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不同月龄组的对比肥育和屠宰测定结果,说明渤海黑牛公、阉牛的适宜肥育期为14—24月龄。在14—18月龄期间,在中等营养水平下,经120天短期肥育,渤海黑牛平均日增重迭1kg左右;每kg增重需TDN5.64kg,ME20.44Mcal、DCP747.60克,优亍其他各年龄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分别达58.95%、51.12%、86.71%,与其它各月龄组差异不显著;眼肌面积、脂肉比、骨肉比、经济效益显著大于其他各年龄组。肉中蛋白质氨基酸含量达95.11%,其中必需氨基酸(不含色氯酸)40.85%,与秦川牛和日本和牛相近。从公、阉牛平均日增重、饲料报酬、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牛肉可食部分对比分析,公牛优于阉牛。同时可看出,渤海黑牛骨量较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利用务川黑牛,试验选用安格斯牛、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对务川黑牛进行杂交改良,测量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杂交一代牛的体尺和体重;屠宰24月龄杂交一代公牛,测量屠宰指标,比较不同杂交组合效果。结果:杂交一代牛的体长、体高、腰高、胸围、管围、体重在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时均显著高于同期的纯种务川黑牛(P<0.05);日增重在0~6月龄比同期纯种务川黑牛高,差异显著(P<0.05);屠宰率和净肉率均比纯种务川黑牛高,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安格斯牛、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对务川黑牛生长性能和产肉性能均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西本(西门塔尔×沿河本地黄牛)F1生产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西本F1牛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的体重、体尺指标均极显著高于同龄的本地黄牛(P<0.01)。在自然放牧条件下,18月龄西本F1公牛体重达238.62±15.26 kg,比同龄的本地黄牛高52.57%;经对3头18月龄西本F1公牛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率为56.86%,净肉率为47.37%,肉骨比为4.99:1,胴体产肉率为83.32%,与同龄的本地黄牛(3头公牛)相比,屠宰率、净肉率分别高7.58%、6.35%,说明西本F1牛肉用性能优于本地黄牛,适宜发展优质肉牛生产。  相似文献   

4.
固原地区秦川牛及其利杂群体屠宰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利木赞牛对固原地区秦川牛的改良效果,本实验对固原地区秦川牛及其利杂群体的屠宰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4月龄组利杂牛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高于固原地区秦川牛(P<0.05或P<0.01),分别提高了4%、4%、3%和0.72;而12月龄组利杂牛和固原地区秦川牛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利杂牛在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评分、脂肪色泽评分、肌肉附着和pH2 4指标上优于固原地区秦川牛(P<0.05)。利杂牛和固原地区秦川牛肉品中常规成分含量和脂肪酸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择健康无病、发育正常、膘情中等、12月龄的夏利本、西利本、利西本和西杂二代肉杂牛各10头,研究相同营养水平日粮对不同杂交肉牛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4个肉牛品种中以西利本肉牛的育肥效果和屠宰性能为最好,18月龄时屠宰率达59.04%,净肉率达49.96%;其次为利西本,屠宰率为58.68%,净肉率为48.93%;而以西杂二代肉杂牛的育肥效果和屠宰性能为最差,18月龄时屠宰率为55.44%,净肉率为42.41%;夏利本次差,屠宰率为56.47%,净肉率为43.73%。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各供试肉牛之间的相关测定指标,西利本和利西本肉牛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其他组别之间均达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择健康无病、发育正常、膘情中等、12月龄的夏利本、西利本、利西本和西杂二代肉杂牛各10头,研究相同营养水平日粮对不同杂交肉牛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4个肉牛品种中以西利本肉牛的育肥效果和屠宰性能为最好,18月龄时屠宰率达59.04%,净肉率达49.96%;其次为利西本,屠宰率为58.68%,净肉率为48.93%;而以西杂二代肉杂牛的育肥效果和屠宰性能为最差,18月龄时屠宰率为55.44%,净肉率为42.41%;夏利本次差,屠宰率为56.47%,净肉率为43.73%.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各供试肉牛之间的相关测定指标,西利本和利西本肉牛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其他组别之间均达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7.
西杂肉牛屠宰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头15~18月龄的西杂牛和2头24月龄的本地黄牛进行屠宰试验。西杂牛平均屠宰率56.7%,净肉率47.8%;当地黄牛屠宰率与净肉率分别为50.1%和39.1%,西杂组比黄牛组分别高6.6%和8.7%。  相似文献   

8.
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肉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发育正常、健康无病、经标准化育肥、年龄为24月龄的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5头进行屠宰及胴体分割,测定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等产肉性能指标,并对里脊、西冷、眼肉、上脑、臀肉、胸肉、黄瓜条、牛腩、肋条肉、牛前10个部位取样进行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剪切力、失水率、系水力和熟肉率8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日增重、屠宰率、产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等生产性能较传统秦川牛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经过标准化育肥,24月龄时已具备良好的肉用生产性能,达到国际优质肉牛品种标准;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胴体不同部位间肉品质差别较大,通过对其10个部位牛肉品质评定,西冷、上脑、里脊、眼肉为高档肉,肋条肉、臀肉、黄瓜条为中档肉,牛腩、胸肉、牛前为低档肉。  相似文献   

9.
不同月龄杂交肉牛肥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观察不同月龄杂交肉用牛的育肥效果.[方法]本试验选择20~21月龄、25~26月龄左右(体重分别为300 kg、350 kg左右)的西杂牛各25头.以玉米青贮秸秆和酒糟为基础粗料,经过3个月的短期集中肥育,研究杂种肉牛肥育效果与牛只不同月龄的关系,近而分析屠宰性能上的效应.[[结论] 果]表明: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剪切值20~21月龄牛﹤25~26月龄牛,眼肌面积、熟肉率20~21月龄牛﹥25~26月龄牛.各项屠宰指标有一定差异.选择2岁以内的架子牛,不仅肉质好,屠宰率高,而且节省饲料,缩短生产周期,显著提高肉牛的经济效益34%.[结论]肉牛育肥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早胜牛肉用性能测定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择18月龄早胜牛公牛6头,24月龄母牛4头屠宰,测定产肉性能,观察其产肉性能提高状况和了解不同性别的产肉特点。结果表明,18月龄公牛除屠宰率和净肉率与1982年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外,胴体重、净肉重、胴体产肉率、肉骨比、肉脂比和眼肌面积测定结果均极显著(P>0.01)高于1982年测定结果。另外虽然公牛月龄小于母牛6个月,但净肉率、肉脂比和眼肌面积测定结果均显著地高于母牛,同时肉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母牛。  相似文献   

11.
利复牛是辽宁省畜牧业经济管理站(辽宁省牛育种中心)利用复州牛主产区——大连地区的优秀利木赞与复州牛的杂种牛群资源,正在培育的肉牛新品系。本试验旨在测试新品系牛的产肉性能,同时为选择新品系牛杂交利用父本品种提供依据。经试验测试,利复牛的22月龄宰前活重、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高档肉率、优质肉率依次为634±38.12 kg、57.63%±2.43%、48.91%±3.01%、84.88%±4.11%、19.59%±1.66%、61.47%±1.65%,其中屠宰率、净肉率、优质肉率、后部肉率指标优于和利复牛、夏利复牛2个杂交组合。在与夏洛莱牛、和牛2个父本杂交后,与夏洛莱牛杂交后代的屠宰性能优于与和牛杂交后代的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安格斯牛对大别山牛的杂交效果。[方法]对安格斯牛×大别山牛杂交F1代(安—大F1)和大别山牛各24头进行了初生、6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体重和体尺性状测定,对照组和试验组各随机选择3头持续育肥至24月龄后进行了屠宰测定。[结果]安—大杂交F1代牛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安—大杂交F1代牛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体重和体尺指标均明显优于大别山牛;24月龄时安—大杂交F1代的宰前体重极显著高于大别山牛(P<0.01),胴体重和净肉重均显著高于大别山牛(P<0.05)。[结论]用安格斯牛与大别山牛杂交,杂交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屠宰分析和测定评价,明确张掖肉牛的屠宰性能和肉质风味,作为依据制定下一阶段的选育目标和选配方案。[方法]选择核心育种场育肥牛,检疫后定点集中屠宰测定分析;分割排酸取样,真空包装不同部位肉样带北京试验室根据相应的测定标准进行肉质评定。[结果]张掖肉牛公牛育肥至22.4月龄屠宰,活重、胴体重分别达635.4 kg,371.4 kg,产净肉303.66 kg;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产肉率分别达58.48%,47.8%和81.76%;胴体脂肪覆盖度良好,肉色和脂肪颜色达到日本胴体分级标准中较高级别。牛肉肉质细嫩,高蛋白,低脂肪,但大理石花纹欠缺。熟肉制品风味独特,多汁性良好,与北京市场销售西门塔牛肉相比,具有较高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结论]张掖肉牛品种改良、培育成效显著,生产水平达到肉用牛标准,肉质风味能够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若开拓高端牛肉市场,需着力大理石花纹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本地肉牛品种生产雪花牛肉的效果,试验采用饲养试验方法对关岭牛、威宁牛、巫陵牛、务川黑牛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质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关岭牛的宰前活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值、背膘厚度、眼肌面积、高档肉块重最高,其他依次为威宁牛、务川黑牛、巫陵牛;4个品种肉牛的高档肉块重占净肉重的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关岭牛的肌内雪花状脂肪含量可达到3级,威宁牛、巫陵牛和务川黑牛均为2级;综合评价关岭牛组的胴体等级为3A,威宁牛、巫陵牛和务川黑牛的胴体等级为2A级。说明关岭牛的产肉性能虽然不高,但并不缺少生产雪花牛肉的优秀遗传基因,具备选育成优质品种肉牛的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夏南横交牛与南阳牛肉用性能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0头18月龄左右未经育肥的夏南横交牛(含外血50.0%的3头,37.5%的4头,25.0%的3头)进行了屠宰试验,试验结果:屠宰率60.13%,净肉率48.84%,胴体产肉率82.63%,眼肌面积117.7cm^2,熟肉率58.66%,肌肉剪切力值2.61,肉骨比4.81:1,优质肉切块率38.37%,高档牛肉率为14.35%。与未经育肥的南阳牛相比,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了7.93%和5.24%。表明:夏南横交牛产肉性能优于南阳牛,可用于生产高档牛肉。  相似文献   

16.
随机选择同月龄的200头奶公牛进行各月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数据分析,并根据屠宰厂收购活牛定价方法进行效益分析,研究屠宰月龄对奶公牛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奶公牛屠宰率和净肉率随月龄的增加而提高,各月龄屠宰率和净肉率差异极显著(P0.01)。按照既定的活牛收购定价计算方法折合成育肥活牛价格:12、15、18、21、24月龄育肥活牛单价分别为21.67、23.38、25.25、25.96、25.97元/kg,活重价格随月龄增加而提高,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月龄极显著影响屠宰率和奶公牛活牛销售价格,育肥奶公牛适时出栏才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报道乡雪黑牛的繁殖及生产性能测定效果,试验选用湘中黑牛(安本杂)为母本,用日本和牛或利木赞牛为父本进行三元杂交,构建和安本与利安本两个杂交组合;通过对母本繁殖性能、犊牛生长性状及12月龄牛的育肥试验,测定其两组杂交牛生产高档牛肉的生产潜力。结果显示:母本牛的繁殖性能良好,犊牛生长发育优良,12月龄牛育肥6个月,平均日增重分别达1000g和1090g,至18月龄高可达500kg(平均443kg~461.5kg),屠宰率58%以上,胴体净肉率80%多,且脂肪沉积好,尤其是和安本三元杂交牛大理石纹明显,等级达1.5,其结果超过已报道的安本杂F2的测定结果。两组杂交牛比较,和安本杂交牛的肉质性(大理石纹等)状略强于利安本杂交牛,而后者的初生重、生长发育、日增重及屠宰性能(屠宰率、净肉率等)略强于前者。经测定两组杂交牛均有开发生产高档牛肉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18.
在“秦川黄牛早熟性和肉用性能研究报告(三极)”的结论(2)中指出:“从各期试验每千克增重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来看,第三批13月龄的22头秦川牛平均值最低,……;18月龄屠宰的牛有所增加……。这些数值与国外肉牛……相比,13月龄屠宰的牛基本相似。只是18月龄和22.5月龄屠宰的牛花费了较多的饲料。这可能是由于后期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枣北黄牛的生产性能,利用海福特牛冻精改良枣北黄牛,对海福特牛×枣北黄牛(海×枣)F_1代黄牛及枣北黄牛体型外貌、生长发育性状及屠宰性能进行了观测比较。结果表明,海×枣F_1代杂交牛具有较明显的杂种优势,海×枣F_1代牛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体重和体尺均明显优于枣北黄牛;24月龄时,海×枣F_1代的宰前重、胴体重、净肉重均极显著高于枣北黄牛(P0.01),屠宰率和净肉率明显高于枣北黄牛。说明海福特牛杂交改良枣北黄牛效果显著,适合在天门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0.
选取24头22月龄不同代次的湘中黑牛(安格斯牛×湘南黄牛)并分为3个处理:F2公牛、F1阉割公牛和F1未阉割公牛,进行100 d的强度育肥,测定安格斯杂交肉牛的肥育性能、胴体品质以及肉品质量.结果表明:F2公牛平均日增重达988.04g,比F1未阉牛高9.36%,比F1阉牛高21.70%;其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分别为58.61%、46.77%、79.80%,比F1阉牛分别高4.23%、6.32%、2.01%.F2公牛分割肉重达<牛肉等级评定方法和标准>中牛胴体产量分级中1级标准,大理石纹达特级标准.营养成分以F2牛最佳,而氨基酸以F1阉牛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