效率和多样性进行鉴定。【结果】经H9亚型禽流感疫苗连续免疫4次后,双峰驼HI抗体滴度可达1∶29;通过巢式PCR成功扩增出400 bp的Nbs基因。对构建的H9N2AIV Nbs酵母双杂交文库的鉴定表明,其库容为2.4×108,滴度为4.2×109 CFU/mL,插入重组率为95.6%;随机挑取10个克隆测序,结果显示均符合Nbs序列特征,且为独立克隆,表明文库多样性良好。【结论】成功构建了H9N2 AIV Nbs酵母双杂交文库,且文库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生防菌剂对西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的影响,为生防菌剂抑制西瓜枯萎病的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西瓜苗移栽到连作20年西瓜的土壤中,设置B6、WF19、BW和对照4个处理,分别根部注施生防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B6、油菜假单胞菌WF19、B6和WF19复合菌液(各菌液细菌含量均为1×108 CFU/mL)及无菌水1 mL/株,在西瓜采摘后采集根际土壤,测定土壤pH、有机质(OM)、全氮(TN)、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全磷(TP)、有效磷(AP)、全钾(TK)、速效钾(AK)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LP)、脲酶(URE)、蔗糖酶(SUC)活性,并利用高通量测序(Illumina Hiseq)技术分析西瓜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变化。采用路径分析和SEM结构方程评估土壤环境因子、生物酶活性和微生物功能对尖孢镰刀菌的影响。【结果】生防菌剂B6提高了土壤4种生物酶活性和TN、TP、AP、NO-3-N、NH+4-N、OM含量,降低了AK和TK含量;WF19提高了土壤CAT、ALP和SUC活性,降低了URE活性和TN含量,增加了土壤TP、AP、TK、AK、NO-3-N、NH+4-N和OM含量;BW提升了土壤NO-3-N含量、CAT和SUC活性,降低了URE和ALP活性,减少了土壤中TN、TP、TK、AP、AK、NO-3-N和OM含量。根部注施生防菌剂后,WF19和BW处理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相对丰度降低,B6处理土壤中赤霉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AP、TP含量和URE活性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关联性最大,AP、TK含量和URE活性与真菌群落结构的关联性最大;硝酸盐呼吸、固氮和亚硝酸盐氨化对尖孢镰刀菌具有负效应,效应系数分别为-2.27,-1.55和-0.57。【结论】生防菌剂通过调节土壤养分含量和生物酶活性影响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降低病原菌的相对丰度,从而发挥防治枯萎病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确定自主研发新兽药——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对靶动物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产和初产健康泌乳期奶牛各6头,入选前30日内未接受过全身性或乳房内抗生素给药,产奶量在15-35 kg。给药前1日、给药当日(0日),记录各试验奶牛的日产奶量、直肠温度,并采集奶样进行体细胞检测。采样时先用清水冲洗乳房,用75%乙醇对乳头及周围进行消毒,待酒精挥发后,手工挤奶,弃去前三把奶后,采集奶样于灭菌试管中,贴好标签,低温(4℃)保存并于6 h内送实验室检测。给药当天,待奶牛挤完奶后,先用消毒毛巾清洁各乳区,再用消毒药液浸泡乳头约30 s,然后进行乳头内灌注给药。灌注时轻轻推压活塞,将药物缓缓注入乳池内,使药物均匀分布。按照推荐剂量,每头奶牛的4个乳区分别单次注入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干乳期)一支(含头孢洛宁250 mg)。给药后1日、3日、5日、7日和10日对4个乳区各采集奶样。记录奶牛标识、观察时间、试验日期和时间、每头奶牛日产奶量及体温等参数。检测乳样中体细胞数(SCC),对给药当日(0日)和给药后第10日各采集的乳样进行细菌学检查。将各奶样接种至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各种病原菌。分离菌株经纯化培养后,依据菌落形态、染色特征、生化特点鉴定其种类。主要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结果】 在整个试验期间,给药乳区未出现乳房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给药前1日、0日和给药后的1、3、5、7和10日,体细胞数大多在25-40万个/mL,平均体细胞数分别为33.26、32.74、32.70、31.63、31.24、30.62、30.04 万个/mL,给药后各时间点奶样体细胞数与给药前体细胞检测结果相比,体细胞数有所降低,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日产奶量在23-33 kg,平均日产奶量分别为27.30、27.35、27.25、27.40、27.64、27.83、28.00 kg,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试验奶牛在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直肠温度均在奶牛的正常温度范围内(38.4-39.2℃),直肠平均温度分别为38.79、38.82、38.83、38.77、38.71、38.71、38.69℃,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故按推荐剂量单次给药对奶牛的体细胞数、日产奶量、体温无显著影响。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在给药当日(0日)采集的乳样中,分离到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为2、3和4株;给药后第10日,仅检测到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各1株,给药前后目标菌数量有显著降低。【结论】 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对奶牛体温、产奶量和奶中体细胞数等无不良影响,该制剂用于奶牛安全。  相似文献   

8.
苹果籽油中植物甾醇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苹果籽油中植物甾醇的抗氧化活性,为抗氧化剂的筛选及其清除自由基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抗氧化剂维生素E(VE)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为对照,采用1,1-二苯基-2-苦苯肼(DPPH)法、邻二氮菲Fe2+分光光度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法,测定并分析了苹果籽油的2种植物甾醇抗氧化剂(样品T1和T2)对DPPH·、羟基自由基OH·及O2-·的清除能力。【结果】4种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不同,其对DPPH·的清除能力表现为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1(IC50为6.7 μg/mL)>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2(IC50为7 μg/mL)>VE(IC50为10 μg/mL)>BHT(IC50为16 μg/mL);清除OH·的能力表现为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2(IC50为29 μg/mL)>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1(IC50为30 μg/mL)>BHT(IC50为60 μg/mL)>VE(IC50为85 μg/mL);清除O2-·的能力表现为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1(IC50为17 μg/mL)>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2(IC50为19 μg/mL)>BHT(IC50为21 μg/mL)>VE(IC50为35 μg/mL)。【结论】苹果籽油中的植物甾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对DPPH·、OH·、O2-·具有明显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薇菜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其对ABTS+·的清除动力学,为薇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薇菜多糖(POJT),Sevage法脱蛋白后利用SephadexG-200进行分离纯化,得到薇菜多糖主要组分POJT-1,初步分析其单糖组成和结构,同时测定0.2,0.4,0.6,0.8和1.0 mg/mL POJT-1对ABTS+·的清除动力学。【结果】POJT-1的红外光谱显示其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PMP衍生结合HPLC分离可初步判断POJT-1中可能含有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木糖、岩藻糖等单糖组分。不同质量浓度POJT-1清除ABTS+·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异,准二级反应动力学能更好地拟合POJT-1清除ABTS+·的反应动力学过程。POJT-1对ABTS+·的清除能力具有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ABTS+·清除速率加快,POJT-1清除ABTS+·的IC50为0.273 7 mg/mL。【结论】薇菜多糖对ABTS+·具有较好的清除效果,且准二级反应动力学能很好地拟合薇菜多糖对ABTS+·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残膜对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究残膜对土壤养分含量和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明确产生危害的土壤残膜强度限值,为中国残膜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于2011—2015年在甘肃张掖设置0(CK)、150 kg·hm-2(T1)、300 kg·hm-2(T2)、450 kg·hm-2(T3)以及600 kg·hm-2(T4)残膜梯度试验,并测定不同残膜强度下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群落丰度以及土壤酶活性等关键指标。【结果】残膜对土壤含水量、有机质(SOM)、全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有效磷(Olsen-P)的影响较大,随着残膜强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P<0.05),而SOM、TN、NO3--N以及Olsen-P显著降低(P<0.05),NH4+-N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低残膜强度下,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增加,但高残膜强度(T3和T4)则会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量(MBC和MBN)及微生物群落丰度(吸光值平均变化率、丰富度、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McIntosh指数)(P<0.05)。土壤酶活性随残膜强度的变化趋势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基本一致,残膜强度为300—450 kg·hm-2时,土壤中α-葡萄糖苷酶(AG)、β-葡萄糖苷酶(BG)、纤维素酶(CBH)、木聚糖酶(BXYL)以及几丁质酶(NAG)活性普遍较高,残膜强度为600 kg·hm-2时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农田土壤中低量残膜存在下可通过保水作用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其丰富度,而当残膜强度超过450 kg·hm-2时,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同时,长期残膜作用下会降低土壤SOM、TN、NH4+-N、NO3--N以及Olsen-P含量,引起土壤养分退化。因此,对于中国地膜残膜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应加大残膜防治工作力度,降低残膜引起的土壤退化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IL-8基因5′侧翼区多态性与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的相关性,获得与低体细胞计数(somatic cell counts,SCC)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为低SCC性状的选育提供借鉴。【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来自30个公牛家系的61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的IL-8基因5′侧翼区的多态性,并采用混合动物模型分析多态位点与主要泌乳性状及SCS的相关性。【结果】IL-8基因5′侧翼区存在1个SNP位点,即-180 A/G;定义了3种基因型,即GG、GA和AA,频率分别为0.41、0.43和0.16。该SNP位点对SCS具有显著效应,对SCS指标来说,GG极显著低于GA或AA(P<0.01),而该SNP位点对测定日产奶量、测定日乳脂率、测定日乳蛋白率和305 d校正产奶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IL-8基因5′侧翼区SNP-180 A/G显著影响体细胞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微生物及乳汁中微生物群系分布.[方法]对CJ和HZS 2个牛场的奶牛进行乳房炎检查,视觉和触觉等临床检查奶牛乳房及乳汁后,将2个场中确诊为临床乳房炎的奶牛随机采集乳汁样本各3份,并将非临床型奶牛的乳汁样本随机采集各1份,通过对乳房炎奶牛和非临床型奶牛乳样中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V...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对健康奶牛的正常体温、日产奶量、奶中体细胞数和乳房内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初产和经产健康泌乳期奶牛各6头,所选奶牛在试验前30日内未全身性或乳房内给予任何抗生素,奶牛正常饲养管理,日粮和饮水中不含有任何抗菌药物。给药前1和0日统计记录各试验奶牛的直肠温度、日产奶量(早、中、晚3次产奶量的加和)、检测每个乳区采集奶样的体细胞数,并对给药前0日的奶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4个乳区分别单次给予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干乳期)。给药后的第1、3、5、7、10天分别统计记录每头奶牛的日产奶量,给药后的第12 h、3、5、7、10天分别采集奶样进行体细胞检测,同时检查直肠温度;给药后的第10天,采集奶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比较奶牛用药前后直肠温度、日产奶量、牛奶体细胞数和奶中病原菌的变化。整个试验期间连续观察给药奶牛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结果】给药前1天、0天和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1、3、5、7、10天,试验奶牛的日产奶量平均值分别为28.8、27.7、28.1、28.7、28.8、29.2和29.6 kg,卡方检验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采集的奶中体细胞数大都维持在30—50万个/m L之间;各时间点测得的奶牛直肠温度平均值分别为38.3、38.4、38.3、38.3、38.3、38.2和38.3℃,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在给药前0日采集的奶样中,分离到大肠杆菌8株、链球菌5株和葡萄球菌7株,给药后第10天采集的奶样中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各分离到1株,明显减少,且没有增加新的病原菌。【结论】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对奶牛正常体温、产奶量和奶中体细胞数等没有不良影响,该制剂用于奶牛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新疆褐牛乳中体细胞数与产奶性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影响新疆褐牛乳中体细胞数(SCC)与产奶性状的非遗传因素,为有效指导并提高新疆褐牛的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协方差分析模型,利用SAS 9.2软件分析不同场、胎次、泌乳月及两两间互作效应等非遗传因素对262头新疆褐牛SCC与产奶性状的影响,并阐述各性状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采用Excel 2 013对新疆褐牛1 510条DHI数据进行整理,利用相邻两月SCC差值等级划分方法,绘制了不同牛场SCC变化趋势及其与产奶性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场和胎次对新疆褐牛SCC及产奶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泌乳月效应对产奶量和乳中SCC影响极显著(P<0.01),对乳糖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它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场、胎次、泌乳月两两间互作效应对新疆褐牛SCC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场和胎次互作效应对产奶量和乳成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场和泌乳月互作对乳脂率和乳中干物质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乳糖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它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胎次和泌乳月互作效应对新疆褐牛各产奶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新疆褐牛乳中SCC增加,乳中干物质含量增加,而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糖率下降;绘制泌乳期SCC差值与产奶量和乳糖率变化曲线发现,随着SCC差值升高,产奶量及乳糖率均降低,表明使用SCC差值等级法能够有效评价奶牛产奶量变化并及时判定奶牛乳房炎的发病趋势。通过比较新疆褐牛两个牛场的产奶量、乳成分以及SCC控制情况,发现二号牛场各性状均优于一号牛场,其产奶量较高、SCC较低,且不同胎次水平的乳脂率、乳糖率及乳中干物质均较高,体现较好的生产管理水平。【结论】针对新疆褐牛非遗传因素的研究表明,为有效提高和改善该乳肉兼用牛品种的产奶性能和奶品质,应着力改善牛场管理水平、优化环境卫生及规范挤奶设备等;一号牛场应加强生产管理水平和DHI监测记录,通过控制新疆褐牛SCC来降低和避免泌乳牛的乳房炎隐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头孢洛宁为第一代半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临床以每个乳区250mg用于治疗亚临床感染引起的乳房炎。头孢洛宁通过与敏感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相结合,从而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的目的。笔者开展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在牛奶中的残留消除规律研究,以期为该药的合理使用和乳品安全生产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头进入干乳期的健康奶牛,每个乳区分别注入一支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平均干乳期为50 d,奶牛产犊开始泌乳后的6、12、24、36、48、60、72、96和120 h,将每头奶牛每次采集的4个乳区的奶混合。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150mm×2.1mm,3.5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洗脱,流速0.25 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为5.0 μL。头孢洛宁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离子化,正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电喷雾电压(IS)为4kV,雾化气压力(GS1)为55psi,气帘气(CUR)为15 psi,辅助气流速(GS2)为35psi,离子源温度(TEM)为600 ℃;定量离子对为m/z→459.4/337.3。样品自然解冻,取5 g牛奶,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20 mL乙腈,涡旋混匀2min,在10℃条件下10 000 r/min离心10 min。将上清液用15 mL75%乙腈水溶液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两次的提取液,并加入10 mL乙腈饱和的正己烷,震荡1 min,弃掉正己烷,把提取液移至100 mL鸡心瓶中,在40℃用旋转浓缩仪旋转蒸发除去乙腈。向已除去乙腈的样品溶液中加入20 mL磷酸二氢钠缓冲溶液,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pH8.5。将样品提取液以3 mL/min的流速通过HLB固相萃取柱,先用5 mL磷酸二氢钠缓冲溶液洗涤鸡心瓶并过柱,再用2 mL水洗柱。用2 mL乙腈洗脱,收集洗脱液于刻度样品管中,在40℃下用氮气浓缩仪吹干,用2 mL水溶解残渣,摇匀后,过0.22 μm滤膜,取样供LC-MS/MS检测。【结果】 头孢洛宁在2—200 μg·kg -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991—0.997之间。该方法检测限为0.5 μg·kg -1,定量限为2 μg·kg -1。头孢洛宁在2、20、40和200 μg·kg -1四个添加水平上的平均回收率为73.60%—103.52%,批内变异系数为1.85%—10.41%,批间变异系数为3.41%—8.97%。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回收率和变异系数满足残留检测定量分析要求。使用头孢洛宁干乳期乳房注入剂的初产奶牛,在产犊后96 h低于定量限。经产奶牛在产犊36 h低于定量限,24h均低于MRL。 【结论】 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干奶期)按推荐剂量4个乳区(250 mg/乳区)给药后,其产犊泌乳后牛奶中的弃奶期为24 h。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准噶尔双峰驼乳和荷斯坦牛乳的差异,为研究驼乳的营养价值和生物学功能提供科学基础。【方法】使用乳成分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度发射光谱法、气相色谱和ELISA检测乳的主要营养成分、理化特性、脂肪酸和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结果】准噶尔双峰驼乳中乳蛋白、乳糖、钙、灰分、干物质显著高于荷斯坦牛乳(P<0.05)。乳密度也显著高于荷斯坦牛乳(P<0.05)。乳脂中花生酸、二十一碳酸、棕榈油酸和α-亚麻酸显著高于荷斯坦牛乳(P<0.05)。而准噶尔双峰驼乳的电导率、酸碱度、水分显著低于荷斯坦牛乳(P<0.05)。顺-8,11,14-二十碳三烯酸、己酸、辛酸、癸酸和月桂酸显著低于荷斯坦牛乳(P<0.05)。但两乳中所检测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准噶尔双峰驼乳相较于荷斯坦牛乳存在诸多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猪乳一高分子量蛋白质B(HMWP-B)是否来自于血液以及是否为猪乳所特有等问题。【方法】利用兔抗HMWP-B的多克隆抗体,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来检测泌乳母猪血液中是否存在HMWP-B。【结果】实验结果证实HMWP-B在泌乳母猪血液中不存在,由此推测HMWP-B可能为来源于乳腺细胞自身合成而非血源性的乳蛋白;同时,结果还表明牛乳和兔乳中不存在HMWP-B,提示HMWP-B可能为猪乳所特有的乳蛋白。【结论】本实验为证明HMWP-B是由猪乳腺细胞自身合成而不是来自于血液的乳蛋白提供了一定的证据,这为深入开展该蛋白质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季节、饲养管理水平影响原料乳主要理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奶牛场所生产的原料乳进行理化指标检测,分析原料乳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方法]采集奶牛场的奶样,在实验室检测原料乳的主要理化指标(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所得数据绘制曲线图,并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性检验,分析影响原料乳主要理化指标的因素.[结果]实验统计数据表明在实验区域和实验期间内,季节、饲养管理水平对牛奶中蛋白质、脂肪及干物质含量影响明显.通过改善奶牛圈舍条件,可以使牛奶的蛋白质、脂肪及干物质含量有所增加,并且可以缓和季节对牛奶中这些指标的影响.通过提高养殖小区的饲养管理水平,可以在原有水平上使牛奶的蛋白质、脂肪及干物质含量有所增加,并且缩小了养殖小区和核心牛场的差距.[结论]通过具体措施的实施,原料乳的主要理化指标有所增加,奶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地区荷斯坦牛SCD1基因外显子5遗传多态性及其对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其不饱和指数的影响。【方法】以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323头中国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法对SCD1基因外显子5的3个位点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同时挑选140头体况相近(BCS=3.0±0.5)、无临床乳房炎、胎次在2-3胎、处于泌乳中后期(产奶100-300 d)的中国荷斯坦牛,取全天混合奶样(早﹕中﹕晚=4﹕3﹕3)100 mL用于测定脂肪酸含量,进而分析多态性对乳中脂肪酸成分的影响。【结果】SCD1-702位点无多态,SCD1-762和SCD1-878分别发现T/C和C/T两个突变。SCD1-762位点A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7897。SCD1-878位点C为优势基因,频率为0.7835。χ2检验表明该群体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在SCD1基因的这两个位点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SCD1-762与SCD1-878处于极显著连锁不平衡,连锁不平衡系数r2为0.879,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SCD1-762和SCD1-878两位点共组成4种单倍型:AC、BC、AT、BT。SCD1-762、SCD1-878及其单倍型对MUFA比例及总不饱和指数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即SCD1 878位点TT型乳中MUFA比例及总不饱和脂肪酸指数显著低于CC和CT型,而SFA比例显著高于CC和CT型(P<0.05);SCD1 762位点BB型乳中MUFA比例及总不饱和脂肪酸指数显著低于AA和AB型(P<0.05)。单位型AC型MUFA比例及总不饱和指数显高于BT型,而SFA比例显著低于BT型(P<0.05)。【结论】SCD1 878和762位点突变对乳中乳脂肪酸组成及饱和指数有显著的遗传效应,可作为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乳脂肪酸组成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