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粱籽粒总蛋白及其4种组分含量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89年(4×4)和1990年(6×6)两套双列杂交试验资料用Hayman方法对高粱籽粒总蛋白及其4种组分含量进行了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总蛋白、清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谷蛋白含量两年试验结果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球蛋白含量在1989年符合加性 - 显性模型。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对各性状均有重要影响,但也存在一定差别:总蛋白和清蛋白含量为加性效应 > 显性效应,为部分显性;球蛋白含量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相当,属完全显性;谷蛋白和醇溶谷蛋白含量两年结果不一致,谷蛋白含量在1989年,醇溶谷蛋白含量在1990年为加性效应 > 显性效应,呈部分显性,但二者分别在1990年和1989年又为显性效应 > 加性效应,呈超显性。除醇溶谷蛋白含量显性方向指向增效外,其余4个性状的显性方向均指向减效。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正负基因频率分布在两年均呈对称性,而总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谷蛋白含量的正负基因频率分布在1989年和1990年分别表现为对称和不对称性。各性状的显性控 制基因组数均为1组,狭义遗传力均较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用~(15)N 研究示踪后期追施肥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及蛋白质组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追肥时期后延,面粉中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逐渐增加,但蛋白质中的赖氨酸的含量逐渐降低,从组分氨基酸的分析结果看:盐溶蛋白的必需氨基酸最平衡,谷蛋白和残渣蛋白居中,醇溶谷蛋白最差。随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谷蛋白和残渣蛋白的比例较稳定,盐溶蛋白则逐渐降低、醇溶谷蛋白逐渐提高。当以面粉中的各组分百分含量表示时,盐溶蛋白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残渣蛋白也较稳定,醇溶谷蛋白和谷蛋白的百分含量均随蛋白质的百分含量增加而增加。另外随蛋白质含量的提高,面粉沉淀值显著增加,从分析结果看,沉淀值与醇溶谷蛋白和谷蛋白有高度相关。试验结果还表明:杨花期施肥对面粉中的谷蛋白含量贡献最大。其次是醇溶谷蛋白。无论是营养品质还是烘烤品质,同一处理均是 NE_(70112)优于农大139。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取了10个大麦品种种植在三种氮肥施用时期下,研究氮肥施用时期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品种间蛋白质及其三种组分含量差异均极显著;谷蛋白含量的氮肥施用时期与品种的互作效应极显著,蛋白质含量其二者互作效应也显著。同时,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醇溶蛋白含量和谷蛋白含量分别存在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盐溶蛋白含量与谷蛋白含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水旱条件下不同抗旱型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旱两种栽培条件下比较了12个不同抗旱型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灌溉条件相比,旱作栽培对不同抗旱型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谷/醇比的影响不同。干旱增加了抗旱性强和中度抗旱品种籽粒清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总蛋白质含量及谷/醇比,降低了这两类品种的球蛋白含量;干旱降低了抗旱性弱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和谷/醇比。在水、旱两种栽培条件下比较了3个抗旱性不同的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动态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干旱降低了长治9578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降低了9801-C、山农121籽粒球蛋白含量,增加了9801-C、山农121籽粒清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质含量。且干旱对抗旱性较弱的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临优7287为材料,研究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供氮水平条件下,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现高-低-高的趋势。蛋白质组分含量呈现高-低和低-高两种类型,其中清蛋白含量和球蛋白含量呈现高-低的变化趋势,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呈现低-高的变化趋势。施氮量对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动态变化及积累规律影响较小,对其积累量均有一定的提高效应。对成熟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差异研究发现,当施氮量为225 kg/hm2时,籽粒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6.
与高粱发育性状、产量性状相比较,揭示了品质性状的遗传特点。着重研究了籽粒角质率、单宁、蛋白质及其组分,淀粉及其组分的遗传。分析了它们的资源变异性与利用潜势,遗传表现与基因效应,杂种优势与配合力,遗传率与遗传相关以及遗传与环境的互作。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品质改良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应当采取的育种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粱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和单宁含量是最重要的三个品质因子。在高粱资源中它们均呈现近似正态分布的连续数量序列,其中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的变异范围稍次于小麦、水稻、谷子等作物,单宁含量的极差有时可达数百倍。据报道,蛋白质、赖氨酸及单宁含量的表现与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高粱籽粒蛋白质含量受土壤中氮素供应影响较  相似文献   

8.
对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品质性状的系统分析认为,籽粒的蛋白质品质主要由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特别是限制性氨基酸含量、蛋白质组分、蛋白质组分中的氨基酸构成和含量、面筋含量、沉淀值及谷蛋白高分子量亚基的数量等亚性状组成;当品种的蛋白质含量相同时,蛋白质组分也可以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清蛋白和球蛋白中限制性氨基酸含量较高,醇溶蛋白中含量较低;谷蛋白高分子亚基的数量和湿面筋含量对面包的烘烤体积影响较大,其次为沉淀值和贮藏性蛋白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前沿动态     
<正>重要调控蛋白影响水稻籽粒蛋白含量和营养品质水稻籽粒的90%以上都是淀粉和蛋白,包括谷蛋白、醇溶谷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四种籽粒蛋白。籽粒蛋白质含量(GPC)是决定谷物营养品质的关键决定因素,GPC一直是提高水稻籽粒营养品质的热门靶标。水稻GPC由复杂的多基因家族和多肽混合物决定,人们已经从各种突变谷物中分离出了许多影响GPC的基因/调控子,然而并未克隆  相似文献   

10.
前沿动态     
<正>重要调控蛋白影响水稻籽粒蛋白含量和营养品质水稻籽粒的90%以上都是淀粉和蛋白,包括谷蛋白、醇溶谷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四种籽粒蛋白。籽粒蛋白质含量(GPC)是决定谷物营养品质的关键决定因素,GPC一直是提高水稻籽粒营养品质的热门靶标。水稻GPC由复杂的多基因家族和多肽混合物决定,人们已经从各种突变谷物中分离出了许多影响GPC的基因/调控子,然而并未克隆  相似文献   

11.
高粱籽粒淀粉含量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粱籽粒中的淀粉是胚乳的主要成分,根据其分子结构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及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含量的比率与籽粒出米率、适口性及酿酒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关系。本项研究选取具有典型性的4份亲本材料,按 Griffing 方法Ⅰ模式组配完全双列杂交,重点研究了总淀粉、支链与直链淀粉含量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试图为高粱籽粒淀粉含量及其组分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选用经过自交纯化、淀粉含量及其构成类型不同的4份材料:粘高粱(昭盟)、黄壳红  相似文献   

12.
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及其与面条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新的蛋白质组分分离方法,对黄淮部分冬麦区25个小麦品种籽粒的单体蛋白含量、可溶性谷蛋白含量、不溶性谷蛋白含量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各蛋白质组分与其它蛋白质指标、面条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黄淮冬麦区小麦的平均单体蛋白、可溶性谷蛋白和不溶性谷蛋白的比例为3.7∶1.0∶1.8;与有关文献比较,分析样品的单体蛋白含量偏低,可溶性谷蛋白含量偏高,不溶性谷蛋白含量较低,这可能就是面包小麦和面条小麦在蛋白质组成上的本质区别。单体蛋白对于面条拉伸特性作用小于谷蛋白。可溶性谷蛋白含量、不溶性谷蛋白含量与其它蛋白质  相似文献   

13.
稻米蛋白质及其4种组分含量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对稻米蛋白质及其4种组分含量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稻米蛋白质含量及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含量在F1代表现偏低亲遗传;醇溶蛋白含量表现偏高亲遗传。但蛋白质含量及4种组分含量的杂种优势变异程度大,且其母体显性方差达显水平,故完全可利用其杂种优势,但应注意亲本的选配。另外,蛋白质3种组合含量(除清蛋白外)的杂种优势对蛋白含量的杂种优势贡献大。稻米蛋白质含量及4种组分含量受直接遗传效应、母体遗传效应影响大,受细胞质效应影响小,且达5个性状的直接和母体遗传率均已达到显水平,故这5个性状在低世代选择均有效。  相似文献   

14.
硬质胚乳奥帕克-2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组间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两个半硬质胚乳奥帕克-2玉米群体(T#-(34)QPMC#-3和陕综5号/O-2C#-0)为试材,采用胚乳硬质度0、1、2、3、4五级分类法,在硬质梯度基础上,探讨了单株赖氨酸产量、籽粒物理性状、营养品质性状的简单相关、典型相关分析,提出了赖氨酸与奥帕克-2主基因及其修饰基因调控体系的关系。结果表明:(1)籽粒物理性状中,硬质度、籽粒密度、百粒重与胚比、百粒体积呈负相关效应;(2)营养品质中,赖氨酸含量、蛋白质品质性状是其核心;(3)籽粒密度(或硬质度)可作为蛋白质品质的间接选择指标;(4)籽粒物理性状、蛋白质品质性状在赖氨酸产量构成中起决定性作用;(5)全籽粒蛋白质品质与胚乳蛋白质品质紧密相关,而与胚蛋白质品质无关,高赖氨酸高油分育种相统一;(6)重视赖氨酸含量、蛋白质品质、百粒重、籽粒密度等性状,对实现半硬质高产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目标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受赤霉病菌轻度与中度侵染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组分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轻度与中度侵染麦粒的总蛋白质含量,盐溶性蛋白及谷蛋白组分的含量均低于相应的正常麦粒;但谷蛋白含量比盐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更显著,麦谷蛋白亚基的SDS-PAGE电泳图谱亦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度侵染籽粒的麦谷蛋白亚基发生了程度不同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以14份来源于美国和我国的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配制182个杂交组合,连续3 a分析玉米籽粒蛋白质、淀粉、脂肪、赖氨酸含量4个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性状与配合力的关系,为玉米籽粒优质性状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及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4份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182个杂交组合的籽粒蛋白质、淀粉、脂肪含量在3 a间总体上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蛋白质、淀粉、脂肪、赖氨酸含量一般配合力(GCA)方差均明显大于特殊配合力(SCA)。籽粒蛋白质、淀粉、赖氨酸含量的遗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淀粉含量遗传力最高,为71.82%,其次为赖氨酸含量(69.74%),脂肪含量最低(42.83%)。4个品质性状GCA在不同自交系间差异均极显著,其中,籽粒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脂肪含量GCA效应值较大,赖氨酸含量GCA效应值较小。LH202、郑A88、PHR55和郑H71为亲本组配的杂交组合的品质性状SCA效应值较大,品质较优。玉米籽粒淀粉含量与蛋白质、脂肪、赖氨酸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蛋白质、脂肪、赖氨酸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杂交组合4个品质性状分别与父母本GCA效应值之和、SCA效应值呈极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9个高粱品种为试材,研究了高粱颖果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及蛋白质组分,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性蛋白、赖氨酸、色氨酸、淀粉、丹宁的累积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在颖果发育的各个时期均为最少,仅占总蛋白质的10-15%,累积高峰在灌浆至乳熟期;谷蛋白的含量居第二位,在成熟颖果中占总蛋白质的20-30%,累积高峰在灌浆至乳熟期;醇溶性蛋白的含量在颖果发育的各个时期均居首位,累积高峰在蜡熟至完熟期;赖氨酸含量随颖果成熟度的提高而减少,积累高峰在灌浆期;色氨酸的累积过程则和赖氨酸相反,蜡熟至完熟期颖果中的含量最高;总淀粉和直链淀粉的累积过程基本一致,随颖果成熟度的提高而上升,累积高峰在蜡熟至完熟期;枝链淀粉则相反,累积高峰在灌浆至乳熟期。  相似文献   

18.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时期灌水对强筋小麦郑麦9023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小麦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即W1〉W2〉W3,说明水分增加对蛋白质含量有稀释效应;增加灌水,提高了小麦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了游离氨基酸向蛋白质的转运;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谷蛋白、球蛋白总体上呈降低趋势,清蛋白呈增加趋势,醇溶蛋白变化较大,谷醇/清球比值降低。成熟期小麦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W2处理达到最大值,表明灌两水有利于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合成;可提高强筋小麦的烘焙品质。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对不同品种小麦籽粒蛋白组分和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较高土壤肥力条件下,以两个强筋小麦品种临优145和郑麦9023,两个弱筋小麦品种宁麦9号和宝丰949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蛋白组分含量和比例以及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籽粒蛋白质及其各组分的含量.总蛋白质、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提高,清蛋白含量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但不同施氮水平下差异不显著.氮肥施用量对小麦籽粒各组分在总蛋白中所占比例的影响不大,各蛋白组分在籽粒总蛋白中所占比例相对稳定.增施氮肥能够提高面粉的沉降值、湿面筋含量,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降低小麦籽粒的容重.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吸水率、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与谷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不同氮肥水平处理对水稻OsAAP6基因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OsAAP6基因在不同氮肥条件下对其水稻籽粒中蛋白质(包括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和清蛋白)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等营养品质的影响作用,为今后利用OsAAP66基因提高稻米营养品质提供参考。[方法]设置5个氮肥浓度梯度,在水稻OsAAP6遗传材料中分别检测OsAAP6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和考马斯亮蓝G-250法检测分析其成熟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等稻米营养品质性状。[结果]随着田间氮肥施加量的增加,OsAAP6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并能显著促进水稻籽粒中谷蛋白的积累,进而增加水稻籽粒中总蛋白质的含量;在氮肥浓度较高的条件下,OsAAP6基因有助于提高水稻籽粒中总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随着氮肥施加量的增加,OsAAP6基因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中总氨基酸的含量。[结论]OsAAP6基因随着田间氮肥浓度的增加,其表达水平不断升高,并能促进水稻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等稻米营养品质的提高,这为今后利用OsAAP6基因提高稻米的营养品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