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谭荫初 《植物医生》1998,11(3):18-19
吡虫啉对农作物害虫的防治效果综述谭荫初(湖南省农科院,410125)吡虫啉(midacloprid)又名大功臣、咪蚜胺,是一种新一代超高效、强内吸、广谱、低毒的硝基亚甲基杂环类杀虫剂。是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的效应体,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使昆虫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2.
<正>针对加拿大有害生物管理局(PMRA)因对水生昆虫风险,建议淘汰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的举措,拜耳为吡虫啉发声辩护。拜耳声明,如果按照标签负责任地、正确地使用吡虫啉,不会对水生昆虫种群造成危害。拜耳愿意与PMRA继续合作,"消除顾虑,澄清任何知识上或  相似文献   

3.
吡虫啉防治柑桔蚜蛾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格成  李继祥 《植物医生》1996,9(5):30-32,20
吡虫啉防治柑桔蚜蛾螨的效果张格成,李继祥(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重庆630712)吡虫啉是一种硝基亚甲基化合物,是一种新型的超高效内吸、触杀和胃毒杀虫剂。它是选择性抑制昆虫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受体,从而破坏昆虫中枢神经的正常传导,因而杀虫活性极高,是...  相似文献   

4.
吡虫啉防治同翅目害虫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吡虫啉(imidacloprid)是一种新型的硝基亚甲基类杀虫剂,高效、广谱、内吸性好、残效期长,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其杀虫机制主要是选择性抑制昆虫神经系统烟碱型乙酰胆碱酯酶受体,从而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造成害虫出现麻痹进而死亡。20世纪80年代中期,吡虫啉由德国拜耳公司开发,于1991年投放市场,现在已在超过80个国家的60种农作物上使用。国内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发吡虫啉,1992年生产登记。自1996年以来,吡虫啉的生产一直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吡虫啉对同翅目害虫有十分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国…  相似文献   

5.
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的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的化学结构特点及代谢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对其在哺乳动物、植物和昆虫体内的代谢途径及相关的生物代谢酶进行了阐述。吡虫啉和噻虫嗪在环境中可被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昆虫所代谢,与其生物代谢相关的酶主要是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和醛氧化酶,其中,P450同工酶可催化吡虫啉和噻虫嗪发生羟基化、去饱和、脱烷基、硝基还原等代谢反应,而醛氧化酶主要催化其硝基部分的还原。吡虫啉和噻虫嗪经过代谢后其生物活性通常有所降低,但也有部分代谢产物的活性反而升高,增加了其对昆虫的毒性以及对非靶标生物的风险。明确吡虫啉和噻虫嗪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对于了解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代谢机理,以及安全有效地使用该类杀虫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大地(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是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其有效成份为吡虫啉,是一种新型的硝基亚甲基类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内吸性强、持效期长的特点。其杀虫机制主要是选择性抑制昆虫神经系统烟碱型乙酰胆碱酯酶受体,从而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造成害虫出现麻痹进而死亡,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多年在水稻,蔬菜和柑桔等作物上应用,效果突出,特别是在防治柑桔虫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金大地在我县柑桔产区防治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型杀虫剂吡虫啉对蚜虫有特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杀虫剂吡虫啉对蚜虫有特效邱光,顾正远,肖英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210014)吡虫啉Imidacloprid是国内外新近开发出的一种硝基亚甲基类杀虫剂,(也有人称此药为灭虫精──编者)其独特的作用机制是对昆虫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具有较强的作...  相似文献   

8.
武汉科诺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研制的四季红系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属新型硝基亚甲基类杀虫剂。它里面添加了一种生物增效剂,使其药效比一般商品药剂吡虫啉显著增高。1 药理机制与常用神经毒性杀虫剂不同  四季红作用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干扰昆虫神经系统的刺激传导,引起神经通路的阻塞。这种阻塞造成重要的神经传导物质乙酰胆碱的积累,从而导致昆虫麻痹,并最终死亡。这种作用机制与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不同,因而对这些药剂已产生抗性的害虫,对四季红是敏感的。四季红药理机制仅与我国开发的杀虫双,及杀螟丹、杀…  相似文献   

9.
新烟碱类杀虫剂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吡虫啉和啶虫脒为代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卓越的内肖活性及很高的残留活性。放射配基结合实验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多种昆虫乙酰胆碱受体具有高亲和力,乙酰胆碱是其竞争性结合抑制剂,电生理学研究表明,该类杀虫剂与乙酰胆碱类似,可诱导瞬时内向电流,并可作用于药理学性质不同的昆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亚型,分子生物学研究进一步表明,该类杀虫剂主要作用于昆虫nAChRα亚基。  相似文献   

10.
昆虫病原线虫作为生物杀虫剂已被广泛应用。为了提高其对蛴螬的防治效果,筛选与昆虫病原线虫适宜混用的化学杀虫剂是一项重要的应用研究。本研究测试了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0%毒死蜱乳油和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Cangzhou strain、Steinernema longicaudumX-7和Heterorhabditis indica LN2存活以及侵染率的影响;筛选出杀虫剂与病原线虫混合对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2龄幼虫致死效果的最佳配比。结果显示:3种杀虫剂对3种线虫的存活均无亚致死作用;吡虫啉对3种线虫的致死率无明显影响,其中LN2在1/50 RC(含量为9.33μg mL 1)和1/100 RC(4.67μg mL 1)低浓度处理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推荐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16.67μg mL 1)对3种线虫的致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不同浓度的毒死蜱对3种线虫的致死率存在显著差异。70%吡虫啉1/10推荐浓度(有效成分为46.67μg mL 1)与线虫Hb混用暗黑鳃金龟2龄幼虫死亡率提高了87.51%,与X-7和LN2混用后,致死率分别提高了39.99%和47.37%。其中1/10推荐浓度吡虫啉与线虫Hb混用对暗黑鳃金龟2龄幼虫表现出增效作用,其它浓度的吡虫啉和另外两种药剂与3种线虫混用的各处理均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昆虫病原线虫与化学农药混用防治褐纹甘蔗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纹甘蔗象是棕榈科植物和甘蔗的新入侵危险害虫。本研究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与毒死蜱、吡虫啉混用防治褐纹甘蔗象。将4000条/ml感染期线虫与48%毒死蜱EC(1000mg/L)、70%吡虫啉(500mg/L)混合施用于国王椰子,7d后对幼虫的防效为96%,明显优于单剂毒死蜱(68.96%)、单剂吡虫啉(0)和小卷蛾斯氏线虫(68.42%~76.52%)的防效;混剂处理7d对成虫的防效为88.89%,亦明显优于单剂毒死蜱(72%)、单剂吡虫啉(2.50%)和小卷蛾斯氏线虫(27.78%~52.63%)。  相似文献   

12.
杀虫剂分子靶标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昆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AChRs)广泛分布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是杀虫剂作用的主要靶标。目前昆虫中该受体的天然亚基组成尚不完全明确。果蝇的任意α亚基与脊椎动物的一个β亚基共表达是目前最好的异源表达模型,但仍然急需新的研究工具,研究表明一些与受体相关的蛋白质影响着表达。胞内磷酸化的调节作用为今后受体药理学特性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受体亚基上一些关键氨基酸在新烟碱杀虫剂对受体的选择作用中起重要作用。在对吡虫啉抗性的褐飞虱种群中找到了与抗性相关的突变位点,这为新烟碱类杀虫剂靶标不敏感性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对昆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分子多样性、功能表达、胞内调节机制、受体与杀虫剂的选择作用及其抗性分子机理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高效、低毒的杀虫剂,测定1.5%除虫菊素、0.3%印楝素、4%阿维·啶虫脒、2.5%高效氯氟氰菊酯和70%吡虫啉5种杀虫剂对苜蓿种子田主要害虫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和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并分析这5种药剂对主要传粉昆虫数量及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0.3%印楝素对牛角花齿蓟马和豌豆蚜的毒力相对较高,LC50分别为1.093 mg/L和2.864 mg/L。70%吡虫啉以及4%阿维·啶虫脒对牛角花齿蓟马和豌豆蚜均有较高的防效,最高防效均达到85.00%以上,但这2种药剂对传粉昆虫威胁较大,而0.3%印楝素则对传粉昆虫威胁较小。推荐花期苜蓿种子田使用0.3%印楝素1 000倍稀释液防控害虫,而非开花期可交替使用70%吡虫啉1 000倍稀释液和4%阿维·啶虫脒1 000倍稀释液防控害虫。  相似文献   

14.
新烟碱类杀虫剂种子包衣防治麦蚜的可行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评价不同新烟碱类杀虫剂处理种子防治小麦蚜虫的应用潜力,采用种子包衣法分别在室内及田间比较了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烯啶虫胺、噻虫啉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及安全性,并测定了吡虫啉和噻虫嗪的持效、对天敌和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在小麦籽粒中的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在2.4、3.6和4.8 g/kg种子剂量下,啶虫脒明显降低小麦出苗率,而其它药剂均无显著影响;至抽穗前烯啶虫胺、啶虫脒和噻虫啉对麦蚜的防效低,吡虫啉和噻虫嗪则均有较高防效,在58.17%以上,而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防效下降,为33.57%~60.46%。吡虫啉和噻虫嗪对叶部麦蚜防效均相应高于穗部。与喷雾处理相比,吡虫啉、噻虫嗪各剂量种子包衣对瓢虫和蚜茧蜂等天敌昆虫影响小,在3.6、4.8 g/kg种子剂量下,小麦千粒重和产量无显著差异,且在小麦籽粒中的残留量低。表明吡虫啉和噻虫嗪种子包衣防治麦蚜的应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15.
新疆B型烟粉虱对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抗性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浸叶法研究了新疆B型烟粉虱对4类不同作用机制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被测种群对氯氰菊酯和联苯菊酯的抗性指数分别为2100~6200和1000~2200,属于高抗性;对氯化烟酰类杀虫剂产生了低至中等抗性,对吡虫啉的抗性指数为4~86,且抗性指数呈上升趋势,对噻虫嗪的抗性指数为10~22,对啶虫脒的敏感性最佳;对昆虫生长调节剂吡丙醚的抗性指数为22~54;对阿维菌素仍然表现敏感。由此认为,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新疆已不再适用于烟粉虱的防治,而对受抗药性影响较小的氯化烟酰类杀虫剂(如吡虫啉、噻虫嗪和啶虫脒)、昆虫生长调节剂吡丙醚以及阿维菌素等新型杀虫剂,仍然可以限制性地在不同化合物间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共测定了茚虫威、溴氰虫酰胺、呋虫胺、吡蚜酮、吡虫啉5种蔬菜常用杀虫剂在不同浓度下(2RC、RC、1/2RC、1/5RC、1/10RC)对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品系存活和侵染的影响,以及药剂与线虫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吡虫啉对线虫的影响最大,在5种处理浓度下,线虫死亡率达10%~14%;其他4种药剂处理后,线虫死亡率在4%~7%之间。5种药剂对线虫侵染力均无不利影响。其中,吡虫啉在推荐浓度RC处理下增强了线虫侵染力。5种化学药剂与线虫均无拮抗作用。溴氰虫酰胺(2RC、RC、1/2RC)、吡虫啉(2RC、RC、1/5RC、1/10RC)、吡蚜酮(RC、1/2RC、1/5RC、1/10RC)与线虫混用后48 h对黄粉虫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昆虫病原线虫H06与化学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联合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合理协调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在室内测定了昆虫病原线虫与杀虫剂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phora H06(150~300条/虫)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na odoriphaga幼虫(韭蛆)的侵染致死率为1.2%~23.8%。4种杀虫剂对韭蛆的LC50值为0.34 ~8.79 mg/L,毒力大小依次为楝素>毒死蜱>辛硫磷>吡虫啉;杀虫剂对H06线虫的LC50值为595 ~4 388 mg/L。将H06线虫(150条/虫)分别与4种杀虫剂混合处理韭蛆,韭蛆死亡率明显高于线虫和杀虫剂单用处理。药后2 d,辛硫磷12.5 ~100 mg/L+H06处理的韭蛆死亡率为73.0% ~82.0%,辛硫磷单用时死亡率为38.0% ~60.0%;楝素0.16 ~1.25 mg/L+H06处理的死亡率为90.0% ~97.5%,楝素单用时的死亡率为13.8% ~37.5%;毒死蜱15 ~120 mg/L和吡虫啉1.56 ~12.54 mg/L单用时韭蛆的死亡率分别为14.0% ~28.0%和0% ~7.5%,与H06线虫混用处理的死亡率分别为50.0% ~65.0%和58.8% ~80.0%。药后5 d,毒死蜱和吡虫啉与H06线虫对韭蛆的联合致死率分别达87.0% ~95.0%和61.3% ~88.8%。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与上述4种杀虫剂联合防治韭蛆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分别用二氯甲烷和甲醇提取小麦植株中的吡虫啉,添加回收率结果表明,甲醇提取吡虫啉添加回收率64.68~97.15%,低于二氯甲烷提取吡虫啉添加回收率102.25-105.24%;测定小麦中吡虫啉含量时二氯甲烷提取吡虫啉的量高于甲醇提取的量,为甲醇提取量的10-12倍:用二氯甲烷提取吡虫啉比甲醇提取吡虫啉操作简单,提取杂质少,可以作为小麦植株中吡虫啉提取的快速高效的溶剂。  相似文献   

19.
棕榈蓟马〔Thripspalmi(Karny)〕是90年代初在我市新发现并上升和猖獗为害的害虫,为害5科13种作物;为渐变态昆虫,成虫具有趋光性和嗜蓝色特性,全年有3个为害高峰,用蓝色PVG板(20cm×30cm)诱测成虫,进行测报;选用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g/667m2,防效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吡虫啉包衣对黄瓜瓜蚜的防治效果及包衣后吡虫啉在黄瓜植株体内的分布动态,以不同剂量的4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黄瓜种子,并测定了不同时间内其对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防治效果,同时使用HPLC检测了瓜苗出土后不同时期吡虫啉在黄瓜植株各部位的分布量。结果表明,100 kg黄瓜种子用吡虫啉(有效成分)240 g、480 g和960 g的处理在瓜苗出土35 d后,瓜苗上所接瓜蚜的校正虫口减退率仍分别达到89.2%、92.0%和97.7%。经过吡虫啉包衣处理后的黄瓜种子在出苗后 3~14 d内,植株体内的吡虫啉含量逐渐增加,14 d时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少; 黄瓜植株不同地上部位中吡虫啉的含量不均匀,其中下部叶片药剂含量最高,其次是上部叶片,茎部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